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各主要城市投资环境介绍.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474465 上传时间:2025-0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各主要城市投资环境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各主要城市投资环境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是郑州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可为企业发展提供快捷的市场服务。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以郑州为中心、以500公里为半径,可以覆盖3.6亿人口,以1000公里为半径可以覆盖7.9亿人口。同时,郑州也是我国重要的集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通讯枢纽,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交汇于郑州的北京至武汉、西安至徐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于2010年建成通车;郑州是全国7个公路主枢纽之一,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国道107线、310线均在此交汇;4E级的新郑国际机场通达全国各大城市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开辟有至中东、北非、欧洲的国际货运航班;郑州是国内六大通讯枢纽城市之一,以郑州为中心搭建的京汉广光缆骨干网和陇海光缆骨干网是全国最重要的通讯十字网;郑州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全国第三大邮政电信枢纽,邮政电信业务量居全国前列。以郑州为中心,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产品高效快捷地辐射至各主要市场,在发展中赢得先机。   二是郑州物产人力资源丰富,可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生产要素。郑州资源丰富,科教发达,人力充足。郑州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油石等34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50亿吨,居河南省第一位;耐火粘土储量1亿吨,占河南省储量的50%;铝土矿储量1亿吨,占河南省储量的30%;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郑州还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的交汇点,天然气和水利资源充足;大力发展电力产业,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力基地。郑州科技事业发达,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截至2008年底,全市拥有科研机构200余家,专业技术人才17.3万人,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0家,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5845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33.6亿元;全市拥有普通高校40所,在校学生57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11家,在校研究生14202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26所,在校学生30.2万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生产要素,实现企业要素成本的最小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三是郑州产业体系完备,可为企业发展提供完整的产业配套服务。郑州是我国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大客车生产基地、煤炭工业基地、建筑材料和耐火材料基地以及纺织工业基地,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产量位居亚洲第一,宇通公司城市豪华客车和城市公交车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速冻食品年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目前,郑州正在强力推进郑煤机高端液压支架生产基地、海马(郑州)年产30万台节能发动机、郑州日产第二工厂、旭飞光电液晶玻璃基板、LED产业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目前正在实施10大科技专项,努力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郑州商贸服务业发达,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59家,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服装、汽车、农产品、建筑材料等商品的集散中心。郑州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有汇丰银行、民生银行等20多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在郑州设立分支机构。郑州商品交易所是我国三大商品交易所之一,2008年交易量已跃居全球第13位,被誉为“全球增长最快速的交易所”。郑州素有中国“流动展摇篮”之美誉,是中国会展业十佳会展城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我国屈指可数的集展览、会议、餐饮、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会展设施,2008年全市各类展会展览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完善的产业链条,将为企业提供集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是郑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可为企业发展提供绝佳平台。近年来,郑州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中心城区得到有效保护和改造,水域靓城郑东新区已傲然屹立于中原大地。郑州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开工建设了一大批市政道路、桥梁、管网、公共交通工程,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京广客运专线郑州东站全面开工建设,快速公交系统(BRT)投入运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郑州还大力推进森林生态城和生态水系建设,努力构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市。   五是郑州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可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郑州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建立了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今年以来,郑州深入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对重大项目实施联审联批,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环评、规划等瓶颈制约,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同时,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投融资平台,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完善服务配套,郑州在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阀门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区,德力西电器、康师傅食品、统一食品、台塑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先后入驻郑州,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开封 地理位置   开封界于东经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南望平畴,北依黄河,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地质地貌   开封市地处豫东平原,黄河下游大冲积扇南翼。