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合一稽核表.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3886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合一稽核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合一稽核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SO9K/ISO14K/OHSMS18K内审检查表(提纲) 总经理室/管代 5.1管理承诺 l 最高管理者对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能够提供哪些证据? l 最高管理者如何认识满足质量的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l 最高管理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将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传达给组织的成员? l 组织的成员如何认识这种重要性?(此问题留待在其他部门或管理处内审时与员工交谈) 5.2以顾客为中心 l 组织如何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l 将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要求的方式是什么? l 组织如何证实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相应要求并得到满足? 5.3/4.2质量/环境/职安方针 l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认识质量/环境/职安方针的重要性的? l 组织采取了什么措施传达方针? l 组织各层次对质量/环境/职安方针的理解程度如何?(此问题留待在其他部门或管理处内审时与员工交谈) l 质量/环境/职安方针的评审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l 组织的环境方针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l 环境方针是否包括对持续改善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l 环境方针包括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l 方针是否为提供了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l 方针是否形成文件,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 l 环境方针是否可为公众所获取,途径是什么? 5.4.1/4.4.3质量/环境/职安目标(/指标) l 目标的设定是否在相关层次上得到分解?分解是否适宜?并形成了文件? l 目标与方针给定的框架是否一致? l 目标是否具有测量性,测量方法是否明确? l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考虑因素是否全面(如环境目标是否包括法律与其它要求、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等)? l 目标是否适宜? 5.4.2 体系策划 l 质量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了文件? l 质量策划是否体现了体系的持续改进? l 质量策划的更改是否受控?更改期间是否保持了体系的完整性? 5.5.1 /4.4.1职责和权限 l 对应组织体系各过程的职能,是否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岗位和权限? l 部门和岗位的权限、职责和相互关系是否清楚、协调? 5.5.2 管代 l 管理代表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实现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效果如何? 5.5.3 内部沟通 l 组织内部沟通方式/工具有哪些? l 各类人员是否了解体系运行情况?(此问题留待在其他部门或管理处内审时与员工交谈) 5.6 /4.6管理评审 l 最高管理者如何认识管理评审的重要性? l 是否保存了记录? l 评审的执行人、时间间隔、输入与输出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如重大纠正预防措施是否成为评审输入?) l 上次评审的改进措施是否得以实施?有效性如何? l 组织最高管理者是否参与并主持会议? l 管理评审是否检讨了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达成绩效? l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环境/职安方针、目标指标、运行控制未保持一致性? l 管理评审是否存在形式主义? 6.1资源提供 l 最高管理者采取了何种途径确定所需提供的资源? l 为满足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提供了哪些资源? l 提供的资源是否能够确保提供的产品达到顾客满意? 4.3.1环境因素/危险源 l 组织是否建立了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更新的程序? l 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 l 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n 行政公关部 4.2.3 /4.4.5文件控制 l 是否制定了形成文件的程序? l 文件是否符合组织的产品特点和体系要求?(文件中是否规定了有关文件评审的内容) l 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文件的修订是否及时?修改后是否被重新批准?(查部分受控文件) l 识别文件现行修订状态的方法是什么?是否满足要求? l 使用处是否得到有效版本的适用文件?(此问题留待在其他部门或管理处内审时查验) l 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发放范围如何控制?(查外来文件清单) l 保留作废文件的标识是否清晰?(查作废文件清单和部分作废文件) 4.2.4/4.5.3记录控制 l 是否制定了记录控制程序? l 记录的标识是否清楚,检索是否方便?(查记录清单) l 是否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查记录控制程序) 6.3基础设施 l 为使产品符合要求,组织提供了哪些设施、设备?(主要是车辆管理) l 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实现产品的需要?是否得到了维护?(主要是车辆管理) 6.4工作环境 l 组织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得到管理?(提问:为员工提供了哪些保障?) 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l 对产品要求评审的时间、内容和结果是否满足本标准的规定?(查该部门的合同评审文件) l 评审的结果和后续的跟踪措施是否予以记录?(提问并查相关记录) l 产品要求更改后,相关文件是否被及时更改?相关人员是否了解更改情况?(提问并查合同流转单等)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l 是否在服务运作的全过程对产品进了标识?(查标识清单) l 当有可追溯要求时,是否控制和记录了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可行时,抽查记录中的几个标识) 4.4.1 职责与权限 成员的职责与权限是否在组织内外部得以沟通?方式如何?(提问) 4.3.4 环境/职安管理方案 l 管理方案是否规定了每一职能实现目标的职责?(查相关管理方案) l 管理方案是否规定了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查相关管理方案) l 执行情况如何?