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二期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 学 生 稿 )
第X组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实习
XXXX年XX月
组 内 分 工 安 排 表
编制单位 :第X组
组长: XXX
第四组分工安排
姓名
学号
负责事项
组长打分
XXX
XXXXXXXX
组内分工,数据、图件的整理,全篇汇总
XX
XXX
XXXXXXXX
第二、三章的编写
XX
XXX
XXXXXXXX
第四、五章的编写
XX
XXX
XXXXXXXX
第六、七章的编写
XX
XXX
XXXXXXXX
第一章的编写、部分数据整理
XX
任 课 教 师:XXX(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实 习 单 位: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目录
第一章 总则…………………………………………………………………………………5
1、项目由来…………………………………………………………………………………5
2、编制依据…………………………………………………………………………………6
3、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7
4、项目评价…………………………………………………………………………………9
5、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10
第二章 项目拟建地周围环境概况…………………………………………………………12
1、自然环境…………………………………………………………………………………12
2、社会环境…………………………………………………………………………………13
3、环境质量概况……………………………………………………………………………13
第三章 项目概况……………………………………………………………………………13
1、工程项目名称及性质……………………………………………………………………13
2、建设项目工程内容………………………………………………………………………14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8
第四章 环境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价…………………………………………………………18
1、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19
2、环境空气质量调查及评价………………………………………………………………21
3、噪声环境质量调查及评价………………………………………………………………24
第五章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5
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5
2、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与评价………………………………………………………………26
3、噪声环境质量预测与评价………………………………………………………………26
4、固体废弃物处置环境影响分析…………………………………………………………28
第六章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9
1、施工期扬尘环境影响……………………………………………………………………29
2、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31
3、施工对植被的影响………………………………………………………………………33
4、施工生活污染环境影响…………………………………………………………………33
5、弃土、弃渣环境影响……………………………………………………………………33
第七章 环境保护规划与污染控制对策……………………………………………………34
1、环境保护规划……………………………………………………………………………34
2、运营期污染控制对策……………………………………………………………………41
3、施工期污染控制对策……………………………………………………………………43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46
1、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46
2、主要建议…………………………………………………………………………………46
附件……………………………………………………………………………………………47
第一章 总则
1、项目由来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特色优势鲜明,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分为三个校区,分别是位于雅安市的校本部校区、位于成都温江的成都校区和位于成都都江堰市的都江堰校区。
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总占地面积763.6亩,在2009年前主要为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科学研究院使用。汶川大地震使都江堰分校毁损非常严重,受校园面积和都江堰城市规划的制约,同时也为了整合学校资源、节省投资、减少办学成本,都江堰分校迁入成都温江校区现有土地进行异地重建,四川省环境科学保护研究院于2009年9月编制完成《四川农业大学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取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对环评报告的审查批复(批准文号:川环审批[2009]664号)。同时,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迁入成都温江校区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解决所属学生的教学与住宿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启动了温江校区二期建设项目,四川省环境科学保护研究院于2009年9月编制完成《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温江校区二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取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对环评报告的审查批复(批准文号:川环审批[2009]621号)。
四川农业大学灾后重建项目和二期建设项目于2009年10月开始施工,目前施工已结束,大部分学生已进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温江校区报到学习,学校在校学生约12000人,教职员工1500人。
