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第二章组织暴力化扩张全球化全球化战战争争对对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影响1 戴维赫尔德David Held(1951),英国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的政治学教授,与吉登斯同为英国著名的政体出版社(Polity Press)的创始人之一,在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国家与公民社会建设,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等领域研究成果突出。戴戴维维 赫赫尔尔德德2批判性导言:从霍克海默到哈贝马斯(Introduction to Crictical Theory:Horkheimer to Habermas,1989)政治理论与现代国家(Political Theory and the modern State,1989)民主的模式(Models of Democracy,1987,1996,2006)民主与全球秩序(Democracy and thd global order,1995)全球转变:政治、经济与文化(Global Transformations:Politics,Economics and culture,1999)全球与反全球化(Globalization/Anti-Globalization,2002)世界大同主义:一种辩护(Cosmopolitanism:A Defence,2003全球协议:华盛顿共识之外的社会民主选择(Global Covenant:The Social Democratic Alternative to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2004)大大卫卫 海海尔尔德是一个多德是一个多产产的政治学家。的政治学家。主要作品有主要作品有3粗略地讲军事全球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世界体系中的政治单元之间军事关系的日渐扩展和加深。以此理解,军事全球化不但反映了世界范围内军事联系和军事关系的扩展网络,而且反映了主要军事技术革新(从蒸汽船到侦查卫星)所带来的影响,这些革新已经将世界重新构成了一个单一的地缘战略空间。军军事全球化事全球化4战争体系武器动态组织化暴力的地缘管理军军事全球化事全球化5强权的对抗冲突和安全关系地缘政治的秩序6l前现代的世界可以被形容为子系统主导的社会l15世纪末开始,欧洲国际社会的军事扩张:发现时期:15世纪末期到17世纪早期 巩固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 世界帝国时期:1850年到20世纪初 欧洲对全球霸权的争夺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产生了深远影响l地缘政治学的出现:军事基地和军事权力的分层 “战争工业化”加大了地区间“火力差距”军事关系网变得全球化 军事外交逐渐制度化地地缘缘政治的秩序政治的秩序71914年战争爆发后,它迅速扩展到欧洲大陆以外的地区,其中三个因素对这一军事全球化的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第一,殖民地几乎一开始就卷入冲突,战争行动扩展到非洲和中东地区。第二,工业化改变了现代战争的特质第三,工业化战争的规模和特征使得国际性联盟成为必需强权强权的的对对抗抗 全球冲突的全球冲突的时时代,代,19141914至至19901990年年8二战后空旷的近50年,国际政治是由两个超级大国美苏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所主导的。冷战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全球权力体系:1、它将全球分裂为两个对抗的集团;2、在一个战略上相互联系的世界军事秩序中将其统一了起来它包括广阔的、高度密集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军事权力网以及庞大的军事基地。这种权力体系也被高度制度化和分层化(分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强权强权的的对对抗抗 全球冲突的全球冲突的时时代,代,19141914至至19901990年年9与区域化和分离化相对立的是,强有力的向心力加强了世界军事秩序的统一化特征,第一:在全球化的许多地区,正发生着一种向联合防御和多年安全协议变迁的趋势。第二:国家的财政、贸易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将世界上遥远地区与许多国家潜在的脆弱性扩大为危机。第三:对于国家安全的威胁更加分散,而且从本质上讲,不再仅仅具有军事性特征。第四:在全球的国家体系中,所有国家的军事安全都受到系统因素的重要影响。冲突和安全关系冲突和安全关系无无组织组织的地的地缘缘政治:区域化和全球安全政治:区域化和全球安全10武器动态克劳斯等级结构现代武器贸易11武器动态:指的是国家军事能力和全球军事能力的量与质的变迁过程。全球武器概念指的是“军事技术的发展过程”和“技术与技术知识”在国际体系内的传播和扩展之间的关系全球武器动态是在一个明显具有等级性武器转移和生产体系中运行的,因为不同等级的国家之间军事技术能力存在巨大差异。推动这一过程最重要的动力,除了地缘政治因素和国内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军事技术的革新。武器体系12u第一等级的供应国军事技术的革新者u第二等级的供应国主要的武器技术和系统的生产者和改进者u第三等级的供应国那些复制和再造现有军事技术和武器设备的国家u第四等级的供应国主要是武器购买国这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生产,因为正如布赞所评论的:“着一体系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强国必须保持其在技术进步的前沿,如果它们不想沦为第二等级的国家行列的话,而想挤身于第一等级权力的国家必须获得在技术革新的领先领域进行竞争的能力”克克劳劳斯将武器斯将武器转转移和生移和生产产体系的等体系的等级结级结构按照四个不同的国家构按照四个不同的国家层层等等级级(或集(或集团团)1370年代以来,军火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出口格局变化。除美国和前苏联两个大的出口国外,西欧军火工业迅速发展,由于国内需求有限,出口急剧扩大。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是世界除美、苏以外的主要武器出口国,它们生产的军火有1/31/2输往国外。向发展中国家销售的军火,19771980年合计,法国为178亿美元,英国为71亿美元,意大利为56亿美元,联邦德国为53亿美元,共计35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265亿美元,接近苏联的361亿美元。一些过去依靠进口军火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了军火工业,并转向出口,加入了国际军事设备供应者的行列,主要有印度、以色列、南非、阿根廷和巴西。它们在1980年的军火输出值已达到15.8亿美元。武器构成变化。过去美、苏两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军火大都是过时的、技术落后的武器,作为清理库存而向外推销。60年代的军火贸易中还有相当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或战后初期生产的武器。70年代以来,现代化武器所占比重日益增加,特别是在飞机、坦克和导弹方面。由于军火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一些最新式的武器也已列入军火贸易的商品单。