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世界三大逻辑与文化关系.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46604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20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三大逻辑与文化关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世界三大逻辑与文化关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世界三大逻辑与文化关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世界三大逻辑与文化关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世界三大逻辑与文化关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中国墨经逻辑,印度佛经逻辑,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逻辑深入不同文化类型所产生的思维根源,创立文化逻辑研究不同逻辑体系衍发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产生相应的语言符号思维与语言对人类文化的不同有重要作用1 世界三大逻辑体系的文化源流逻辑是文化的重要构成。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思维方式特别是逻辑体系与语言,在民族文化中都是其核心构成之一。语言与逻辑以不同方式影响文化,语言好比是服装,直接而鲜明地表达着一种文化的特色。但是语言符号毕竟不能完全取代意识,文化学要以不同文化体系与类型为研究对象,就必须对于各种文化的逻辑体系进行比较。世界三大逻辑体系都曾对世界古代

2、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他们的目的都是推动人类理性思维的进步,提高人类的思考能力,其根本目的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并影响到各自民族的文化的思维方式等相关方面。1.1 中国古典逻辑以墨经为代表,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主要会是墨子在著作中完成了这一逻辑体系,其余有邓析、尹文、申不害、公孙龙、恒团、荀子、韩非等人的著作,也涉及逻辑问题,对于中国古典逻辑有较大贡献。代表作有墨子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1.2 印度古典逻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佛教逻辑,也称因明逻辑。以佛教学者陈那、护法、法称等人的学说为代表,主要著作有因轮扶择论、集量论、因明入正理论、唯识三十颂释、广百论释、

3、正理滴论、释量论等。1.3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希腊逻辑学开始很早,但直到公元4世纪,亚里士多德才真正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其中有6篇逻辑学论文: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证常识论),形而上学(主要是关于矛盾律、排中律及同一律等相关讨论)2 中国古代辩证逻辑:墨经逻辑关于理性精神自身的模式和工具的研究,是墨子的独特贡献,这就是逻辑学的建构。如果没有这种逻辑建构,就不会有中国理性思维的总结与提高,不会有中国文化的进步。墨经中有大量的形式逻辑内容,同时它又不限于形式逻辑。它是一种早期的辩证逻辑,它的早熟是它的优势,但毕竟是一种朴素的认识方式。中国文化

4、中,从人与社会的联系方面,重在对于社会生活的科学理解,并且把工具的实用性放到重要地位。特别是一种“求治”的方略,更为中国文化所重视。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文化的工具性表现。工具总是实践性的,科学以理论为特性。整个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以入世为主题的,其中又有区分。儒家的入世与墨家有所不同,墨家的逻辑工具精神恰恰是儒家所缺乏的。中国文化中的“墨学终古”现象墨学的历史命运不只是一种学说的兴衰,而且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一种象征。墨学在汉代以前还是居于主流地位的,虽然它已经由于其学说与孔学有较大差异而受到打击。第一个起而攻击墨学的是孟子,他把墨子与杨朱并称,认为两人的学说都是危害天下的异端邪说。虽然已经开了

5、非墨的先河,但是事实上,直到汉代,从韩非、庄子等人对墨学的评价可以看出,墨学仍然是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庄子称赞墨子“真天下只好也才士也夫”,相反,庄子对孔子却不时有几句贬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五行学说”。由于五行观念的兴起,具有理性认识特性的墨学不得不退居后台,社会观念的变化,墨学与儒学渐渐不相适应,形成了墨学“尘埋终古”的局面。墨学的湮没其实是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个标志,先秦诸子是中国理性精神的杰出代表,是他们首倡科学认知,反对原始宗教,主张古代民主,创造了世界公认的一种文化经典形态,这是中国文化中最光辉灿烂的一章。无神论的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的一

