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41698 上传时间:2024-03-28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3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2011年2015年)二一一年五月目 录一、学校现状5二、指导思想9三、总体目标9(一)总体建设目标9(二)建设具体目标91人才培养目标92科技创新指标103队伍建设指标11(三)项目建设意义11(四)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21社会需求分析122建设条件分析123项目建设特色14四主要建设内容15(一)“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151、“社会保障与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151)社会保障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建设项目162)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定量分析技术研究183)社会保障

2、政策与实务研究194)现代城市公共管理研究212国资国企改革与企业战略管理学科专业建设项目221)国资国企改革与运行研究项目23(1)建设内容232)企业战略与企业成长创新研究项目253)企业运营管理研究项目264)企业组织发展与文化建设283营销与品牌战略研究领域301)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研究302)服装营销及奢侈品管理333)市场营销(汽车营销)354)购物管理与网络营销365)邮轮经济与邮轮营销研究374航空经营管理领域401)机场运营管理与临空经济。402)航空公司运营管理423)航空运输规划与经济管理435现代物流管理研究领域461)区域物流系统和物流园区研究462)现代航空物流研究4

3、73)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物流服务研究486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领域501)管理信息系统研究502)系统工程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537东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551)东方管理思想研究552)东西方管理理论比较研究563)华商管理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588投融资运营研究591)证券投资基金与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研究项目592)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613)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管理与绩效评价624)公司财务决策研究649国际贸易与企业国际化领域651)国际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研究662)国际技术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683)国际贸易结算及其创新研究70(二)“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知识服务平台建设

4、7210、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研究平台建设72五、建设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74六、预期效益分析75七、保障措施781. 组织保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782. 人才保障:建立高水平的项目管理队伍793. 制度保障:健全和完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791)规范内涵建设专项管理制度792)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803)引进与培育高层次人才管理制度804)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管理制度805)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政策806)实验室与信息管理制度817)重点学科设备管理制度818)重点科学专项建设资金管理制度819)学科建设专项审计制度824. 资金保障:政府、学校、企业联合投入机制82“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

5、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2011年2015年)“十二五”时期是上海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机遇期。为了适应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服务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战略,促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部署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现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地方性高等学校。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建设发展,学校全面推进了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发展战略,完成了由外延拓展向内涵发展的

6、战略转型,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综合竞争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0年,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总数达到18014人。继续教育学生数达到了6120人。招生范围覆盖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学校有21个院、部、中心,其中2个中外合作学院。学科领域涵盖理工、经管、艺术三大类6个门类的16个一级学科40个二级学科。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方向、65个本科专业、15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坚持“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培育和凝练了两个鲜明的办学特色: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

7、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学校持续推进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打造优秀工程师摇篮,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2010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学校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专业。“飞行技术”和“旅游管理专业(邮轮经济)填补了上海地区在这一领域人才培养的空白。“艺术设计”、“物流管理”等12个专业被列为上海市教育高地。学校获得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教育教学建设成果。“民航运营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列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被列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

8、”、“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专业被列为国家和上海市特色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被列为国家和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和“现代民航工程及管理”被列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学校14项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其中“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打造优秀工程师摇篮地方工科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训练平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项成果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成果获得二等奖;7项成果获得三等奖。学校建成了一批精品课程,20门课程被批准为上海市级重点建设课程,14门课程被遴选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学校建成了近八万平方米的“

9、现代工业训练中心。完成了“飞行模拟训练机”等16个实验室建设项目。其中,1个实验室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实验室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大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名列上海同类高校前茅。2006年12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建设了一批上海市级重点学科。完成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8个上海市(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和“材料精密成型与处理”、“现代民航工程及管理”等学科被

10、定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现代民航工程及管理”还被确定为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7个学科和教学建设项目被上海市教委确定为“085工程”建设项目。“会展艺术与技术创新中心”被列为上海市教委人文艺术工作室、“上海创意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为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近五年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1项,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50余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和哲学社会科学奖20项。发表学术论文4496篇,其中3大检索论文480篇,获得各类专利授权824项,其中发明专利数104项。学校科研经费达到到2010年的1.08亿元。学校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