同时,超级大国和其他主要军火供应国还通过技术转让和合作生产等方式扩展军火市场。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销售市场。直到60年代中期,两个超级大国的军火出口主要分别输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此后,则逐步销往发展中国家。80年代发展中国家军火进口值已占世界军火进口总值的3/4以上。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涨价以后,中东和北非地区军火进口剧增,已成为军火贸易的最大市场。现现代武器代武器贸贸易:易:战战争的工争的工业业化和全球武化和全球武器市器市场场14国际安全机制战争和冲突战争的工具组织化暴力的地化暴力的地缘管理管理15 国际安全机制是“关于特定国际安全领域,为达成某一共同的安全目标而建立的,容许国家相信其他国家将予以回报,而在它的行为上保持克制的那些原则、规则和标准。这一概念不仅指便于合作的标准和期望,而且指一种超出短期自我利益追逐的合作形式。历史上,联盟是各国对军事力量的使用和部署进行协调的一种重要 机制。与前几个世纪相比,它更意味着更大程度上的军事合作政策和国家安全的协调。军事工业因素巩固了集体组织走向更强有力的防御功能的趋势 例如:二战后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冷战的结束以及欧洲动荡不安进一步促进了安全事务的国际化,或者更精确地讲,是安全事务的区域化。在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集体安全结构一个修改了的“四国联盟”联合国的的维和行动在不断增多。相互交叉的区域性和全球性安全制度的存在标志着国际安全事务新的历史模式的出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被排斥在现存的国际(区域化和全球性)安全机制之外。另外,这些各种各样体制化之间的影响有助于全球规制基础结构的形成。尽管其权威有限,它也深深地嵌入(虽然是不均衡的)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军事和安全实践中国家安全机制国家安全机制16自从传统时代以来,正如战争本身的属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样,对战争进行管制的主题、范围和机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管制战争的尝试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战争的行为、战争的预防以及消除战争与对军事冲突的全球性管制同等重要的是自从中世纪以来的一套的战争行为规则的演进。现代战争法的合法基础是在18151914年期间奠定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工业化战争、大量的国际和平运动以及一系列的国际会议驱动的。20世纪以来,关于战争的国际法开始取得普遍的管辖权。战战争和冲突争和冲突17军备控制与裁军是国际社会对各国军事装备的发展、试验、部署和使用的限制。目的在于减轻军事存在的危险性和一旦战争爆发时进行相对的克制。军备控制一般是通过国际协定来完成的。由于战后世界核武器总数的97%为美、苏所拥有,因此重大的核裁军谈判主要在美、苏之间进行。60年代以后,美、苏核裁军谈判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969年11月1972年5月,美、苏双方签订了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和 为期5年的 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1972年11月1979年6月,美、苏达成限制战略武器条约。1982年3月以后,美、苏订立了中程导弹条约、关于削减50%战略核武器的原则协议及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1991年)。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反对军备竞赛,并要求拥有绝大部分核武器的美、苏两国率先削减。国际军备管制不再是简单地在联合国论坛上被谈论,而是成为许多国家获得武器和军事活动的组成部分。在后冷战时期国际军备控制活动的全球性、区域性、功能性模式的累积效应已经为军备控制提供了全球性基础。战战争的工具争的工具18军事全球化政治文化经济军军事全球化事全球化对对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影响19军军事全球化事全球化对对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影响20政治影响决策影响制度影响分配的影响结构的影响当代当代军军事全球化事全球化对对政治的影响政治的影响2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防管理和防卫政策制定,基本上不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军事全球化刺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一种治理体系的制度化,这个体系是多边多层的,以大西洋防御和安全事务为目标,并且弥补了既存的国内结构和程序的不足。在实践中,现存的军事和安全关系、义务和责任影响着不同政策选择的成本和收益,还可以确定多边的协商,甚至是联盟的共同决策。决策影响:国防政策和决策影响:国防政策和军军事力量事力量22国家安全原则仍然是现代国家形态基本的决定性准则之一。现代国家保护民族不受外部威胁的自主能力,是传统主权概念的一个关键(某种本质性的)成分。现代独立国家的意识形态并不总是在国家的政治实践中被重复,但是在军事领域,现代国家总是寻求保持他们的独立性。对大多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国家安全”的战略变得与国际安全战略几乎没有区别,因为与其他的发达国家一道,它们集体地构成了一个“安全共同体”,其中军事力量在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上扮演着不活跃的角色。制度影响:国家安全或合作的安全制度影响:国家安全或合作的安全?23削减国防采购预算和国防工业生产过剩能力共同推动了所有国家国防工业在国内外的重组。与民用企业的全球化相比,国防工业的全球化和地区化仍然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但它在欧洲和大西洋安全共同体内最明显。国防工业化基础的跨国化标志着类似工业生产全球重组(但在规模上很不同)的国防生产和采购组织上的暂新阶段。在某些情况下,区域化和全球化可以被用来强化国防工业和军事自主,但是,自主是通过国际化战略而不是国有化战略实现的。分配的影响:国防采分配的影响:国防采购购和生和生产产24在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生活政治”集中于环境、认同、公民权、福利、教育和健康等等获得了心的主导地位,超过了冷战时代的安全政治。从这方面来说,地缘政治秩序的变迁与西方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的变革密切相关,即从国家安全状态到后军事状态。当然,这并不是说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是着这种发展的唯一或首要原因,而仅仅是承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政治形态肯定受到当代军事全球化模式的影响,因为它们深深卷入了世界军事秩序。结结构的影响:从国家安全状构的影响:从国家安全状态态到到“后后军军事化事化”社会?社会?25 谢谢观看!2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