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怎样阅读会计报表.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416647 上传时间:2025-0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阅读会计报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怎样阅读会计报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阅读会计报表 一、 什么是会计 1. 会计的基本工作(会计核算)是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2. 会计信息的载体是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日记账、分类账)、报表,它们可以看作是会计工作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 3. 会计事项:是会计处理的对象。只有那些具有财务影响、能用货币可靠计量的事项才能作为会计事项,进入会计系统。 4. 会计要素是会计信息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前三类是资产负债表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后三类是利润表(损益表)要素,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a)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b)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 c)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辨析〕 净资产:净资产是从总资产中扣除负债剩下的部分,它是归属于所有者的资产,是所有者权益的“镜像”。净资产只可从价值上把握,而不能进行实物指认,它不是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项目。 资本:资本不是一个严格的会计术语,它可以有多种含义,由狭到宽依次为:(1)实收资本或股本(注册资本),即表决权资本。(2)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即初始投入资本或“本钱”。(3)所有者权益,它是企业可以无息使用的资金(但并非没有资金成本)。(4)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资本结构”、“资本成本”即是这一层面上的概念。 d) 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辨析〕 收益:收益是与利润最相接近的一个词,在很多场合可以替代利润使用。在我国的会计术语中,“净收益”与“净利润”这两个词是可以完全互相替换的。但收益决不是收入。 现金收入:指收入中已经获得现金的部分。 现金流入:指企业从外部获得的现金。有些现金流入是收入,即“现金收入”。有些现金流入是从债务人收到的欠款,不是收入。有些现金流入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也不是收入。有些没有现金的经济利益流入,却是收入,比如赊销。收入描述的是盈利过程(earning process)中经济利益的流入,而现金流入则单纯描述现金的流入,二者是不同的流量,如同两条虽有支流交叉、但流向明显不同的河流。 e) 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取收入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辨析〕 资产:费用是已经死去的资产,资产是将要死去的费用。任何资产(土地除外)都会死亡,资产的使用(耗用)过程就是费用的产生过程。有些资产的外壳已经消亡,但有用性尚存,所以仍然有资格留在资产负债表中,如“待摊费用”(典型的例子是书报费:钱虽已付,但其有用性将惠及余下的11个月)。有些资产的外壳尚存,但其孕含的经济利益已经丧失,应当作为费用进入损益表,如果仍然留在资产负债表中(挂账),则属“不良资产”,例如长年收不回的呆账、无销路的存货等。 成本: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成本总有物(如产品)作为载体,在载体没有卖掉(耗用)、变成收入之前,成本不能作为费用进入损益表。比如产品的生产成本、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没有进入损益表的成本不是费用,而是资产。进入损益表的成本是费用,如产品销售成本(载体已经转化为收入)。如果载体不能带来收入,成本就变成一种损失。 期间费用:是没有载体、无法对象化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经营费用)和财务费用。 损失:损失是不能带来收入的费用。 现金流出: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是一对概念、收入与费用是一对概念。费用是盈利过程中经济利益的流出,未必一定伴随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未必与盈利过程相连,比如资本性支出(购置设备、对外投资)。 支出(开支):支出既可指现金流出、也可指费用,一般需要限定词明确其义。支出不是一个严格的会计术语,容易引起歧义。比如“本月工资支出10000元”,有可能是现金支出,也可能只是费用支出——本月工资下月才发。 f)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也就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辨析〕 盈利:是利润的近义词,但不是严格的会计术语。 盈余:做会计术语用只限于“每股盈余”(earnings per share)。在中国,每股盈余相当于每股净收益。别的场合很少使用。 所得:是税法术语,所得与收益是对等概念,但所得是按税法计算的,收益是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计算的。 留存收益:可以作流量使用,即本年净利润扣除分红后留在企业中的部分;也可以作存量使用,即所有者权益中来源于企业自身积累的部分。留存收益不是一个报表项目,而是一个会计概念,一个很有用的会计概念。一般地,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利润,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资本+留存收益。资本是鸡,留存收益是蛋。 5. 会计基本等式 a)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 收入-费用=利润 c) 利润-分红=所有者权益增加(留存收益) 头三个公式组成一个闭环,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联系在一起,是复式记账法的直接表现。 d) 现金净增加额=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这是现金流量表的公式。 