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T成像技术模拟试题(5)
1.宣告EMI扫描机诞生的年限是::
A.1971年
B.1972年
C.1973年
D.1974年
E.1975年
2.CT目前最主要应用于:
A.工业探伤
B.农业树龄分析
C.医学诊断
D.放疗计划的制订
E.骨骼矿物质含量测量
3.需要进行CT增强检查的是:
A.肺间质病变
B.眼眶内异物
C.骨矿含量测量
D.肺动脉栓塞
E.颅颌面三维重建
4.关于CT密度分辨率的叙述,错误的 是:
A.CT比MRI的密度分辨率高
B.CT成像,X线束经过准直,散射线 少,使密度分辨率提高
C.CT探测器的灵敏度高、检测效率高,提高密度分辨率
D.利用数字窗口技术,提高密度分辨率
E.CT密度分辨率比常规X线检查高
5.CT与常规X线检查比较,明显的优点是:
A.空间分辨率高
B.密度分辨率高
C.曝光时间短
D.病变定位、定性明确
E.适合全身各部位检查
6.CT设备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A.扫描机架系统
B.计算机和阵列处理器
C.操作台及图像显示系统
D.X线系统
E.图像格式转换器
7.采用360°固定探测器的是: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E.第五代
8.与重建时间无关的是:
A.重建矩阵
B.阵列处理器运算速度
C.内存容量
D.运动伪影
E.重建算法
9.关于CT机房防尘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A.灰尘影响元器件的散热和性能
B.灰尘可影响扫描时间
C.防止病人携带灰尘进入机房
D.防尘应从CT机安装开始
E.封闭式机房可有效防尘
10.关于CT机房湿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湿度过低可引起部件结构变形
B.湿度过高易导致金属元器件生锈
C.湿度过低易产生静电,
D.湿度突变可影响电气元件性能
E.湿度应保持在18%~22%
11.CT扫描野内射线剂量不均匀的原因 是:
A.X线管扫描运行轨迹不稳定
B.射线束的硬化效应
C.X线管的性能不稳定
D.扫描机架的倾角
E.探测器的性能差异
12.人眼视觉的最大灰阶等级范围是:
A.8级
B.16级
C.21级
D.32级
E.64级
13.脑灰值的CT值是:
A.60Hu
B.36Hu
C.16Hu
D.0Hu
E.-100Hu
14.不属于CT伪影的是:
A.运动伪影
B.静电伪影
C.模糊伪影
D.角度伪影
E.环状伪影
15.关于扫描野、矩阵、像素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扫描野不变,像素变小,矩阵加大
B.像素大小与图像矩阵成反比
C.矩阵不变,扫描野增加,像素增加
D.矩阵不变,扫描野与像素成反比
E.三者均与空间分辨率相关
16.CT成像最关键的依据是:
A.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
B.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的直进性
C.数据收集系统(DAS)的特性
D.多方位成像特性
E.横断面图像显示特性
17.与CT扫描分辨率无关的因素是:
A.图像矩阵
B.扫描层厚
C.重建速度
D.扫描螺矩
E.焦点尺寸
18.与X线吸收衰减系数μ无关的是:
A.物质密度
B.物质厚度
C.物质原子序数
D.X线能谱
E.探测器类型
19.有关迭代法的论述,错误的是:
A.将扫描所获各个方向对物体剖面的投 影,在反方向进行投影重建
B.量子噪声和病人运动影响计算精度
C.重建耗时长
D.包括代数重建法、迭代最小平方法和联合方程重建法
E.也称逐次近似法
20.属于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部件是:
A.电子计算机
B.D/A转换器
C.图像显示器
D.探测器
E.多幅照相机
21.关于CT探测器类型和性能特点的理 解,正确的是:
A.探测器中闪烁晶体的作用是将辐射能转换为电能
B.正比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是固体探测器
C.固体探测器的几何利用率高于气体探测器
D.气体探测器的光子转换效率高于固体探测器
E.半导体探测器是收集电离电荷的探测器
22.关于阵列处理机功能的阐述,错误的是:
A.图像重建的程序控制
B.接受来自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
C.对扫描数据进行运算处理
D.把数据运算结果送至主控计算机
E.与主控计算机并行工作
23.关于磁盘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存储重建图像
