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名称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微粒(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初步形成化学的微粒观。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类比、模型化的方法,认识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形成化学的微粒观。教学难点树立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思维方法教学方法及教具多媒体、自学、讨论课时数1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随记教学过程一:揭示目标: 同学们想过吗?我们居住的地球和宇宙中的形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房屋、机器、家具和服装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动物的的躯体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如果你将一杯子水每
2、次倒掉原来的一半,如此的无限减少,同学们能不能想象我们会得到什么结果?目标是: 给出一个思考的方向,让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靠大家的智慧大胆的做出判断,点燃同学思考的火花,求知的欲望:1:引出分子2:引出分子是又更小的微粒构成的3:初步认识元素。二:指导自学,巡视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本中第七页的图片,看谁找看到的信息多。要求15分钟后小组交流。之后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分子原子的知识,并在笔记本中对分子原子做出总结。学习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67页内容后,独立完成下列自学思考题。1、一桶水可以分成许多滴水,一滴水又可以分成许多更小的水滴,这说明物质是由许多_构成的。2、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3、每个水分子又是怎样构成的? 3、氢气是由什么构成的?每个氢分子又是怎样构成的? 4、氢气是由什么构成的?每个氧分子又是怎样构成的反思:对比水、氢气、氧气的构成,不同物质的构成微粒_。教师讲解:像水、氢气、氧气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如铜、铁等)或离子(如氯化钠等)构成。学习指导二:1、 仔细观察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图片,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按_排列的,氢分子中的氢原子是按_排列的,氧分子中的氧原子是按_排列的。这说明不同物质的组成结构_。2、 教材第7页,科学家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并实现了对分子、原子的移动和排列,说明_。3、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4、,这一数据说明_。4、阅读课本第7页文字内容,说出什么是化学? 三:展示与点拔 从微观上来说,很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更小的原子构成的,通过微观世界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清物质世界的本质,通过对微观粒子的观察,我们又可以将数目繁多的原子通过分类的方法进一步进行研究,学习中做到深入浅出,因此对比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方法。四:课堂小结1、 本节知识树:2、 方法:类比法、模型法。五:课堂反馈: 一、基础题:1、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下列物质。水_ 氢气_ 氧气_2、下列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A. B. C. D.3、微观上,物质都是由_、_等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例如水是由_构成的,而每个水分子都是由_和_构成的。4、宏观上,物质都是由_组成的,例如水是由_和_组成;氢气是由_组成,氧气是由_组成,铁是由_组成。二、拓展题: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化学符号为“CO2”)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说明:教学过程包括预习内容与指导、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等内容。板书设计标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反思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