然而,随着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学生规模扩大(将新增学生6000名),温江校区已建成的住宿楼及教学实验楼仍不能满足需求。为此,学校决定投资19000万元在学校原有的预留用地上建设三栋学生公寓、一个活动中心和两栋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约101811m2。项目建成后,将为温江校区学生住宿和实验教学提供有效保障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栋学生公寓、一个活动中心和两栋教学大楼,分别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温江校区西边和西南边两块预留用地上进行建设,不新增土地。
两栋教学大楼位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温江校区西南边预留用地,其北面为温江气象局;东面为待建空地,拟建教学综合楼和教学实验楼;东北面为第二教学实验楼;南面为成温邛高速,路的对面为西蜀尚都和漫城;西面紧邻15m的规划道路,路的对面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资源与环境学院委托环境工程专业2009-02班第一组编制《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为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小组接到委托后,在进行实地勘察、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项目性质、污染特征和区域环境状况,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2、编制依据
2.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14号)
(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2.2技术规范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6)《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7)《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2.3其它编制依据
(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
(2)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2000年1月31日)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6号,2002年10月14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修订)
(5)《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8号,2006年12月25日)
(6)《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令第19号,2004年9月15日);
(7)《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令第24号,2005年7月8日执行);
(8)《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水利部令第25号,2005年7月8日执行)。
3、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3.1功能区划及环境保护目标
(1)地表水
项目污水将进入温江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厂排水进入江安河,因此必须保护江安河水质,不因温江污水处理厂排水而加重污染或改变功能。
外排废水排至即将建成的温江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最终外排进入江安河。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中规定的判据要求,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确定为三级。
(2)大气
本项目没有大的废气污染源,废气主要产生于锅炉的燃油废气、食堂油烟及汽车尾气,各污染物等标排放量均小于2.5×108m3/h,故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3)噪声
本项目是学校,没有大的噪声污染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4)生态环境
本项目约总占地面积763.6亩,该项目主要使绿地系统减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确定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其结果见表1。
表1 评价工作等级判别
环境要素
判别依据
评价工作等级
引用标准
生态环境
直接影响区域<4km2,没有重要珍稀物种保护地,生态环境前后变化较大
三级
HJ/T19-1997
水环境
污水排放量2103.75m3,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地表水域规模为中小型河流,地表水水质要求为Ⅳ类
三级
HJ/T19-1997和HJ/T2.3-93
环境空气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很小
三级
HJ/T2.2-93
声环境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
三级
HJ/T2.4-1995
3.2主要保护目标
该项目所在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项目其北面为温江气象局;西面紧邻15m的规划道路,路的对面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学校还紧邻惠民小区。此外,该项目还具有施工时间长的特点,因此,施工噪声对在校生活学习的师生影响较大。因此,该拟建项目的主要保护目标为:
①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②温江气象局;
③在校的师生;
④惠民小区的居民。
4、项目评价
4.1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根据初步工程分析以及类比调查,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因子详见表2。其主要的污染因子为生活污水、锅炉排放废气、机械噪声、生活垃圾、以及植被生态的破坏等。
表2 扩建项目环境影响因子
影响环境的行为
环境影响因子
工程建设
土地征用
