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操作心电图机做出一份合格的心电图
能正确地操作心电图机并做出一份质量合格的心电图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基本技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首先应该有性能合格的心电图机,同时还要求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一)心电图机的要求
目前部分大医院已经配备了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机;但临床上更常见的是台式标准单通道12导联心电图机,也就是每次只能做一个导联的心电图,但导联选择器具有试验标准电压和顺序选择I、Ⅱ、Ⅲ、aVR、aVL、aVF和各胸前导联。主要的输出方式是普及型热笔打印。
(二)对环境的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以避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检查床和导联电缆,床旁不要摆放其它电器具(不论通电否)及穿行的电源线。
4.检查床的宽度不应窄于80㎝,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床的一侧靠墙,则必须定墙内无电线穿行。
(三)准备工作
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在每次作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3.患者皮肤的准备: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局部最好涂导电膏,或用棉签蘸酒精替代。
4.心电图机的准备:
(1)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具体电极的位置,标识和颜色见下表。
(2)机器电源打开,采用标准灵敏度(增益):10土0.2mm/mV;走纸速度采用25mm/s;将抗干扰均打开。操作开关自"关闭"转到"观察"时,基线居于记录纸的正中部位,且基线漂移不大于1mm;并描记方波(“打标准”),即观察是否在输入1mv时,基线记录10mm。并在每次变换增益时,重新描记方波。
表1 电极的位置、标志及色码的配置
导联电极位置电极标志符号色码 在人体表面的位置
肢体
R 红右臂
L 黄左臂
F绿左腿
BF黑右腿
胸部
V1白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白/红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3白/绿V2和V4中间第三肋上
V4白/棕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白/黑左腋前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6白/紫 左腋中线上与V4同一水平
(四)描记心电图
1、按照心电图机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应包括肢体的Ⅰ、Ⅱ、Ⅲ、aVR、aVL和胸前导联的V1-V6共12个导联(部分心电图机中,V1-V6可标记为C1~C6,意为Chest
Lead)。
2、 疑有或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首次作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必须加作V7、V8、V9
,并在胸壁各导联部位用色笔、龙胆紫或反射治疗标记用的皮肤墨水作上标记,使电极定位准确以便以后动态比较。
3、疑有右位心或右心梗塞者,应加作V2R、V3R、V4R导联。
4、 用手动方式记录心电图时,每次切换导联后,必须等到基线稳定后再启动记录纸,每个导联记录的长度不应少于3~4个完整的心动周期(即需记录4~5个QRS综合波)。
5、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作出处理:
①如果发现某个胸壁导联有无法解释的异常T或U波时,则应检查相应的胸壁电极是否松动脱落,若该电极固定良好而部位恰好在心尖搏动最强处,则可重新处理该处皮肤或更换质量较好的电极,若仍无效。则可试将电极的位置稍微偏移一些,此时若波形变为完全正常,则可认为这种异常的T波或U波是由于心脏冲撞胸壁,使电极的极化电位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伪差。
②如果发现Ⅲ和/或aVF导联的Q波较深,则应在深呼气后屏住气时,立即重复描记这些导联的心电图。若此时Q波明显变浅或消失,则可考虑横膈抬高所致,反之若Q波仍较深而宽,则不能除外下壁心肌梗塞。
③如发现心率>60bpm而PR>0.22s者,则应取坐位时再记录几个肢体导联心电图,以便确定是否有房室阻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