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业融合 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综述).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541203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融合 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产业融合 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融合 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区农业局 泰安市岱岳区(原郊区)是1985年泰安建市划区时设立的县级区,2000 年 4 月 19 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泰安市郊区更名为泰安市岱岳区。岱岳区位于山东省中部、举世闻名的泰山脚下,是大汶口文化的发源地,处于"山-水-圣人"旅游热线中间。北与泰山区、济南历城区、长清县和章丘市为邻,东与莱芜市、新泰市接壤,南与宁阳县隔汶河相望,西与肥城市相连。全区总面积917.2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辖9个乡镇、2个街道,471个行政村,总人口59.9万人。岱岳区是“十五”以来全国首批确定的粮食大县、蔬菜大县、果品大县和畜牧大县,先后六次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8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在全省率先建立集粮食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产能提升展示于一体的省长指挥田,是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全国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第二批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区,全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先进县。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岱岳区农业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农业布局优化阶段(1985年-1992年) 1985-1992年逐渐形成五大农业区域:一是徂徕山林、牧、粮区,位于岱岳区东南部、东北部的山地一带,包括徂徕山林场、下港、黄前和道朗及省庄、山口、粥店、角峪、徂徕、良庄、房村等乡镇的部分地段,共185个行政村。土地面积729.7平方公里,耕地19.4万亩,宜林山滩59.1万亩。二是泰莱平原、汶阳田粮食区,位于本市东部泰莱公路两侧和西南部大汶口河北岸,包括范镇、邱家店、祝阳、山口、汶口、省庄、角峪、满庄镇的全部及夏张镇的一部分,共8个乡镇307个行政村,土地面积522.3平方公里,耕地50.8万亩。三是中南部丘陵油粮区,该区位于本区中南部丘陵,包括良庄、房村、北集坡、粥店、天平、角峪、徂徕镇的绝大部分和汶口、满庄镇的少部分,共9个乡镇255个行政村,土地面积624.1平方公里。四是西部丘陵粮、棉、油、瓜果区,该区位于本区西部丘陵地带,包括夏张镇和道朗乡镇的部分地区,共71个村,土地面积16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万亩。五是蔬菜区,全区蔬菜分布呈两条线、四大片。两条线:一条线是沿泰莱路西侧的范镇、祝阳镇、山口镇东部,主要以生姜、大蒜为代表的蔬菜产区;另一条线是沿大汶河西岸的乡镇,主要涉及徂徕、房村、良庄、大汶口等乡镇,围绕瓜菜生产集中连片发展。四大片:一是东部的省庄、范镇、祝阳、山口,以种植韭菜、黄瓜、大蒜、生姜为主,面积4万亩;二是西南部的夏张镇,以种植萝卜为主,尤以红心萝卜著名,面积1.5万亩;三是中部的汶口、良庄镇,以种植菠菜、芫荽、大白菜、胡萝卜为主,面积4万亩;四是中部的北集坡镇以种植韭菜为主,面积数百亩。 二、产业结构优化阶段(1993年-2003年) 2000年,岱岳区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提出了“压粮、扩桑、稳果、增瓜菜”的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新思路,立足各乡镇已有的产业优势和特色,突出抓了“四大集中产区”,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即设施农业、绿色瓜菜集中产区,林果集中产区,桑蚕茧集中产区,畜禽产品集中产区。初步建成了四大瓜菜生产基地:一是以房村、良庄镇为主的大棚高值瓜菜产区,面积10万亩;二是以东部祝阳、范镇为主的生姜、大蒜产区,面积5万亩;三是以中部满庄、大汶口等乡镇为主的西瓜、芦笋、草莓产区,面积3万亩;四是以西南部夏张镇为主的有机蔬菜产区,面积0.6万亩。四大主要产区的瓜菜播种面积在40万亩左右。2003年以提质增效、特色主导产业扩规增效为目的,积极发展优质高效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瓜菜播种面积首次超过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率。2003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86.53万亩,复种指数为19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1.8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3.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0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9%,瓜菜播种面积84.81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5.5%。无公害农产品栽培面积达到20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6000亩。 三、农业提质增效阶段(2004年-2010年) 2004年,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恢复性增长,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91.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5.0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9.7%;瓜菜播种面积82.9万亩, 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3.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7万亩, 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1%。并且在全区8个乡镇规划发展了20万亩优质小麦产区,分别是位于汶阳平原粮食区的汶口、满庄、马庄及夏张镇南部;位于中南部丘陵粮食区的徂徕、房村、良庄以及位于泰莱平原的祝阳镇。2005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94.