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50950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复习重点第一章 绪论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几级?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目的?确定评价工作的深度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3项)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气、水、噪声、生

2、态与土壤等)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气、水、噪声、生态与土壤、固废等)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6、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体系组成有哪些?(7个组成部分)1. 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2. 环境保护法中的规定(1979.9.13试行;1989颁布,现行)3. 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颁布,2003.9.1实施)4. 环境保护单行法5.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务院颁布)6.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7.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7、环境标准体系组成有哪些?(三级五类两种执行规定)。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

3、标准,国家环境标 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两种执行规定:强制性、推荐性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8项)9、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有哪些?(4条)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 符合各类规划:污染防治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区域流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开发区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各类保护区规划等。 与规划环评相符:如未开展规划环评,需

4、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符合“一控双达标” 的要求:总量控制达标、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环境功能区(空气、水、噪声)环境质量达标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管理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组成及其特点(7个特点)1. 规定对建设项目及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 具有法律强制性3. 纳入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过程4. 分类管理评价5. 资质审查和持证评价制度6. 公众参与制度7. 跟踪评价(规划)和后评价(建设项目)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3、环境敏感区的具体范畴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基本农

5、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项目: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目的:(1)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2)对项目建设中或运行后发现或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补救

6、或改进方案 组织者:建设单位。可在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要求下组织,也可自主组织。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综合性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各自的具体内容) 一地三域(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篇章或说明。(十个)专项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指导性专项规划篇章或说明;非指导性专项规划报告书6、各规划类别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环境影响报告书、篇章和说明)及评价要求(二条、三条)篇章或说明: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书:实

7、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7、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跟踪评价项目: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目的:(1)有助于及时发现规划实施后出现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 (2)有利于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制订的环保措施得到更好的实施。 (3)有利于总结和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制度。组织者:规划编制机关8、 对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资质等级:分为甲、乙两个等级评价范围:取得甲级评价资质的环评机构,可承担各级环境保护

8、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取得乙级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可承担省级以下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但是都必须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之内开展工作,不允许超出评价范围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乙级评价资质中,有一类评价范围限定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评价资质10、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类别 登记类别1.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9.交通运输类环境影响评价2.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0.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3.轻工纺织化纤类环境影响评价11.海洋工程类环境影响评价4.化工石化医药类环境影响评价12.输变电

9、及广电通讯5.冶金机电类环境影响评价13.核工业类环境影响评价6.建材火电类环境影响评价14.环境影响技术评估7.农林水利类环境影响评价15.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8.采掘类环境影响评价16.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第三章 工程分析1、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三种) 1 物料平衡法 物料投入量T,等于产品中所含这种物料的量P与物料流失量Q之和。T=P+Q 2 排污系数法 Q=KW 3 实测法 Q=kCL Q废气或废水中某污染物的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实测的污染物算术平均浓度,废水mg/L或废气mg/m3,现场测定; L烟气或废水的流量,m3/h ,现场测定; k单位换算系数,对于废气为10-9

10、;对于废水为10-6。2、 燃煤、燃油SO2排放量的计算,燃煤烟尘排放量的估算 燃煤SO2排放量 G=BS80%2(1-)= 1.6BS(1-) kg/h B燃煤量,kg/h;S煤的含硫量,%; 脱硫设施的SO2去除率 燃油SO2排放量 G2BS(1-) (kg/h)燃煤烟尘排放量的估算 Y=BAD(1-) Y烟尘排放量,kg/h;B燃煤量,kg/h A煤的灰分含量,%; D烟气中烟尘占灰分的百分数,%;其值与燃烧方式有关 3、工程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查清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包括污染物种类、数量、处理或处置方法、排放方式和排放种类),定量地给出污染物的排放量,估计其环境影

11、响,提出减少其环境污染的措施。分类: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作用:项目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5种。采用类比分析法时,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三个相似性)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法,查阅资料法类比分析法: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环境特征的相似性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以工艺过程为重点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主要造成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作为重点分析对象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9项)(1)工程基

