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五首 宏伟中学 九 年级语文词五首 教案设计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有关温庭筠及花间词派的文学常识。2、了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及婉约词风的文学常识。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互动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教材分析重点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难点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个性补案预习案设计一、文学常识1.作者:(1)温庭筠,原 ,字 。晚唐太原祁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是“ ”的重要作家之一,花间词派尊他为“ ”。
2、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内容多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2)李清照,号 ,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 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2、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独倚( )望江楼 脉脉( )白蘋( )洲舴( )艋( )载( )不动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所谓“唐诗宋词”,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的更加完美,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二、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字音。2.学生齐读,教师纠正字音3.请听录音范读,注
3、意朗读的节奏。4.学生再一次齐读,把握节奏。5.分小组朗诵,教师指导轻重音及朗读语气。6.师生齐读,感悟词句。(1)“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体现出女子的怎样的心理变化?明确:“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7. 熟读并当堂背诵望江南三、小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四、武陵春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五、整体感知武陵春1.师生
4、共读课文,教师正字音。2.学生齐读,教师纠正字音3.请听录音范读,注意朗读的节奏。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学生再一次齐读,把握节奏。5.分小组朗诵,教师指导轻重音及朗读语气。6.师生齐读,感悟词句。(1)本文的“日晚倦梳头”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词说明了什么?(3)本文是如何抒发了作者感情的。六、 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七、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巩固作业设计1请给下面词语注音。独倚( )望江楼 脉脉( )白蘋( )洲舴( )艋( )载( )不动2默写:(1)过尽千帆皆不是, 。 。(2)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 板书设计 望江南独倚-盼望过尽-失望 (表现出切盼夫归)肠断-痛苦 武陵春 上片-表现愁苦之情 下片-表现了词人的感情变化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