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上册 16《中国人失掉自信里了吗》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536908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16《中国人失掉自信里了吗》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6《中国人失掉自信里了吗》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中国人失掉自信里了吗》教学设计(一)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词语,掌握“玄虚、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等词的读音、词义,学会运用。  2.通过对课文中选用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语言训练,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师友合作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重点 (l)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难点 (2)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 课型 教读 教法 2+2师友合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孩子:妈妈,你为什么不买汽车呢? 妈妈:买不起呀。 孩子:那怎么才能买上小汽车呢? 妈妈:你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可以买小汽车了。 孩子:那你小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 这个笑话,孩子的反驳很精彩,妈妈听了以后肯定会瞠目结舌,继而哈哈大笑。驳论是一种与立论相对的论证方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一篇驳论文。 驳论文文体知识:    驳论文: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    驳论:正确的观点揭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    一般结构和形式: 1、指出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树靶子)        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        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 二、读注释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正确读音、字义: 搽( )在 诓( )骗 诬( )miè( ) 脂( )粉 脊( )梁 诓骗: 怀古伤今: 玄虚: 为民请命: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2、 放音频文件:范读课文,学生画出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 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摆出“敌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和论据。   第二部分:(3—5自然段)直接驳论证:失掉自信力的是反动统治者,并发展着“自欺力”。(归谬)   第三部分(6—8自然段)间接驳斥:大力歌颂历史和现实中的“脊梁”——自信的中国人。 第四部分:(9)提出判别标准:“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号召广大中国人民要明是非,识大义。 3、学生速读课文1/2自然段,画出对方的错误观点和错误依据。 明确:板书:敌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错误论据:a、信地信物 b、信国联 c、求神拜佛 老师举一个类似的推理例子:“我们班小明上课爱开小差,小东上课爱开小差,小梅也爱开小差,所以我们班所有同学上课都爱开小差,你同意这一结论吗?”(以偏概全) 2、抽学生朗读3—5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反驳敌论点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投影展示 直接反驳:信地信物信国联――没有“他信力”(仿词) 求神拜佛―――――发展着“自欺力” 这些批驳证明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说明敌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这就是批驳的突破口”。 3、作者确立了怎样的观点,以什么为论据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从而更有力的驳倒了敌论点? 第6—8段,确立自己的观点: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列举了事实论据,从而否定了诬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无耻谰言。 为彻底驳倒敌论,作者用“从古以来”到“现在”都有“脊梁”作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请你根据自己的了解为第7段中的“人”注解举例。 ①、“埋头苦干的人”: 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 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 ②、“拼命硬干的人”: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 ③、“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 ④、“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    4、经过论证,关于“自信力”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小结:本文以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以反驳对方的论证为武器,一举击中其要害,反驳强劲有力。同时确立与敌论点相反的观点,并列举事例证明,从而有力的驳倒了敌论点,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 间接反驳:正面立论: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正确论据:从古到今   “中国的脊梁”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集体意见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