(提问并查相关管理方案,可行时现场查看)n 物业管理部 7.1实现过程的策划 l 是否确定了产品实现过程? l 对产品实现过程是否形成了必要的文件? l 对于没有形成文件的过程和活动,如何实施? l 是否规定了相应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证的准则? l 是否规定了必要的质量记录? l 是否针对具体的产品、项目或合同编制了必要的质量计划?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认 l 组织如何确定顾客的要求? l 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有哪些?是否实行了有效的控制? 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l 对产品要求评审的时间、内容和结果是否满足本标准的规定? l 评审的结果和后续的跟踪措施是否予以记录? l 产品要求更改后,相关文件是否被即使更改?相关人员是否了解更改情况? 7.2.3顾客沟通 l 组织对有关产品信息、咨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订)、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等方面与顾客的沟通做了哪些安排? l 这些安排是否实施? l 实施的效果如何? 7.5.1服务提供的控制 l 是否确实了服务运作的全过程?是否规定了相应的信息?包括必要的作业指导书? l 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了对服务运作过程的控制? l 服务的设施\设备是否齐备,其测量能力是否满足所需的要求? l 运作中设定了哪些关键过程?对其实施的监控活动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l 运作过程中设定了哪些监控点,监控活动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7.5.2过程确认 l 组织规定了哪些特殊过程? l 对这类特殊过程是否实施了确认和再确认? l 是否对特殊过程的更改进行确认? 7.5.4 顾客财产 l 对顾客财产是否进行了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 l 当顾客财产出现问题时是否有记录?是否向顾客报告? 7.5.5 产品防护 l 在服务的全过程是否明确了需实施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的产品类别和要求? l 产品防护的实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效? 8.2.3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l 是否明确了为满足顾客要求所必须进行的产品实现过程的测量和监控方法? l 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了实施? l 效果如何? 4.3.1环境因素/危险源 l 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 l 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 4.4.6运行控制 l 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 (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文件) l 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 l 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记录) 4.4.7 应急准备与反应 l 组织有哪些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是否全部识别?(提问,查环境因素/危害源一览表) l 针对这些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组织是否制定了相关的程序或应急计划加以控制?程序/计划是否完整、适用?(提问,查相关规程,评价) l 是否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演练?(查记录,如可行与部分参与人员交谈以查核真实性) l 组织是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如发生,组织是否对应急准备与反应程序/计划进行评审与修订?(提问查相关记录) l 紧急应变演练计划是否包括所有职能部门的人员?人员训练是否充足?(查演练记录和培训记录) 4.5.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l 是否制定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否包括了标准规定的要求?(查程序文件,评价) l 是否保存相应记录?是否对不合格按规定的要求实施了纠正措施?(查数份不合格表单) l 纠正措施是否有效?(评价) l 是否识别和分析了潜在不合格?(结合审核证据进行评价) l 实施了哪些预防措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组织的改进是否起到作用?(评价)n 物流中心 7.4.1采购过程 l 是否规定了对供方的选择和定期评价准则,实施情况如何?(查采购控制程序和相关记录) l 是否记录了评价结果和跟踪措施?(查合格供方一览表和相关证明文件) 7.4.2 采购信息 l 是否清楚\明确的对待了采购产品的信息?(查相关文件和记录) l 规定应该具备哪些采购文件? (查相关文件和记录) l 采购文件发布前,是否对规定要求的适宜性进行了评审?评审的方式是否有效? (查相关文件和记录) 7.4.3采购产品验证 l 组织是否识别了对采购产品验证所需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否得到了实施?(查程序文件和物品验收单等记录) l 当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是否在采购文件中做出了符合性要求的规定?实施情况如何?(查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 4.3.1环境因素/危险源 l 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 l 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 4.4.6运行控制 l 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 (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文件) l 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 l 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记录)n 计划财务部 4.3.1环境因素/危险源 l 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 l 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 4.3.4管理方案 l 是否对关涉环境/职安所需资金的项目(方案)进行合理评估与支持?(提问) 4.4.6运行控制 l 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 (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文件) l 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 l 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记录)n 市场营销部 7.1实现过程的策划 l 是否确定了产品实现过程?(楼盘项目开发) l 对产品实现过程是否形成了必要的文件?(查看策划书2-3份) l 对于没有形成文件的过程和活动,如何实施?(提问) l 是否规定了相应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证的准则?(提问) l 是否针对具体的产品、项目或合同编制了必要的质量计划?(提问并查看记录)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认 l 组织如何确定顾客的要求?