土地利用性质改变,构筑物、农作物和林木等的拆除
场地平整、地面开挖
植被损坏、扬尘
施工机械操作
机械噪声、尾气排放
施工人员日常生活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工程运行
生活污水增加
污染负荷增加
燃油锅炉
烟气排放
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增加
生活垃圾数量增加
水泵、冷却塔等设施
噪声污染
4.2评价因子的确定
(1)地面水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pH、DO、CODMn、BOD5、非离子氨、大肠杆菌、CODcr
影响评价:CODMn、BOD5
(2)大气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SO2、NO2、TSP
影响评价:SO2、NO2、CO
(3)噪声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LA,eq
(4)生活垃圾评价因子
影响评价:生产垃圾产生量及处理
(5)生态评价因子
现状和影响评价:植被状况
5、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5.1评价范围
(1)地面水:评价范围为江安河段的市区河段。
(2)大气:评价范围为项目扩建地区周边延伸500m的范围内。
(3)噪声:评价范围为项目扩建地区周边延伸50m的范围内。
(4)生态环境:本项目所处的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范围。
5.2评价标准
(1)污染物排放标准
由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学校生活污水将排入城市污水干管,并且温江区已经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因此其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详见表3。
表3 污水排放标准 单位:mg/l
BOD5
COD
SS
三级标准
300
500
400
供热锅炉大气污染物SO2和烟尘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1999),最高容许排放浓度见表4。
表4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单位:mg/m3
SO2
烟尘
燃煤锅炉
1200
150
燃油锅炉
500
100
学校食堂油烟气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WPB5-2000)中的中型规模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详见表5。
表5 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 mg/m3
规 模
中型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0
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详见表6。
表6 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dB(A)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 间
夜 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 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 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 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2)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江安河温江区段根据河段的水质保护目标,执行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7。
表7 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限值(部分) 单位:mg/L
参数
pH值
CODcr
DO
总氮
总磷
NH3-N
高锰酸盐指数
标准值
6~9
20
5
1.0
0.05
1.0
6
参数
BOD5
石油类
铜
锌
铅
六价铬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标准值
4
0.05
1.0
1.0
0.05
0.05
0.2
注:单位为mg/L,其中pH值除外。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境内,按功能划分为二类区 ,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8。
表8 大气评价常规因子标准值 单位:mg/m3
选用标准
名称
浓度限值
1小时平均值
日平均值
年平均值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SO2
0.50
0.15
0.06
NO2
0.24
0.12
0.08
TSP
/
0.30
0.20
根据扩建项目的性质,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扩建项目附近城市交通干线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4类标准。详见表9。
表9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类 别
等效声级(LAeq:dB)
昼 间
夜 间
1
55
45
4
70
55
第二章 项目拟建地周围环境概况
1、自然环境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地属成都市温江区,在成温邛高速旁,该区域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地跨东经103°41′~103°55′北30°36′~30°52′,地势平坦,无山无丘,海拔高度最低511.3米,最高647.4米。该区域内主要河流为岷江干流金马河及其支流江安河、扬柳河、清水河,由西北向东南穿流过境。这一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2005年区域内年平均气温为16.2℃,比历年平均气温偏高0.4℃,与2004年接近;年极端最高气温34.2℃,比历年偏低1.5℃;年极端最低气温-4.3℃,比历年偏高0.8℃。年总降水量为765.6毫米,比历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30.5毫米,比2004年偏少285.9毫米;年总日照时数为777.0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少214.1小时,比2004年少217.8小时。