11、学校先后与上海市旅游管理局、虹口区人民政府联合创立了“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共建“上海国际邮轮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93163部队飞行仿真技术研究所、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航飞行模拟训练机,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上海飞行仿真技术研究中心;学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上海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分中心”,承担了上百项决策咨询课题研究,学校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咨询基地。学校办学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更加丰富,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显著增强。学校与法国巴黎时装公会教育集团、韩国东西大学、美国

12、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办学取得显著成绩,已经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十一五”时期,学校成功开发了7个中外合作办学新项目,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在校学生达到2200余人。学校成功举办了四届国际教育论坛,先后派出150余批次,近380位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十多个国家学习与访问,聘请了100余名外籍教授和专家来我校工作。学校先后选送1347名学生赴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瑞典、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攻读学位和访学。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2010年底专任教师数量为110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19名,硕博率为85.5%。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85名、副教授224名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总数的35%。另外

13、学校聘请了220名双师型兼职教师。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学校的校园面积达到1432.58亩;建筑面积由2000年的10万平方米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38.43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迅速增加。2011年财政预算批复数:47405.00万元。资产总额:19755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9853.00万元。教学科研设备总额:23869万元。二、指导思想“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依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学科专业中长期规划所确立的“1+2+3”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14、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依托产业办学,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坚持“四个主动纳入”的办学理念,坚持走“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发展道路,不断优化发展途径,提升发展内涵,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为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持和知识服务。三、总体目标(一)总体建设目标为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管理创新人才,对接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社会保障、工商管理、管理科学等学科优势,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国资国企改革、现代物流管理、社会保障事业、城市社会管理、政府公共决策支持

15、系统等领域形成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综合实力达到上海乃至全国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二)建设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目标到2015年,“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国内处于同类高校领先水平。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5项,争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全面推进现代管理工程建设,在现代工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公共管理等领域建成一批特色专业群,并通过教育部的专业认证。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上海市特色专业12个。建成特色鲜明的现代管理工程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力争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810门。建成管理类双语课程2030门,全英语课程20门。编著一批体现现

16、代管理工程教育特色的专业系列教材,获省市、行业等各类优秀教材奖35项。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参与各类创新实践竞赛的获奖层次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高校领先水平。2科技创新指标到2015年,“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排名,达到全国同类高校前10位,上海高校第5位。建成上海市重点学科12个。建成上海市政府公共决策咨询基地23个。力争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获得203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获得801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接重大产学研项目510项,建成重大产学研基地基地35个。五年科研总经费达到0.8

17、1个亿。发表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SSCI、EI(核心版)CPCI-S(原ISTP)收录的论文200300篇。出版学术专著及编著3040部。3队伍建设指标到2015年,“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学科将建成由国内有很高知名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领衔,一批高素质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富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学科团队。引进、培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者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国家级学科专业评议组成员、 “千人计划”入选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东方学者、国家教学名师、上海市教学名师等23名国内外学术领域中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现代管

18、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学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85%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到50%,其中,教授达到20名。“双师型”教学能力的教师达到40%。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的教师达到80%。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上海市级教学团队12个。(三)项目建设意义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上海城市社会保障问题,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一系列城市公共管理问题成为上海城市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资改革与企业战略管理、营销战略与品牌管理、现代投融资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等都需要大批的人才和解

19、决重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学科群的建设和发展将支撑上海经济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海确立了建设“四个中心”为特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上海需要对“四个中心”建设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的管理人才支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科学管理。(四)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社会需求分析“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接上海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承担上海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培养上海现代服务业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同时为上海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决策咨询。近年来,上海加快了 “四个中心”建设和现代化

