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三、四单元.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539951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三、四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三、四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母亲河》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管弦乐合奏和合唱《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范唱带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一单元的标题是“母亲河”,在中华大地,被称为母亲河的只有长江和黄河,它们一南一北,自西向东横贯华夏大地,而这两个流域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现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也与长江黄河有关,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歌唱母亲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欣赏《长江之歌》 (1)、简介:其实,《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这首乐曲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 (2)、欣赏管弦乐合奏《长江之歌》。 在这首乐曲中,长江的形象主要是通过旋律线来表示的,其旋律进行的线条轮廓与长江上游的走向相似,大起大落,雄伟壮丽。而中部的旋律线缓缓起伏,与长江中下游的走向相似,表现了长江的柔美秀丽。 (3)、复听 欣赏时,请同学注意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 (4)、请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1)、听范唱录音。 (2)、与学生讨论歌词的含义。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再跟随录音学唱两遍歌词。 (5)、再跟随录音学唱两遍歌词。 4、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学唱《保卫黄河》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2、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范唱带。 教学过程:     1、导入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情况?请说一说。 学生说,老师总结。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介绍:这是一首船夫号子,是船工们摇橹或撑杆时所唱。其中有一句旋律重复了五次,我们先来学唱一下: 2 5  2 1  6  5 ︱ 1 ﹣ 2.0  ︱ (学生随教师用“噜”哼唱) (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 (3)、根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1)、听赏歌曲录音。 (2)、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3)、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第一个★处),特点是节奏富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向上扩展,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扩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4)、再次根录音学唱。 (5)、练习用二声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并启发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为了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先唱的声部可以将“保卫华北”重复一次,也可将“保卫全中”重复一次。 (6)、完整的表现歌曲。 4、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复习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的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3、为下节课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 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范唱带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保卫黄河》是谁作的曲? 冼星海是与聂耳齐名的人民音乐家,1905年生于广东番禺一个贫苦渔民家庭,他从小就十分喜爱音乐,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读书时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25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5年后回国投身抗日运动,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0年组织派他到苏联继续深造,可惜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无法回国,于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短暂的一生创作了250首歌曲,四部大合唱,两部交响曲,还有管弦乐、歌剧、器乐曲等,尤其是他在延安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我国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教师琴声歌唱。 (4)、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的节奏。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5、准备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面有哪些提示呢? 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做准备呢? 6、教师作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音乐活动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范唱带 教学过程: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机会,可用多种形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活动可以由教师主持,也可以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节目应多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有个人表演的节目。更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 总之,要尽量组织的丰富多彩,在音乐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将课本上的问题及时、巧妙的穿插进去。还应重视利用课本中的诗词、插图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教学后记 : 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看大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2.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3.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范唱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 1. 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走圆场进入教室。 2. 师生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好。 首先,大家来欣赏一遍,你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再想一想,看大戏是什么意思呢? 二、学唱歌曲 1.学生听录音范唱。 2. 再听歌曲范唱音乐。(教师指曲谱) 3.教师唱歌曲曲谱。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5.学生随音乐模唱歌曲。 6.学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初步了解有关豫剧方面的知识 1.教师放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学生分辨。 2. 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断欣赏,学生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3.模仿说河南话。 4.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 四、分析歌曲的内容 五、表现歌曲 1.用河南话音调表现歌曲的念白部分。 2.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 六、小结。 第二课时 欣赏《花木兰》 教学内容: 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2.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 3.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重、难点: 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范唱带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豫剧 (1)发展历史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2)艺术特点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 (4)代表剧目 《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5)优秀演员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1)发展历史 (2)艺术特点 (3)音乐特点 5.背诵古诗《木兰辞》 6.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三课时 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内容: 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流行于本地区的主要戏种为主题的艺术综合实践课,也是本单元学习前的准备和铺垫。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 2.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范唱带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奶奶您听我说 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发展历史:流行于浙江省嵊州市一带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越剧的前身,是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浙江嵊县一带的小型演唱班子,它以山歌小调为基础,人称“小歌班”。在这一阶段全由男演员扮演。后来,“小歌班”吸收了余姚滩簧、绍剧等剧种的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逐渐得到发展,并增加了男女合演;至三十年代,它又演变为全是女子演出。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2)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3)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4)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分析:两个角色分别是谁?属于哪个行当? (5)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 提问:“屈原”这个角色是谁扮演的? 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尹派艺术,在演唱上特点鲜明。尹派的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观众认为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40余年来,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有“十生九尹”之称。代表作有《盘妻索妻》《沙漠王子》《浪荡子》等。 4.拓展性作业 分小组自愿结合,课下收集资料,下节课向学生们分组介绍我国其他地区的剧种。 从几个方面入手:发展历史、音乐风格、主要剧目、优秀演员等。 第四课时 欣赏《报花名》 教学内容: 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 2.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 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范唱带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哪种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评剧 (1)发展历史 (2)艺术特点 (3)音乐特点 (4)代表剧目 《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秦香莲》《刘巧儿》等。 (5)优秀演员 白玉霜,评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07年,卒于1942年,祖籍河北滦县。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是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她11岁从刘某学京韵大鼓,14岁拜老艺人孙凤鸣为师改学评剧,30年代与刘翠霞、李金顺、爱莲君并称评剧“四大名旦”。 4.欣赏《报花名》 介绍演唱者:新凤霞。 杰出的评剧演员新凤霞,六岁学京剧,后改习评剧。十四岁主演,三十九岁被迫离开舞台。她独特创新的演唱艺术,开一代新风,影响深远,至今为广大观众所称道和留恋,被誉为一代评剧皇后。代表作《花为媒》《杜十娘》《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等。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