海拔69米至78米。这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良好,结构稳定,有利于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林木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开封属黄河冲积平原,第四系全新地层,其成因为黄河冲积物,质地疏松,地层在垂直分布上为:   a、浅棕黄色粉砂,深度4.2m左右,地基承载力为110KPa;   b、浅棕黄色粘土,深度2.5m左右,地基承载力为130KPa;   c、浅棕黄色粉细砂,平均层厚1.5m左右,地基允许承载力为100KPa;   d、浅黄色砂土,层厚10m左右,地基承载力为100KPa。地震基本烈度为7   土地资源   开封市土地总面积为628,240.2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34,732.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20%;园地面积10,456.84公顷,占1.66%;林地面积24,026.26公顷,占3.8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3,750.85公顷,占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顷,占2.84%;水域46,964.21公顷,占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顷,占1.67%。   矿产资源   开封所辖区域地下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气,预计石油总生成量为5.6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85亿立方米, 现已大量开采利用。煤炭资源埋藏较深,预测可靠储量为77.9亿吨。此外,地下还有丰富的石灰岩、岩盐、石膏等矿藏。   水资源   开封市境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8.35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其中地表水为3.51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42%,地下水4.84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58%。   农副产品资源   开封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养殖业兴旺发达。开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西瓜、花生、大蒜、泡桐、苹果和葡萄等,是全国重要的小麦、棉花、花生生产出口基地,被国家定为粮棉生产基地、板山羊基地、淡水养鱼基地。开封是小麦主产区,小麦品质好、产量高,所属五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基地。2009年,小麦种植面积293千公顷,总产171万吨,粮、棉、油总产量分别为254万吨、6.3万吨和42万吨;牛、马等大牲畜存栏数达62万头,猪、羊存栏数分别为325万头、163万只;苹果、梨、葡萄、桃果园面积24千公顷,年产各类鲜果达44万吨;蔬菜年产592万吨;开封为全国三大西瓜产地之一,汴梁西瓜闻名全国,年种植面积达38千公顷,总产量179万吨。除上述主要农副产品资源外,还有丰富的中药材、花卉等植物资源。 洛阳 洛阳市位于北纬34°38'、东经112°28',横跨黄河两岸。洛阳四季分明,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4.6C,无霜期220天左右,年积温5046─5365度,日照时数2186─2548小时,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钼、铝、金、银、钨、煤、铁、锌、水晶、铅等57种,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利用。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铝土、白钨、水泥灰岩、硅石、压电水晶、熔炼水晶和油页岩等储量均居全省第一;黄金储量亦十分可观,开采潜力很大。据石油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洛阳一带凹陷面积达4300平方公里,具备石油天然气矿藏形成条件,有较好开发前景。丘陵山区面积大,有珍稀动物190余种,天然药物1480余种,老君山、龙池漫两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万余亩。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廛河、涧河等河流和陆浑、故县两座大型水库,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已在黄河截流成功建成后将给城市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   旅游资源   洛阳历史悠久,文化积存丰厚灿烂,山水景观多姿多彩, 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从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设立国都,建都历史长达1529年,在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洛阳曾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从东汉(公元25─220年)开始,逐渐成为国际性大都会,至隋唐(公元581─901年)发展到顶巅,人口达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作为长期辉煌鼎盛的古都和中原文化发祥地,历史给洛阳留下了都城遗址、寺庙石窟、墓葬碑碣等丰富的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53处,市级40余处。夏、商、周、汉魏、隋唐五大都城遗址举世罕见,被誉为“五都荟洛”。龙门石窟是中国3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释源”、“祖庭”之称。北部邙山历来被皇家视为风水宝地,遗存着东周以来诸朝皇陵形成的中国最大的古墓葬群,现已出土40多万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并在此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洛阳北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南有五岳之一的嵩山和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花果山,有造化神奇的栾川鸡冠山溶洞, 还有少林寺、风穴寺、灵山寺和陆浑水库游览区等风景名胜。   我国传统名花牡丹,国色天香,名甲天下,洛阳已有1300多年栽培历史。现有200多万株、近400个品种。清明前后,牡丹绽放,万紫千红、流光溢彩。自1983年以来,市政府每年举办牡丹花会,吸引了数百万计的中外游客。旅游业已成为洛阳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南阳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现辖2区、10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96.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1.55万人,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南阳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资源丰富,聚宝藏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全市林地面积16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51%,是河南省主要的用材林基地。南阳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盛产山茱萸、辛夷花、裕丹参、杜仲等名贵中药材2000多种。 南阳是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各类矿产80余种、452处。