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理-按照惯例发地理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上半学期.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384734 上传时间:2025-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按照惯例发地理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上半学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按照惯例发地理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上半学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这个东西其实有点麻烦,因为没有原始资料,只能敲字敲了我一个多小时。 注:有页码的是要好好看看的地方(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 另外,我不知道要考什么。到底是按照考纲来还是按教科书来,所以就做了个综合,用了考纲的结构记了教科书的内容。 闲话少说,下面是正文: 高一第二学期地理 期中复习资料——人文地理 根据地理考纲和地理教科书进行整理。一些比较拓展的内容不在其中。 一、    人口 1.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过程: 计算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0‰           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0‰           人口增长率=(机械变动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总人口*1000‰ 人口增长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前8000至1770年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                   第二时期(1770-1950年):世界人口达到25.2亿                   第三时期(1950年以后)                   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 人口发展四个历程: 工业化之前:人口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 工业化初期:人口高增长阶段(维持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这一阶段】 工业化中后期:人口增长率下降阶段(出生率快速下降而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趋缓)【中国处于这一阶段】 后工业化时期:低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欧洲一些发达国家】 2.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2004年世界人口平均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47人。 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 关系:地形条件(平原)、水资源(沿河湖)、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原因。 我国人口分布: 特征:东多西少,平原盆地多,高原山地少,湿多干少,农多林牧少,交通发达多,交通闭塞少。 黑河—腾冲线: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疏。 3.    人口构成 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等方面。 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人口(15-64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 如果少年儿童比重大,则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潜力大,需要抚养的人口多,社会负担重;劳动人口比重大则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压力较大;老龄人口比重大既说明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较高,也说明社会负担增大,社会需求不旺。 人口性别比:每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表示 人口职业构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人口金字塔:增长型(发展中国家),缩减型、稳定型(发达国家)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7%时》》人口老龄化                         >=10%时》》人口严重老龄化 (瑞典:18%)             原因: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                   有健全的社保制度,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低。             影响: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加重; 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             措施:鼓励生育(治本),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压力: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             问题:加大了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少年儿童比重大会产生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成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障碍。             措施:积极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国情:             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发展战略: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             问题: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4.    人口迁移 趋势:向平原、沿海、城市集中。 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 人口容量:影响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二、    城市 1.    基本特征 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2.    空间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同心圆结构。 土地价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3.    城市化 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1800年,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国北京(第二个超百万的城市:英国伦敦) 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是区域服务中心,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现代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化【上海城市化水平:88,7%为全国最高】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都是城市化的一个阶段) 郊区化:原因(出现城市问题),表现(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郊区大量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城市总人口增加) 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表现(城市人口减少),原因(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发达国家的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差距缩小,私人汽车高度普及,交通网络日益发达,信息化浪潮起推动作用) 城市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 4.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群,城市体系 主要功能分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具体特点见书P38) 形成原因: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密集    空间结构差异:规模、职能、自然环境     城市体系: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巴黎、香港);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广州、西安、武汉);省会城市和省区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头、济南---青岛);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县级中心城市;县以下中心镇。     城市群:三大特征:具有一定数量、高度密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城市;                      以一个或若干特大城市为核心;                      城市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            三大条件: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            六大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                        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三、    产业区位 产业区位是陈烨活动的空间位置,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影响。产业区位条件影响产业的分布。 (一)    农业区位 1.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P62) 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水平、消费市场、交通运输(P63) 【美国乳畜带的区位条件:重要(P63-64)】 【丹麦:畜牧业(牧羊)------种植业(小麦)------畜牧业(乳牛)】 2.    类型及特点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P65-69) 水田农业、旱作农业、牧场畜牧业、游牧畜牧业、地中海型农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城郊农业:特点:产品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              形成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相结合的营销体系,生产效率高;                 在布局上往往成环状结构(P70) 现代农业: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高、商品率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和产品质量高的农业。 (二)    工业区位 1.    影响因素(P76) 能源和矿产资源、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时长、劳动力、科学技术、集聚、土地价格。     【宝钢的区位条件:重要(P77-78)】 2.    区位选择(P78-79) 3.    工业地域 世界主要工业区:北美工业区、西欧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 (三)    第三产业 按其空间分布特征:大体可分为:遍布性行业、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依赖较强的第三产业;与城市的规模、发达程度及在世界或者区域中的经济地位有关。 1.    交通运输与通信:现代交通运输、海洋运输与国际贸易、现代通信(P96-100) 2.    国际贸易不平衡的四个方面(P93) 3.    商业区位条件:交通、人口、集聚、地价 4.    产业结构升级优化(P100-10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