6、种重要特性先秦诸子其时代与古代希腊雅典文明大约同时,而且二者有基本相同的性质,作为东西方古代文明形态的创造者,他们都是不朽的。同时先秦文化又有古希腊雅典文化所缺少的素质,这是由中国文化特性所造成的。正式先秦诸子发展了中国六经做具有的反对原始宗教,提倡百家争鸣的科学研究精神,孔子、庄子、墨子等重要思想家基本都是无神论者,他们的所谓“天”、“道”、“气”等重要概念,都与西方的宗教不同,从本质上是无神论的。这正是先秦诸子超越雅典人的地方。也正是先秦诸子弘扬的以人为本的观念,“不言怪、力、乱、神”,驱散了殷商以来的原始宗教的迷雾,使中国文化的基本形态得以确立,并且影响到以后的发展。正是有了先秦文明,中

7、国才没有出现神学统治的历史时期,没有出现“野蛮的中世纪”,不但使中国人少走了一段弯路,而且使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西方不同。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墨学与儒学一样是中坚力量,而且一定程度上在其前期,墨学的贡献更大一些。怎样正确看待墨学的沉沦?从性质上看,墨学是一种中国的古代理性精神代表,他不同于其他学说,它的创造性、它在自然科学上的贡献如它对于物理力学的论述(经上:“力,形之所以奋也”);它在数学上的贡献(如关于几何的经说上:“次,无厚而后可”);它 的“法仪”思想,它的反礼乐厚民生,都充分显示出一种古代科学主义的精神,它与古希腊哲学一样具有理性特性。所以,墨学的的沉沦,其实是中国人的一种选择,中国人没

8、有完全把这种科学主义理性作为自己的文明的主要构成,从而走上了与古希腊、古代印度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这就使得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的理性,先天避免了理性中心的偏颇。“墨学终古”是中国文化的内部结构所决定的,并不只是个别的儒学家所能决定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国墨学并没有完全与中国文化相脱离,它只是深深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内部,成为了一种更内在的精神核心,所以它在中国文化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3 印度佛学逻辑(因明学)“因明”二字就是梵语“费都希陀”的意译,因是依据,明是智慧,因明作为一个逻辑体系,研究推理、论证逻辑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如何认识对象的量论部分。因明学虽然起

9、源于印度,但是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唐代慈恩大师的因明入理论疏对于陈那及商羯罗主的新因明学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对后世影响很大。印度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比较两者是同一类型的,主要表现于他们有共同的形式。新因明的三支作法与形式逻辑三段论的比较三支作法:声音是无常的,因为是人工造作出来的,凡是人工造作出来的都是无常的,犹如瓶等。三段论:凡是人工造作出来的都是无常的,声音是人工造作出来的,所以声音是无常的。4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的确立对西方文化发展有重大意义,它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标志之一,西方文化以理性进步为指归,所以对于这种逻辑的历史作用是评价甚高的。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于这

10、种逻辑体系的反思也在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看到这种逻辑体系的不足之处。西方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是分离的,这就使得二者之间产生对立。5 核心范畴比较论逻各斯、因果论、道逻辑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其实也是哲学的一种组成部分,或者说它是通过哲学来作用于整个文化的。所以世界这三种逻辑在其历史发展中都与各自的哲学观点产生了一定的对应关系,并且在这种对应关系中形成了相当重要的文化观念。由于逻辑本身是工具性的,它也是抽象的,三大逻辑的应用范围都是有限的,一定程度上,它们都不是通俗的,不是为大众所熟悉的。但是,它们所对应的观念则是社会所普遍重视的,并且通过这些观念对整个文化产生作用。特别是一些中心观念,都是各自文化的中

11、心,代表了一种文化的特性,作为一种文化的精髓,受到当代世界的普遍关注。民族文化中的逻辑与宗教逻辑是民族文化的意识结构,它是一种理性的成分,相反,神话与宗教则是民族文化的无意识成分。一个民族的文化中,逻辑与宗教之间主要有三种发生类型:时间顺序型逻辑宗教分离型宗教与逻辑结合为一 在三种文化的这种逻辑观念透视中,选取一些中心性的哲学概念进行比较研究:代表了希腊逻辑特性的逻各斯与存在代表了印度逻辑特性的因果论代表了中国辩证逻辑特性的道5.1 逻各斯(logos)与存在(being)逻各斯是古希腊出现最早的哲学概念。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类应当自觉地研究正确思想的科学,具有思想的能力。思想的正确与否,是由逻各

