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膝跳反射实际上是两个神经元细胞分别联系着感受器(肌梭)效应器(横纹肌)。(2)实际上,人的神经活动,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脑的影响,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神经元细胞之间联系要比上述协调膝跳反射更复杂一些。(3)神经系统中担负神经传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即神经元。另外,还有几种神经胶质细胞,它们不担负神经传导任务,主要是起着帮助和支持神经元的作用。神经元神经系统 神经胶质细胞2、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的细胞结构很特别,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细胞体:含有细胞核的膨大部分,还含有高尔基体、线粒体、尼氏体等。细胞体的表面膜有接受刺激功能。(2)树突:短分支的突起。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传入刺
2、激。(3)轴突:每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条轴突,。轴突可以伸得很长。所以,人的神经元可长达 1 m,鲸的神经元可长达 10 m。轴突外面常包着充满磷脂的髓鞘。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出神经冲动。树突 轴突短而分支 长/末端有分支无髓鞘 有髓鞘接受和传入刺激 传出神经冲动 (4)突触:轴突的末梢有若干分支,每个分支的末端膨大形成小球状,这是神经元传出神经冲动的终端;通常,在小球后面,紧紧靠着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或紧紧靠着一个效应细胞(例如肌肉细胞或腺细胞)的细胞膜。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静息电位 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即未接受刺激,未发生神经冲动时,细胞膜内积聚负电荷,细胞膜外积聚着正电荷
3、,膜内外存在着70 mV 电位差。造成静息电位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存在 Na+,K+ATP 泵,这是一个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的蛋白质,每水解一个 ATP 分子,可将 3 个 Na+泵向膜外,同时将 2 个 K+泵向膜内。(2)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急剧变化,大量正离子(主要是 Na+)由膜外流向膜内,使膜两侧电位从 70 mV ,一下子跳到+35mV,这就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意味神经冲动的产生。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播具有以下特点:“全或无”:刺激强度不够,不产生动作电位,刺激达到或超过有效强度(阈值),动作电位恒定为+35 mV。快速产生与传播
4、:动作电位的产生很快,大约仅需 1 ms 时间。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很快从刺激点向两侧传播,传播速度可达 100 m/S。不应期:产生动作电位需 1 ms再加上恢复到原来静息电位状态 35ms所以在一个刺激作用后,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状态,总共 46ms 这段时间内,神经细胞对新的刺激无反应,称为不应期。(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导 神经冲动沿着轴突,基本上都是按照引起邻段发生动作电位方式向远端传播,到了突触的地方,如何跨越两层细胞膜之间的空隙,传向后一个细胞?跨越细胞间隙传导神经冲动的两种方式:电突触 化学突触 间隙 2 nm 20 nm 传导 电位 神经递质 逆向 可以 不可以 仍以引起后面的细
5、胞产生动作电位方式,使神经冲动传播下去,这种情况下的突触称为电突触。电突触的前后两层细胞膜之间间隙甚小,不足2nm。电突触常见于低等动物如:蚯蚓、虾、海参等。神经元在突触处释放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突触后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殊受体,与神经递质特异结合而使神经冲动的信号传播下去。这种情况下的突触称为化学突触。化学突触的前后两层细胞膜之间间隙较大,约 20 nm。化学突触常见于高等动物,如:脊椎动物,人体。(4)神经递质及其效应 1921 年德国科学家通过一个巧妙的实验第一次证实神经递质的存在。又经过 12年,到 1933 年由英国科学家Henry H Dale 证实,这个化学物质是乙酸胆碱。两人
6、因此项工作获 1936年诺贝尔医学与理学奖。迄今已发现的神经递质已有十几种,大多数是一些有机小分子。还发现一些小肽类物质,作用于神经细胞,调节神经细胞对神经递质的感受性,称为神经调节物。神经递质 神经调节物neurotransmitters neuromodulates乙酰胆碱 内啡肽正肾上腺素 等等氨基丁酸 5羟色胺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细胞释放,通过受体作用于突触后细胞,引起突触后细胞的反应。神经递质受体 直接/间接打开离子 通道,改变膜电位神经递质+受体 产生第二信使,改变 胞内代谢 引起收缩 排放等 (5)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整合器 随时接受成百上千个信息,进行加工,作出决定:兴奋/抑制。随时输出大量信息至不同细胞。中枢神经系统(脑 脊髓)在信息加工中起关键作用。人体神经细胞体 90 在脑/脊髓中 10 在外周神经节效应器-骨骼肌收缩骨骼肌结构神神 经经 肌肌 肉肉 接接 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