B.存储原始扫描数据
C.直接控制数字图像打印
D.作为磁带机和光盘传输数据的中介
E.存储故障诊断软件
24.与扫描定位精度无关的是:
A.准直器
B.X线束的准直校正
C.扫描方式
D.检查床控制系统
E.定位投光器
25.不安装于CT扫描机架内的是:
A.准直器
B.磁盘机
C.模/数转换器
D.探测器
E.X线管
26.关于磁盘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防尘要求高
B.可存储RIS系统数据
C.可存储原始扫描数据
D.可作光盘传输数据的中介
E.可存储系统操作软件
27.关于多幅相机与激光相机的性能比较,错误的是:
A.均可接受和存储模拟图像信号
B.激光相机内设图像缓冲磁盘
C.多幅相机的图像质量不如激光相机
D.激光相机属数字成像方式
E.二者光源不同
28.可实施指令性操作功能的是:
A.计算机
B.阵列处理器
C.操作台
D.光盘
E.监视器
29.有关准直器的论述,错误的是:
A.准直器窗呈狭缝状态
B.准直器位于X线管窗口前端
C.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扫描层厚
D.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扫描层距
E.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线束宽度
30.CT机的基本功能软件不包括:
A.外设传送功能
B.动态扫描功能
C.图像处理功能
D.故障诊断功能
E.图像存储功能
31.属于CT机的特殊功能软件的是:
A.平片扫描功能软件
B.预校正功能软件
C.外设传送功能软件
D.定位扫描软件
E.故障诊断软件
32.CT原始投影数据产生的正确流程是:
A.X线源→准直器→过滤器→被检体→准直器→探测器→A/D→数字信号
B.X线源→准直器→被检体→过滤器→准直器→探测器→A/D→数字信号
C.X线源→准直器→被检体→过滤器→准直器→探测器→A/D→数字信号
D.X线源→过滤器→准直器→被检体→准直器→探测器→A/D→数字信号
E.X线源→过滤器→准直器→被检体→探测器→准直器→A/D→数字信号
33.高压滑环与低压滑环技术的区别不包括:
A.低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安装在机架内
B.低压滑环机架内的高压发生器与球管一起旋转
C.高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安装在扫描机架外
D.高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不与球管一起旋转
E.无球管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的过程
34.螺旋CT扫描指的是:
A.超高速CT扫描
B.动态扫描
C.高分辨率扫描(HRCT)
D.X线连续曝光,连续进床的扫描方式
E.电子束CT扫描
35.有关螺距的叙述,正确的是:
A.螺距是每秒床进距离与层厚的比
B.螺距是准直与球管旋转一周床进的距离的比
C.大螺距比小螺距图像质量好
D.最佳螺距为1
E.大螺距纵向分辨率高
36.不属于CT机调试内容的是:
A.扫描床进床精度
B.CT值均匀性
C.图像空间分辨率
D.图像密度分辨率
E.电流频率
37.螺旋CT扫描,层厚响应曲线(SSP)增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螺旋CT扫描的实际层厚较预定层厚增加
B.螺旋CT图像噪声降低
C.螺旋CT图像对比度增加
D.螺旋CT扫描,Z轴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增加
E.螺旋CT扫描,部分容积效应增大
38.与螺旋CT图像质量无关的因素是:
A.螺距
B.扫描层厚
C.重建算法
D.重建时间
E.层厚响应曲线(SSP)
39.腹部检查前,口服阳性对比剂或水的目的是:
A.防止因禁食引起的脱水
B.增加腹部组织间的密度对比
C.增加腹部组织的空间对比
D.消除患者的焦虑及紧张
E.增加组织间的自然对比
40.四肢扫描时,区分图像左右的操作是:
A.双侧对比摆位
B.包括临近关节
C.包括周围软组织
D.输入注释标记
E.选择进床或出床
41.与定位扫描相比,直接扫描的最大优势是:
A.定位准确
B.角度可靠
C.节约时间
D.减少层数
E.降低曝光条件
42.摆位时,正确的床位高度是:
A.使检查部位的中心位于扫描野的中心
B.使水平定位线位于腋中线
C.使水平定位线位于耳屏前
D.使水平定位线位于听眦线
E.垂直定位线位于扫描部位的上缘
43.直接放大扫描为:
A.缩小扫描野
B.缩小观察野
C.缩小矩阵
D.增大像素值
E.将感兴趣区图像再放大
44.需要采用宽窗技术显示的部位或组织 是:
A.胸部
