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通过讨论和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和土地革命必要性和,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
2、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 1.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学难点】1.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2.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黄继光、邱少云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上台讲述;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新中国
3、新社会的主人。为巩固新建立的政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了哪些艰苦卓绝的斗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抗美援朝显国威 土地改革利人民 镇反运动定局面 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过渡:新中国政权成立时面临那些严峻的形势,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其中美国干涉中国最严重的事件是什么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一。板块一:抗美援朝显国威师:抗美援朝战争是怎样发生呢?(一)抗美援朝战争学生活动:请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1.赴朝作战的原因:2.起止时间:3.参战部队: 课件播放视频:抗美援朝战争,见第6张PPT。学生依据课本回答
4、教师明确:1.赴朝作战的原因:(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战火烧到鸭绿江、图们江边,新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2)美国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3)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的请求。2.起止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3.参战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师:抗美援朝的经过是怎样的呢?4.经过:生:(1)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开赴朝鲜战场。课件展示图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见第8张PPT。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开赴朝鲜战场。课件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见第8张
5、PPT。学生活动:学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2)中朝军队五战五捷课件展示:抗美援朝的形势图,见第9张PPT。师:结合形势图,讲述中朝军队五战五捷共歼敌23万余人,改变了朝鲜战场的形势,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取义,英勇作战, 涌现出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人物。师:有赴汤蹈火、无所畏惧的黄继光,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3)英雄人物: 学生活动:看图讲故事,展示黄继光的图片,见第10张PPT。 生甲:黄继光,
6、1952年10月,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负责爆破任务,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奋力地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在距敌人地堡有1米时,他张开双臂用身体挡住了机枪枪口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师:讲的故事真好,哪位同学讲一下邱少云的故事让我们分享一下。课件展示:邱少云的图片,见第11张PPT。生乙:邱少云,1952年10月,在朝鲜反击敌占金化的战斗中,他和战友奉命于夜间潜伏在距敌60米处的山脚,准备第二天傍晚配合大部队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师:他们的英雄事迹确实感人,在战斗中英勇顽强
7、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课件展示:小知识,见12张PPT。在朝鲜战场上,以黄继光和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 师: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5.结果: 师:这次战争到哪一年结束的呢:生: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课件展示:朝鲜停战协定,见第13张PPT。教师补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同中朝人民军队的代表签订
8、了朝鲜停战协定,三年的朝鲜战争结束。 课件播放视频:朝鲜停战协定,见第14张PPT。师:“联合国军”的代表也失去了往日的傲慢,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课件展示:“联合国军”的代表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的图片,见第15张PPT。教师补充: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克拉克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战胜的协定上签字的将军。”师: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6.历史意义:材料:(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说一说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学生结合课本
9、回答。教师明确:(1)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2)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3)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教师组织学生想一想: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明确:1.战争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中朝人民并肩作战,中国人民积极支援前线。 3.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胜利,那么对内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新生政权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二。板块二:土地改革利人民师: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国大地上,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呢?(二)土地改革运动 材料: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
10、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80%的农民,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补充: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1.目的: 生: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1. 2.时间: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土地改革运动的起止时间呢?生:1950年6月1952年冬。 3.标志 : 师:什么事件标志着土地改革开始呢?生: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
11、国土地改革法。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师:土地改革运动的内容是什么呢?4.内容:生: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和其他资料,公平合理的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课件展示: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见第23张PPT。教师补充: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课件展示:农民丈量土地,见第24张PPT。教师补充:土地改革中,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中的农民丈量土地。师: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意义呢?5.意义材料: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消灭了
12、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请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找出土地改革的意义。学生结合材料,根据课本回答。教师明确: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新解放区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课件补充: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
13、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师:农民翻身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巩固的作用。过渡: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进行了镇压反革命运动,让我们学习板块三。板块三:镇反运动定局面(三)镇压反革命运动教师补充:小资料1950年9月28日清晨,公安部及北京市军管会在京逮捕了包括意大利人李安东、日本人山口隆一、意大利人马迪懦、法国人
14、魏智、意大利人哲力、德国人甘斯纳和中国人马新清,称其受到前美国驻华大使馆驻北平武官处上校武官包瑞德的指挥,企图在10月1日国庆大典时用迫击炮等武器轰击天安门检阅台,谋杀中共领导人。师: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妄图颠覆新生的政权,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贼心不死,也从中破坏新生的政权,在这种情况下,镇反运动很有必要。1.背景: 教师明确:朝鲜战争爆发后反革命分子活动猖獗威胁新生人民政权。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镇反运动的起止时间呢?2.起止时间:生:1950年10月1952年冬。师:回答得很准确,镇反运动依据哪个法律文件呢?3.法律文献 :生: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15、师:镇反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呢?4.过程:生: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政策,重点打击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课件展示:镇反运动的图片,见第30张PPT。教师补充:镇反运动采取了“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政策,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清剿一大批反革命分子。师:镇反运动有什么意义呢?5.意义:生:全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展,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明确:(1)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2)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
16、美援朝战争;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开展,保证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3)三大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为中国人民赢得了稳定而和平的环境。师:接下来让我们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吧,让我们练习环节。练习1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中,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农民分到了盼望已久的土地,他们所依据的法律文件是()A.新中国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 D. 1952年 答案
17、B2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最严重事件是()A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 B. 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C.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D.敌视中国 答案:B3. 这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出现的时候是( ) A.抗日战争B. 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答案:C4. 美国将军克拉克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里的“停战协定”是在_年签署的(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答案:D5. 请观看右图:“中国人民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摄于1950年
18、你从照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这次战争结束的时间是哪一年? 答案:面对强敌,中国人民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结束的时间是1953年。 4.感情提升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让我们更加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稳定和平的建设环境。5. 布置作业(1)列举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 (2)做同步练习【板书设计】 1.秦统一的条件 2.起止时间抗美援朝战争 3.参战部队 4.经过、结果 5.历史意义 1.目的、起止时间土地改革运动 2.标志、内容 3.意义 1.背景、起止时间镇压反革命运动 2.法律文献、过程 3.意义【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板块:(一)抗美援朝显国威土地、(二)土地改革利人民、(三)镇反运动定局面。三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播放两个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学生上台讲故事、分组讨论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是参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不足方面:教师讲的太多,给学生练习的空间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还不能完全掌握,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仔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