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4∕T2447—20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类(山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5097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T2447—20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类(山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14∕T2447—20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类(山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14∕T2447—20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类(山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14∕T2447—20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类(山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14∕T2447—20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类(山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13.020.30CCSZ04B14地方标准山西省DB14/T244720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类实施2022-03-30发布2022-06-30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4/T24472022次目II刖 目1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f唯义4测5建设项目过程回顾6建设项目工程评价7区域环境变化评价8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与环境影响预测验证9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10结论和建议附录A(资料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编制内容(生态影响类)附录B(资料性)典型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要点.2556788910DB14/T24472022言刖本文件按照G

2、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文件由山西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山西清源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山西晋环科源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军、杨文静、吴俊松、吴玉生、李英、张新华、闫琴、李晓渊、李乔莎。IIDB14/T244720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类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睛境影响后评价的一般_原则、工作程序、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相关要费本文件适用于矿山开f交通_、天然气开采、水利水电等生

3、态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其他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境鬆纟1后评价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f容#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1。其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E引南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2.1建|项_境影响评ffr技 术 导 则 总 纲HJ2.2环: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3环境影_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19环境_评碰术导撼HJ/T88环境影卩|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16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349环_影喊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

4、建设项目HJ/T394建设S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6 1 0环 境 影 响价导 则 地 下 水HJ619环境影响il价 技则 煤 炭 采 选 工 程/HJ74 0尾 矿 库 环 境 评 估_术 导 则(试 行)HJ964环境影响评价技、导则NB/T35059河流水电开发殊氆影响后评范”环境(试行)3术语和定义F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以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建设项目。3.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建设项目在通过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对其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

5、和验证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改进措施。DB14/T244720223.3区域环境变化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影响源和污染源变化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3.4环境敏感区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4总则4.1般原则4.1.1环境影响后评价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全面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环境影响,评估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4.1.2调查项目建成运行后直接和间接影响范围内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及其变化,重点关注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4.1.3根据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突出公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6、评估和环境影响预测验证,针对实际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补救措施和改进建议。4.1.4充分收集和利用评价范围内项目建设及运行以来的环境监测与调查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补充开展现场调查、遥感调查和现场监测等工作;遥感调查影像数据宜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影像数据获取时间应具有代表性,宜选择在7月至9月;现场监测点位、频次及监测、分析方法按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相关监测标准执行。4.2工作程序4.2.1概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分析阶段、报告编制阶段,工作程序见图1。2DB14/T24472022确定开展环境影响后if价环境现状初步调资与资料收集调

7、查收集资料: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文件、T.程设计文件及相关文件、施丁期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资料、排污许可证及其申领相关资料、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运行期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资料等现场初步调查: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配套环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生态保扩与恢复措施落实情况,R域环境现状,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等准备阶段确定后评价范围、标准、内容和重点确定后评价方法与监测、调查工作任务编制环境影响后评价实施方案调查环境管理调查、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齊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及污染治理设施调杏工程基本情况牛态与环境现状调查环保投诉及处理情况调查分析调查阶段根据环境必响评价文件和审批文件、环境保护专项设计文件

8、、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文件、排污许可证及其申领相关文件等,对照相关标准,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报告编制环保措施有效性评估与环境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建设项0过程区域环境变化建设项0丄程评价评价阶段N顾影响预测验证措施评价结论与建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编制图1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程序图3DB14/T244720224.2.2准备阶段4.2.2.1收集建设项目基础信息和资料,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文件,工程设计及相关文件,施工期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资料,排污许可证及其申领相关资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运行期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资料等。4.2.2.2初步调查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配套环保设施建设及运

9、行情况、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落实情况等;初步调查区域环境现状及环境敏感目标分布等。4.2.2.3编制环境影响后评价实施方案,确定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明确拟采用的评价技术手段和方法、任务分工、工作进度安排等。4.2.3调查分析阶段4.2.3.1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查分析,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有效性、完整性分析。4.2.3.2补充调查与监测布点应遵循代表性原则,并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布点相衔接,重点分析环境质量变化情况。4.2.3.3调查项目工程建设地点与建设内容、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污染治理措施、环境敏感目标等变化情况;重点关注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