20、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步伐,城市管理、城市社会建设和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背景。高校的管理类学科建设,须不断跟踪社会发展步伐,尤其是要贴近上海城市发展,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科交叉,多学科合作开展研究,才能有效地提升管理学科的发展。2建设条件分析“十二五”期间,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卓越工程师、优秀设计师的摇篮,建设一所现代化特色大学。学校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依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在应用科学领域推进科技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为上海和全国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1、。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定位是:重点建设“现代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群;积极推进“现代艺术设计”、“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政策决策支持系统”二大特色学科群建设;努力发展“生态化工与先进材料”、“先进制造与控制工程”和“基础学科”三大“工科”支柱学科群。经过多年建设,学校“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批重要建设成果。本学科所依托的学院有:管理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航空运输学院、服装设计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所依托的研究机构有:经济研究所、上海市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劳动关系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东方管理研究所、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现代城市公共管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科基

22、础:主干学科:社会保障、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支撑学科: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应用数学。该学科群目前已经获得: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社会保障学。省部级成果奖11(5项)项;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9项; 其中:“用神经网络模型对上海最低工资标准的分析和研究”2002年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社会保险基金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2004年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社会保险基金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化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2006年上海哲学社科内部探讨优秀成果二等奖。“社会保险基金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2002年全国哲学社

23、科项目“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研究”2005年全国哲学社科项目“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哲学社科项目人才培养基础:本学科涵盖了:20个本科专业。1个硕士学位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劳动与社会保障”(2008年)上海市教育高地1个:“物流管理”。人才基础:教授25人、副教授40人。上述建设成果为实施“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科学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项目建设特色现代管理工程是将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有机结合,运用系统工程和工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将运筹学、概率论、数理统计、信息技术等应用于管理系统,并形成一系列量化的管理技术,实现给定条件下使目标达到理想值,并

24、能预测和效果评价,该学科要解决组织有效运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相关管理问题。公共决策支持系统是运用现代决策技术和方法,提供决策方案和咨询服务,保障政府部门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应用现代的模型技术和信息技术,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决策问题作出准确分析和及时判断,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我校“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适应现代管理工程与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致力于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创新人才。“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学科专业建设项

25、目,直接与上海现代管理和政府公共决策对接,直接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衔接,直接承担国家和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因而本项目建设将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也将有力地支撑国家和上海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学科专业建设,建立在巩固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基础之上。学校与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为上海市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一批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与上海及区属国资委、经委,以及其下属的国有企业集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咨询。四主要建设内容“现代管

26、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围绕国家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聚焦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服务政府公共决策项目,涵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在未来五年内,重点安排10个建设项目。(一)“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1、“社会保障与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本学科以“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为目标,以社会保障问题与政府公共管理为重点研究对象,侧重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研发社会保障与政府公共决策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构建社会保障与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系统,辅助政府公共决策,推进政府公共决策智能化,

27、为政府公共政策决策及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政府公共政策决策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1)社会保障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建设项目运用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国际视野下,深入研究社会保障基础理论,梳理与重构现代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框架, 分析社会保障的经济与社会效应,探讨各种类型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阐明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深入开展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研究,解析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现状和变革趋势,揭示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研究典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总结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经验与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

28、理论基础、目标模式、制度框架,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1)主要建设内容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运用社会系统动力学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各国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与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演化与转型的经济效应,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典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智利、俄罗斯等典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状和趋势的比较研究,梳理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促进政策、社会贫困救助政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营模式等,比较制度模式和政策异同,揭

29、示成功经验及对我国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运用社会系统动力学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效应。从理论上研究我国的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研究。比较研究东西方各种社会发展思潮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当代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政策变迁依据以及所蕴涵价值取向,评价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际效果,梳理与重构现代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框架。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别研究。深入研究英国、德国、瑞典、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典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和现状,重点

30、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化与历史传统对于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与变革的影响,揭示世界各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中的路径依赖,准确地把握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趋势。 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财税关系研究。研究政府财政与税收制度对于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比较研究OECD国家的社会保障税收制度和财政预算制度,重点研究OECD国家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基础,研究中国社会保障税财政制度。(2)预期成果建设一支从事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在社会保障理论和国际比较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理论和国际比较研究在国内的影响力;在上