2、社会环境
区府所在地-柳城街道办事处人和路距成都市中心城区(二环路)15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全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6镇(同时挂街道办事处牌子)4街办,截止2010年11月全区常住人口为45707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2229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4780人,增长41.82%。年平均增长3.56%。全区户籍人口为365362人。
改革开放以来,温江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个个丰硕成果向世人展示“金温江”的风采:成都市第一个卫星城;四川省第一个小康县;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所在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区);2002年4月撤县建区;2005年9月成功举办全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2007年11月26日,温江荣获第十一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称号;2008 荣膺迪拜最佳人居良好范例称号;2009 “影响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奖荣膺荣誉称号。
3、环境质量概况
从地块周边环境来看,根据调查,本项目周围临靠成温邛高速公路以及校区环绕着的交通要道,因而交通噪声为其污染源之一,但校区较为合理规划使得其对宿舍大大减小。另外学校附近的主要排污单位主要是有校区和农业科技研究所以及药物物流中心,这些排污单位无其它典型危害的污染物,对学校无重大印象。
第三章 工程概况
1、工程项目名称及性质
项目名称: 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二期建设工程
建设性质:民用公共建筑类(新建)
建设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公开招标的地产建设公司
建设规模:占地面积47500m2,总建筑面积二期101811m2,绿化面积19750m2。建成后可容纳师生20000余名。
建设地点: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办民乐村
总投资及环保投资:项目总投资19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27.8万元,占总投资的0.7%。
2、建设项目工程内容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二期建设项目包含以实验楼、教学楼、市政
办公楼、师生公寓、图书馆为主体工程,食堂、活动中心、运动场、停
车场等为配套工程,给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公用工程以及景观绿化、
化粪池等为辅助工程。
2.1建设项目组成
表10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备注
施工期
运行期
主体
工程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第五教学实验楼
1栋,8F,H=33.15m,建筑面积15000 m2,主要为动物科学院进行动物医学、科学教学实验,设置动物药学实验室、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动物解剖及组胚实验室、动物机能实验室、动物生产实验室。
施工废水
扬尘
噪声
渣土
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
实验废水、实验废气、实验固废
新建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教学科研大楼
1栋,8F,H=33.15m,建筑面积19500 m2,主要为林学院进行林学教学实验,设置森林培育实验室、森林保护实验室、材料学与工程实验室、制图室。
实验废水、实验废气、实验固废
新建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学生公寓9#楼
1栋,11F,H=40.05m,建筑面积19200m2,学生宿舍内设浴室。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
新建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农学院学生公寓
1栋,11F,H=40.05m,建筑面积19200m2,学生宿舍内设浴室。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
新建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公寓
1栋,11F,H=40.05m,建筑面积20400m2,学生宿舍内设浴室。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
新建
配套工程
活动中心
1栋,3F,H=11.292m,建筑面积7200m2,主要为学生提供活动休闲场所。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
新建
学生食堂
依托学校已建的两个食堂用餐
餐饮废水、厨余
依托
锅炉房
依托学校已建锅炉房,内设2个2t/h天然气热水锅炉,供应学生浴室和食堂的热水。
环境风险、软水装置排水
依托
辅助公用
工程
给水(含消防给水管网)
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高层变频增压,设消防水池
增压泵噪声
大部依托
排水
市政污水管网
/
大部依托
供电系统
当地电网、配电房、柴油发电机房(设于地下室)
电磁辐射、环境风险
通风系统
地下室设风机房,公寓楼设风道
噪声
仓储设施
柴油发电机储油间
设于学生公寓地下室
环境风险
新建
危废暂存间
设于两栋教学楼底层
环境风险
新建
环保工程
垃圾集中收集站
依托学校已建的垃圾收集站
恶臭
依托
绿 化
绿化面积19750m2
枯枝败叶
消毒调节池
两栋教学楼下,容积为5m3/个
细菌、酸碱
2.2公用工程
2.2.1给水
学校内已接温江区市政给水管网,主要供学生生活用水、实验用水和绿化用水。学生公寓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市政供水压力可达到使用要求的楼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市政供水压力不满足使用要求的楼层,由变频增压系统供水。
2.2.2排水
(1)排水体制
本工程采取雨污分流的形式。
(2)污水处理及排放途径
