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耳鼻咽喉学 - 主题词1主题词2.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384717 上传时间:2025-02-11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咽喉学 - 主题词1主题词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耳鼻咽喉学 - 主题词1主题词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产科学2-2 药理学 1# 主题词1/主题词2 01 绪论 0101 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0102 药理学的发展 02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0201 药物的转运 0202 药物的体内过程 0203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03 药物效应动力学 0301 药物的效应和作用 0302 药物效应的分析 0303 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 0304 药物作用的原理 0305 受体学说及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0306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04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0401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0402 选择最佳药物 0403 制定最佳治疗效果 05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0501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0502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0503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06 拟胆碱药 0601 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 0602 抗胆碱酯酶药 07 有机磷酸酯类抗胆碱酯酶药中毒及胆碱酯酶复活药 0701 有机磷酸酯类抗胆碱酯酶药中毒 0702 胆碱酯酶复活药 08 抗胆碱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 0801 阿托品类生物碱 0802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09 抗胆碱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 0901 N1——胆碱受体阻断药 0902 N2——胆碱受体阻断药 10 拟肾上腺素药 1001 化学结构和分类 1002 α,β受体激动药 1003 α受体激动药 1004 β受体激动药 11 抗肾上腺素药 1101 α受体阻断药 1102 β受体阻断药 1103 α,β受体阻断药 12 局部麻醉药 1201 药理作用 1202 体内过程 1203 常用局麻药 1204 局部麻醉方法 1205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13 全身麻醉药 1301 吸入麻醉药 1302 静脉麻醉药 1303 复合麻醉 14 镇静催眠药 1401 镇静催眠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1402 苯二氮卓类 1403 巴比妥类 1404 其他镇静催眠药 15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1501 抗癫痫药 1502 抗惊厥药 16 抗精神失常药 1601 抗精神分裂症药 1602 抗躁狂药 1603 抗抑郁药 1604 抗焦虑药 17 抗震颤麻痹药 1701 拟多巴胺类 1702 抗胆碱药 1703 其他类 1704 跨节 18 解热镇痛抗炎药 1801 概述 1802 水杨酸类 1803 苯胺类 1804 吡唑酮类 1805 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1806 解热镇痛药的配伍应用 19 镇痛药 1901 概述 1902 阿片生物碱类 1903 人工合成镇痛药 1904 阿片受体拮抗药 20 中枢兴奋药 2001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2002 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 21 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2101正性肌力药物 2102 减负荷药 22 钙拮抗药 2201 钙拮抗药的分类 2202 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 2203 钙拮抗药的作用机制 2204 钙拮抗药的临床应用 23 抗高血压药 2301 抗高血压药的作用部位和分类 2302 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药 2303 神经节阻断药 2304 松弛血管平滑肌药 2305 钙拮抗药 2306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形成药 2307 利尿药 2308 常用抗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2309 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 24 抗心绞痛药 2401 硝酸酯类和亚硝酸酯类 2402 β受体阻断药 2403 钙拮抗药 25 抗心律失常药 2501 心肌电生理 2502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2503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2504 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 2505 跨节 26 抗高脂血症药 2601 血脂代谢与高血脂症 2602 抗高血脂症药 2603 跨节 27 利尿药与脱水药 2701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702 