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 力的评价体系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学科分类: 高等教育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能力 结构方程 评价体系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第一部分一、 问题的提出、 课题界定、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 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 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 “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得信息化已成 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同时,教师信息化也 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在教育信息化
2、的大环境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信 息素养,掌握新型的现代信息技术,适应创新的教学模式等,要求教师对 自己的职业进行重新定位,要求教师在教导学生的同时,需要不断的接触 新知识、新文化,新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 习兴趣。在教学对象上,当前的高校大学生习惯利用网络等信息手段进行学习,掌握了并不亚于教师所拥有的信息检索能力,这对传统以讲授知识 为主的高校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教学环境上,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场景 进行有效的结合,如何有效的组织和传递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自发性的学 习,从而进行扩展学习是高校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培养目标上,当前 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强
3、调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也对高校教 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只是满足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需要 通过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升学生获取 知识的能力。 2、课题界定(1)移动学习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即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是在传统教学能力的基 础上,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而开展教学的一种综合能力。其主要包 括四个个层次,分别为:信息化资源整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 教学实施和信息化教学评价。在“互联网+”环境下, “移动”、 “开放”和“参与”是教育信息化建设 最为核心的词汇。移动的学习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在移动学习
4、 的环境下,学习的过程和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在线网络课程资 源、智慧教室、大数据分析、社交学习等新形势下的学习模式,对传统教 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化的教学能力,不仅仅 是指教师如何应用信息化工具,而是指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改革传 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具备信息化的思维模式。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正如 火如荼地进行, “互联网教育”、 “创客教育”、直播等新的课堂教学,从信 息工具的使用到教学模式的改变,均给传统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带来了巨 大的挑战。(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本课题中所提到的评价体系,其实质是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对高校教师信 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
5、。 从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 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能力、信息化的互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评价能力 和信息化的辅助学习能力等七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教 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的评价与分析,并确定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 力的方法与策略。(3)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是高校教师。通过构建高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 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指标进行测量和实证分析,对高校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量化评价,从而提出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 能力的策略。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较早,因此关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较为 完善,
6、 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进行评估。 例如:美国国际 教育技术协会提出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和传播 技术教师能力标准 (ICT-CST)。 由英国教育与就业部等机构制订 , 英国教 师培训署实施的“ ICT 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主要集中于对学 校基础设施、计算机的专业教师、教师的持续发展、技术教学资源等方面 来研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调研及对策研究 张学华)。从已有的 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外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更多将焦点放 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或者是对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方法、技术等层面的研究。根据文献检索,
7、近年来,国内关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学 能力”的培养模式与提升策略上。而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部分聚焦于师范生的职前教育;另一部分则是研 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模型和绩效分析模型。例如 , 尹睿等提出了一种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绩效分析模型。其主要是通过借鉴“柯式四级评估模型 和 CIPP 评估模型”,从结果和过程两个维度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 设的绩效进行剖析,并且通过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 教学实施和信息化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运用实证分析对某高校的信息化教 学能力进行绩效分析。黄睿航等提出了一种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其运用 TPAC
8、K 框架模型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构建了教师信息化 教学能力模型,提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与策略。以上关于 “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是运用定性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而运 用定量分析法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综合评估的研究非常少。因此, 本课题提出了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与分析。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往往是通过黑板板书或 者 PPT 的方法来授课。在移动的学习环境下,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其生动性 与趣味性,如果一味的只是通过单一的教学模式传教授课,学生很可能就 会选择其他的途径进行学习。从传统教学
9、走向信息化的教学,绝不仅仅是 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教师须具备信息化思维,运用现代的信息化环境来 设计教学过程,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授课。在新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也进行了转变,从传统的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者的角色; 从传统的集体式的交流,转变为多维多层次的网络交流;从传统的基于班 级的学习,转变为群体协作式的学习。移动学习环境下,与传统学习更大 的区别是,可以随时随地随喜好的学习,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学生创造了 更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专注于课堂的教学。信息化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显著 特征是,对教师的个人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 结构的变革。 第二部分 课题理论依据、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假设、 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在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时,存在着以下问题: (1)移动 环境下,影响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涉及到的变量众多,大部分不能 准确、直接地测量。这些变量称为潜变量。运用外显变量,去间接测量这 些变量,从而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测量。 (2)传统的统计 分析方法不能妥善处理这些变量,而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同时处理潜变量及 其指标。基于以上的背景,本课题选择的测量模型是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是一种线性模型,属于实证分析模型方法。相对于传统多元统计方法、典 型