B.腹部
C.盆腔
D.脑组织
E.椎间盘组织
45.螺旋扫描与常规CT扫描比较,关键区别为:
A.球管运动
B.扫描时间
C.采集方式
D.三维信息
E.图像重建
46.下列对诊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按一定的解剖顺序拍片
B.增强前后的图像要分别摄取
C.摄定位片
D.重建的图像排列在后面
E.正确的选择窗宽、窗位
47.CT摄片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合适的窗宽、窗位
B.按一定的解剖顺序摄片
C.增强前后的图像要分别摄片
D.摄取定位片
E.胶片曝光时间设定
48.X线球管围绕人体腹背轴(前后轴)旋转的扫描方式称为:
A.横断位扫描
B.冠状位扫描
C.矢状位扫描
D.正位定位扫描
E.側位定位扫描
49.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最先显影的是:
A.上腔静脉
B.肺动脉
C.主动脉
D.肾动脉
E.门静脉
50.与静脉注射对比剂发生副作用无关的因素是:
A.对比剂的剂量大小
B.对比剂注射速度
C.患者的个体差异
D.对比剂药品的质量
E.患者的检查部位
51.对增强扫描原理和意义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对比剂吸收数量和分布不同
B.不同的病变性质对对比剂吸收数量和分布不同
C.当两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加大时,图像对比增加
D.增强扫描使病变组织的密度、形态、大小显示更为突出
E.增强扫描主要是增加组织间的天然对比
52.离子型对比剂引起副作用的机制不包括:
A.高渗性使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升高
B.高渗性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
C.高离子状态使其分子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
D.弱亲水性增加了药物的化学毒性
E.离子型对比剂不能破坏血脑屏障
53.CT增强扫描,应用最广泛的静脉注射法是:
A.点滴灌注法
B.单次大量快速注射法
C.滴注-大量快速注射法
D.大量快速注射-滴注法
E.多次大量快速注射法
54.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扫描,延迟时间最短的是:
A.门静脉造影
B.下腔静脉造影
C.下肢动脉造影
D.肺动脉造影
E.肝动脉造影
55.辐射随机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随机效应损害的严重程度与个体有关
B.不存在剂量的阈值
C.存在剂量的阈值
D.任何微小的剂量也可以引起随机效应
E.遗传效应与致癌效应属于随机效应
56.人体一次接受多层CT扫描是安全的,因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应该控制申请CT检查
B.为追求图像质量,不应该降低扫描条件
C.扫描层厚应尽量的薄
D.每一例患者都应该行增强扫描
E.对患者进行训练,取得配合,以减少不必要的重扫
57.人体最易受辐射损害的组织或器官是:
A.生殖腺、造血组织
B.眼晶体、毛发、汗腺
C.脑、肺、肝
D.甲状腺、骨关节
E.脂肪、结缔组织
58.CT检查对不合作病人,注射安定镇静剂的成人安全剂量为:
A.≤2mg
B.≤20mg
C.≤20g
D.≥20g
E.≥2mg
59.颅脑CT检查前准备工作不包括:
A.向受检者做好解释工作
B.做好屏气训练工作
C.要求受检者体位保持不动
D.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
E.要求受检者摘掉头上饰物
60.CT空气校准的目的在于:
A.升高球管温度
B.保护X线球管
C.防止球管施加冷高压
D.保证采样数据的准确性
E.增加球管阴极发射的电子数
答案:
1.E
2.C
3.D
4.A
5.B
6.E
7.D
8.D
9.B
10.E
11.B
12.B
13.C
14.B
15.D
16.E
17.C
18.E
19.A
20.D
21.E
22.A
23.C
24.C
25.B
26.B
27.A
28.C
29.D
30.B
31.D
32.D
33.E
34.D
35.A
36.E
37.D
38.D
39.B
40.D
41.C
42.A
43.A
44.A
45.D
46.E
47.E
48.B
49.A
50.E
51.E
52.E
53.B
54.D
55.C
56.E
57.A
58.B
59.B
60.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