12、本数据(2)污染影响因素分析(3)生态影响因素分析(4)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5)交通运输(6)公用工程(7)非正常工况分析 (8)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9)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7、清楚“三本帐”:改扩建后最终排放量、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掌握“三本帐”之间的关系:改扩建后最终排放量=现有工程排放量(技改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扩建工程排放量8、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时段(三个):建设期,生产运营期,服务期满后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时段(四个):选址线期、设计方案期、建设期、运营期和运营后期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目的(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2、污

13、染源评价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3、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内容一级评价项目调查内容:(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2)点源调查内容(重点)(3)线源调查内容(4)面源调查内容(5)体源调查内容(6)其他须调查内容:建筑物下洗(7)颗粒物的分布。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密度及粒径分布二级评价项目调查内容可适当从简;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排污情况。(2) 现状监测:监测因子筛选(6条) 拟建项目排放的特征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 拟建项目排放的特征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中规定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对于没有环境质量标

14、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因子作为监测因子(应给出参考标准值与出处) 选择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因子 在评价区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因子 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监测制度: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 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 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监测布点:一级评价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不少于6个;三级评价可布置2-4个,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或有近3年监测资料可不再布点监测。监测点位:极坐标布点法(3) 所依据的现行标准:名称、标准号、级别、功能区划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

15、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类功能区: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城镇规划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将(GB 3095-1996)中的三类区并入二类区;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调整了PM10、二氧化氮、铅、苯并a芘等的浓度限值。 包含常规污染物6种(SO2、NO2、CO、O3、PM10、PM2.5), 其他污染物4种(TSP、N

16、Ox、Pb、BaP)。(4)评价方法有哪几种?环境质量指数法(单因子指数,综合指数)4、如何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确定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级别与类别(日报、实时报),首要污染物、超标污染物如何确定?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评价因子筛选类别(常规因子、特征因子、其他因子)(2)评价因子筛选原则:按等标污染负荷值大小排序,选择排位在前的因子,但对那些毒害性大、持久性的污染物如重金属、苯并a芘等应慎重研究再决定取舍;受项目影响的水体中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或已无负荷容量的污染物;经环境调查已经超标或接近超标的污染物;地方环保部门要求预测的敏感污染物。(3) 现行标准:名

17、称、标准号、级别、功能区划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993)。同时掌握: 排放到GB3838-2002类水体的,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排放到GB3838-2002、类水体的,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排放到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4)不同评价等级一般情况现状调查的时期(5)现状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法)4、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现行标准:名称、标准号、级别、功能区划分。 地下水

18、质量标准(GB/T14849-93)分为5类,含有39项指标(2)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建设项目分为哪三类?类: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类: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类:同时具备I类和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评价方法:标准指数法,污染指数法。5、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 内容:影响声传播的环境要素:主要气象特征、地形、地貌 ;声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 现状;敏感目标;现状声源

19、:评价范围内现有的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边界噪声超标状况及受影响人口分布和敏感目标超标情况 。有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的改扩建项目,应说明现有厂界噪声的超标、达标情况及超标原因。 监测布点原则:布点应覆盖整个范围,包括厂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三层建筑时, 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声源,且声源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点评价范围内有明显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布点原则。(2) 现行标准:名称、标准号、级别、功能区划分。(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GB3096-20080 类标准适

20、用于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 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2 类标准适用于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3 类标准适用于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 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铁路干线两侧区域。第五章 环境质量综合评

21、价1、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一般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综合指数法、专家评价法2、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糊数学法(如何确定环境质量级别)3、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灰色关联法(如何确定环境质量级别)4、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灰色聚类法(如何确定环境质量级别)2、3、4方法至少掌握一种。5、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如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方根法、和积法至少掌握一种方法)第六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选用的一般步骤:确定预测因子确定预测范围及计算点确定污染源参数,列出污染源计算清单 落实污染气象参数 确定地形复杂程度 设定预测情景(

22、2)预测因子: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物和预测区域内污染严重的因子;数量不要太多,35个,但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种类较多的项目,可适当增加。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考虑排放源高度,主导风向,地形,环境敏感区 计算点(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地形复杂程度(简单地形:距离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的地形和复杂地形:距离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地形。 )、预测情形(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预测计算点、常规预测内容)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与评价等