常用利尿药 2703 利尿药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 2704 脱水药 28 消化系统药 2801 助消化药 2802 抗消化性溃疡 2803 泻药 2804 止泻药与吸附药 2805 利胆药 29 呼吸系统药 2901 抗喘药 2902 祛痰药及粘痰溶解药 2903 镇咳药 2904 跨节 30 子宫兴奋药 3001 缩宫素 3002 前列腺素类 3003 麦角生物碱 31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3101 抗凝血药及促凝血药 3102 抗贫血药 3103 血容量扩充剂 3104 跨节 32 组胺和抗组胺药 3201 组胺类 3202 抗组胺药 33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330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302 盐皮质激素 3303 促皮质激素 3304 皮质激素抑制药 3305 跨节 34 性激素类药物及避孕药 3401 性激素的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 3402 雌激素类药与抗雌激素类药 3403 孕激素类 3404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3405 避孕药 35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3501 甲状腺激素 3502 抗甲状腺药 3503 跨节 36 降血糖药 3601 胰岛素 3602 口服降血糖药 3603 跨节 37 磺胺及其他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3701 磺胺类药物 3702 其他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3703 跨节 38 抗生素 3801 β—内酰胺类 3802 氨基甙类 3803 多肽类 3804 四环素类 3805 氯霉素类 3806 大环内酯类 3807 其他抗生素 3808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3809 跨节 39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3901 抗真菌药 3902 抗病毒药 40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4001 抗结核病药 4002 抗麻风病药 41 抗肿瘤药 11 医学微生物学 2# 主题词1/主题词2 01 序论 0101 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 0102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 0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0201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0202 细菌的结构 0203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03 细菌的生理 0301 细菌的营养 0302 细菌的新陈代谢 0303 细菌的生长繁殖 0304 细菌的人工培养 04 消毒与灭菌 0401 物理学方法 0402 化学方法 0403 跨节 05 噬菌体 0501 生物学性状 0502 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 0503 噬菌体的应用 06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0601 细菌变异现象 0602 细菌的遗传变异物质 0603 细菌的遗传变异机理 0604 细菌的遗传变异应用 07 细菌的分类 0701 传统分类法和细菌命名法 0702 细菌分类中新理论技术 08 细菌的分布与条件感染 0801 细菌的自然界分布 0802 人体的正常菌群 0803 条件感染 09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菌免疫 0901 细菌的致病性 0902 机体的抗菌免疫 0903 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10 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1001 细菌性感染的诊断 1002 特异性预防和治疗 11 革兰氏阳性球菌 1101 葡萄球菌 1102 链球菌 1103 肺炎球菌 12 革兰氏阴性球菌 1201 脑膜炎球菌 1202 淋球菌 13 肠道杆菌 1301 肠道杆菌 1302 埃希氏菌属 1303 志贺氏菌属 1304 沙门氏菌属 1305 克雷伯氏菌属 1306 变形杆菌属 14 弧菌属 1401 霍乱弧菌 1402 副溶血性弧菌 15 厌氧性细菌 1501 厌氧芽孢杆菌 1502 无芽孢厌氧菌 16 白喉杆菌 1601 白喉杆菌 17 分枝杆菌属 1701 结核杆菌 1702 非结核分枝杆菌 1703 麻风杆菌 18 放线菌属 19 动物源性细菌 1901 布氏杆菌 1902 炭疽杆菌 1903 鼠疫杆菌 20 其他细菌 2001 假单胞菌属 2002 嗜血杆菌属 2003 鲍特氏菌属 2004 军团菌属 2005 弯曲菌属 21 支原体 2101 生物学性状 2102 病原性支原体 22 立克次体 2201 立克次体 23 衣原体 2301 衣原体 2302 跨节 24 螺旋体 2401 钩端螺旋体 2402 梅毒螺旋体 25 真菌概述 2501 生物学性状 2502 致病性与免疫性 2503 纯人生物学检查法 2504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26 主要病原性真菌 2601 浅部感染真菌 2602 深部感染真菌 27 病毒的基本性状 2701 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702 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2703 病毒的增殖 2704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2705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2706 病毒的分类 2707 亚病毒 28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801 病毒的感染及发病 2802 病毒感染类型 2803 病毒致病的机理 2804 抗病毒免疫 29 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2901 