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古代寓言二则》精读精练.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540270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古代寓言二则》精读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古代寓言二则》精读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寓言二则》精读精练 【基础知识多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买履( ) 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涉江( ) 遽契其舟( ) 2、(1)《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 (朝代)哲学家, 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刻舟求剑》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编写的论文集。 3、两则寓言内容不同,写法也有区别。《郑人买履》主要通过对人物的 描写,揭示出郑人 的心理;而《刻舟求剑》则通过对楚人的 、 描写,表现他的 。 4、寓言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短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本文外,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请写出它们的题目及蕴含的道理与同学交流。(不少于两个) 5、著名寓言作家张秋生的寓言《笑话》只写了两句对话:“鸭子叫嘎嘎——蛋大蛋大,哪个有我下的蛋大/母鸡说——你这话对我说可以,对鹅来说就是笑话!”你知道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 6、著名老作家严文井对寓言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你能模仿这句话的形式写出你对寓言的诠释吗? 【语段阅读精品析】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的字。 (1) 先自度其足 ( ) (2) 先自度其足 ( ) 吾忘持度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郑人有欲买履者 B、 而置之其坐 C、 先自度其足 D、 而忘操之 楚人有涉江者 反归取之 遽契其舟 而剑不行 3、翻译下面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是吾剑之所从坠。 4、甲乙两文的寓意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但讽刺的都是同一类人。你知道这是一类什么样的人吗?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说说他们的表现。 5、假如你当时也在郑人那个集市上或是在楚人的那条船上,面对他们的这种做法,你会如何劝说他们呢?(可以任选一个作为你劝说的对象) 【课内课外善迁移】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涉江者 涉:搭船渡过 B、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C、如是再啮 如:如果 D、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推断 2、选出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B、沿河求之 C、然则天下之事 D、果得之于数里外 3、翻译下面句子。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僧人、讲学者、老河兵在找石兽时的不同观点以及他们失败或成功的原因。 僧人认为: 失败原因: 讲学者认为: 失败原因: 老河兵认为: 成功原因: 5、甲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乙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6、甲文中的楚人当时肯定是找不到他的剑的,若十年后他再来寻找,那么他可以在哪里找到他的剑呢?请结合从乙文中的获得的启示来说明理由。 【阅读测试勤练兵】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 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 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悯,耽心、忧虑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对“病”字有如下解释:①担忧:郑人~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②困苦;困乏:则久已~矣。(《捕蛇者说》)③缺点;错误:毛~、语~。④祸害;损害:祸国~民。⑤责备;不满:世人~之。请为“今日病矣”一句中的“病”选择恰当的义项 。 2、翻译下列句子。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4、你知道这个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道理的理解。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多积累】 1、lǚ duó dù shè jù 2、(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 战国末期 法(2)《吕氏春秋·察今》 战国末期 吕不韦3、语言 固执、迂腐 动作、语言 愚蠢 4、略 【语段阅读精品析】 1、(1)量长短 量好的尺码 (2)自己 从2、C3、(1)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2)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4、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5、略 【课内课外善迁移】 1、C2、C3、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4、僧人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失败原因是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讲学者认为在原地沙下,失败原因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老河兵认为石兽逆流而上了,成功原因是他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5、甲文告诉我们如果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乙文告诉我们凡事不能根据一般事理作主观臆断,而应该依据客观事实作出正确的分析。6、不设统一答案,鼓励有不同的见解,但必须有理有据。 【阅读测试勤练兵】 1、②2、他的儿子连忙赶过去一看,苗已经全都枯死了。3、拔苗助长4、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