23、级有关,包括预测计算点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最大地面日浓度、最大地面年浓度、非正常排放、施工期):对于一、二级评价,应当包括: 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长期气象条件:长期气象条件一级评价项目为近五年内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二级评价项目为近三年内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3、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重点是点源扩散模式)无界高

24、斯烟羽扩散模式:4、 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卫生防护距离的概念、适用范围和确定方法,当二者涵盖范围不一致时,如何确定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名称、标准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2) 评价等级确定的依据:多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其评价级别最高者;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建成后各主要污染物

25、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主要评价因子的浓度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3) 评价等级确定的方法及等级的调整: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确定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

26、对应的最远距离D10%。确定评价工作等级。(4)评价范围的确定(包括点源和线源评价范围,以及最大评价范围和最小评价范围的限定)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点源: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 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最小不应小于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5)环境空气敏感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

27、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6) 评价因子(结合预测因子综合考虑)应选择该项目地面浓度占标率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亦应作为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对某些排放大气污染物数目较多的企业,如纲铁企业,其污染因子数可适当增加 4、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建设期对策、运行期对策、环境规划与管理措施)1防治施工场地(及辅助设施)扬尘常用对策 合理组织施工,缩短施工时间,并使单位时间内施工场地最小化; 场地施工面适当喷水保持湿润; 及时在裸土上进行覆盖,常采用

28、植被、砂、石等,小面积的可用毡布等覆材遮盖; 采用建材合理放置或移种树木、设人工围栏等措施减小施工场地风速 对于大面积的施工场地,还可以采用化学稳定剂固化表土;2施工机械与运输车和燃料废气排放防治对策施工前做好施工机械与运输车辆使用规划,减少施工机械使用时间和运输车次;合理安排运输车辆频次、密度,降低单位时间燃料废气排放量污染源头控制。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能源。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节约能源、余热利用。调整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使用高热值、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燃料将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不提倡厂内自备的小锅炉。采用先进的清洁煤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前的选煤、型煤、气化、液化、水煤浆等技术;燃

29、烧中的循环流化床脱硫、低氮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技术;燃烧后的烟气除尘、脱硫、脱氮和其他各种废气净化技术。利用工程技术控制废气排放。主要的工程治理技术有:提出设备设计标准。安装除尘净化装置。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较常采用的是高烟囱排放和集束烟囱排放。评价区污染物控制规划调整区域产业政策,淘汰高污染、低产值企业。合理规划区域工业布局,减小对局域的污染影响。提出评价区内主要污染源的污染物共同削减方案。提出厂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化建议。拟建项目尽量避开在敏感目标上风向选址。拟建项目的生活区不应设置在生产区主导风向、次主导风向下风向区域。根据当地污染现状和环境容量,对拟建项目提出合

30、理的发展规模要求。加强环境管理。提出对拟建项目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的要求,明确各级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职责。提出对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检修的具体要求。提出拟建项目大气污染监测机构的设置、设备要求,以及对监测项目、频次、布点、监测数据保管、提交等的要求。提出后评估的阶段要求。对一些敏感区域还应当提出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大气环境监测规划。进行总量控制 第七章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环节(1)污染物分类: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输移、衰减特点,分为四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2)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降解各自的作用大小:推流迁移和分散稀释的作用,

31、前者的作用比后者大得多 (3)预测条件:预测范围(预测河段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上游河段)、预测点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环境现状监测点;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及水文站附近等;对于虽在预测范围以外,但估计有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用水地点,也应设立预测点、预测时期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分别预测建设项目在水体自净能力最小(通常在枯水期)和一般(通常在平水期)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 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源或渔业用时,还应预测此时段的环境影响;三级评价项目或评价时间较短时的二级评价项目可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段的环境影响 .与地表水体