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蓝晶石、金红石居全国第一。     交通便利,通讯畅达。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许平南襄、沪陕高速公路两个“十字”形重要通道为市域城镇与产业发展轴,以邓州和桐柏、西峡、淅川县城为四极,以小城镇为依托,拓展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现代立体交通支撑体系,形成“一体两翼、两圈两轴四极”向心发展、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南阳机场是全省三大航空港之一,国家东西、南北通讯光缆干线在南阳交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东部产业的梯次转移,南阳作为开拓西部市场的桥头堡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接受地这一区位优势将会进一步凸现。2009年末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53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12670.4万人、货运量12779.0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28.1%;完成旅客周转量121.09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295.8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7.23%和33.38%。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5.02万辆,增长18.2%。   经济提速,实力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南阳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前列,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3.18亿元,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78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67.0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96.55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16.42亿元,增长15.8%。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7645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2582美元,比上年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为20.6∶50.4∶29.0,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合计101.58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6.17亿元,增长9.5%。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1.57亿元,增长7.9%,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0%,较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203.53亿元,增长24.7%,其中,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31.62亿元,增长23.4%;教育支出39.03亿元,增长13.5%;科学技术支出2.89亿元,增长0.9%;农林水事务支出25.27亿元,增长37.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7.85亿元,增长27.8%;医疗卫生支出18.27亿元,增长48.0%。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分别是2003年的3.6倍和4.8倍,12个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0%以上,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17家,新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5个。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南阳市被确定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河南省光电产业基地、河南省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35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1%。旅游总收入69.30亿元,增长23.5%。本年新创建4A级景区1家(西峡老界岭),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地质公园。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3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6处。星级酒店39个,旅行社102家。南阳伏牛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矿产企业整合和节约集约用地取得明显成效,南阳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南阳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对外形象明显提升,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焦作 城市概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焦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由原来单一的煤炭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为主,机械、轻纺、食品等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质量”为核心,大力实施第三次创业,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截止到 2003 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 11.4 : 56.5 : 32.1 。   行政区域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现辖沁阳、孟州二市,温县、武陟、修武、博爱四县,解放、山阳、中站、马村四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口 340 万,总面积为 4071 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全市年平均气温 16.5 ℃,日照 2200-2400 小时,无霜期 216-240 天。地貌大致分为山地、矿山堆积倾斜平地、丘陵、黄土岗地、平原、沙滩地和水面等类型。境内有沁河、丹河、蟒河等 20 余条,全市水资源总量 28.4 亿立方米 / 年,尤其是地下水丰富,达 15.6 立方米 / 秒。平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 38.9% 。已探明的矿种有 20 多种,其中煤炭、石灰石、耐火粘土、硫铁矿、铝土矿、大理石矿等储量可观,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工业   历史上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煤城焦作,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以能源重化工为主,机械、冶金、建材、轻纺、食品、医药等综合直辖市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有乡以上工业企业 1000 多家,主要工业产品有 1000 多种,工业基础较好。焦作是全国 44 个重点化工机械城市之一,产值居河南省首位。焦作地区乡镇企业目前已达 6 千多个,形成了造纸、造纸机械、玻璃钢、建材、皮革等八大门类,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农业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料及其它经济作物。