11、相关分析、联立方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模型的特点是能综合多种方 法,在允许测量误差的存在的情况下,估计多元变量或者相互之间存在关 联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对观测变量协方差矩阵的非对角元素的拟合较好, 参数估计更准确。 2、研究目标 (1)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为培养适 应新形势需要的综合型的人才,教师需要具备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的研究,从而确定教师信息化教学 能力的结构模型。 (3)建立起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科学的评价指标 和考核标准。 (4)通过构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模型,对教师教学能 力进行改革,提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3、研究内容
12、本研究 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1)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 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的涵义、 特点, 以及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3) 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分析。 并且分析了 在移动学习环境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4)研究了信息化教 学能力评价的基本理论,对教学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后文高 校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二、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1)分析 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能力模型结构。 (2)在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 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信息
13、化教学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设计。 (3)在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条件下,高 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提升路径分析。 三: 移动学习 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模型的构建 (1)针对当前移动学 习的背景,研究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功能。 (2)结合高 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 评价指标,如下所示: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包 括信息利用的主动性和信息安全意识。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包括信息技术的工具熟练程度,教学软件的使用和课件资源制作与加工。信息能力包括 网
14、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加工等。知识结构: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能力。这部分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 知识融合,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包括信息化的互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评价能力和信息化 的辅助学习能力。信息化的互动能力是课堂的互动和虚拟互动相结合。信 息化的教学评价,则是关注学生差异,提倡创造性的实践教学。信息化的 辅助学习能力则是鼓励学生发展创新能力。(3) 解释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测量模型, 并且探讨结构方程对于该评价 模型的适用性。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构 建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模型。 四: 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 的实证分析(1) 通过问卷调
15、查的方法, 收集数据,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教师信息 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模型进行验证。(2)确定评价模型的评价方法。 五: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总结了本文研究工作、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 ,并提出了培养高校教师信息 化教学能力的方法和提升教学能力的策略。 4、 研究假设 (1) 结构方程模 型是基于数据的理论方法。本文在对信息化教学能力领域进行探讨时,运 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运 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因 此,需要提出假设,相应的指标是可以运用相应的方法量化的。 (2)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构建模型时,先假设其影响
16、因素(自变量)与信息化教学 能力(因变量)之间是存在关系的。 5、创新之处 (1)关于“信息化教学 能力”方面的研究,根据检索文献,其研究对象大部分都是学校,是从学 校的角度来看信息化的教学,从而提出提升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策略。而本 项目的研究对象是“高校教师”,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通过运用相应的手 段和方法,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研究与探讨。 (2)对于高校教 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其主要的侧重点是影响因素研究和绩效研究, 而关于“评价”的研究内容非常少。本项目的立足点就是确定评价模型, 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 能力的策略。第三部分研究思路、
17、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 、研 究思路第一,根据课题的申报指南,结合自身的条件,确定了“移动学习环境下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这一选题;第二,通过查阅大 量相关的文献,分析综合了多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制定了高校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检验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 指标体系进行评测的可行性,并且运用评价指标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模型;第五,实证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对该模型 进行适用性的验证。最后,结果分析。并提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 策略与方法。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主要以网络文献为 主,包括通过图书馆数
18、据库、网络资源、学校网站等途径获得的文献,辅以 一些纸质书籍,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开展研究。(2) 专家访谈法:多次进行专家访谈, 了解高校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情况,分析影响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因素 ,确定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的内 容和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模型,提出评价的策略。(3) 实证分析法:选取本校教师信息化教学为实例,进行教师信息化教 学能力的教学评价研究,并进行总结。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 实证的研究态度。 3、技术路线 (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以及教师信 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2)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3)移动学习环境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
19、响因素研究。(4)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模型的构建。(5)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测量模型。(6) 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策略, 以及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提出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4、实施步骤(1)2018.1-2018.3 现状调研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查询、分析、归纳,分析了在移动学习环境下,信息化 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2) 2018.4-2018.12 制定评价指标 构建评价体系, 确定影响信息 化教学能力的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课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模 型。(2) 2019.1-2019.8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通过调查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对指标进行测量并验证。(3) 2019.7-2019.12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验证该模型的普遍性,并记录相关的结果。提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课题编号: 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