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第三章 血血 液液 (The Blood)1.血液的功能血液的功能 1、运输、运输(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气体、营养物:气体、营养物 质、代谢产物、热量、激素等;质、代谢产物、热量、激素等;2、缓冲:、缓冲:pH、体温;、体温;3、防御和保护:止血、抗微生物、防御和保护:止血、抗微生物、免疫反应等。免疫反应等。2.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量二、血量:占体重的占体重的7%8%.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渗透压、pH值。值。3.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水、蛋白质、晶体物质血浆:水、蛋白质、晶体
2、物质 血细胞:血细胞:RBC、WBC、血小板、血小板.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 积的百分比。积的百分比。正常值:正常值:成年男性: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成年女性:37%48%血浆血浆WBCWBC血小板血小板RBCRBC血液血液4.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一)比重:比重:(全血全血)1.0501.060;(二二)粘度:主要与血细胞比容正比;粘度:主要与血细胞比容正比;(三三)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四四)血浆的血浆的pH值:值:7.357.45.最重要的缓冲对:最重要的缓冲对:NaHCO3/H2CO3 (碱储备碱储备)5.(三三)血
3、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扩散的力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扩散的力量量.*渗透压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的多少成比。渗透压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的多少成比。6.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300mmol/L,770kPa,5790mmHg(1)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占占99.5%主要由主要由Na+、Cl-形成形成(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1.3mmol/L,25mmHg,占占0.5%主要由血浆中的白蛋白形成主要由血浆中的白蛋白形成7.血浆渗透压的作用:调节机体水平衡血浆渗透压的作用:调节机体水平衡.1.1
4、.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细胞内压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细胞内压力和容积稳定性。力和容积稳定性。2.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即血管内外维持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即血管内外)的的水平衡。如水平衡。如:影响组织液生成、尿生成等。影响组织液生成、尿生成等。8.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如:0.85%NaCl,1.9%尿素。尿素。*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其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其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正常形态和大
5、小的溶液,如:如:0.85%NaCl。9.*等张溶液必定是等渗溶液,如等张溶液必定是等渗溶液,如0.9%NaCl。*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如如1.9%尿素。尿素。因尿素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因尿素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溶质浓度下降使溶质浓度下降,溶液的渗透压下降溶液的渗透压下降,不能保不能保持其原来的等渗状态。持其原来的等渗状态。10.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11.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12.二、红细胞二、红细胞(RBC)生理生理(一一)数量和形态数量和形态:*无核、双凹圆碟状,直径无核、双凹圆碟状
6、,直径78m.*数量数量:成年男性: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成年女性:(3.55.0)1012/L *Hb:成年男性: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成年女性:110150g/L.13.(二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1)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使红细胞可通过小血管。使红细胞可通过小血管。(2)(2)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3)(3)渗透脆性渗透脆性2.2.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1)1)运输运输O O2 2和和COCO2 2 (2)(2)缓冲作用缓冲作用14.(2)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红