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4.9%;瓜菜播种面积75.6万亩, 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8.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8万亩, 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在2004年的基础上,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翻了一番,达到40万亩,几乎遍布全区,共涉及16个乡镇、办事处(分别是汶口、马庄、满庄、夏张、道朗、良庄、房村、徂徕、祝阳、范镇、角峪、化马湾、山口、下港、黄前、粥店),615个行政村,优质粮食生产由普通型向优质型转化。2005年蔬菜生产以提质上档、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该区西南部的夏张镇为核心的有机蔬菜有了较快发展,全年新发展有机蔬菜1.1万亩,总面积达到2.1万亩,主要种植毛豆、菜豆、白菜花、绿菜花、荷兰豆、架刀豆、墩刀豆、甜豌豆、菠菜、山牛蒡、秋葵、毛芋头、白萝卜、胡萝卜等十几个蔬菜新品种,有机蔬菜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2005年以后,有机蔬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区年平均发展面积达到了5000亩以上,到2007年底全区有机蔬菜总面积达到了4.1万亩。2007年时任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来我区视察粮食生产工作,同年该区省长指挥田玉米单产1172.5公斤,创北方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2008年该区省长指挥田冬小麦单产62.96公斤,创全省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同年该区小麦万亩示范片小麦单产679.4公斤,创全国小麦万亩示范片单产最高纪录。 四、产业融合发展阶段(2011年-今) 2011年以来,岱岳区创建“功能分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围绕农业六大主导产业,重点培植集生产示范、加工流通、旅游观光、休闲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精品园场近百个,其中茶园8个,蔬菜种植园12个,特色林果14个,花卉苗木6个,养殖场11个,其它23个。示范带动蔬菜生产基地40余万亩,培育“一村一品”专业乡镇6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16个,高效蔬菜专业村102个,干果生产基地10万亩,樱桃生产基地5万亩,桑蚕生产基地4万亩,有机茶生产基地1万亩。天平街道大陡山村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美丽乡村,道朗镇里峪村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表彰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2年时任山东省长姜大明来我区视察三夏生产工作,2014年该区省长指挥田亩产粮食达2011.05公斤,首次突破了“双吨粮”。2011年12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鲁政字〔2011〕321号),2012年4月我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农财发〔2012〕38号),2012年12月我区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粮食生产十连增优胜单位(鲁政字〔2012〕273号),2012年7月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计发〔2012〕1号),2013年列为全省五个承担国家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之一(农办发〔2014〕19号),2013年12月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农企发〔2013〕1号)。 根据国家和山东省农业发展指导思想和泰安市农业发展战略布局,结合当前岱岳区农业发展现状,岱岳区确定下一步现代农业发展总体目标:以产业融合为方向,以休闲旅游农业为重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支撑,重点打造西部生态颐养、北部休闲观光、南部农耕文化、中部农产品物流、东部高效特色农业等五大区域性农业园区,以五大园区带动全区农业发展,生产高效优质特色农产品,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农产品和农业服务的需求,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 (一) 融合发展基础 1、地处优势农产品区域 岱岳区东西长约176.6公里,南北宽93.5公里,地处济南、泰山、曲阜“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的中点,京福、京沪高速公路、104国道、津浦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贯穿南北,泰肥铁路和泰肥、泰莱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岱岳区区域农产品优势明显,盛产粮食、花生、蔬菜、干鲜果品、畜禽产品、水产品、蚕茧、花卉、中药材等十几类100余种农产品;也是全省乃至全国小麦、玉米优势农产品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区域基地县。 2、农业主导产业特色鲜明 一是农业。粮食播种面积69.5万亩,总产量34.25万吨。其中,小麦28万亩,总产量13.3万吨;玉米37.5万亩,总产量19.08万吨;地瓜3.75万亩,总产量1.8万吨;大豆0.25万亩,总产量0.06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2.2万亩、播种面积35万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4万亩,22件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件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家,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各类经济合作组织863家,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市级农民合作社29家、市级以下农民合作社826家。家庭农场28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分别为山东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泰安富华同康食品有限公司、泰安市岱绿特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兴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二是畜牧业。拥有规模奶牛场19家,肉牛养殖场16家,肉羊养殖场39家,养猪场116家,禽类养殖场226家。奶牛存栏3.9万头,肉牛存栏1.79万头,肉羊存栏18.9万只,生猪存栏19.28万头,禽类存栏411.03万只。