病毒感染的诊断 2902 病毒感染的预防 2903 病毒感染的治疗 30 肠道病毒 3001 脊髓灰质类病毒 3002 柯萨奇病毒 3003 埃可病毒 3004 新型肠道病毒 31 呼吸道病毒 3101 正粘病毒 3102 副粘病毒 3103其他呼吸道病毒 32 虫媒病毒 3201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3202 森林脑炎病毒 3203 登革热病毒 33 出血热病毒 3301 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 3302 新疆出血热病毒 34 狂犬病毒 3401 狂犬病毒 35 疱疹病毒 3501 单纯疱疹病毒 350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3503 巨细胞病毒 3504 EB病毒 36 腺病毒 37 肝炎病毒 3701 肝炎病毒 3702 甲型肝炎病毒 3703 乙型肝炎病毒 3703 丙型肝炎病毒 3704 丁型肝炎病毒 3705 戊型肝炎病毒 38 逆转录病毒 380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802 人类嗜T细胞病毒 39 其他病毒 3901 痘类病毒 3902 风疹病毒 3903 人类轮状病毒 3904 人乳头瘤病毒 40 跨章 4001 跨节 流行病学 3# 主题词1/主题词2 01 绪论 0101 绪言 010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0103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 0104 0105 02 疾病的分布 0201 跨节 0202研究疾病分布常用的率和比 0203 疾病流行的强度 0204 疾病的地区分布 0205 疾病的时间分布 0206 疾病的人群分布 0207 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03 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述 0301 跨节 0302宿主和病原的关系 0303 传染源 0304 传播途径 0305 人群易感性 0306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0307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04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0401 跨节 0402调查研究设计 0403 偏倚及其控制 0404 现况调查 0405 病例对照研究 0406 队列研究 0407 试验性研究 0408 爆发与流行的调查 0409 个例调查 0410 病因及其推断 05 流行病学在疾病筛检及诊断中的应用 0501 跨节 0502筛检 0503 筛检适用的疾病及对象 0504 诊断方法 0505 预测值 0506 提高诊断质量的一些方法 06 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分析 0601 临床疗效分析 0602 治疗不良反应的分析 0603 预后的判断 0604 07 医疗服务的评价 0701 医疗需要性和要求 0702 供给的评价 0703 利用 0704 费用与效益 0705 其他方面的评价 08 疾病的预防措施 0801 跨节 0802 疾病的预防措施 080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0804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0805 疾病监测 09 医院内感染 0901 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0902 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 0903 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0904 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 0905 院内感染的管理 0906 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皮肤性病科学 4# 主题词1/主题词2 01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 0101 皮肤的解剖 0102 皮肤的组织学 02 皮肤的生理功能 0201 保护作用 0202 感觉作用 0203 调节体温作用 0204 分泌和排泄作用 0205 皮肤的吸收作用 0206 皮肤的代谢作用 03 皮肤病的病因 04 皮肤病中常见的变态反应 05 皮肤的组织病理 06 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 0601 皮肤病的症状 0602 皮肤病的诊断 07 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 0701 皮肤病的预防 0702 皮肤病的治疗 0703 皮肤病的护理 08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0801 皮肤病的辩证 0802 治疗 09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 0901 接触性皮炎 0902 尿布皮炎 0903 湿疹 0904 异位皮炎 0905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0906 自身致敏性皮炎 0907 皮脂溢性皮炎 10 职业性皮肤病 1001 工业性皮肤病 1002 农业性皮肤病 11 荨麻疹类疾病 1101 荨麻疹 1102 丘疹性荨麻疹 12 药疹 13 病毒性皮肤病 1301 疣 1302 传染性软疣 1303 单纯疱疹 1304 带状疱疹 1305 疱疹样湿疹 14 球菌性皮肤病 1401 脓疱疮 1402 毛囊炎、疖及疖病 1403 丹毒 15 杆菌性皮肤病 1501 麻风病 1502 皮肤结核病 1503 类丹毒 16 真菌性皮肤病 1601 头癣 1602 体癣和股癣 1603 手癣、足癣和甲癣 1604 花斑癣 1605 癣菌疹 1606 念珠菌病 1607 孢子丝菌病 1608 皮肤着色霉菌病 1609 跨节 17 性传播疾病 1701 梅毒 1702 淋病 18 动物性皮肤病 1801 疥疮 1802 螨皮病 1803 蜂螫 1804 毛虫皮炎 1805 隐翅虫皮炎 1806 皮下蝇蛆病 1807 虱病 1808 其他虫咬皮炎 19 瘙痒性皮肤病 1901 瘙痒症 1902 神经性皮炎 1903 痒疹 1904 结节性痒疹 20 红斑、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2001 