按照2009年6月1日期施行的《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第九条之规定“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已覆盖的区域内,不得新建化粪池及相关活性污泥截污池塘。未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覆盖的城市生活服务区,应当按规定配置格栅井、沉淀池或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本项目区域属城市污水管网已覆盖区域,本项目中学生生活污水属典型生活污水,其浓度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要求,可直接排入项目区域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温江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最终外排进入江安河。
另外,本项目实验废水(含实验室清洁废水)经高压灭菌、消毒、
酸碱调节等预处理后其浓度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要求,可直接排入项目区域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经设在道路上的雨水口收集排入城市雨水井,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2.2.3用电
(1)学生公寓、活动中心用电
供电电源:学生公寓和活动中心将学校已有的10KV电源引入,并在地下室设置高压配电房、低压配电房供本项目所有用电负荷。
应急电源: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学生公寓9#楼、农学院学生公寓、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公寓地下室设置三个柴油发电机房作为应急电源,为了保证变电所、消火栓泵、喷淋泵、防排烟设施、事故照明、消防电梯及普通电梯等重要负荷的供电。
(2)教学大楼用电
教学大楼利用学校已建的供电设施供电,学校已在校区内设有两个变电站,由高压开关站引来二路10KV主供电源(一用一备)在校内形成环路,开环运行,教学大楼不设备用电源。
2.2.4暖通
(1)学生宿舍热水由学校已建锅炉房内2个2t/h天然气热水锅炉供热,本项目不新建锅炉;
(2)地下室按照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兼排烟系统,利用车道自然补风
(3)高低压变配电室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兼排废气系统;地下柴油发电机房平时采用机械排风的通风形式,在柴油发电机工作时,利用柴油发电机自带的风机排风,利用竖井自然进风。储油间的油箱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水泵房设置独立的送风排系统。
2.2.5消防
利用学校已建的消防系统,并在学生公寓地下室新建消防水池;建筑物室内按其危险等级,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
2.2.6抗震
根据校区建筑使用功能和平面、立面特点,其结构形式均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 目
指 标
一
工程总用地面积
47500m2
二
规划总建筑面积
101811m2
三
第五教学实验楼
15000m2
四
教学科研大楼
19500m2
五
学生公寓9#楼
19200m2
六
农学院学生公寓
19200m2
七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公寓
20400m2
八
学生公寓楼地下建筑面积
1311m2
九
活动中心
7200m2
十
建筑密度
25.4%
十一
容积率
2.1
十二
总绿地面积
19750m2
十三
绿地率
41.6%
第四章 环境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价
本项目水质现状评价采用老师所给数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以及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采用现场实测数据,环境空气、噪声监测点位见附图二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图。
1、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1.1监测数据来源
本项目附近水体是江安河,项目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最终排入该河流内。温江区环境监测站定期常年对该河流进行水质监测,所以本次评价取温江区环境监测站数据用于评价。
1.2监测项目与水质情况
监测项目:pH=7.2,NH3-N=0.60,DO=6.4,BOD5=2.6,CODMn=2.2
1.3评价标准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二类水对江安河进行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表12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序
号
Ⅰ类
Ⅱ类
Ⅲ类
Ⅴ类
1
水温(℃)
周平均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最大温降≤2
2
pH 值 (无量纲)
6 ~ 9
3
溶解氧≥
饱和90%
(或7.5)
6
5
3
2
5
高锰酸盐指数 ≤
2
4
6
10
15
6
化学需氧量(COD)≤
15
15
20
30
40
7
五日生化氧量(BOD5)≤
3
3
4
8
氨氮(NH3-N )≤
0.015
0.5
1.0
1.5
2.0
9
总磷(以P计)≤
0.02(湖、库 0.01)
0.1(湖、库0.025)
0.2(湖、库0.05)
0.3(湖、
库0.1)
0.4(湖、库 0.2)
10
总氮(湖、库,以N计)
0.2
0.5
1.0
1.5
2.0
1.4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超标倍数法进行评价。
(1)单项水质参数标准指数计算式:Si=Ci/Cs
式中:Si----某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
Ci----某项水质参数的实测浓度,mg/L;
Cs----某项水质参数的评价标准,mg/L;
(2)溶解氧(DO)标准指标:
(DOj≥DOs时)
(DOj<DOs时)
DOf=468/(31.6+T)
式中:SDO,j──DO在j点的标准指数,mg/l;
DOj ──DO在j点的浓度,mg/l;
DOf ──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Dos──溶解氧的地面水质标准,mg/l;
(3)pH值标准指数计算式
SPH=(7.0- pHj)/(7.0- pHsd) pHj≤7.0
SPH=( pHj -7.0)/( pHsu-7.0 ) pHj≥7.0
式中:SPH------- 单项水质参数pH的标准指数
