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08助产2班 金丹妮 083025218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应急处理
妊娠合并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占80%左右,尤以二尖瓣狭窄最为多见,近年来合并先心病的发病率亦有所增高。妊娠期间,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更易诱发心衰,威胁母婴生命。
[临床表现] 患者既往大都有心慌气短史,妊娠后加重。在心前区可听到舒张期杂音或二级以上收缩期杂音,严重者可有奔马律或心房纤颤等。
心衰的早期表现为轻微活动即有心慌,胸闷,气短,脉搏在110次/分以上,呼吸在24次/分以上及肺底部可听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等;较严重时表现为咳嗽,咯血及粉红色泡沫样痰(其内可找到心衰细胞),颜面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明显浮肿,静卧休息时呼吸脉搏仍快,肺底部有持续性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压痛等;最严重时表现为端坐呼吸,口周颜面紫绀更重,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等。
X线可显示心界扩大。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或心肌缺氧等。
[主要生理改变]妊娠时血液总量增加约好30%~40%,心率加快,每分钟心搏出量增加,至妊娠32~43周达最高峰,此时心脏负担亦最重。以后逐渐减轻,产后4~6周恢复正常。
分娩期心脏负担的增加更为明显,临产后,每次宫缩约有300~500毫升血液自宫壁进入中心循环,使心排出量增加约20%,平均动脉压增高约10%,致左心室负荷进一步加重。第二产程心脏负担此时最重。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子宫缩小,血窦关闭,胎盘循环停止。存在于子宫血窦内的大量血液突然进入血循环中,使回心血急剧涌向心脏,引起心衰;另一方面,由于腹内压骤减,大量血液都郁滞于内脏血管床,回心血严重减少,易造成周围循环衰竭。
产后1~2天内,组织内潴留的水份进入血循环,致体循环血量有再度短暂的增加,心脏负荷又有所加重。由于上述原因,心脏病孕妇在妊娠32周时,分娩期及产后3天内心脏负荷最重,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对心脏病合并妊娠者,在处理上应备加注意。
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心脏功能代偿状态等有关,胎儿可因子宫淤血及缺氧而引起流产,早产或死产。
[院前处理]
必要时患者半坐位推送医院,有条件可予吸混合氧气。
[急诊检查]
1、询问过去病史及门诊诊治情况 详细复习门诊病历,注意过去有无心力衰竭史,孕期情况及治疗经过。如为先天性心脏病,须区分青紫型或非青紫型,作过哪些诊断性检查及检查结果。
2、体格检查 查体时应做全身系统检查,注意心功能情况,如呼吸,脉搏,能否平卧等。心脏检查注意心脏扩大情况,有无猫喘,心率及心律,杂音性质,颈静脉怒张,毛细血管搏动。注意心衰体征如青紫,肺部啰音,以及浮肿,肝大,腹水等。
3、辅助检查 常规化验血,尿常规。必要时检查胸透,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4、内科会诊明确心脏代偿功能状态与诊断处理意见,商讨分娩方式。
5、每日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心律及心率,每日听诊肺底啰音。
6、产科检查同一般住院待产,注意是否合并FGR情况。
[诊断要点]
1. 妊娠前有心悸,气急或心力衰竭史,或体检曾被诊断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曾有风湿热病史。
2. 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经常性夜间端坐呼吸,咯血,经常有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
3.有发绀,杵状指,持续性颈静脉怒张。心脏听诊有舒张期杂音或粗糙的三级以上收缩期杂音。有心包摩擦音,舒张期奔马律,交替脉。
4.心电图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及T波异常改变等。
5.X线检查心脏显著扩大,尤其个别心腔扩大者。
6.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腔扩大,心肌肥厚,瓣膜运动异常,心内结构异常。
[鉴别诊断] 由于妊娠期生理性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容量及氧交换量的增加,可出现一系列酷似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妊娠还可使原有心脏病的某些体征发生变化,以致过低或过高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明确诊断的难度。
[急诊治疗] 根据患者心脏病类型及心脏代偿功能分级,决定患者是否适合继续妊娠。对于不能继续妊娠者积极建议终止妊娠。
1.入院及待产常规处理应同时注意内科及产科情况。
(1)心功能1~3级患者妊娠38周住院待产。心功能3~4级患者无产兆时内科处理,有产兆随时转入急诊科,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并应绝对 卧床。无盐饮食加酱油10ML或低钠饮食。
(2)维持大便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给予维生素C及维生素BCO口服。
(3)有水肿或心功能1~3级者应用利尿剂,心功能4级应用强心剂药物。并给氧气吸入。请内科医师会诊共同处理。
(4)每日除行产科检查外,监测脉搏、心率,听诊肺底,并作病程记录。心功能3~4级要求记特别记录,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处理措施。
2.临产时特殊处理不同于一般产妇,结合心脏功能情况应给予特殊治疗。应立即收住院,并报上级医师。
(1)氧气吸入。
(2)心功能3~4级者用肥皂 灌肠,防止诱发心力衰竭。
(3)给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用青霉素。
(4) 产程中及时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5)宫口开全后应用器械助产,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产妇屏气用力。
(6)胎儿娩出后腹部压纱袋6~8小时,减少回心血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7)第二产程后皮下注射吗啡10㎎,或肌注杜冷丁100㎎以利产妇安静休息。
(8)第二、三产程后非必要情况下尽量不用宫缩剂,必要时尽量采用催产素。
(9)心功能3、4级不能平卧时,可以采取半坐分娩。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加用强心药物。请内科医师到场共同处理并进行心电监护。
(10)心功能1、2级产妇除有产科指征须行剖宫产外,一般可经阴道分娩,但如产程进展不够顺利产程不宜拖长,阴道操作不宜过多,可适当放宽剖宫指征。心功能3~4级心脏病患者,如胎儿不大,胎位正常,产程顺利,亦宜阴道分娩。如有很好的麻醉条件,心电监护条件及熟练的手术技巧,也有人主张剖宫产,认为并增加产妇危险。如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则宜采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
3、产褥期心脏病患者产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应特别加以注意。
(1)产后24小时内仍是病人危险阶段,应卧床休息,加强观察及护理。
(2)产后继续应用抗生素,心功能1、2级患者如体温正常、白细胞正常,用药5日,3、4级患者用满7日再停药。
(3)产后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应及时处理。心功能3、4级者应基本卧床休息,适当活动肢体及翻身,以免栓子形成及脱落。注意防止感染。注意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栓塞的早期症状。
(4)心功能1、2级产妇产后7~10日出院。心功能4级者产后一切情况正常2周出院。心功能4级尚须继续住院治疗者,2周后转内科治疗,但有关产科情况应每1~2日随诊1次,至一切正常。
(5)心功能1、2级,产妇要求哺乳者不退奶。3、4级者不能哺乳。
[留观指征]可疑妊娠期心脏病者,妊娠未满38周,心功能3~4级的患者可暂时留观,内科处理,产科每日观察产兆,胎心监护。
[住院指征]妊娠期心脏病患者,妊娠38周入院待产。临患者均应即刻收入院。外院产前检查已临产患者,尽快完善化验检查,收入院并汇报上级医师。
[出院指征]妊娠未满38周,心功能1~2级者,已排除肺部感染征象者。
[相关文献]摘自《中国助产士》 2008年第35卷第9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