12、斯来判断的。逻各斯最初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普遍性原则和发展规律,以后逐渐分化处言说、思想合理性的意义。逻各斯在思想方法这一观念层次上主要有两种意义:其一,它就是希腊逻辑的早期名称,以后的柏拉图逻辑、亚里士多德逻辑都是从它发展来的;其二,逻各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古希腊的辩证法是统一的。逻各斯的产生基础是数学与几何,特别是埃及和希腊的几何学,是产生逻辑的直接原因。几何学的原理是建立在演绎基础上的,有了演绎与推理,逻辑体系的产生就是水到渠成了。“道”与“逻各斯”的区别中国的道的产生与古代数学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与“道路”等直观现象之间有关。道产生于具体的、直观的形象,并且从这种形象上升到理性的抽象

13、,而且还原到现象的表述。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而且是有代表性的,它们分别展示了中西思维的重要差异:一种是从形象开始,进而发展为抽象的方法,而最后还原为具体的、实践的形象形态。这一过程使中国思维始终保持一种辩证性,这种辩证性本原是由于形象与抽象在这里是并存的,而不是对立的。西方思维则以具有抽象特性的数学原则出发,达到逻辑的体系,规范了抽象的思维。这就使得它具有了一种思维工具的特性。但由于对形象的否定,它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极中心,即理性的中心,也就是逻各斯的中心,失去了辩证性。西方对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批判其一,对于西方逻辑排除感性认识,把理性作为认识的唯一方式的观念批判。其二,亚里士多德逻辑特别是形式

14、逻辑本身是不能包罗万象的,特别是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它不能进行归纳,这是它的构成本体所决定的。其三,西方逻辑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基本上是一种没有辩证观念的逻辑体系。所谓没有辩证观念,主要是指没有差异观念,世上事物本身就是具有同一性并且具有差异性,因此,逻辑作为思想方法只能反映事物的特性,这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正确评价“逻各斯”对于古希腊“逻各斯”概念的研究,最主要的是有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我们不能完全惟西方后现代的马首是瞻,他们的“语言中心论”把逻各斯的历史意义与作用简单化了,他们用符号与言说取代了逻辑和逻各斯,把人类社会的一切完全用“言说”来代表。西方的理论极端化是一种常见现象,其

15、实也正是这种文化的追求极端性的一种表现。古希腊人的逻各斯观念不应当与后现代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批判完全对等起来。应当说逻各斯是一种理性精神的提倡,他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完全应当肯定的。正是由于理性思维的产生,人类才走出了形式思维、神话思维、宗教思维等历史阶段,进入理性与科学思维的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逻辑是人类理性进步的最重要工具,其历史作用永远不能否认。5.2因明学与因果论因明学即印度佛教逻辑学,“因”就是推理的依据,“明”指的是知识和智慧,“因明”就是“正理明”,具有准则、规律、体式等含义。一种文化的最重要表征就是它的教育,而教育中,相当重要的又是他的启蒙或初级教育。“因明学”是古代印度教育的

16、基本内容。“五明大论”:一曰声明;二曰工巧明;三医方明;四谓因明;五曰内明。对古代印度人来说,佛学逻辑不仅是学习内容,可以说他们的全部教育都是受到宗教控制的,学习的目标在于识得“因果妙理”。宗教与逻辑学或辩论术的结合,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一种文化的精神层次发展,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印度佛教就曾以其思辨性和精密的理论构建对中国产生过巨大影响。“因果妙理”“因果妙理”是印度佛教逻辑对于文化思想重要贡献之一。这一理论产生了文化中思想的轮回观念,相信人死后可以升天,生命是轮回的。古代印度人普遍接受死后升天的思想,对于现世的欢乐不如对于来世的幸福更为重要,虽然死亡也是一种可怕的现象,但佛教信仰大力渲染所谓超