目前的做法是否适宜、充分?(提问) l 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有哪些?是否实行了有效的控制?(提问,查法规清单等相关记录) 7.2.3顾客沟通 l 组织对有关产品信息、咨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订)、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等方面与顾客的沟通做了哪些安排?(提问) l 这些安排是否实施?(提问,并查看项目跟踪进程表等记录) l 实施的效果如何? 4.3.1环境因素/危险源 l 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 l 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l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如何确定适用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的程序?(查相关程序) l 组织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是否适宜?(查相关程序规定) l 是否建立和保持了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清单?(查清单) l 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全面和适用?(查清单) l 组织采取何种方法定期跟踪法律和其他要求方面的变化?(提问) l 组织如何向员工传达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提问,查相关记录)n 企业发展部 5.5.1/4.4.1 职责和权限 l 对应组织体系各过程的职能,是否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岗位和权限? l 部门和岗位的权限、职责和相互关系是否清楚、协调? 6.2 人力资源 l 组织是否识别了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 l 是否对人员的胜任情况进行了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需求? l 是否按需求安排了培训? l 是否评价了培训的有效性? l 员工的质量意识如何? l 是否保持了适当的培训记录?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l 组织对产品设计/开发是否进行了策划?策划是否符合产品的特点? l 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了文件?是否包括策划的阶段、活动和职责权限? l 对参与设计/开发的不同组别间的接口规定是否明确?是否进行了管理?沟通效果如何? l 必要时,策划的输出是否随设计/开发进展而更新? 7.3.2 设计开发输入 l 输入是否形成文件? l 是否即使评审了设计/开发输入的适宜性? l 设计/开发的输入是否完整? 7.3.3 设计开发输出 l 输出文件有哪些? l 输出文件在发放前是否得到批准? l 输出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如何证实? 7.3.4 设计/开发评审 l 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系统的设计/开发评审的? l 设计/开发评审的阶段、目标、参加人员是否符合策划规定要求? l 评审中识别出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l 评审记录是否包括了评审结果和跟踪措施? 7.3.5 设计开发验证 l 是否实施了验证? l 验证活动能否确保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 l 是否记录了验证结果和跟踪措施? 7.3.6 设计开发确认 l 是否实施了设计开发确认? l 确定的时间\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l 是否记录了确认结果和跟踪措施? 7.3.7开发更改控制 l 设计开发更改是否形成了文件? l 是否对更改进行了评审? l 实施更改前是否得到批准? l 是否记录了更改的结果及跟踪措施?n 品质保证部 4.2.2 质量手册 l 质量手册的覆盖面是否完整?(查手册) l 质量手册中各过程的描述是否反映了组织所提供产品的特点?(查手册) 5.2以顾客为中心 l 组织如何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l 将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要求的方式是什么? l 组织如何证实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相应要求并得到满足?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l 是否对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测量和监控装置进行了识别? l 是否配置了必要的测量和监控装置? l 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测量能力是否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l 对监控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是否满足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要求? l 发现测量和监控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对先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采取了哪些复评措施? l 是否根据复评结果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 l 用于测量和监控的软件,在使用前是否进行了确认? 8.1策划 l 是否对保证质量体系运行所需的测量和监控过程进行了规定\策划和实施? l 在测量\分析和改进活动中是否事业了统计技术? l 监测和测量活动能否满足要求和实现改进? 8.2.1顾客满意 l 对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规定了哪些收集和分析方法? l 这些收集和分析方法是否适用? l 组织是否按规定要求执行? l 对顾客满意程度的分析结果对改进起到了哪些作用? 8.2.2 内审 l 是否制定了形成文件的程序?程序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查程序文件) l 是否对内审方案进行了策划?(查内审计划) l 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查内审记录) l 审核人员是否具有独立性?(抽查内审记录) l 是否记录了审核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采取了纠正措施?(查不合格报告) l 是否对纠正措施进行了验证,效果如何? (提问,查不合格报告,必要时现场查看) 8.2.4/4.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监测与测量 l 是否明确了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哪些阶段需要进行测量和监控? l 对测量和监控做了哪些规定?形成了哪些文件? l 是否对产品特性按要求进行了测量和监控? l 符合验收准则的证据是否形成了文件?是否表明经授权负责产品放行的责任人? l 有无顾客批准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特例情况?是否满足要求? l 程序是否完整(是否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有规定)? l 监测程序是否被有效的执行? l 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情况如何? l 是否定期评价组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评价周期、方法等是否适宜?