10、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污染治理设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4.2.3.4调查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环境问题及环保投诉情况。4.2.4报告编制阶段4.2.4.1整理、分析各类资料及相关数据。4.2.4.2开展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回顾、工程评价、区域环境变化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与环境影响预测验证,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明确环境影响后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后评价报告编制内容见附录A。4 . 3评 价 范 围4.3.1评价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一致。若涉及环境敏感区,应依据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适当扩大评价范围。4.3.2当工程实际建设内

11、容发生变更,工程生产运营方式、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要求发生变化,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工程运行的实际影响时,应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工程实际影响情况,结合现场调查对评价范围进行适当凋整。4 . 4评 价 方 法4.4.1应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评价方法为主。4.4.2参照HJ2.1、HJ2.2、HJ2.3、HJ2.4、HJ19、HJ/T88、HJ169、HJ/T349、HJ/T394、HJ610、HJ619、HJ740、HJ964、NB/T35059等规定的评价方法。4 . 5评 价 标 准4.5.1采用现行生态环境标准,并满足现阶段环境管理要求。4.5.2对于现

12、阶段尚无国家、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且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文件中无明确要求的,类比同行业与区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4 . 6评 价 内 容4DB14/T244720224.6.1根据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管理要求,合理确定评价内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过程回顾、建设项目工程评价、区域环境变化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与环境影响预测验证、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环境影响后评价结论和建议。4.6.2根据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特征,确定评价工作要点。典型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要点见附录B。5建设项目过程回顾5.1环境影响评价回顾5.1.

13、1回顾项目建设程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关注瓦:程内_、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及生_境分gauft求的落实情况,调查是足A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现行环变化情况,“三线境管理要求。5.1.2回顾环境f#响评价文件公众意见处理情况。5.2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回顾5.2.1回顾建设项目_境保护设施竣工I收工作,重改、落实情况。|丨5.2.2回顾建 项目环境保护设施5.3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情况回顾点调查环境保护设施竣jn验I有关遗留问题的整5.3.1回顾环影响评价及审批文件1境管理要求落貧倩况,调查排污if!证申领和执行情况。5 . 3.2回 顾 环 响f价及审批文件、环境保护设施f工

14、验收报告、排污可自行监测方案等文件中要求的环境AM计的落实情况等。5.4突发环境事件急保投诉处理情况回顾5.4.1回顾建设项目&发性境事件发生及应1处置情况。5.4.2回顾环保投诉及处理情6建设项目工程评价6.1基 本 情 况6.1.1说明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工程组成、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或运行调度方式,给出工程总投资与环境保护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1.2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与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文件、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文件发生变动的,应予以说明。6.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6.2.1生态影响因素DB14/T24472022结合项目工程内容和区域环境特征,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态影响的

15、来源和影响方式,分析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重点关注对环境敏感区的不利影响。6.2.2污染影响因素给出污染物的种类、治理措施、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及达标情况;说明噪声、振动等污染的来源、特性及强度等。7区域环境变化评价7.1环境保护目标变化给出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并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对比,说明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变化情况。7.2生态影响源及污染源变化7.2.1生态影响源调查和分析评价范围内可能产生生态影响、造成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及变化情况,重点关注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工程行为及变化情况。7.2.2污染源调查、分析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主要污染源分布

16、,并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对比,说明评价范围内污染源的变化情况。7.3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7.3.1生态环境7.3.1.1调查评价范围内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及变化情况。7.3.1.2调查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分类和植被类型及分布、面积,说明变化情况。7.3.1.3调查评价范围内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分布、面积,说明变化情况。7.3.1.4涉及环境敏感区时,应说明其类型、等级、保护对象及其分布、功能区划分和保护要求,评价项目建设对其影响的变化情况。7.3.1.5评价范围内涉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应调查其种群(或群落)类型、分布及生境特征;涉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调查保护动物种类、

