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校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
2、的全过程。一、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俗话说“字如其人”,因为写字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在数学学科中,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作业本封面上应写明年级(班)、学生姓名、“第几本”,封面和封底都需保持清洁。2、作业本写字迹要端正、清楚、整齐。3、每次作业开始都要写上“练习几”及题号,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以便检查。4.作业中的直线要求用直尺画。5.作业中遇到两步以上运算题,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 6.纠正的题目,要在评分格后重新做,不要把原题擦去或涂改。7.应用题写答
3、语时,要另起一行,先写“答”;做方程时要注意先写“解”。正所谓: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作为一名教师,我清楚知道作业的书写不单是书写技能教育,它更能辐射到学生习惯养成方面。例如:遇到书写的错误,低年级用橡皮擦,到了高年级就改为修正液、纠正纸或是透明胶。作业不是乌黑一片,就是粘贴的如雪花纷飞。让人来不及细看书写内容如何,就直感视觉疲劳。这里面还隐含着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那就是“擦拭强迫症”。有的孩子书写本身并不是太差,但是他们总是不停地边写边擦,越想写好越不如意。这种矛盾主要是学生视觉审美能力和手的模仿能力
4、不协调时产生的。“擦拭症”带来的是学习效率的下降,是自信心的匮乏。二、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
5、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比如“车站”,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重视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教学应用题,教材提出了根据线段图,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
6、着解答出来。”并要求与自己小组成员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既学会了一类应用题的解法,又复习了前面的应用题知识。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首先,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读课本。其次,要培养学生根据题意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有些学生常依赖教师读题和提示,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再次,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和课后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在读课本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动笔和动嘴。读题时要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题目的关键部分,动笔圈画出题目的关键词语,动嘴读出题
7、目的主要条件和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题目意义的理解。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就可以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交电费、交水费、算电话费等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六、
8、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竖式计算时要用尺子画等号线。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考试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做为一名教师,我们经常在学生考试之后,分析试卷会发现,几乎每次考试,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本不该错的题目却做错了,不该丢的分却丢了。于是,总是责怪学生粗心大意,考试不认真。那么,怎样
9、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的扣分呢?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给考试的方法A、要有慎重的考试态度。无论哪一种考试,或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让学生明白,认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B、认真读题。学生只有认真细致,掌握方法,才能有良好的考试的习惯,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细致的各种方法。如教育学生拿到试卷以后,不要着急去做,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动笔解决等,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年级的学生如果是
10、集体读题,学生就做的很差,错题比较多,漏题现象严重,但如果是一对一的读题,那学生就做的相当好,几乎没有不会做的题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听讲是多么重要。C、仔细检查做好考试前的思想工作,对考试习惯好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对考试习惯差的要个别谈心,要求其认真细致答题,对成绩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鼓劲,树立自信心。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1)创设良好的考试环境,如果课堂上吵吵闹闹,或者教室外热闹非凡,在这样的环境中做题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事物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使学生在优化的考试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最优的考试效果。(2)树立考试的典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次考试以后,教师都要认真总结,找出考试习惯好的典型,给学生树立榜样,教会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最后,希望在我们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我们所教的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习惯的惯性将会跟随学生走向社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从而完成教学的最根本宗旨,即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