(提问,查相关记录) 8.3 不合格控制 l 是否制定的程序文件?在文件中是否规定了对不合格产品的识别和控制?(查看程序文件) l 是否明确了对不合格产品的评审方式?评审结果是否得到了实施?(查看相关文件和不合格整改单等记录) l 不合格是否得到了纠正?纠正后是否对其进行了再次验证?(查看不合格整改单等相关记录) l 对交付和开始适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了措施?有效性如何?(提问,评价) l 是否明确让步处理需报告的场所/部门?让步处理是否向顾客和有关部门报告?(提问,查看相关规定) 8.4数据分析 l 组织对哪些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了哪些统计方法? l 分析的结果提供了哪些信息?信息利用度如何? 8.5.1持续改进的策划 l 组织策划管理了哪些持续改进的过程? 8.5.2/8.5.3/4.5.2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l 是否制定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否包括了标准规定的要求? l 是否对包括顾客投诉在内的不合格按规定的要求实施了纠正措施? l 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l 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l 是否识别和分析了潜在不合格? l 实施了哪些预防措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组织的改进是否起到作用? l 是否保存相应记录? l 重大的预防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4.3.1环境因素/危险源 l 组织是否建立了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更新的程序?(查程序文件) l 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 l 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l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如何确定适用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的程序?(查程序文件) l 组织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是否适宜?(查程序文件相关规定) l 是否建立和保持了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清单?(查法规清单) l 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全面和适用?(查法规清单) l 组织采取何种方法定期跟踪法律和其他要求方面的变化?(提问,并查看文件规定) l 组织如何向员工传达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提问,并查看文件规定) 4.3.3 环境/职安目标、指标 l 组织是否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层次和职能,建立并保持环境/职安目标和指标,并形成了文件?(查目标记录) l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职安目标时,考虑因素是否全面(是否包括法律与其它要求、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等)?(提问,并查看目标评价记录) l 环境/职安目标和指标是否与环境方针一致? l 环境/职安目标是否适宜? 4.3.4 环境/职安管理方案 l 管理方案是否规定了每一职能实现目标的职责?(查管理方案) l 管理方案是否规定了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查管理方案) l 执行情况如何?(提问并查管理方案,可行时现场查看) 4.4.3 信息交流/沟通 l 组织是如何处理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查文件规定) l 是否形成记录?处理方式是否适当?(查相关记录) 4.4.4 环境/职安体系文件 l 体系文件是否包含了对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查受控文件清单) l 文件是否清楚的指明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抽查2-4份文件) 4.4.6运行控制 l 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程序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 (提问,查相关文件) l 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 l 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现场查看)n 培训中心 6.2 人力资源/4.4.2人力资源/培训、意识与能力 l 组织是否识别了从事影响质量/环境等活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查相关文件) l 是否对人员的胜任情况进行了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需求?(查相关记录) l 是否按需求安排了培训?(查培训记录) l 是否评价了培训的有效性?(查培训记录) l 员工的质量/环境意识如何?(此问题留待在其他部门或管理处内审时与员工交谈) l 是否保持了适当的培训记录?(查培训记录)n 人力资源部 6.2 人力资源/4.4.2人力资源/培训、意识与能力 l 组织是否识别了从事影响质量/环境等活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查相关文件) l 是否对人员的胜任情况进行了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需求?(查相关记录) l 是否按需求安排了培训?(查培训记录) l 是否评价了培训的有效性?(查培训记录) l 员工的质量/环境意识如何?(此问题留待在其他部门或管理处内审时与员工交谈) l 是否保持了适当的培训记录?(查培训记录)n 计算机中心 6.3基础设施 l 为使产品符合要求,组织提供了哪些设施、设备?(查台帐) l 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实现产品的需要?是否得到了维护?(查设备维保类记录) 4.3.1环境因素/危险源 l 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 l 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 4.4.6运行控制 l 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 (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文件) l 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 l 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记录) 4.5.1监测与测量 l 监测程序是否被有效的执行?(询问) l 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情况如何?(查相关记录) l 是否定期评价组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评价周期、方法等是否适宜?(按CW-15之要求)n 档案室 4.2.4/4.5.3记录控制 l 是否制定了记录控制程序?(查程序文件) l 记录的标识是否清楚,检索是否方便?(抽查部分记录) l 是否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查程序文件) 7.5.4 顾客财产 l 对顾客财产是否进行了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询问,查相关记录) l 当顾客财产出现问题时是否有记录?