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变色龙》 学教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536954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变色龙》 学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变色龙》 学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塘中学九年级(下)语文“学教案” 课题:孔乙己 姓名 班级 课型:新授 时间:2010年2月23日 执笔:顾全忠 审核:许柯芳 郁斌 学习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5.进行语言训练 学习重点: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学习难点: 小说精巧的布局 学习时间:三课时 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上网或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的文学常识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 和 。原名 ,字 ,浙江 人。伟大的 、 、 。短篇小说集有《 》《 》,散文集《 》 等,散文诗集《 》,杂文集《 》、《 》、《 》、《 》、《 》等。我们已学过他的小说《 》《 》 ;散文《 》、《 》、 《 》、《 》。 2、背景:《孔乙己》作于1918年,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巳揭开序幕,民主和科学日益成为时代的呼声。当时封建复古逆流仍猖獗,北洋军阀政府出于统治的需要,教育上还在推行复古主义。鲁迅针对这种现状 ,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 ,启发人们把二十多年后的当时现状与之进行对照 ,懂得批判和取舍 。 3、勾画出生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查清字词。   (1)应掌握的字:   阔绰( ) 舀( ) chàn( )水  绽( ) 踱( )   拭( ) 蘸( ) 打折( )腿 咸亨( )酒店 砚( ) 附和( )   (2)用下列词语造句应掌握的词:   不屑置辩: 。 置辩, 。   颓唐: 。   4、速读全文,理清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第一部分(第1—3节)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 。第二部分(第4—13节)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其社会根源。这部分课文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4~ 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是小说情节的 和 。第二层(第 ~ 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是小说情节的 。第三层(第 ~13段),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也是小说情节的 5、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请你帮助填写: 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 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 性别年龄: 籍贯现住: 外貌特征: 身材: 面容: 衣着: 语言特征: 性格行为特征: 职业及工作单位: 最后露面时的情况 时间: 地点 事由 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 见证人 推测下落 联系人姓名地址 档案填写人 年 月 日 6、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研读课文,品味妙处,体会写法。 阅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 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大抵”是什么意思?查字词典,纠正课文注释之不足。 4.“我”是否鲁迅?“鲁镇”是否真实地名?为什么? 5.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6.归纳:前三段为孔乙己出场作了哪些铺垫? 朗读“孔乙己出场”一段,研讨以下问题。 1、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说明什么? 2.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仿佛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有什么思想特征? 3.孔乙己为什么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4.为什么别人问孔乙己“你当真识字吗”,他“不屑置辩”,而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5.是什么原因使孔乙己如此好喝懒做、穷困潦倒而又迂腐不堪? 6.为什么说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作者是怎样来描写孔乙己的? 2、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继续阅读,研讨世人对孔乙己的态度。 1、找出文中众人的笑,思考众人笑的是什么?体现了众人怎样的思想? 1.酒客们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这说明什么? 2.揣摩以上两段的朗读,重点是“叫”、“嚷”的语气。注意叹号、问号、省略号等标点的作用,还可讨论它们是否可以删去、换去。 3.“笑”有多种:微笑、讥笑、嘲笑、哄笑、耍笑、奸笑、窃笑、哈哈大笑、莞而一笑、皮笑肉不笑……酒客们的笑应是哪一种笑? 4.不仅是酒客们笑孔乙己,掌柜,“我”,甚至连孩子们也都笑他,这些人的笑有什么不同? 52.作者这样写众人的笑,目的何在? 63.孔乙己与“我”的对话十分绝妙:一老一少,一冷一热,孔乙己越说越起劲,“我”却爱搭不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74.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细节,表现孔乙己什么特点? 85.“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阅读孔乙己被打折腿一段,讨论: 1.掌柜是怎样想起孔乙己长久没来了?这说明什么? 2.下面加下画线的词句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1)这一回,是他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 (2)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答案:不可。“打了大半夜”说明打得时间之长;“再”说明是故意打折了腿,表现丁举人心狠手毒,非常残忍。 (3)许是死了。 3.同是读书人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五、阅读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一段,讨论: 1.这段的环境描写和“我”的外貌描写起什么作用? 2.再次写孔乙己的外貌,是什么用意? 3.这时掌柜怎样对待他?请加述评。 4.“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可否换成“掏”或“拿”?为什么?前文“便排出九文大钱”为什么不用“摸”而用“排”? 5.关于孔乙己“满手是泥”的描写,和前面“脸上黑而且瘦”等外貌描写连在一起好不好?为什么? 6.孔乙己是怎样离开咸亨酒店的? 7.“十九个钱”重复了几次?说明什么?后来不提了,为什么? 5.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归纳总结: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三.巩固·延伸 1.叙述性说话练习:请按照下面的提纲,采用并列式结构,说明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此题由中等以上学生完成。 2、.议论性说话练习:请你以下面这句话为开头,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说说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戕害,二是冷漠世情的摧残,三是自身性格的缺陷。此题由优秀生完成。 想像性小作文:假如孔乙己中举。 教学反思:    本篇小说仅3000多字,可是从以乐境写悲哀的精巧构思到12岁小伙计的独特视角,从精巧含蓄的社会环境描写到看似矛盾的结尾处理,可圈可点处俯拾即是,为读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回味无穷。然而,文章虽精美,却难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为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小说篇幅不长,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完成对本文人物、主题、写作技巧的全面的、理性的分析恐怕仍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传统课文的教学一般难度较大,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是雾里看花,难一捉摸。主要问题在于学生难以了解和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但文章的主旨又跟作品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因此,本人准备了视频断片在上课第一时间播放给学生欣赏,有利于缩短时空距离,真切体会当时的时代概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深入探究的兴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教师讲解过多,以致削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应该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