31、海高等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撰写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4本研究专著。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政府决策咨询项目2项。获得1-2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在国内社会保障理论和国际比较研究领域形成一定影响力,在上海处于先进水平。申报成功“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经费预算2)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定量分析技术研究本研究方向侧重运用系统工程观点和方法,以社会保障的系统构架、基金运营、系统评价为研究重点,以解决社会保障机制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目标,通过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及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技术,开发政府公共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为政府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和实施

32、,为制度平稳、持续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为直观、实时监控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平台。(1)建设内容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运用“国家政策实验室”之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深化上海养老、医疗、失业等基金收缴、发放、积存等运营状态的动态仿真研究;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研究涉及养老、医疗、工伤等多个子系统的高阶次、多回路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复杂巨系统问题,保证其良性运营;运用用宏观决策模型库和方法库,通过统计、分析、预测、预警等手段,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测,为完善政策提供服务。通过数据抽取、转换等,建立数据仓库,利用数据挖掘等手段,获取用于政府公共决策支持和分析的数据,建立面向劳动保障管理

33、需要的监管与决策支持体系,为劳动保障管理部门提供监控的手段和决策的信息依据。进一步优化我校社会保障学科专业结构,整合社会保障重点学科专业的所有资源,构筑一个社会保障学科的学科研究创新平台,高素质本科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建设成为以社会保障学科为重点,为政府公共决策提供研究、咨询的社会保障学科创新基地,力争建成上海乃至国家的社会保障政府公共政策决策支持平台。力争几年内建成教育部社科人文研究基地,建成上海乃至国家的社会保障学科研究高地。(2)预期成果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社会保障政府公共决策定量分析技术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成果奖4项。(3

34、)经费预算3)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研究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研究,不仅注重理论研究的深度,更强调实务,力求理论和实践、理论和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传统手段和先进手段等有效结合,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社会保障系统的运行状况;利用具有“国家政策实验室”之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府社会保障等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于定量化和精算化的平台,以有效保证决策科学化。(1)建设内容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筹资结构研究。通过社会保险基金现有筹资模式中存在问题分析和筹资模式理论、实务的国际比较,提出上海乃至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筹资结构改革目标,研究固化公共财政投入比例、社保基金市场化运作等筹资结构改革具体

35、举措的可行性。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研究。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体制、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组织管理创新战略研究基础上,通过社会保险基金运营风险分析、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方法,研究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险监管和社会保险法制建设等问题。社会救助政策研究。通过溯源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社会救助资源与组织创新为突破口,构建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框架。以三条社会保障线在实施及相互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为出发点,通过三条社会保障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适应性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低保救助机制、实行专项救助和梯度衔接政策等三条社会保障线合理衔接的对策与措施。以完善企业年金、职

36、业年金制度为研究突破口,通过“三支柱”模式的国际比较和理论、实务分析,力求在权衡基金收支关系,又充分考虑到改革的社会成本和承受程度的基础上,对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进行科学、准确的界定,为逐步走向“三支柱”的目标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研究。在充分分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群需求的多样性基础上,通过城保、居保、新农合三种医疗保险关系的转换、接续、转移的实务研究,提出解决各类群体之间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政策衔接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为实现不同群体之间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2)预期成果撰写80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37、和2本研究专著;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保持社会保障政策和实务研究领域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学术研究高地;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成果奖4项。(3)经费预算4)现代城市公共管理研究适应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目标,以上海城市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运用现代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社会统计学、社会系统动力学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现代城市公共管理内涵、特点和规律;研究国际上特大型城市公共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上海城市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现代城市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会管

38、理的功能、途径和方法,研究城市危机管理和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管理等问题,为上海城市发展和政府公共政策提供决策咨询。(1)建设内容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借鉴国际大都市公共管理实践的成功经验,重点研究现代城市公共管理理论;国外特大型城市公共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比较研究;上海城市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城市社会管理主体变化及职能分工;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会管理的功能、途径和方法;特大型城市危机管理研究;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及社会事业管理研究等。结合上海现代化特大型城市公共管理领域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在深化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上海城市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城市社会组织发育及其社

