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脑血管疾病知多少?
--健康生活常识普及之一
健康也许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的话题。眼下,在21世纪,人们对这个话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到了今天,应该用知识生活,不应该用习惯生活。而一个人今天没有时间学点健康知识,将来一定有时间生病。但在很多机关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太重视,有些中层干部也以工作忙赶时间为理由,忽视职工健康,让职工超负荷工作,不注意劳逸结合,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影响了工作效率,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著名心血管专家,健康理念的倡导者洪昭光教授,用各种形式向我们发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健康最强音“千万不要死于无知”。
近两个月来,我局出现多例癌症病患者,给自己,给家人,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希望给每一位职工敲响警钟。希望通过我的宣传,能让大家树立“营养预防,胜于治疗”、“用知识和观念助人”的健康理念。
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会干部,我愿意把自己业余时间所学到的营养健康知识和广大职工进行真诚的交流,通过网上和在职职工进行探讨,通过每个月中旬的健康知识讲座和离退休同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互相提醒,共同去经营好健康,从而更好地经营好事业,为上游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会分阶段、分专题地和大家探讨目前大家所关注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常见疾病的预防与膳食调理及注意事项。今天我所要谈到的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是由于长期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造成的,这种病也越来越呈年轻化,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注意。
心脑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50%以上,也是中国人的首位死因,每24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3秒就有一位中国人因此而致残,已占我国总死因的40%。心脑血管疾病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发病率高(我国有1.3亿人)、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其中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它是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的简称。其症状有:胸口及手臂痛楚,心跳不正常,流冷汗,气促且兼有不适感觉,稍微走动就感到疲倦,甚至消化不良等。当阻塞至一定程度时,心脏的部分肌肉便会出现缺氧引发心绞痛以及缺血以致坏死,形成心肌梗死,引起严重的问题。其主因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吸烟、肥胖、糖尿病等。
那么,我们要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首先,我们要“戒烟戒酒”。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和不吸烟者比较,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至6倍,并且和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例。而女性被动吸烟所受到的伤害是吸烟者的三倍,因此戒烟也是一种社会和家庭责任。很多人都知道吸烟能危害我们的健康,能伤害我们的肺部,引起气管炎、咽炎等疾病,却很少知道它对心脏的伤害。其实,吸烟时烟雾中的尼古丁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脏和冠状动脉,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此外,香烟中的尼古丁或烟草化学物质是强自由基,会损害心脏血管,如果血管出现裂痕,胆固醇就容易积聚起来,血管壁就会逐渐变厚、硬化。
洒是柄双刃剑,少量是健康之友,多量是罪魁祸首。这是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经肝脏代谢转化为热量,一克酒精能转化为七卡路里,接近糖分的两倍,是高热量物质。因此,大量饮酒会使人发胖,升高甘油三酯。同时,酒精的长期刺激可使心脏积聚脂肪,减低心肌的弹性和收缩力,破坏心脏肌肉细胞及减少心脏血液输出量,从而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大。
其次,要有“良好的心态”。俗话说得好,“最好的药物是心情”。生活要注意劳逸结合,自我减压,保持平常心,少怒多开心。一个人生气着急,一分钟之内动脉就可能痉挛狭窄100%!而生活紧张神经紧张令人心律失常,内分泌失调,影响心跳,刺激心脏病发,常常成为加速冠心病、高血压病人死亡的原因。
“适当运动”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一方面。近年来研究证实,体力活动少及缺乏体育锻炼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常运动的人,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比惯久坐者减少35%至55%。因此,适当运动并持之以恒,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大有裨益。健康来源于科学的运动,心脑血管病人运动更要注意科学合理,运动要循序渐进,讲求“质”与“量”,每周至少运动三次,每次运动三十分钟左右,每次运动心跳在一百三十次左右,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三个三”的运动。散步和慢跑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除了注意以上几点以外,我们要十分重视“合理膳食”。我们在平时摄取食物时要注意:1、总热量不宜过高;2、碳水化合物不宜过高;3、胆固醇和动物脂肪不宜过高;4、盐分不宜过高;5、动物与植物蛋白合理搭配;6、多吃高纤维食物;7、多吃富含微生素的蔬菜和水果;8、高钙饮食。
多一份了解,少一份伤害。爱护自己要有知识,关心别人要有方法。当你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了认识与了解以后,它对我们来说就并不可怕了,只要我们注意预防,这种疾病一定会远离我们,我们的生活将活得更有质量!
(上游局工会:邬向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