资源描述
兰考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结项鉴定审批书
立项编号2015-JKGH-288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
学科分类 综合类
主 持 人 袁其英
所在单位兰考县小宋乡第三初级中学
填表日期 2016年6月
兰考县基础教育教研室
2015年9月
声 明
本申请结项鉴定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兰考县基础教育教研室享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但保留作者的署名权。特此声明。
项目主持人(签章)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仅适用于兰考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项鉴定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凡选择性栏目请在选项上划圈或打“√”。
三、本《结项鉴定审批书》报送一式3份(A4纸型,于左侧装订),并附3份项目最终成果和1套必要的过程性材料。以上材料经项目主持人人所在单位审查后,报送所在乡(镇)中心学校、局属学校教科室,集中报送到兰考县基础教育教研室;同时报送相关文档的电子版(lkxjyky@)。
四、兰考县基础教育教教研室电话:13460701081。
一、数据表
结项鉴定成果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
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最终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计划完成时间
2016年6 月 8日
实际完成时间
2016年 6月 8 日
申请结项时间
2016年 6月 8日
结 项 种 类
A.正常 B.提前 C.延期
项目主持人及课题组主要成员简况
项目负责人
姓 名
袁其英
性 别
女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74年11 月 4日
所在单位
兰考县小宋乡第三初级中学
行政职务
专业职称
中学一级
研究专长
信息技术
学 历
本科
学 位
通讯地址
兰考县小宋乡第三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
475319
联系电话
(宅)
(办)
(手机)13460685435
E-mail
课
题组
主
要
成
员
姓 名
单 位
职称
承担任务
唐东方
兰考县小宋乡第二初级中学
中学一级
撰写论文
田新凤
兰考县小宋乡第二初级中学
中学一级
会议记录
苗治国
兰考县小宋乡第二初级中学
中学二级
典型课例的分析
司香丽
唐寨小学
小学一级
搜集资料
李艳芳
唐寨小学
小学一级
资料整理和总结
注:课题组主要成员按研究参与程度及完成任务量的实际情况依次填写。
二、总结报告
主要内容提示:1.项目预期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2.成果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创新程
度、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3.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4.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等。3000字左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总结报告
一 项目预期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
1.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2014年4月向兰考县基础教育研究室申报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一课题。课题申报立项成功以后,立即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小组成员研究范围与任务,搜集材料与相关信息。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进行课题方案的学习和讨论,明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做到每个人心中有数,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0月)
本阶段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并就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本课题小组成员集体设计研究中所涉及的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对研究内容作深入的讨论,对组织成员研究任务进行细化分工。深入课堂聆听并了解多位教师多媒体教学情况,掌握课堂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的程度,师生互动课堂效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具体操作如下:
(1)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理论建构课堂教学模式
(2)教学实验调查,分析调整实施方案
(3)整理汇总各种材料,提出问题,修订制定方案。
3.反馈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2月)
(1)迎接课题中期检查,总结前段课题研究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形成新的研究规划。
(2)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期举办各类调查和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3)进行测试对比,主要完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对策研究。
4.总结阶段(2016年2月—2016年6月)
(1)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检测比较,中期汇报,将实验成果向全区推广。
(2) 聘请高级教师景桥老师指导实验实施,控制实验过程。 立足课堂,深入课堂,有组织、有计划地上好实验研讨课,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纠正偏差,总结经验。
(3) 研究成果的完善阶段,撰写结题报告汇总各类研究资料,整理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并将取得的成功经验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成果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创新之处和主要建树
(一)成果研究内容:
(1)研究多媒体辅助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程度,比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教学效果的差异,争取找到更大程度的融合,使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2)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如何优化学科教学设计,同时关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选取合理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
(3)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力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完美的融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成果研究方法:
1、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实施方案和专项课题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本课题第一阶段主要采用学习讨论法,调查研究法,第二、三阶段主要采用讨论研究法(信息整合切入点的确定),第四阶段主要实施理论研究。
2、聘请高级教师魏胜利老师指导实验实施,控制实验过程。
3、立足课堂,深入课堂,有组织、有计划地上好实验研讨课,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纠正偏差,总结经验。
4、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总结,提高认识。
5、积极参与省、市、县相关课题组活动,不断完善实验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课堂教学的关键无非是解决教学的重难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因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即应在某些需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题中,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
1.本文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研究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状,并运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2.创设信息化条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多媒体信息技术既能提供看得见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又能提供听得见的音频信息,学生还能自己动手操作。录像机、录音机等所具有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产生图文并茂的、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形式。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3.训练学生操作能力,拓展学生学习能力
多媒体技术则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然地进入角色,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延伸,给学生运用提供了网上交流条件。对于平时的回家作业,可以通过网上给学生进行教学,除了结合学歌谣、唱民歌、对话等,学生更可以与同学、老师、自己的网友等通过发e-mail的形式进行学科知识方面的交流,增进友谊。