是否向顾客报告? (询问,查相关记录) 7.5.5 产品防护 l 在服务的全过程是否明确了需实施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的产品类别和要求? l 产品防护的实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效? 4.4.6运行控制 l 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 (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文件) l 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 l 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记录)n 管理处 6.2/4.4.2 人力资源/培训\意识\能力 l 组织是否识别了从事影响质量/环境等活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提问,查看有关规定或记录) l 是否对人员的胜任情况进行了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需求?(查培训记录,对部分特种岗位查资质证书,并在现场审核时查看操作/运作情况) l 是否按需求安排了培训?(有无培训需求分析?) l 是否评价了培训的有效性?(查培训记录) l 员工的环境\质量意识如何?(随机与2-3名不同岗位的员工交谈) l 是否保持了适当的培训记录?(查培训记录) 7.5.1服务提供的控制 l 是否确实了服务运作的全过程?是否规定了相应的信息?包括必要的作业指导书?(查过程确认表和相关作业规程) l 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了对服务运作过程的控制?( 依据QW-WGB-2询问当事人控制方法并尽可能现场查看,请重点审核) l 服务的设施\设备是否齐备,其测量能力是否满足所需的要求?(查相关记录,如过程确认单中是否包含对设施的确认?) l 运作中设定了哪些关键过程?对其实施的监控活动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查相关规程,询问,查记录) 7.5.4 顾客财产 l 对顾客财产是否进行了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依据QW-WGB-1询问,现场查看是否满足) l 当顾客财产出现问题时是否有记录?是否向顾客报告?(询问,查相关记录)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l 是否对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测量和监控装置进行了识别? l 是否配置了必要的测量和监控装置? l 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测量能力是否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l 对监控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是否满足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要求? l 发现测量和监控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对先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采取了哪些复评措施? l 是否根据复评结果采取了响应的纠正措施? l 用于测量和监控的软件,在使用前是否进行了确认? 8.2.1顾客满意 l 对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规定了哪些收集和分析方法?(询问) l 这些收集和分析方法是否适用?(评价) l 组织是否按规定要求执行?(查看相关记录) l 对顾客满意程度的分析结果对改进起到了哪些作用?(交谈) 8.2.3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l 是否明确了为满足顾客要求所必须进行的产品实现过程的测量和监控方法? l 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了实施? l 效果如何?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l 是否明确了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哪些阶段需要进行测量和监控?(询问,查看相关规定和记录) l 对测量和监控做了哪些规定?形成了哪些文件? l 是否对产品特性按要求进行了测量和监控? l 符合验收准则的证据是否形成了文件?是否表明经授权负责产品放行的责任人? l 有无顾客批准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特例情况?是否满足要求? 8.3 不合格控制 l 是否制定的程序文件?在文件中是否规定了对不合格产品的识别和控制?(查看程序文件) l 是否明确了对不合格产品的评审方式?评审结果是否得到了实施?(查看相关文件和不合格整改单等记录) l 不合格是否得到了纠正?纠正后是否对其进行了再次验证?(查看不合格整改单等相关记录) l 对交付和开始适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了措施?有效性如何?(提问,评价) l 是否明确让步处理需报告的场所/部门?让步处理是否向顾客和有关部门报告?(提问,查看相关规定) 8.5.2 /4.5.2 纠正措施 l 程序文件是否包括了标准规定的要求? (查看文件) l 是否对包括顾客投诉在内的不合格按规定的要求实施了纠正措施?(查看记录) l 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查看记录,评价) l 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此问题在”管理评审”中审核) 8.5.3/4.5.2 预防措施 l 程序文件是否包含了标准规定的内容? (查看文件) l 是否识别和分析了潜在不合格?(查看文件和相关记录) l 实施了哪些预防措施? 是否保存相应记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组织的改进是否起到作用?(查看部分记录,评价) l 重大的预防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此问题在”管理评审”中审核) 4.3.1环境因素/危险源 l 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 l 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 4.4.6运行控制 l 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 (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文件) l 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 l 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记录) 4.4.7 应急准备与反应 l 组织有哪些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是否全部识别?(提问,查环境因素/危害源一览表) l 针对这些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组织是否制定了相关的程序或应急计划加以控制?程序/计划是否完整、适用?(提问,查相关规程,评价) l 是否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演练?(查记录,如可行与部分参与人员交谈以查核真实性) l 组织是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如发生,组织是否对应急准备与反应程序/计划进行评审与修订?(提问查相关记录) l 紧急应变演练计划是否包括所有职能部门的人员?人员训练是否充足?(查演练记录和培训记录) n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l 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