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由《二氧化硫》教学引发的思考.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446732 上传时间:2025-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二氧化硫》教学引发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由《二氧化硫》教学引发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由《二氧化硫》教学引发的思考 “二氧化硫”——听起来,太熟悉了。无非是围绕二氧化硫的性(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展开教学,了解其危害性和用途。  但要完成“二氧化硫”的教学,我心中开始有了许许多多的思索:如何让这一节课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化学性质的罗列上?如何让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出发逐渐走近并研究未知的世界?如何让学生在特定的、自然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于是,我的脑海里是一片汪洋——“?”。 经过一些时间的思考,我心中对“二氧化硫”有了一些把握: ①二氧化硫的组成(氧和硫)→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 ②二氧化硫的结构(化合价)→中间价→可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一、课前的疑惑——都是石蕊惹的祸! 对于如何引入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我还是心事重重:如果仅仅借助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功能而被不法分子用在食品的加工上引入,会不会让学生产生“化学是不是老来危害人”的错觉?如果直接告知学生具有漂白性,或直接用实验来验证,是不是会让学生觉得难以接受——只能被动地接受?  忽然间,心中有了一个简单的推理过程:品红是一种有色物质,验证酸性氧化物用到的石蕊试液也是一种有色物质;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那么二氧化硫能不能使石蕊褪色?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  结果失败了——看上去有些褪色,但不太明显。  实验得不到验证,那看看别人对此的看法,网上一搜索,出来一大片。归纳一番,基本上是一种观点:SO2 的漂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能漂白一部分有机色素,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实质是先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亚硫酸再与有机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因此,向石蕊试液中通入SO2后,只能变成红色,但不会褪色。要漂白紫色石蕊试液,必须将石蕊氧化破坏其结构才能变成无色物质,SO2没有这么强的氧化性。  我的疑惑还是没有消除。没有人支持我的观点,但我对别人的观点也有不同的见解:石蕊到底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一定要被氧化才能褪色?化合就不能生成无色物质吗?……唉,为什么偏偏想到石蕊呢?  但是由于实验中的一个小问题使我把注意力牵到了实验上。 二、课堂的意外——都是活塞惹的祸! 事先,我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图1)。可是课前实验中,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很难流到烧瓶中,必须得解决这个问题。   ①H2SO4  ②Na2SO3  ③石蕊试液  ④KMnO4(H+) ⑤溴水  ⑥品红试液  ⑦氢硫酸 ⑧NaOH溶液       很快,我就想到用另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拿来一个分液漏斗,安装起来(图2)。 匆匆忙忙地进行实验改装之后,我对反应装置能否顺利地产生气体已经信心十足。于是没有做任何的试验,就打算在课堂上表现一番。  课堂上,反应十分顺利,现象十分明显。但当我看见一滴液体掉在铁架台上时,我意识到——坏了,分液漏斗的活塞出问题了——是的,我根本没有试过这分液漏斗是好是坏。我尝试着转动活塞,没有效果,液体一滴接一滴掉在烧瓶底部的亚硫酸钠上,亚硫酸钠只好使劲地喊着“救命”,可是谁也没有听见,我知道此时的它只会无奈地——“喘气”。  正所谓“急中生智”,在学生汇报了实验现象后,我立即将反应装置移到了教室之外——生怕由于二氧化硫从反应装置中逸出,将会污染整个教室。唉,我怎么能信任这个活塞呢?忙活了“半天”,总算缓过神来,继续我们的课堂。 三、课后的奇迹——都是硫酸惹的祸! 下课了,我急着去整理实验仪器。不对——石蕊怎么颜色不对——淡淡的、很淡很淡的黄色,绝对不是红色。  于是,我大胆的猜测——二氧化硫能使石蕊试液褪色,但需要一段时间。  我心里一直在埋怨,当我课前实验准备的时候你不表现,现在倒好,想显示一番“威风”吧! 四、课后体会 1.从学生原有经验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知识具有情景性,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学习才更为有效。我觉得情景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的经验,要和生活、社会中的问题相联系。 2.从知识的生成角度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查找资料等方法,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认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激活潜在的创新意识。 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构建可操作的探究问题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探究活动中形成探究能力。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使知识进一步升华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让学生落实书上的知识点,让学生真正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探究能力上下功夫。   教学反思二:仅仅从演示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吗?老师设计好的问题确实是学生要探究和想反问的吗?是教师领着学生学还是指导学生学呢?从提高学生观察、发问和兴趣及进一步探究方面还应落实和整改哪些内容?   教学反思三:学生只掌握了知识点就可以了吗?从培养探究能力角度看,老师是否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充分让学生动手和观察,观察后让学生自己来产生疑问,而不是老师来提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适当提练几个有价值的,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导和点拨。而不是马上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已思考获取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