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七章 生产成本控制与分析
第一节 生产成本控制的要求与内容 p189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也就是生产成本控制。(单选)
一、生产成本控制的概念
什么叫做生产成本的控制?生产成本控制的程序有哪些?
产品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它反映企业各项工作和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
加强成本控制,不断降低成本,是加快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为国家增加积累的重要来源,是降低产品价格的重要前提。
成本控制包括生产过程前控制和生产过程中控制。生产过程前的成本控制,主要是产品研制和设计过程中,对产品的设计、工艺、工艺设备、材料选用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价值分析,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以符合预期目标成本的要求;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即生产成本控制,即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因素按照一定的控制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使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预先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
二、生产成本控制的程序与要求(多选)
生产成本控制程序:
1.制定成控制标准
2.揭示成本差异
3.及时纠正偏差
生产成本控制的基本要求:
(1)生产成本控制必须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费用审批制度、记录数据、定额管理。
(2)生产成本控制必须实行全员控制:分级归口控制责任制,层层落实。
(3)生产成本控制必须抓事前控制:制定目标成本。
三、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多选)
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1.控制设计成本:即注意产品的设计方案,好的设计可以省一大笔钱。
2.控制资源耗费:这是管理方面内容包括控制材料消耗、控制劳动消耗和生产设备的使用。
3.控制费用开支:要精打细算,按定额和预算花钱。
4.控制产品质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第二节 标准成本
一、标准成本作用与分类
标准成本: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经过努力而达到先进可靠的成本标准,是一种预期的成本目标。
(一)标准成本作用
1.用于控制成本
2.用于决策
3.减少成本核算工作量
(二)标准成本分类
1.按标准成本适用期限分类
(1)现时标准成本
现时标准成本:原则是短期的,一般为一个会计年度,根据下一年度的生产条件、价格水平,为达到预期的成本目标,控制降低成本的潜力而设计、制定的标准成本。
(2)基准标准成本
2.按效率水平分类
(1)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以现有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而制定的标准成本。
(2)过去平均业绩标准成本
过去平均业绩标准成本是以过去平均成本水平为基础而确定的标准成本。
(3)能实现良好业绩的标准成本
能实现良好业绩的标准成本是根据已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以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为基础而确定的标准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制定的基本形式是“数量”标准乘以“价格”标准。
标准成本制定的要点: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是以各种材料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相乘确定的。
(2)直接工资标准成本是按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与标准工资相乘确定的。
(3)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按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与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相乘确定的。
三、新老产品标准成本的测算
1.老产品标准成本的测算
(1)价格成本法;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一个事先分析确定的有竞争力的价格(它包括成本、目标利润和税金),然后根据这个价格和价格系数(也就是价格和成本之间的比例),就可以得到标准成本了:
(2)概算法:这个更简单,就是根据新产品中的料(M)、工(L)、费来算,费指制造费用,知道了料和工,就可以根据一个系数算出费,三个成本相加即可。所以:
2.老产品标准成本的测算
老产品又称可比产品。可比产品的标准成本测算包括可比产品的成本降低率、降低额和单位标准成本的测算。
第三节 生产成本的控制
一、 生产成本的事前控制
生产成本事前控制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生产成本的事前控制主要是标准制定。生产成本的事前控制就是目标控制。这个阶段应作的工作有:建立组织系统,确定成本控制对象;健全用人制度,做到人尽其才;确定最佳作业方法;进行人员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制定材料消耗标准和定额。编制制造费用预算;制定工时消耗标准或定额;确定材料单价和工资率;向职工公布规定的标准和限额;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
费用预算最好按固定制造费用和可变制造费用分别编制。费用预算编制的方法有静态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
静态预算法:以过去的实绩为基础,根据计划年度的需要决定增减编制而成。
弹性预算法:能适应企业计划期内任何业务水平的一种预算,能反映出某种业务活动水平的开支费用。特点:①它以某一“业务范围”为基础;②它具有“动态”的性质。
零基预算法:按照经营管理目标需要,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不受预算资金多少的约束,以零为基础,根据实现经营目标需要而编制,被公认为预算控制的新发展,行之有效。缺点是事事从头来,势必增大编制的工作量。
生产成本估算:
如何估算生产成本?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从用户要求的功能出发,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审查设计图样,消除产品材质选择、技术要求、结构、功能等不合理因素,将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以内。估算成本的目的是在设计阶段就把成本控制在设计目标成本以内,如果超过设计目标成本就应该改进设计,使其符合目标成本设计的要求。
1.同类:
()
2.类似: ()
例题19:某企业设计出一种新产品,由于结构比较合理,加工比较简单,经测算,单件工资L1比类似产品的单件工资L0降低了20%,已知L0=150元,估算M1=640元,试求新产品的单件生产成本。
【答案】
元
二、生产成本的执行控制
重点要放在基层。
简述生产成本控制中各个成本形成因素的控制方法?