17、生、冥福,让人们把希望寄托于死后与来生的快乐。5.3 道与其他什么是道?1.道最初是指道路。“道,所行者道也。”从道路的道发展为“原理与原则”的意义,是黄老之学所说的“道”的一种意义。2.道作为规律,也就是运动的轨迹。“一阴一阳谓之道”、“反者道之动”。3.道是本原与始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文化范畴的中国的“道”要纠正许多人对“道”的误读,把道与道教,把道家与道教完全认同,这样就把道看成一种宗教观念,从而把道的意义限制于宗教之中。道的观念早在道教产生之前,它不是一种宗教观念,而首先是一种哲学思想。道的观念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它在政治、军事、思想、伦理、艺术等不同

18、领域都发生作用。道的观念本身是与时俱进的,这就使得它具有一种历史主义的色彩,不同历史时代有其不同要求,这种要求都反映于道的定义与理解之中。6 思维与语言:逻各斯中心与语言中心逻辑体系的特性在文化发展中作用重要,它深深地影响着本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决定了本民族理论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不同形态。逻辑思维特性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它们把文化与各领域联系起来,是联系的中介。西方理论界对于思维与语言关系的见解:1.思维与语言同一论 2.思维与语言差异论 3.思维与语言的发生论关于符号学理论符号学对文化的影响最大的是卡西尔的文化哲学,其人论等作品在中国风行一时。卡是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反

19、映了欧洲思想界长期以来对于理性中心主义的反思。它是承前启后的学派,向前是从理性思维方式的扩展,向后则是作为西方现代语言转向大潮的一个组成部分。康德主张任何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但并不归结为经验,我们的普遍知识是人的认知能力所产生的,它是先验的。一是知识的形式是先于经验的,但是其内容来自于经验。二是先验形式本身不是天赋的的,而是历史形成的,否则人就无法认识事物,比如动物有经验但不能认识事物。卡西尔用符号形式作为康德的人类先验形式代表,构建了自己的学说,他把符号和象征作为人类理性的起源和性质,重视并非纯粹理性的思维形式与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中国古代学者对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研究“言意之辩”庄子秋水

20、:“可以言者,物之粗也;可以意会者,物之精也”。对于言与意的性质做出区分。又在外物篇中提出重意轻言,得意而忘言的主张。欧阳建言尽意论对名与实、言与意之间的关系做了批判性的归纳,名以谓实,言为心声,名与物,言与理是统一的;以实为形,名为影,理为声,言为响。从历史的本原来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在一个侧面触及了人类认识的本质方面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联系。马克思指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示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马克思认为语言是介于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这是语言认识最重要之处。由于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具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使得语言居于人类社会

21、中的中介地位。语言不可能被取代,根本原因即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时间,是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物质与精神生产二重性的工具。语言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语言与意识之间不是一种物质决定精神的决定论,语言不但不能决定精神,同时也不能决定任何文化形态。语言只是社会的精神实践的形式,而不是其内容。人类具有语言的能力,无论这种能力以象征、动作或语言等何等方式来表现,它终究是可以表现的。但这种能力自身不能成为知识,只能有感觉而不可能有理性。也就是说,这种能力只有在经验和实践中才能成为知识。语言作为形式,它必须要有意识才有内容。语言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并存,这是它的基本特征。一方面语言的精神特性与意识相通,而另一方面,其物质特性又与意识相离。语言的物质性与精神性辩证体现于主体实践之中。汉字文化思维是从意象到语言的发生过程,是意象与语言的结合过程。汉字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形态,他的根本特点之一是文字表意而非拼音。六书汉字从本质上是意象性的。要从理性和意象思维的结合来说明汉字的特性,同时,更要把汉字与拼音文字的特点结合起来,可以说汉字与拼音文字各有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