pHj--------pH值实测值
pHsd-------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当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1.5评价结果
水质指数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2 水值评价结果表
项目
浓度标准值(Ⅱ类地表水)
检测值
Si
超标率%
pH
6-9
7.2
0.1
0
NH3-N
0.5
0.6
1.2
20%
DO
6
6.4
0.72
0
CODMn
3
2.2
0.73
0
BOD5
15
2.6
0.173
0
从上表中各项数据可以看出,江安河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基本能够达到地表水的二类水,属于较好的水质。
2、环境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价
根据对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现状调查结果可知,本区域及周边基本无工业废气污染源,项目区环境空气目前受到的影响主要为该区域正在进行的二期工程建设工地排放的扬尘和燃油施工机械废气及工地施工所产生的噪声,此外还有实验室排放的废气以及公路机动车排放的尾气。除此之外基本无其它大气污染。在此次评价中采用实地检测获取评价数据。
2.1检测项目
本次选取SO2、NOX、TSP为评价因子。
2.2检测位点
1#正校门
2#南校门
3#4教
4#学生公寓
2.3采样及分析方法
表13 大气污染物采样及分析方法
污染物名称
分 析 方 法
检出限
采样方法
SO2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0.020mg/m3
多孔玻板吸收管
N0X
盐酸荼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0.05mg/5ml
多孔玻板吸收管
TSP
重量法
滤膜采样夹
2.4评价标准
大气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见表14。
表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类 别
参 数
SO2
NOx
TSP
一
日均值
0.05
0.08
0.12
1小时平均
0.15
0.2
/
二
日均值
0.15
0.08
0.30
1小时平均
0.5
0.2
/
2.5监测结果
表15 2012年11月9日大气监测结果 单位:mg/m3
监测点
SSO2
NOx
TSP
小时平均值
小时平均值
日平均值
正校门
0.0099
0.0906
0.150
南校门
0.0194
0.1269
0.155
四教
0.0444
0.1754
0.140
学生公寓
0.0143
0.2085
0.108
2.6评价方法
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其公式如下:
Ii=Ci/Coi
式中,Ii:i污染物分指数;
Ci:i污染物实测日均浓度值;Coi:i污染物评价标准。
Ii>1时,污染物超标,Ii≤1时,污染物不超标。
2.7评价结果
表16 监测的评价结果
监测
站位
SO2
NOX
TSP
1小时均浓度(mg/m3)
污染指数
类别
1小时均浓度(mg/m3)
污染指数
类别
日均浓度(mg/m3)
污染指数
类别
正校门
0.0099
0.066
一
0.0906
0.453
一
0.150
0.500
二
南校门
0.0194
0.129
一
0.1269
0.635
一
0.155
0.517
二
四教
0.0444
0.296
一
0.1754
0.877
一
0.140
0.467
二
学生公寓
0.0143
0.095
一
0.2085
1.209
超标
0.108
0.360
一
(1)SO2
四个监测点SO2的浓度都小于0.15mg/L,四教的SO2浓度相比其他三个监测点SO2浓度要大,但是都能够达到一类空气质量标准。由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大气中SO2污染并不严重,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能满足各功能要求。
(2)NOX
四个监测点的NOX浓度相差不很大,除了学生公寓外其他NOX浓度都小于0.2mg/L都能够达到一类空气质量标准。由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大气中NOX的污染不严重,除学生公寓超标外其他都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满足各功能要求。
(3)TSP
四个监测点的TSP浓度也相差不大,均小于0.2mg/L,能够达到二类空气质量标准。由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大气中TSP的污染不算严重,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满足各功能要求。
(4)小结
本项目中SO2,NOX的浓度基本能达到一类空气质量标准,只有学生公寓的NOX超过二级标准。TSP的浓度相对比较高,还是能够满足二类空气质量标准,主要原因是项目正在施工期,粉尘含量比较多,但是仍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噪声环境质量调查及评价
3.1监测项目
Leq(A)
3.2监测布点
本项目实验共有四个监测点,监测点分别位于校区正门口,招待所门口,4教,学生公寓。
3.3监测方法及仪器
按照区域噪声测定步骤进行,监测仪器采用使用实验所用噪声分析仪。
3.4监测时间和频率
2012年11月9日,每隔5秒读一个瞬时A声级。
3.5评价标准
本次声环境现状评价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功能区评价。
表17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时段
昼间
夜间
0类
50
40
1类
55
45
2类
60
50
3类
65
55
4类
4a类
70
55
4b类
70
60
3.6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每组在其监测点采用每5秒测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测得100数据。根据具体监测数据(数据见附表)计算出等效声级,监测结果见表21。
表18 监测结果
监测地点
等效声级(dB)
正校门
55.96
南校门
55.54
4教
54.50
学生公寓
51.23
由监测结果可知,校区正门口和招待所门口噪声的等效声级均超过了1类功能区的标准。主要是由于这两个门口车辆来来往往,交通噪声比较大。四教和学生公寓都满足1类功能区噪声标准。
第五章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投入营运期后,主要增加的是学生生活废水和实验室外排废水。本项目中学生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