7、细胞能相当稳定红细胞能相当稳定 地悬浮于血浆中而不易下沉的特性。地悬浮于血浆中而不易下沉的特性。*测定指标测定指标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血沉,ESR):血沉管内抗凝:血沉管内抗凝 血中红细胞在血浆中单位时血中红细胞在血浆中单位时 间沉降的距离。间沉降的距离。正常值正常值:男男:15mm/h;女女:20mm/h.?mm15.(3)渗透脆性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 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正常正常RBC对低渗具一定的抵抗力。对低渗具一定的抵抗力。渗透脆性大渗透脆性大,则对低渗的抵抗力小。则对低渗的抵抗力小。16.(三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8、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 (1)铁和蛋白质:铁和蛋白质: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2)叶酸和叶酸和VitB12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物质。促进红细胞成熟的物质。17.(1)铁铁:RBC生成的主要原料生成的主要原料铁铁(2030mg/d)红细胞红细胞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蛋白质蛋白质其他物质其他物质外源性铁外源性铁(12mg/d)内源性铁内源性铁(25mg/d)红细胞被破红细胞被破坏后释放坏后释放*缺铁时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小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18.(2)叶酸和叶酸和VitB12:促进促进
9、RBC成熟的因子。成熟的因子。作为辅酶,参与作为辅酶,参与DNA的合成,促进红细胞的合成,促进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的发育成熟。*缺乏叶酸或缺乏叶酸或VitB12时时,红细胞成熟受影响红细胞成熟受影响,导导致巨红细胞性贫血致巨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19.维生素维生素B12的吸收的吸收维生素维生素B12食物中:食物中:小肠小肠(前大部分前大部分)胃内:胃内:壁细胞分泌的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内因子内因子内因子-维生素维生素B12复合物复合物回肠远端:回肠远端:维生素维生素B12被吸收入血被吸收入血粘膜上受体粘膜上受体-内因子内因子-维生素维生素B12复合物复合物20.2.2.红细胞生
10、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21.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人体内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人体内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主要由肾脏的管周的间质细胞产生主要由肾脏的管周的间质细胞产生.*作用作用:使红细胞数量增多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1)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的增殖的增殖;(2)抑制抑制CEU-E的凋亡;的凋亡;(3)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Hb的合成;的合成;(4)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5)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22.三、白细胞三、白细胞(W
11、BC)生理生理(一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白细胞白细胞粒细胞粒细胞无粒细胞无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数量的正常值:数量的正常值:(410)109/L23.成人血液白细胞分类及主要功能成人血液白细胞分类及主要功能名称名称 百分比百分比(%)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并分解细菌等吞噬并分解细菌等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0.5 5 限制速发性过敏反应限制速发性过敏反应 参与对蠕虫免疫反应参与对蠕虫免疫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01 参与过敏反应、抗凝参与过敏反应、抗凝淋巴
12、细胞淋巴细胞 2040 参与特异性免疫参与特异性免疫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38 继续发育成巨噬细胞继续发育成巨噬细胞 后后,吞噬杀灭外来微生物吞噬杀灭外来微生物24.四、血小板生理四、血小板生理(一一)数量和功能数量和功能:(100300)109/L 1.参与生理止血全过程参与生理止血全过程;2.参与凝血参与凝血:释放血小板因子释放血小板因子(PF3等等);3.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1)粘附并融合到血管内皮中;粘附并融合到血管内皮中;(2)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细胞增殖促细胞增殖.当血小板当血小板 50109/L时时,可发生紫癜。可发生紫癜。25.26.(二
13、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2.释放释放:ADP、5-HT、PF4、TXA2等等;3.聚集聚集:血小板之间相互粘着的过程;血小板之间相互粘着的过程;4.收缩收缩:引起血凝块回缩、血栓硬化;引起血凝块回缩、血栓硬化;5.吸附:血小板表面吸附多种凝血因子吸附:血小板表面吸附多种凝血因子,形成形成 局部高浓度局部高浓度,促进凝血。促进凝血。27.28.引起血小板聚集的致聚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致聚剂:(1)生理性致聚剂生理性致聚剂:ADP、凝血酶、凝血酶、TXA2等等;*血小板聚集与血小板聚集与ADP的剂量依赖性的剂量依赖