课堂教学的关键无非是解决教学的重难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因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即应在某些需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题中,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
(1) 用在课堂教学的开头或结尾
用在开头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学习《春》时,播放音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用在结尾印证文章的结论或加深对文本的认识。例如学习完《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文本后,再来观赏济南冬天的图片,印证课文中描述的文字,就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
(2)用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
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许多课文的内容都缺乏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常识性、历史性课文,有关描写风景名胜的文章等。学习这些文章,如能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呈现一些与所学课文相关的图片、录像、文字等,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了解。
(3)用在优化教学设计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学科的教学时间里整合,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筛选信息,巧妙安排,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在使用时必须配合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适时适量使用,达到其他教学手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4) 非每节课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但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媒体自身的功能来进行恰当选择。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课题研究促进教师队伍的科学素养不断累积
(1)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快速提升以及教学实践的尝试,使教师们感到,学习资源的丰富和扩大,方便快捷的教与学、学与学交互,为建构主义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它不但使建构主义理论有了实施的手段,而且推动了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大大地增加,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重大作用。
全体教师在实验中边学习边思考,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现代化教育实验的理论知识,吸取了一批最新的教育成果,把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的基本框架,转变了教育观念。
(2)学习能力不断加强
教师要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需要更加关注学习,更加懂得怎样去学习。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我校100%的教师都具备从网上快速查阅材料,获取各类知识的能力。中青年教师通过博客和教育论坛与学校或外面的老师交流学习,改变了继续教育的学习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课题研究让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和为学生创新能力、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在尝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认知主体地位,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教师则始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媒体则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现在,学生们普遍感到计算机和网络已经逐渐成为自己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手段。
(1)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有所提高。
学生通过计算机信息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信息获取手段,然后在其它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巩固,得以锻炼,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在一节语文活动课上,课题是带“牛”的成语,老师要求学生去教育资源网上查找有关“牛”的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在接受了学习任务后,立即开始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然后,针对老师提出的一个个学习问题,应用所掌握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
(2)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近一年的网络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思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使他们的信息量大增,眼界开阔,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训练。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四、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1.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在融合的过程中的应用。
2.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所需的理论不足够。
3.学生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才能参与整合教学活动。
4.问卷的试调查阶段显示研究对象还比较小,代表性不够强,再加上农村的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设备落后。
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1.课题研究组全体成员继续学习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继续以求真务实、孜孜不倦的态度进行学习、研究和创新,使我们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加强团体协作,相互听课,相互评课,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最后做好课后反思和取得经验的记录工作,使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效,从而促进课题研究组成员与课题研究的共同成长。
3.开展课题交流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指导课题交流研讨。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并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发挥教师自主教研作用并做好记录工作。
4、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对研究效果进行评价。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做好教科研论文成果的汇编,形成课题研究性报告。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注:本栏可加页。
三、课题组的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作 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或发表刊物及刊物年期
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
唐东方
获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二等奖
2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
田新凤
获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二等奖
3
注:(1)课题组的主要阶段性成果,请按项目负责人、课题研究任务主要承担者、课题组一般成员的顺序填写。可加行、加页。
(2)主要阶段性成果的重要转摘、引用和应用情况可加页说明。
四、初审鉴定意见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该课题研究小组能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同意结项。
(盖章)
年 月 日
兰考县基础教研室初审鉴定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五、项目鉴定审批意见
专 家 鉴 定 意 见
编号: 主持人: 课题名称:
鉴定专家小组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兰考县基础教育教研室审批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