39、会功能体系问题、现代社会危机应对及管理问题、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推进对策问题等各项研究。(2)预期成果在城市社会管理政策与实务研究、社会管理国际比较研究、城乡一体化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在上海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建成学科结构合理、年龄梯队优化的高水平学科研究团队,建成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研究平台。申报成功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成功1-2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或政府决策咨询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2项。(3)经费预算2国资国企改革与企业战略管理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国

40、资国企改革是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国资国企改革与企业战略管理”现已成为我国工商管理学科聚焦的热点研究领域。本研究领域将以国家和上海市有关国资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为研究背景,以现代企业管理和资本理论为主要研究手段,以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为目标,以国资国企改革与运行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兼顾多种所有制下中小企业的研究,着重研究国资国企兼并重组、国有资产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企业战略与企业成长创新;企业运营管理;企业组织发展与文化建设。从而为国家及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集团、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决策咨询。

41、通过本研究领域的建设与发展,获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使“国资国企改革与运行研究”、“企业战略与企业成长创新”“企业运营管理”、“企业组织发展与文化建设”四个研究方向成为“工商管理”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1)国资国企改革与运行研究项目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上海是国有经济的重镇,国有经济(包括中央在沪企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50%,主要支柱产业都是以国有企业作为骨干力量,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到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的发挥,对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方

42、向根据已有的研究基础,把未来研究规划的重点放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研究、国有企业重组并购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1)建设内容重点研究上海国资国企开放型、市场化重组并购模式与操作方案。研究当前上海抓住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利时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的操作性方案,深化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如何突出利用资本市场、突出主辅分离、突出跨地区重组,让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广泛参与上海国有企业重组并购。重点研究国有企业集团中长期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研究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和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

43、业的总战略下,国有企业集团中长期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以及战略推进过程中资产运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与集团管理模式优化等。重点研究国有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研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历程,找出适合国有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利用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拓宽企业集团的融资途径,同时设计出辅业分离的方案,使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在健康、有效、稳定的环境下进行,从而实现国有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研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绩效与体制机制创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前后的绩效与效果(包括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以此探讨国企产权改革的体制与机制

44、创新;重点研究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研究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国资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现状、模式和发展趋势,在国资国企改革国别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总结国际国资国企改革与发展经验,为中国特色的国资国企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预期成果在国资国企改革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在上海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建成学科结构合理、年龄梯队优化的高水平学科研究团队,建成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研究平台。申报成功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成功1-2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或政府决策咨询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2项。(3)经费预算2)企业战略与企业成长创新研究项目

45、企业战略管理是涵盖企业各个层次的经营内容,着重研究企业长远的、综合的、方向性的目标,并通过战略目标的分解和实施过程,实现企业持续成长和不断创新发展的学科方向。近二十年来,战略管理和企业成长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依据我校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基于工商管理重点学科的学科积淀和科研实力,本研究方向,对战略管理和企业成长创新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与互动、企业成长与创新、企业战略生态系统、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柔性战略和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1)研究内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维持是依赖于企业竞争力的建立和维持的,尤其是通过企

46、业能够塑造和保持核心竞争力得以实现。本研究领域将对于竞争力的知识体系、创新体系进行着重研究。产业集群与互动研究。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其自身所处的行业规律和发展趋势密不可分。本研究领域将对于上海市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九大重点高科技产业的产业集群、企业成果产业化推进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上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对于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行针对性研究。企业成长与创新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企业能够持续保持高速成长。本研究领域将对于中小企业成长机制和培育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风险和激励机制进行研究。企业战略生态系统。企业战略生态系统主要研究从生态学角度系统考察企业的战略行为和竞争手段。企业战略生态系统的研究有利于企业建立与相关利益者群体的生态共同体,实现生态系统对企业战略环境的长期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的系统进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柔性战略。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必然引发企业动态的战略调整。企业柔性战略主要研究怎样培育企业的战略弹性,从而迅速识别、配置和运用新的资源,构筑新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复杂动态的竞争环境,建立持续竞争优势。(2)预期成果(3)经费预算3)企业运营管理研究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