1.材料控制
2.工时控制
3.材料价格控制
4.工资率的控制
5.制造费用的控制
第四节 生产成本差异的分析与计算
成本差异:指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额。
成本差异分析:对成本控制的一种方法,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价格差异味、数量差异入手,建价差、量差的数学模型,进行成本差异分析。
这里的计算公式相当简单,总结起来就是:成本差异=实际发生额-标准额。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和计算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l 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l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l 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
有利差异:差异结果为负;不利差异:差异结果为正。
更简单的直观的: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例题20:某厂生产甲产品800台,实际耗用直接材料6200公斤,材料实际价格为15元/公斤,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为8.5公斤/台,标准单价为14元/公斤,试求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并说明是有利差异还是不利差异。
【答案】
材料用量差异=(6200-800╳8.5)╳14=-8400元:
材料价格差异=(15-14)╳6200=62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8400+6200=-22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有利差异。
(二)材料用量差异的原因
l 生产技术上原因
l 机器设备性能
l 材料质量、规格不符
l 工人操作技术水平
l 加工搬运中损坏等
(三)价格差异原因
购入材料价格;运输地点和方式;途中损耗;材质和采购费高低等。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和计算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考核每个工时生产能力的指标,是生产效率高低的具体表现,它分为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的差异。
l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产品实际工时-产品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l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额/产品实耗工时-计划工资额/产品标准工时)╳产品实际工时
l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最简单公式: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产品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产品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1)产品设计改进、工艺过程变化;(2)加工手段和设备状况的改变;(3)加工批量变动引起的准备时间长短的变化;(4)材料供应不合规格造成加工时间延长;(5)生产车间管理组织不善,造成工时浪费;(6)生产工人劳动纪律不严,劳动态度不好和熟练程度差造成的工时浪费;(7)技术革新措施应用好坏形成工时耗费的增减等等。
三、可变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和计算
l 可变制造费效率差异=(产品生产实际工时-产品生产标准工时)╳可变制造费标准分配率
l 可变制造费开支差异=(可变制造费实际分配率-可变制造费标准分配率)╳生产实际工时
l 可变制造费用差异=可变制造费效率差异+可变制造费开支差异
四、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和计算
l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产品生产实际工时-产品生产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标准分配率
l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预算固定制造费
l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产品实际工时)
l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效率差异+开支差异+能力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标准固定制造费
第七章生产成本控制与分析计算题精选
2007
43.(本题5分)某企业在报告期共计生产甲产品50000件,实耗15000工时,每件产品耗用0.3工时,实际发生的工资总额为15000元,平均每工时实际工资率为1.00元,现行标准工资率为1.2元,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0.25工时,试计算该企业报告期内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P200
解: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产品实际工时-产品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15 000-0.25×50 000)×1.2
=3 000元(不利差异)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1.00-1.2)×15 000
=-3 000元(有利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3 000 -3 000
=0元(无差异)
2008
39.(本题7分)某厂生产甲产品800台,实际耗用直接材料6200公斤,材料实际价格为15元/公斤,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为8.5公斤/台,标准单价为14元/公斤,试求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并说明是有利差异还是不利差异。P199
解:材料用料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6 200-8. 5×800)×14
=-8 400元(有利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15-14)×6 200
=6 200元(不利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用料差异 + 材料价格差异
=-8 400元+6 200
=-2 200元(有利差异)
2009
39.(本题7分)某企业生产甲产品主要用A材料,在第一季度生产400件,实际用A材料2500公斤,经核算实际单价为22.50元/公斤。生产甲产品A材料的标准耗应为6公斤/件,标准价格为22元/公斤,试求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P199
解:根据产品成本差异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为:
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2500-6×400)×22=2200(元)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22.5-22)×2500=1250(元)
2010年1月
39.(本题7分)某企业在报告期共生产A产品600件,实际耗费2500工时,可变制造费实际分配率为8.5元/工时,可变制造费标准分配率为8.2元/工时,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3.8工时,试求该产品可变制造费差异。 P201 解:可变制造费效率差异=(产品生产实际工时-产品生产标准工时) ×可变制造费标准分配率
=(2500-3.8×600) ×8.2
=1804 元(不利差异) 可变制造费开支差异=(可变制造费实际分配率-可变制造费标准分配率) ×产品实际工时
=(8.5-8.2) ×2500
=750元(不利差异) 可变制造费用=可变制造费效率差异+可变制造费开支差异
=1804+750
=2554元(不利差异)
直观公式:可变制造费用=实际工时×可变制造费实际分配率-产品生产标准工时×可变制造费标准分配率=2500×8.5-3.8×600×8.2 =2254元(不利差异)
课本例题P199
1、 甲材料的标准价格为8元/kg,实际价格为7.5元/kg,标准用量为6000kg,实际用量为5400kg,试计算材料成本差异是多少?(-7500元)
2、 某企业在报告期共生产甲成品20000件,实耗工时6000,每件产品耗用0.3工时,实际发生的工资总额为6000元,平均每工时实际工资率为1.00元,现行标准工资率为0.8元,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0.25工时,试计算企业报告期内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2000元)P200
3、 生产甲产品20000件,实耗6000工时,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0.25工时,报告期共发生可变制造费2200元,可变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每直接人工工时0.4元,,试计算该企业报告期的可变制造费用差异?(220元)
4、 某企业在报告期内共计生产甲产品20000件,实际耗用6000工时,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0.25工时,本期的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为4080元,共计划工时为6800工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4800元,试计算该企业报告期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