32、有直接补给关系的地下水预测可分为丰水、枯水两个时期。、预测阶段(建设过程、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4)河流的简化: 矩形平直河流 矩形弯曲河流 非矩形河流 污染源的简化: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中常用的水质模型(1)重点是河流零维稳态模型(完全混合模型)、一维稳态模型、S-P模型及其适用条件 (2)一维稳态模型,分为考虑弥散和忽略弥散两种情况,C0用完全混合模型求解。 (3)氧垂曲线根据S-P氧垂公式绘制的溶解氧沿程变化曲线称为氧垂曲线 ,溶解氧与氧亏氧垂曲线的最低点C称为临界氧亏点;临界氧亏点的亏氧量称为最大亏氧值 (

33、4)利用S-P模型对河流水质BOD进行模拟 (5)水质模型有哪些参数,如何估值?尤其是k1的估值。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名称、标准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2)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划分依据是拟建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及其水质要求(3)评价等级确定的方法(4)评价方法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有标准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和自净利用指数法(5)水平衡(6)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对第一类污染物的监测要求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名称

34、、标准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2) 各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类: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类: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类:同时具备I类和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5、 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可结合本课程与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定。第八章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噪声的衰减项有哪些?传播发散、空气吸收、障碍物的反射和阻挡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产生衰减2、声源随传播距离的衰减计算(侧重点声源) 3、 不同评价等级

35、预测范围及预测点(侧重固定声源) 固定声源建设项目:(1)一般项目边界向外200m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2)二、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3)大型工程评价范围附近有敏感点的,应扩展至达标范围。(4)固定声源预测点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边界);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 4、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3个)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5、

36、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一级评价: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 )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二级评价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3096规定的1类、2类标准的地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 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三级评价处在适用GB3096规定的3类、4类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 )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

37、。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6、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2 、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3、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第九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评价:污染源:渗滤液:可生化性差 填埋气体:CH4、CO2、CO、H2、H2S、NH3等 主要环境影响: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填埋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填埋机械噪声对

38、公众的影响;填埋场滋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2、垃圾填埋场选址: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选在主导风向下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满足承载力要求,避免地基下沉;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对类场的其他要求:对类场应优先选择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对类场的其他要求: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

39、源含水层;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如果天然基础层渗透系数大于1.010-7cm/s,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对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再利用;有机固体废物堆肥技术;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 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分析时段、工程分析重点: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分析的重点 2、特殊生态敏感区: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有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且

40、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加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依据 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评价依据:生态敏感区、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方法列表清单法生态机理分析法图形

41、叠置法景观生态学方法指数法类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生物多样性评价法5、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遵守的原则:1) 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2) 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3) 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途径主要从生态环境特点及其保护要求和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两方面考虑,主要采取的保护途径有5个方面:保护、恢复、补偿、建

42、设、替代方案。6、 防治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 1 加强土壤资源法制管理 2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3 加强土壤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第十一章 环境风险评价1、 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不期望事件)对环境(或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示。环境风险评价:是评估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在不同概率下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2、 环境风险评价(ERA)与环境影响评价(EIA)的区别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事故引起对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4、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物质风险识别)和风险识别方法 事件树分析,故

43、障树分析。5、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依据和评价范围6、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7、 风险值(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危害后果的乘积)8、 风险评价:从各功能单元的最大可信事故风险Ri中,选取危害最大的作为本项目的最大可信灾害事故Rmax,将Rmax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当RmaxRL时,则认为风险水平可接受, 否则不可接受。9、风险防范措施:(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目标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厂区周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等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厂区总平面布置符合防范事故要

44、求,有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所。(2)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 对贮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危险源的贮存地点、设施和贮存量提出要求,与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敏感目标的距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通道及避难所。(4)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和在线分析系统设计方案。(5)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爆炸危险区域、腐蚀区域划分及防爆、防腐方案。(6)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7)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第十二章 公众参与1、 公众参

45、与的目的:让公众了解建设项目和规划,通过公众参与如实地反映出公众的意见。为拟建项目和规划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和解决公众所关心的问题。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以达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和公正。把那些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的、不合法和不适合建设的项目通过公众参与予以否定。 2、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别建设项目和规划)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专项规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