17、数量及柄息地等;涉及重要水生生物的,应调查其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说明变化情况。7.3.2地表水环境7.3.2.1调查评价范围内地表水系及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评价建设项目影响的地表水水质变化,重点评价特征因子及超标因子变化情况,分析超标原因。7.3.2.2调查地表水水文情势及生态流量的现状,分析变化趋势;调查评价范围内水域泥沙情势和河道形态的现状及变化趋势。7.3.2.3必要时开展现场水文调查、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宜与水质监测同步。7.3.3地下水环境7.3.3.1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水质,分析变化趋势,重点评价特征因子及超标因子变化情况,分析超标原因。

18、7.3.3.2调查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项目对地下水含水层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影响。DB14/T244720227.3.3.3调查评价范围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分散式饮用水源地、泉域等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水质、水量,分析变化趋势。7.3.4土壤环境调查、分析评价范围内土壤盐化、酸化、碱化等土壤环境现状及变化。项目涉及土壤污染影响时,应同步调查污染影响变化。7.3.5其它环境要素其它环境要素调查包括环境空气质声环境质分析变化趋势,评价特征因子及超_字变化情况。蠹境振动调查等。根据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果,8 . 1生 态 环 境8.1.1调查工程的_保护與施建设、措施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根

19、据环影响评价及审批文件、环境保护设施竣工_收报告和现彳t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评估生态+境保护k施有效性。8.1.2根据项目实际;I1生的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结合现状调查结果,验紅环_响预测结果,必要时对预测模型和_关-数选取进彳t修正,并调整预测结果。8.2.1评估项|建_和 运 行 对 水 体 富 营 养、生态流境影响减缓措的有性。调查工程采取的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评估|昔施的有效性。8.2.2根据项#对纟_奉水环境实际影响调查与监测结果f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嫌测结果,必要时对地表水预测模型知相美参数选取邊行修正,并调整瘦测结凍。8.2地 表 水 环ij量泄放、生态用水调度及水源地保护

20、区等环8.3地下水环境8.3.1根据项目对他下水水位、水质及地下水保护目标的影响,|金证地7水环鏡保护措施的有效性。8 . 3.2对比项目运、和相关参数选取进行修疋,弁调整预测结果。对:水实际影响,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结集,#要时对地下水预测模型8.4土壤环境8.4.1评估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分区防控、:Jli踪益测等士壤#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其有效性。8.4.2根据项目对土壤环境实际调查与监测结果,验响评价文件预测结果,必要时对土壤环境预测模型和相关参数选取进行修f魏。8.5其他环境要素8.5.1根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监测结果,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的有效性,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结

21、果。8.5.2根据工程场界和环境振动、声环境敏感目标达标情况,评估建设项目主要振动源、噪声源的减振、防噪、降噪设施的有效性,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结果;必要时应对预测模型和相关参数选取进行修正,并调整预测结果。8.5.3根据固体废物实际产生量、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评估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8.5.4调查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及应急处置情况,评估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7DB14/T244720229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9.1根据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和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结果,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结合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环境问题,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必要时对环境管理、

22、跟踪监测等进行修订和完善。9.2分析论证拟采取的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9.3给出环境保护补救方案或改进措施的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10结论和建议1 0 . 1结 论10.1.1总结项目建设过程及环境管理情况,给出项目建设、运行对各环境要素产生的主要影响及变化情况。10.1.2归纳总结工程己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10.1.3汇总给出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及改进措施。1 0 . 2建 议结合项目特点与区域环境特征以及己产生的环境影响,针对性提出进一步开展环境影响后评

23、价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DB14/T24472022附录A(资料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编制内容(生态影响类)A.1总则A.1.1评价目的与依据A.1.2评价内容及评价范围A.1.3评价标准A.1.4评价重点A.2建设项目过程回顾A.2.1环境影_评价工作危顾A.2.2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回顾A.2.3环境#理f监测情0回顾A.2.4突g环境事件应急及环保投诉处理情况回顾A.3建设项目工程fr价A.3.1翻_基本情|A.3.2#境_响因素分析|A.4区域环境变化评价A.4.1环境;fe护目标变化A.4.2态|勿向源和污染源名A.4.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变A.4.3.