其中小麦以稳产、高产而闻名,是河南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土特产有四大怀药(山药、菊花、生地、牛膝),五里源的松化蛋、博爱生姜、武陟的油茶,沿山一带的核桃、柿子、红果、樱桃李等,孟州的填鸭、沁阳的冻兔肉和咸驴肉。   对外经贸   焦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目前,全市拥有自营权企业 349 家。出口产品主要有粮油、食品、轻工、工艺、纺织、服装、抽纱、丝绸、化工、机械、医药、土产、畜产等 15 大类 210 多个品种,远销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也有新的发展,利用国外直接投资逐年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已在技术上和效益上对焦作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旅游资源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中原文化圈核心区域,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东连新乡,西接洛阳,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焦作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他集壮丽山川和悠久历史于一体,汇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于一炉,留下了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皇帝祈天、大禹治水等美丽的传说。历史名人司马懿、李商隐、韩愈、许衡、朱载育等都诞生在这里。全市已发现的文物景观达 1089 处。陈氏太级拳的发祥地 -- 温县陈家沟,更是闻名中外。 焦作境内,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现代休闲娱乐项目众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项目交相辉映,构成了这里独特的旅游资源,绵延 130 公里的旅游风景线上,已形成五大景区、十大景点为代表的山水游格局。国家 aaaa 级景区达 3 个,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云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成功,焦作旅游的知名度显著提高。焦作有森林动物园 1 处,大型游乐园 1 处和 1000 余处文物景点,以及可供开展旅游的胜景佳地数十处,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居上等水平,有着令人鼓舞的开发前景。   基础设施   焦作地处欧亚大陆桥腹地,新焦、太焦、焦枝、候月四条铁路线在此交汇。东跨京广线接新荷线可直达黄海新港 -- 石臼所,南越陇海线接柳州;北经长治抵太原,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境内有月山、待王两个较大的编组站。区内公路干线四通八达,仅沟通山西的运煤专用公路就达 5 条,截止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 4953 公里。焦作拥有程控交换、自动转报、长途直拨、图文传真、移动通讯、无线寻呼等现代化通讯设备。目前,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达 38 、 24 万门,辖区各县(市)区均已实现等位拨号。焦作是国家规划的火电基地,有丰富的地下水和煤炭资源,拥有 20 座现代化电厂,全市装机容量达 258.9 万千瓦。   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焦作市中心城区南部,是 1999 年 2 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 ,2000 年 5 月 29 日正式启动建设。高新区总体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规划由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控制面积 45.38 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 10.67 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以建设一个高标准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园区为目标,突出体现“高起点、重理水、重绿化”三个特点,并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设置了工业区、行政商贸区、教育科研区、高效农业园区、市政设施区、居住区和仓储区等七个功能分区。五横六纵高标准的道路构筑起高新区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 40% 以上的绿化覆盖率、四横五纵九条明河、六个小型湖泊和水上乐园共 350 公顷水面,形成独特的“北国水乡”景观。目前,焦作工学院新校区、焦作博瑞克液压机械有限公司、焦作森格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焦作卓立烫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焦作平光药业有限公司、焦作百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 48 家,都已进区发展,总投资 23 亿元。   焦作高新技术创业园区位于神州路、中纬路、怀府路、玉溪路之间,规划控制面积 500 亩,首期开发面积 300 亩。主要服务设施有综合办公楼、专家科研公寓、综合服务楼、标准厂房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可为企业提供科研中试、开发生产所需的场地及经管培训、市场开拓、筹融资、信息咨询、人才招聘等软性服务。按照“宁愿厂房等项目,不让项目等厂房”的原则,创业园区长年保持一定面积的机动厂房,随时满足进区企业对厂房的需求。 安阳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东与濮阳市毗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 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9万公顷、城市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   安阳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历年平均气温12.7一13.7℃。   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京广深港高速铁路纵贯安阳市区,京港澳高速公路、106、107国道贯穿南北。安林、汤濮铁路支线通往西部矿区和东部油田。林南高速承东启西,在安阳交叉形成高速公路枢纽站。目前,正积极筹建长治至兖州铁路,与京广、京九、京沪铁路接轨,直达沿海日照港!市区公路纵横交织,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已形成市内联网、市外联线的三纵三横交通网络。全市客运线路发展到590条,其中跨省线路114条,跨地区线路126条,市内线路350条。   安阳能源充足,具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1万千瓦,年产原煤283万吨,天然气年输气量1亿多立方米,日供水量可达42万立方米。西部矿区煤炭、铁矿石、石灰岩、大理石等资源有一定的储量,东部平原是全国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滑县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县,被誉为“豫北粮仓”。内黄县的红枣,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之冠,素有枣乡之称而享誉国内外。   安阳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冶金、电子、机械、化工、食品、纺织、医药、电力、煤炭、烟草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冶金及金属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煤化工、纺织与服装、医药卫生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全市现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66家,大中型企业64家。