兽药生产企业1家。饲料生产企业14家,饲料年产量48万吨。 三是林业。森林面积28.59万亩,森林覆盖率21.9%。经济林12.5万亩,经济林产量13万吨,总产值4.5亿元。大型果品批发市场1处,年果品销售量10万吨。苗木花卉育苗面积6.7万亩。 四是畜禽产业。全区拥有规模奶牛场19家,肉牛养殖场16家,肉羊养殖场39家,养猪场116家,禽类养殖场226家。奶牛存栏3.9万头,肉牛存栏1.79万头,肉羊存栏18.9万只,生猪存栏19.28万头,禽类存栏411.03万只。兽药生产企业1家。饲料生产企业14家,饲料年产量48万吨。 五是桑茶产业。全区共拥桑园面积8098.7亩,蚕茧产量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1位,占全省总规模的近六分之一;共发展泰山极顶茶、碧霞春、天平湖绿茶叶优质茶园近11000亩,可采摘茶园面积5000亩,发展茶企业(含合作社)33家,注册茶商标15个,8家企业已通过或正在办理QS认证,“碧霞春泰山白茶”相继荣获“第八届国际名茶”金奖、“第九届中茶杯”特等奖,“金女儿泰山绿茶、红茶”分别荣获第二届“国饮杯”和十届中茶杯一等奖。 六是休闲观光产业。岱岳区全面实施“接二连三、产业融合”战略,按照“泰山观光,岱岳休闲”的功能定位,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农业发展相结合,把发展休闲农业与农民增收相衔接,大力发展集采摘、体验、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乡村旅游业。 截至目前,拥有4A级景区4家(天乐城、太阳部落、新天街旅游文化广场、泰山天颐湖旅游度假区),3A级景区3家(天庭乐园、泮河公园、曼华庄园),2A级景区1家(金凤岭生态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道朗镇里峪村),省级旅游强镇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8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精品采摘园6家,山东省休闲购物街区1个。境内有泰山南麓最大泉群——上泉古泉群,还有被誉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16年接待游客10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14亿元。 3、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依托千亿斤粮食产能、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集中打造高标准农田,进行路网、水网、管网、林网建设, 2016年新建粮食高产示范方2.5万亩,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63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61%,灌溉水利用率65.2%。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了95%以上,马铃薯、花生等产业的机械化水平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大力推广低碳环保、蔬菜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等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和设施,自动卷帘机应用率30%以上,微滴灌技术应用率20%以上。在全省率先示范推广了蔬菜、粮食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墒情、病虫情自动观测。预计全区农机总动力100万千瓦以上,综合农机化率达到87%。 4、科技推广能力持续增强 示范区大专以上学历农业技术人员占比100%上,建立农民科技培训联系点18个,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田间课堂9个,其中省农业厅命名的实训基地1个,农业科技指导员120,培育科技示范户1100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建立沼气服务网点150个,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村100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20万亩;拥有植保专业防治队伍45支,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90万亩次;积极推广粮食高产高效绿色增产、蔬菜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等地力培养模式和实用新技术8项,推广农业新品种10余个、培育良种繁育所4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蔬菜品种10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0%。 5、经营主体快速成长 针对区划调整后的现状,对现有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了梳理、分类,筛选出重点培育对象,谋划出对外引进与本土培育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专门召开部分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座谈会,介绍今年国家有关农业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打算,在保证农民最大收益的前提下,快速推动龙头企业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规模以上龙头企业70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44家;各类经济合作组织900家(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市级农民合作社43家),家庭农场302家。 6、订单农业迅速发展 积极发展现代营销,通过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制定了订单农业操作规程12项,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产品收储、加工、销售企业签订订单购销合同。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拓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空间,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订单式种植,促进主导产业产销衔接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增值。 7、积极对上争取和农业招商 今年以来,联系涉农客商两家,分别与我区企业成功合作;到农业部6次,到省农业厅11次争取资金,邀请了农业部司局级领导2人次,省厅级领导4人次,来我区指导工作;先后安排了三名同志到农业部、农业厅挂职,及时掌握信息,沟通交流情况;培育、引进新型经营主体26家。