14、性:低浓度低浓度ADP只引起第一相聚集,只引起第一相聚集,高浓度高浓度ADP迅速引起第二相聚集。迅速引起第二相聚集。(2)病理性致聚剂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等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等.29.膜磷脂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磷脂酶环加氧酶 PGG2,PGH2 TXA2 PGI2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 cAMP,Ca2+cAMP,Ca2+(血小板)TXA2 合成酶 PGI2 合成酶(内皮)30.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从血管流小血管损伤后血液从血管流 出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 的现象。的现象。*生理性止血功能降低时
15、生理性止血功能降低时出血倾向出血倾向;*生理性止血功能过度激活生理性止血功能过度激活血栓形成血栓形成.31.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由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协同作由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协同作用实现的,包括三步骤功能活动:用实现的,包括三步骤功能活动:1.1.血管收缩:反射性和缩血管物质;血管收缩:反射性和缩血管物质;2.2.血小板止血栓形成;血小板止血栓形成;3.3.血液凝固血液凝固,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纤维蛋白凝块。32.形成松软形成松软止血栓止血栓出血停止出血停止,完成生理止血完成生理止血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 释放释放血小板血小板粘附粘附于胶原上于胶原上5
16、-HT,TXA2ADPTXA2血管损伤血管损伤 血管收缩血管内皮下组织暴露血管内皮下组织暴露出血出血启启动动凝凝血血 形形成成纤纤维维蛋蛋白白丝丝形成坚实形成坚实止血栓止血栓出血出血停止停止33.二、二、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 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一一)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 凝血过程的物质。凝血过程的物质。34.编号编号 同义名同义名 编号编号 同义名同义名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 Ca2+前加速素易变因子前加速素易变因子 前转变素
17、稳定因子前转变素稳定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活素成分血浆凝血活素成分 Stuart-Prower因子因子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Hagema(接触接触)因子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还有还有: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PK)、高分子量激肽原、高分子量激肽原(HK)35.(1)除除F(Ca2+)外外,其余均为蛋白质其余均为蛋白质.(2)凝血主链的因子凝血主链的因子、都是丝氨酸蛋白酶都是丝氨酸蛋白酶(的酶原的酶原),必被激,必被激活活 才有活性。才有活性。(3)(起加速作用的起加速作用的)辅因子:因子辅因子:因子、Ca2+、和和HK。(4)多在肝脏合成,其中
18、因子多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为依赖为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的凝血因子。(5)除除F外,其他均存在新鲜血浆中。外,其他均存在新鲜血浆中。36.(二二)凝血的过程凝血的过程 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凝血酶凝血酶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37.1.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1)(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参与凝血的因子全参与凝血的因子全 部来自血液的凝血途径。部来自血液的凝血途径。(2)(
19、2)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途径组织因子途径)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 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38.胶原、异物胶原、异物纤维纤维蛋白蛋白单体单体内内 源源 性性 途途 径径外外 源源 性性 途途 径径aaaa纤维蛋纤维蛋白多聚白多聚体体组织损伤组织损伤a PLCa2+Ca2+Ca2+aCa2+PLaaCa2+PLaPKKHK39.胶原、异物胶原、异物纤维纤维蛋白蛋白单体单体内内 源源 性性 途途 径径外外 源源 性性 途途 径径aaa纤维蛋纤维蛋白多聚白多聚体体组织损伤组织损伤a PLCa2+aCa2+PLaaCa2+
20、PLaPKKHK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正反馈机制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正反馈机制40.体内生理性凝血过程体内生理性凝血过程*启动物:外源性组织因子启动物:外源性组织因子*特点:特点:外源性启动;外源性启动;“截短的截短的”内内 源性放大。源性放大。aCa2+PLa纤维纤维蛋白蛋白单体单体纤维蛋纤维蛋白多聚白多聚体体组织损伤组织损伤a PLCa2+aaPLCa2+a41.血液凝固的要点:血液凝固的要点:1.为一正反馈过程;为一正反馈过程;2.一系列酶促反应一系列酶促反应,每步均有放大效应每步均有放大效应 3.“瀑布学说瀑布学说”:各步骤密切联系,一环受阻:各步骤密切联系,一环受阻,则整个过程就不能完成,如:
21、则整个过程就不能完成,如:缺因子缺因子凝血缓慢凝血缓慢A类血友病;类血友病;缺因子缺因子不易凝血不易凝血B类血友病类血友病.42.(三三)血液凝固的控制血液凝固的控制正常时血管内血液不凝固的主要原因:正常时血管内血液不凝固的主要原因:1.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2.2.纤维蛋白吸附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凝血酶)、血流稀释及、血流稀释及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活化的凝血因子活化的凝血因子)3.3.生理性抗凝物质生理性抗凝物质.43.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1)血管内膜作为一个光滑完整的屏障血管内膜作为一个光滑完整的屏障;(2)合成释放多种生物活性
22、物质合成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抗血小发挥抗血小 板或抗凝血的作用板或抗凝血的作用,例如例如:PGI2和和NO,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凝血酶调节蛋白凝血酶调节蛋白:通过蛋白质通过蛋白质C系统系统.44.3.生理性抗凝物质生理性抗凝物质(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抗凝血酶等等(2)蛋白质蛋白质C系统系统:灭活灭活Fa和和Fa(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灭活灭活Fa-TF复合物复合物 体内主要的生理抗凝物质体内主要的生理抗凝物质(4)肝素肝素:主要增强抗凝血酶主要
23、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的作用。45.三、止血栓的溶解三、止血栓的溶解 主要依赖纤溶系统的活动主要依赖纤溶系统的活动.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纤溶)血凝块中的纤维血凝块中的纤维 蛋白被逐渐溶解的过程。蛋白被逐渐溶解的过程。止血栓溶解的意义:止血栓溶解的意义:(1)使因血凝而被堵塞血管重新畅通使因血凝而被堵塞血管重新畅通;(2)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46.纤溶酶原纤溶酶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纤溶系统:一一纤溶酶抑制物纤溶酶抑制物(+)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降解产物激活物激活物纤溶酶纤溶酶(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24、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3)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47.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血型(blood group)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血型不同的血混合,导致血型不同的血混合,导致 其中的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其中的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在凝集反应中起抗原作用的称凝集原在凝集反应中起抗原作用的称凝集原;*能与凝集原起反应的抗体称凝集素能与凝集原起反应的抗体称凝集素.48.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一一)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凝集原凝集原 凝集素凝集素 抗抗A凝集素、抗凝
25、集素、抗B凝集素凝集素 均为天然抗体均为天然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不能通过胎盘.N-乙酰半乳糖胺A凝集原凝集原半乳糖B凝集原凝集原49.ABO血型的分型血型的分型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血型血型RBC上凝集原上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型:A1 A2B型型AB型型:A1B A2BO型型A+A1 A BA+A1+BA+B无无A,无无B抗抗B抗抗B+抗抗A1抗抗A抗抗A+抗抗B无无抗抗A150.抗抗B血清血清 抗抗A血清血清 抗抗A-抗抗B血清血清 ABO血型的鉴定血型的鉴定A型型B型型AB型型O型型51.(二二)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分分Rh阳性阳性
26、(RBC含含D抗原抗原)和和Rh阴性阴性*我国汉族人口中我国汉族人口中99%为为Rh阳性阳性*抗抗Rh抗体抗体:为后天获得的免疫性抗体。是一为后天获得的免疫性抗体。是一 种种 IgG(分子较小分子较小),能透过胎盘。能透过胎盘。*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再次输血时,可能导致凝集反应再次输血时,可能导致凝集反应 2.再次怀孕可能会出现死胎再次怀孕可能会出现死胎52.Rh阳性阳性:RBC上有上有Rh抗原抗原,血浆中无抗血浆中无抗Rh的抗体的抗体 (从未接受过从未接受过Rh阳性血液的阳性血液的)Rh阴性阴性:RBC上无上无Rh抗原抗原,血浆中无抗血浆中无抗Rh的抗体的抗体 不发生凝集反应不发生凝集反应
27、,一切正常一切正常.结果结果:供血者供血者:受血者受血者:输血输血首次输血首次输血53.Rh阳性阳性:RBC上有上有Rh抗原抗原,血浆中无抗血浆中无抗Rh的抗体的抗体结果结果:供血者供血者:受血者受血者:(接受过接受过Rh阳性血液的阳性血液的)Rh阴性阴性:RBC上无上无Rh抗原抗原,血浆中有抗血浆中有抗Rh的抗体的抗体 发生凝集反应发生凝集反应,RBC破裂破裂,溶血溶血.输血输血再次输血再次输血54.1.1.输血型相合的血液输血型相合的血液,最好成分输血最好成分输血;2.2.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交叉配血试验三、输血的原则三、输血的原则给给血血者者受受血血者者红细胞红细胞血清血清红细胞红细胞血清血清主侧次侧*两侧均不凝两侧均不凝:配血配血相合相合,可以输血可以输血;*主侧凝集主侧凝集,配血不配血不合合,绝对不能输!绝对不能输!*主侧不凝次侧凝集主侧不凝次侧凝集,配血基本相合,紧配血基本相合,紧急时考虑少量输。急时考虑少量输。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