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安彩集团公司被列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安彩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彩色玻壳生产基地,产量位居世界第四。“安彩”牌玻壳、“YA”牌热轧带肋钢筋、“红旗渠”牌香烟、“金钟”牌电池等产品成为全国或全省知名品牌。近年来,安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   安阳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规划的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优势区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全市优质小麦收获面积占全市小麦总面积的85%。滑县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2003年至2006年连续4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内黄县花生、红枣,林州市大红袍花椒,山揸、核桃、板栗,汤阴县绿色无公害小杂粮,龙泉花卉等名优特农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安阳大力实施东引西进和开放带动战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先后同美、英、法、德、比利时、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合作关系,并与比利时的斯哈尔贝克市、日本的草加市、俄罗斯加里宁市等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出口商品200余种,玻壳、电池、淀粉、自行车等名牌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漯河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境内有大小河流81条,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平均为2181小时,年降水量为786毫米。漯河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为岩盐,主要分布在舞阳县境内,面积80平方公里,总储量为400亿吨、居全国第2位。   漯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豫中南交通中心、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铁路西连焦枝线通至重庆,漯阜铁路东接京沪线直达上海与南北京珠高速公路、东西漯界高速,形成中部地区特有的铁路、公路“双十字”交通网。漯河火车站是国家一级编组大站。年货运周转量200万吨,客运量300万人次。国内外航线近在咫尺,距新郑国际机场不足1小时行程。漯河到郑州:70分钟车程,130公里;漯河至连云港港口:5小时车程,600公里;漯河至西安:5小时车程,600公里;漯河至武汉:4小时车程,400公里;漯河到南京:260分钟车程,500公里。   食品产业发展迅猛。漯河全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000多家,产品达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培育了亚洲最大的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著名的方便面生产企业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乐天澳的利集团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食品工业百强、8家企业进入全省食品工业50强。2007年,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预计十一五末将超过500亿元。漯河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食品工业年加工生猪1400万头、占全省的23%,年加工转化粮食400万吨、占全省的11%,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漯河相继被确定为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周口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临安徽阜阳,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商丘市接壤。全市国土面积11959平方公里,总人口1091万人。辖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郸城县、淮阳县、沈丘县和项城市、川汇区10个县市区。   周口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农氏播种五谷,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周口古属陈国,《诗经.陈风》赫然在目。战国末期,为楚都所在地,史称郢陈。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在此建立张楚政权。两汉时期,陈为皇子领地,繁荣昌盛,富甲一方。魏晋以来,以淮阳为中心历次设郡置府。周口历史上英杰辈出。老子(李耳)为道教鼻祖,所著《道德经》流芳千古。还有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现代民族英雄吉鸿昌、历史名人袁世凯等名人巨擘。1949年,设淮阳专区,1965年设周口专区。2000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周口地区设立地级周口市。   周口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有国道、省道19条,其中311国道横穿东西,106国道纵贯南北。有县乡公路265条,通车里程4742公里。漯(河)至阜(阳)铁路与京广、京九线相接,客运和货运列车沟通全国各地,开通有至广州、北京的直达列车。漯阜铁路电气化双线升级改造全面启动,改造完成后并入国家铁路路网,将成为带动周口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东可直达宁沪杭,西与京珠高速相连,可直达郑州国际机场。南(南京)洛(洛阳)、永(永城)登(登封)、大(大庆)广(广州)、周(周口)商(商丘)四条高速公路呈“井”字型贯穿全市,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453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沙颍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航河道,建成有周口、刘湾两大货运码头,入淮河、汇长江。沙颍河航运可直达南京、上海。   周口基础设施完备。图文传真、无线寻呼、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等现代化通讯设施齐备。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开通有周口市人民政府网、周口信息港、中华龙都网、明珠网等网站,建立了网上周口宣传平台。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途经周口,年供气将达7亿立方米。周口电力供应充足,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33.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0亿千瓦时,完全能够保证工业生产和生活用电。服务功能完备,拥有周口饭店、周口迎宾馆、平原宾馆等星级酒店;周口中心医院、周口中医院、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等设备完善的医疗机构和疾病防治机构,各类文化、娱乐、服务、休闲、购物、旅游设施配套,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周口农业一度辉煌。这里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肉、烟生产基地。2010年全市粮食年产量达144.7亿斤,占全省粮食产量的13.3%,居全省第一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周口还是国家重要的黄牛、槐山羊、生猪的养殖及肉类出口基地。所产槐山羊皮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美、英、意、日及东欧各国,历史上的周口与河北张家口并称中国南北两大皮都。周口还是闻名全国的平原绿化先进市,森林覆盖率达25%,素有“平原林海”之称。   