截止目前,区农业局共争取各类农业项目18个,争取无偿资金3865万元,成功引进安华农业保险农业项目,超额完成全年2000万元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通过资金的扶持,重点打造了四季丰利食用菌、中青松石葡萄酒和茶溪谷生态茶园等重点项目,其中,四季丰利食用菌产业园由原先单一食用菌种植逐渐发展成为集高效农业、循环经济、农业扶贫于一体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茶溪谷生态茶园、芝峰庄园和桂花园等通过现有农业项目扶持,在基础设施、加工设备和品牌培育上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改善。 8、投入机制不断创新 把优化“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金融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协同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二)融合发展潜力 岱岳区是泰安市近郊农业大区,区位条件优越,主导产业突出,经营主体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的独特优势。 1、一产资源丰富。农业资源丰富,盛产粮食、蔬菜、茶叶、干鲜果品、畜禽产品、花生、葡萄酒、水产品、蚕茧、花卉、中药材等十几类100余种农产品,常年粮食产量50万吨以上,蔬菜产量260万吨,茶叶100吨,果品30万吨,肉蛋奶43万吨、桑蚕产量连续14年名列全省第一。 2、二产潜力巨大。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民联系紧密的新型经营主体群体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23亿元,带动农户9.6万户,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连续七年居全市首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巨大。 3、三产前景广阔。泰安市岱岳区位于举世闻名的泰山脚下,北依省会泉城济南,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位居济南、泰山、曲阜“山—水—圣人”黄金旅游线的中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孕育了灿烂文明的“大汶口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美誉;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留下了“中央之美者有岱岳”的咏叹,岱岳区交通便利,京福、京沪高速公路、104国道、津浦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贯穿南北,泰肥铁路和泰肥、泰莱高速公路横跨东西,500km经济圈内辐射了三个直辖市、10个省、65个地级市,共有4.5亿人,几乎涵盖了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岱岳区确立了“泰山观光、岱岳休闲”的功能定位,遵循“两山一河三条线、五区十园十二村”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6个,具备休闲条件的农家乐、采摘园等300余处,省级旅游特色村1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经营额10亿元。加快发展农业物联网、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商销售,开发建设了“生鲜网络服务平台”系统,并设计开发手机营销终端“APP”和微信公众平台,搭建O2O终端渠道运营模式和直供系统平台,扩大销售渠道,提升了全区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能力,带动农民增收。 (三)融合发展做法 围绕“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加速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目标,岱岳区开展了以下五点工作: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巩固三产融合根基 2011年以来,岱岳区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和中心任务来抓,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目前,全区瓜菜播种总面积3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4万亩,蔬菜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摆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切入点。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经贸、计委、财政、统计、国土、农业、林业、水物、招商局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农业产业结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岱岳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岱岳区关于茶叶、蔬菜等产业发展意见》等文件,提出了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方法措施。二是发挥政府职能。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对乡镇能够按照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全部完成调整任务并经验收合格的,给予适当补助。整合惠农资金和扶持政策,引进一批优良品种,发展一批布局合理、专用、稳定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创建、“三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对当年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获得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获得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及地理标志产品的单位以及利用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注册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三是加快科技推广。重点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的能力。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三产融合活力 一是壮大企业群体。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并举,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传统农产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方向转变,发展精加工、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高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现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00家,其中,省级9家,市级43家;发展家庭农场302家。