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日)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和肌酐迅速升高,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慢性肾衰竭症状.,一、病因,(一)肾前性急性肾衰竭(肾血流量减少引起),l急性血容量不足 如呕吐腹泻,休克,大面积烧伤,充血性心力衰竭。,2.末梢血管扩张或感染中毒 如感染中毒性休克。,3.肾血管阻力增加 见于大手术后及麻醉时;肝肾综合征;前列腺素抑制剂引起前列腺素分泌减少。,(二)肾性急性肾衰竭(肾脏本身疾病引起),1急性肾小管坏死 见于各种休克、急性溶血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急性肾毒性物质。,3肾小球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等。,(三)肾后性急性肾衰竭(梗阻因素引起),输尿管结石、尿道梗阻、膀胱颈梗阻等。,1,临床表现,1少尿期,少尿或无尿期 一般持续12周。,每日尿量持续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尿色深而混浊,尿内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其碎片和颗粒管型(2)进行性氮质血症。(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表现水过多,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心衰、肺水肿或脑水肿;,高钾血症,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重者心室颤动、心跳骤停;代谢性酸中毒;可有,高磷、低钙、低钠、低氯血症,等。心力衰竭是本病的主要死因之一。,高血钾症是急性肾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死亡最常见的原因,。,2多尿期,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经57日左右达到多尿高峰,甚至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ml或更多,,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标志,。多尿期早期仍可有高钾血症,后期则易发生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3周。,3恢复期,病人尿量正常,病情稳定,各项化验指标平稳。,2,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轻至中度贫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血清钾升高5.5mmolL。血清钠正常或偏低,血清钙降低,血清磷升高。血pH值低于7.35。,2.尿液检查,尿量:少尿型,每日尿量在400ml以下;非少尿型尿量正常或增多。,尿常规:外观浑浊,尿色深、有时呈酱油色;尿呈酸性;尿蛋白定性+;尿沉渣镜检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及少许红细胞、白细胞等。,尿渗透浓度与血渗透浓度之比:低于11。,尿肌酐与血肌酐之比:常低于10。,尿钠:增高,多在4060mmolL。,钠滤过排泄分数:大于1。,肾衰指数:常大于2。,3,(四)治疗原则,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2.少尿期保持液体平衡,一般采用“量出为入”的原则,,每日进水量为一天液体总排出量加500ml,。予以高糖、适量脂肪及限制蛋白饮食;注重钾平衡、纠正酸中毒、积极控制感染,,3.多尿期最初12天仍按少尿期的治疗原则处理。,4.恢复期的治疗: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注重营养,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五)护理问题,1.体液过多 与急性肾衰竭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水分控制不严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营养的摄入不足及透析等原因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饮食限制限制蛋白质摄入、机体抵抗力低下及透析有关,4.潜在并发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DIC、多脏器功能衰竭。,4,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安置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注意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床铺、衣裤干燥平整、柔软,防止皮肤破损;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影响病人的休息。体贴、关心病人,解释本病的有关知识,指导病人避免和消除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2.饮食护理,(1),限制蛋白质摄入,降低血尿素氮,减轻慢性肾衰竭症状,可给予高生物效价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禽、蛋、奶类)饮食,每日每千克体重0.8g;接受透析的病人给予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每体重1.01.2g。,(2)保证热量供给:低蛋白饮食的病人需注意提供足够的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保持机体的正氮平衡。热量供给一般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35145kJ,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给。为摄入足够的热量,可食用植物油和食糖,并注意供给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叶酸的食物。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物质。,(3)维持水平衡:少尿期应严格计算24小时的出入液量,按照“量出为入”的原则补充入液量,24小时的补液量应为显性失液量及不显性失液量之和减去内生水量。显性失液量即前一日的尿量、粪、呕吐、出汗、引流液、透析超滤量等。不显性失液量是指从皮肤蒸发丢失的水分(约300400ml)和从呼气中丢失的水分(约400500ml),,(4)减少钾的摄入:,尽量避免食用含钾多的食物,,如白菜、萝卜、榨菜、橘子、香蕉、梨、桃、葡萄、西瓜等。,5,3.病情观察,对急性肾衰竭病人应进行临床监护,监测的内容包括:,严格记录病人24小时的液体出入量,入量包括饮水量、补液量、食物所含水量等,出量包括尿量、呕吐物、粪便、透析的超滤液量等。,定期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变化。,观察水肿的情况,包括水肿的分布、部位、特点、程度及消长等,定期测量病人的体重、腹围,观察病人有无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全身严重水肿的征象及水中毒或稀释性低钠血症的症状,如头痛、嗜睡、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昏迷、抽搐等,。,观察病人有无出现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胆道、血液等部位感染的征象。,配合医生做好肾功能各项指标和血钠、血钾、血钙、血磷,血pH值等变化的观察,并进行心电监护以及早发现高钾血症。,监测重要器官的功能情况,如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心衰,肺梗死,高血压脑病等表现。,6,4.用药护理,发生高血钾时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立即建立血管输液通道。,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100200ml,尤其适用于伴代谢性酸中毒者;或,缓慢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以拮抗钾离子对心肌及其他组织的毒性作用,;或静滴25葡萄糖300ml胰岛素15IU,以促进糖原合成,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钠型离子交换树脂2030g加入25山梨醇100200ml做高位保留灌肠。,5.防治感染,尽量将病人安置在单人房间,做好病室的清洁消毒,减少探视人员和时间,注意无菌操作,透析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置管处每日严格按无菌原则进行换药。需留置尿管的病人应加强消毒、定期更换尿管和进行尿液检查。,协助卧床病人定期翻身,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协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舒适,以促进食欲,饭后漱口。,7,习题,1.下列哪种外伤最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竭,A.肾挫伤,B关节扭伤,C大腿挤压伤,D头皮撕脱伤,E前臂裂伤,2.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肾前性因素是,A.挤压伤,B休克,C大面积烧伤,D双肾结石,E头皮撕脱伤,3.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肾后性因素是,A.挤压伤,B休克,C大面积烧伤,D双肾结石,E头皮撕脱伤,4.成人少尿是指24h尿量少于,A.100ml,B200ml,C300ml,D400ml,E500ml,5.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A代谢性酸中毒,B尿毒症,C高钾血症,D水中毒,E出血倾向,6.肾衰早期引起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代谢性酸中毒,B尿毒症,C高钾血症,D水中毒,E出血倾向,8,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容易出现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是,A高镁血症,B高钠血症,C低钾血症,D低钙血症,E高磷血症,评价急性肾衰竭少尿期补液是否合适的指标,不包括,A体重每日减轻0.5kg,B血钠维持在130mmol/L,C中心静脉压基本正常,D血钾降至正常,E无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急性肾衰病人由少尿期转入多尿期的标志是,A24h尿量增至200ml,B24h尿量增至300ml,C24h尿量增至400ml,D24h尿量增至500ml,E24h尿量增至800ml,患者,男,28岁,因大腿挤压伤后出现急性肾衰竭,24小时尿量为300ml,尿常规提示尿比重为1.010,尿中含有蛋白质、红细胞等。,13.该患者处于急性肾衰竭的,A少尿期,B无尿期,C多尿期,D恢复期,E末期,上述时期应重点观察的电解质是,A血钠,B血钾,C血钙,D血镁,E血磷,15.针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给予高蛋白饮食,B严格限制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C留置尿管,记录尿量及尿比重,D严禁含钾食物及含钾药物,E禁输库存血,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