周口工业现已形成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为支柱以电力、机械、皮革皮毛为特色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535.6亿元。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河南莲花集团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同行业四强,单厂产量居世界第一;宋河酒业厂生产的高、低度宋河粮液酒获国家金奖,进入国家名酒行列;河南鞋城皮革集团生产的牛皮革及制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金丝猴奶糖、邦杰食品、四五老酒等一批名优产品享誉海内外。财鑫集团、益海粮油、隆达发电、大用食品、辅仁药业等一批新兴工业企业将对周口工业规模的快速扩张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周口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健全,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专业银行分支机构以及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周口市商业银行、资金拆借市场和外汇调剂中心辐射全市,可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周口旅游资源丰富。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境内有太昊伏羲陵、平粮台遗址、孔子弦歌台、老子故里太清宫、女娲城遗址、关帝庙、袁世凯行宫、龙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33处。其中,太昊伏羲陵、老子故里太清宫为4A级旅游景点。淮阳还有陈姓始祖胡公铁墓,是世界陈氏的发源地,每年都有大批海外陈姓华侨来淮阳寻根问祖;太康是谢氏起源地,成立有谢氏文化研究会。全市形成了周口---淮阳---鹿邑“三点一线”为重点的旅游热线。周口还是著名的中国“杂技之乡”。成功举办的两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和首届国际老子文化节,使周口更加成为国内外华人、华侨关注和向往的热土。   周口市场贸易活跃,近年来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1亿元。全市各类市场体系完善,荷花市场为豫东南最大的综合批发市场,占地200余亩,日客流量10万余人次,日成交额1000多万元,辐射周边100多个市县。中原国际商贸城、麒麟商贸城等大型批发市场均形成了较强的幅射能力。周口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产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尼日利亚、日本、新加坡、台湾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周口丰富的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优惠的投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办厂。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外商投资企业518家,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三资企业已经成为周口经济一个新的亮点。   周口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大了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力度,完善了城市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强力打造中心城市,增强中心城市承载力和幅射力。 濮阳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是著名的石油化工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获得市。濮阳市辖五县一区,即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全市土地面积4266平方公里,人口352.6万人。   濮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濮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上古时代,这里是五帝之一颛顼及其部族的活动中心,故有“颛顼遗都”之称。1987年在这里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型图案,把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400多年,被国内外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据此命名濮阳为“龙乡”。   濮阳地势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油主要产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花生等。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96.7万吨。畜牧养殖业已形成肉鸡、蛋鸡、品种羊、瘦肉型猪和肉牛五大养殖基地,2004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1. 1万吨,产品远销国内外。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濮阳位于中原油田开发腹地,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盐、煤等,其中石油储量10亿吨,天然气储量3000亿立方米,且油气品质优良,综合利用价值高。石化工业蓬勃发展。濮阳是随着中原油田的开发而兴建的一座石油化工城市,是国家和河南省确定的重点石油化工基地。建市以来濮阳始终把建设现代化的石化城做为总体目标,依托油气资源,相继建成了中原乙烯、中原大化等大型化工企业,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构成了濮阳强大经济支撑。当前,濮阳在“以工立市,以工富市,以工强市”的战略指导下,围绕扩大企业规模,拉长石化产业、产品链条,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使石化企业在行业结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中得到长足发展,企业由一种产品发展为多装置、多品种,由单一的农用化工发展为化肥、石油炼制、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多门类100余种产品。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市以来,我们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城市,绿化美化城市,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40.1%,绿地率3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城市绿化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环成带,呈现出“人在绿上走,车在树下行,楼房花丛卧,闹市园林中”的独特景观,展现了北方平原的园林城市特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赞誉为人居佳境、中原绿洲。城市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5万人,人均居住面积12.1平方米。城区内城市用水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和居民生活气化率分别达100%、88.6%、和96.6%。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对外开放。1983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濮阳市。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壮大。2003年全市GDP达265亿元,比建市之初的1983年增长7.59倍。濮阳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现已同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到2003年底,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