24、1生环境A.4.3.1水环境A.4.3.境A.4.3.4其他鈐境要素HA.5环境保一:f_性评估与环境影响预测验证A.5.1生态境A.5.2水环境A.5.3土壤环境A.5.4其他环境要k上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A.6.1生态环境1A.6.2水环境A.6.3土壤环境A.6.4其他环境要素A.6.5实施进度安排与投资估算A.7结论和建议A.7.1结论A.7.2建议9DB14/T24472022附 录B(资 料 性)典型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要点表B.1典型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要点项目类型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基本图件地理位置图、地面总布置图、场地平面布置图、开拓布置图(

25、井工开采应包括采掘工程平面布置图、井上下对照图)、废石场(含排土场、临时矸石场)布置图建设地点、建设规模、项目组成、平面布置、矿田开拓方案、采区接续、开采深度和层位、采矿方法、矿井涌水量(疏干水)及处理措施、废石场(含排土场、临时矸石场)、采空区分布工程评价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含生态红线)调查、地表采动影响(地表沉陷)调查、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有效性评估和环境影响预测验证、后续开发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图、植被类型变化图、土壤侵蚀变化图、环境敏感区分布图、典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平面布生态环境矿山开采置示意图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情况调查、地下

26、水含水层影响情况、矿区及(含排土场、临时矸石场)下游地下水水质调查,地下水水质及水量影响预测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地质与水文地质图及剖面图地下水环境受纳水体基本情况、水文情势、水质现状调查,受纳水体下游取水口等保护目标分布,地表水环境影响预地表水系图、地表水敏感目标分布图、排水路径及排污口位置图地表水环境测工程技术标准、工程规模、项目组成、路线走向、交通量、永久及临时工程位置、占地面积、穿(跨)越环境敏感区工程内容地理位置图、路线方案平面图、场站平面布置图工程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图、植被类型变化图、环境敏感区空间分布图、典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施工场地、施工营地(含材料场)、施工

27、便道、取土场、弃渣场等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措施落实情况、动物迁徙通道设置情况、隧道工程洞顶植被变化情况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声环境及振动保护目标分布情况、保护目标减振、降噪措施有效性声环境及环境振动敏感目标分布图穿(跨)越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和重要地表水体的工程内容、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落实情况地表水系图、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分水环境布图工程地点、规模、开采范围、开采方式及滚动式开发方案、开采层位、井场及场站(含集气站、增压站、截断阀室等)、采出水收集及处理、集输管线地理位置图、地面总布置图、场地平面布置图、集输管线走向图工程评价天然气开采井场及场站(含集气站、增压站、截断阀室等)、进场道路、集输管线等永久、

28、临时占地面积、占地类型及生态恢复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图、植被类型变化图、环境敏感区空间分布图、典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生态环境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水质及水位变化情况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10DB14/T24472022表B.1典型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要点(续)项目类型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基本图件工程任务、项目组成、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工程调度运行方案(含与项目相关的其他上下游工程的运行调度情况)工程评价工程位置图、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生 态 环 境 敏 水 生 生 态5响、陆生及影U彦、生态保护与恢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图、植被类型变化图、环感区分布图、典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生态环境氷文?与影响调查(含水文情势、水温等)、水4质 量 现 状 与 影 响 调 查,水;响 减缓措施调查,水环境质量保护措施调查水利水电地表水环壤M表水ip、地表水功能区划图工程占地区、淹没区土壤环境现状及影响调查、受水区土壤环境现状及影响调查,评价范围内土壤改良、土壤潜育化、沼泽化、1盐碱化、土地沙化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工程底泥堆放区土壤环境现状及影响调查土*环境土#型图社会影响影响区社会经济影响调查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环保科技/生态保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