6. 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化,是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基本单元。 7. 复式记账法是现代会计的工作方法,它通过借贷规则把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严密的会计系统。证、账、表是这个系统在不同层次的产物。 二、 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 张三于2002年12月31日开了一家名为“亨通公司”的商店。2003年发生了若干会计事项。会计的工作如下: (一)根据会计事项编制会计分录 分录(entry)是记账凭证上的记录,它由金额相等的借方和贷方科目组成,这是复式记账法的具体要求。下述会计事项中除第1个事项发生在2002年,其余均发生在2003年。 1. 张三投资10000元开店。 借:现金 10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 2. 从银行借入资金 8000元。 借:现金8000 贷:银行借款8000 3. 购买货物12000元,支付了4000元货款,余款尚未支付。 借:存货12000 贷:现金 4000 应付账款8000 这一分录由一借二贷组成,但借贷仍然平衡。这种分录被称为复合分录,可拆成若干一借一贷的分录 4. 卖出一半货物,收入10000元。其中6000元货款收到,余款尚未收到。 a) 记录收入 借:现金 6000 应收账款4000 贷:销售收入10000 b) 记录成本 借:销售成本6000 贷:存货6000 5. 支付员工工资1000元。 借:营业费用1000 贷:现金1000 6. 支付银行利息800元。 借:财务费用800 贷:现金800 7. 本年发生企业所得税700元,税金尚未支付。 借:所得税700 贷:应交税金700 8. 结转收入、费用(结账),求出本年利润。 a) 借:销售收入10000 贷:本年利润10000 b) 借:本年利润6000 贷:销售成本6000 c) 借:本年利润1000 贷:营业费用1000 d) 借:本年利润800 贷:财务费用800 e) 借:本年利润700 贷:所得税700 本年利润=10000-6000-1000-800-700=1500(元) 9. 结转利润(结账),进入利润分配环节。 借:本年利润1500 贷:利润分配1500 10. 张三从公司提走利润1000元 借:利润分配1000 贷:现金1000 (二)登账 每一个科目设一个账,这叫分类账,由借贷两栏组成。分类账能告诉我们每个科目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规则为: 1. 左借右贷。 2. 资产、费用类科目:借方为增加,贷方为减少。 3.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类科目:借方为减少,贷方为增加。 4. 所有账户(科目)可分为两类:实账和虚账。实账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亦称资产负债表科目),期末可有余额;虚账指收入、费用、利润类科目(亦称损益表科目),期末结平(结账),不留余额。 (三)编制报表 根据分类账中的数据即可编制出会计报表。 亨通公司的分类账及会计报表见Excel文件“亨通公司报表”(分类账中金额前面的序号对应着上述各会计事项) 三、 会计假设 1.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界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从企业来说,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2.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清算、解散、倒闭。它要求会计人员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进行会计核算。 3.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 4.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货币计量假设要求会计核算采用单一币种(称为本位币)进行,同时假定币值稳定。 四、 会计原则 (一)总体性要求 1. 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 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可比性。 3. 一贯性原则: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项必须一致,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可比性。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 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相关联,避免提供无关信息。 2. 及时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3. 明晰性原则: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 1. 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应计制原则,指会计事项的确认应以相关权利义务的实际发生为基础,而不以款项是否收付为基础。比如,企业本年所得税要等到下年才缴纳,但纳税义务本年已经发生,所以必须把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和负债在本年加以确认。权责发生制是现代会计最重要的一条核算原则。 2. 配比原则:指营业收入与其相对应的费用应当计入同一个会计期间。配比原则是费用的确认原则,它使费用与收入之间建立起因果关系。 3.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4.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收益性支出主要与流动资产相关,资本性支出主要与长期资产相关。固定资产购建是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是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不反映经营成果,不能进入损益表。区分这两类支出是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四)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1. 谨慎性原则:会计人员在面对不确定性情况时,要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2. 重要性原则:会计核算对会计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做到详略得当。 五、 会计报表的解释与分析 见Excel文件“大恒公司报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