二是强化品牌培育。遵循“质量塑造品牌,品牌开拓市场”的思路,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加大农业名牌扶持力度,积极参与省内外、国内外各种展示、展销、推介、博览会,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实施农产品提质增效工程,扶持企业开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等各种质量认证,支持龙头企业创建省乃至国家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对于获得国家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在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的分配上给予重点倾斜。三是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合作社、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组织农民按照统一的产品标准、统一的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价格协商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形成“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成为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3、发展农业产业经营,壮大三产融合规模 一是强抓基地建设。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重点打造了以山口镇、祝阳镇、范镇为主的生姜大蒜,以夏张镇为主的有机蔬菜,以大汶口、马庄镇为主的时令蔬菜四大农产品主产区。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粮食总产保持在34万吨以上,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2.5万亩、12万亩、30万亩。积极开展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等工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以稳面积,强管理为主线,不断提升茶叶、酿酒葡萄基地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生态化,泰山茶、酿酒葡萄基地分别达9000亩、1800亩,新上茶企业、酿酒葡萄企业列全市第一,其中碧霞春泰山白茶种植基地是江北最早的无性系茶叶基地;中青松石葡萄酒庄园已发展成为全市葡萄酒产业 “领头雁”。二是力促项目建设。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改造提升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重点引进了润恒现代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中农联合生物科技产业园等1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改造提茶溪谷、天鹅湖等10家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了碧霞春白茶精品园场、曼华庄园等10大精品园场。三是打响农业信息化。强抓向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为标志的农业3.0时代转变的机遇,积极打造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农业科技手机短信服务系统、掌上查询系统、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微信销售等信息平台,加快推进一产信息化步伐。深入推进了农村淘宝项目建设,搭建网货进村、特色农产品网销平台。 4、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优化三产融合环境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采取试点先行边改革边探索的方式,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具体工作中我区的主要做法是“三明五清”,即从行政推动的角度上区级下发了改革意见、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考核制度,实现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方向明、责任明、绩效明”,“五清”即对实施程序给出了清晰的界定,通过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资产量化、公开公示、招标投标等措施,实现了“家底清、成员清、股份清、权益清、过程清”。截止目前,全区共确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居)165个,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量化资产、张榜公示等工作,共量化净资产总额3.6亿元,界定股东11.85万人。遵循“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产权结构、管理方式、生产经营、盈余分配、信用互助、财务管理”六大重点,集中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活动。 5、大力开展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三产深度融合 2017年,区委、区政府借势发力、转轨变向,紧扣市“一圈一带”都市农业发展要求,聘请有关专家,重新编制了《泰安市岱岳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一区、五园、多体”的规划设想,立足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定位,按照“三园一体”平台建设要求,结合我区各镇街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重点打造西部颐养休闲型农业园区、北部生态循环型农业园区、南部农耕文化体验园区、中部实体和虚拟物流农业园区、东部高效特色农业等五大园区。同时,按照“农业园区休闲化,休闲农业公园化”的发展思路,重点培育了国内规模最大的以花卉苗木为基础的婚拍基地泰山花海、全国最大的特种珍禽养殖繁育基地天鹅湖等农业公园。园区、公园遥相呼应,环泰城打造,沿汶河延伸,初步把岱岳区建设成了产业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协调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做好农业+旅游的文章,错位发展、拉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与民俗、休闲、农耕文化、田园全域旅游,实现了岱岳农业“接二连三、隔二连三”全产业链跨越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