银屑病 2002 多形性红斑 2003 白色糠疹 2004 玫瑰糠疹 2005 扁平苔癣 21 物理性皮肤病 2101 日光引起的皮肤病 2102 痱子 2103 冻疮 2104 鸡眼与胼胝 2105 手足皲裂 2106 褶烂 2107 放射性皮炎 22 角化性皮肤病 2201 鱼鳞病 2202 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2203 掌 角化病 2204 毛发角化病 2205 毛发红糠疹 23 皮肤血管炎 2301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2302 过敏性紫癜 2303 结节性红斑 2304 皮肤结节性血管炎 24 皮肤代谢性疾病 2401 维生素缺乏病 2402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 25 结缔组织病 2501 红斑狼疮 2502 皮肌炎 2503 硬皮病 2504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6 大庖性皮肤病 2601 天疱疮 2602 大庖性类天疱疮 2603 疱疹样皮炎 27 皮肤附属器病 2701 寻常性痤疮 2702 酒渣鼻 2703 多汗症 2704 臭汗症 2705 汗疱疹 2706 斑秃 2707 男型秃发 2708 白发 28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2801 雀斑 2802 黄褐斑 2803瑞尔黑变病 2804 白癜风 29 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 2901 良性皮肤肿瘤 2902 癌前期皮肤病 2903 恶性皮肤肿瘤 30 跨章 3001 跨节 儿科学 5# 主题词1/主题词2 01 绪论 0101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0102 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0103 各年龄分期 0104 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02 生长发育 0201 生长发育规律 0202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0203 体格生长 0204 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0205 神经、心理发育 0206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0207 体格生长偏离 0208 心理行为异常 03 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 0301 儿童保健 0302 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 0303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0304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04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0401 营养基础 0402 婴儿喂养 0403 儿童、少年膳食安排 0404 营养状况评价 0405 蛋白质-热量营养障碍 0406 维生素营养障碍 0407 微量元素障碍 05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0501 概述 0502 胎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0503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0504 小于胎龄儿与大于胎龄儿 0505 新生儿重症监护和呼吸支持治疗 0506 新生儿窒息 0507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0508 新生儿肺炎 0509 胎粪吸入综合症 0510 新生儿出血症 0511 新生儿黄疸 0512 新生儿溶血病 0513 新生儿低钙血症 0514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 05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0516 新生儿颅内出血 0517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0518 新生儿败血症 0519 新生儿破伤风 0520 新生儿呕吐 052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0522 新生儿脐部疾病 0523 新生儿产伤性疾病 0524 新生儿其他感染性疾病 06 遗传性疾病 0601 概述 0602 染色体畸变 0603 遗传性代谢缺陷病 07 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 0701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0702 免疫缺陷病 0703 支气管哮喘 0704 结缔组织病 08 感染性疾病 0801 病毒感染 0802 细菌感染 0803 结核病 0804 深部真菌病 0805 寄生虫病 09 消化系统疾病 090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0902 口炎 0903 胃食管反流 0904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0905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0906 肠套叠 0907 先天性巨结肠 0908 小儿腹泻 10 呼吸系统疾病 1001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0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003 急性感染性喉炎 1004 急性支气管炎 1005 肺炎 11 循环系统疾病 1101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1102 先天性心脏病 1103 病毒性心肌炎 1104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1105 小儿心律失常 1106 充血性心力衰竭 12 泌尿系统疾病 1201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202 肾小球疾病 1203 肾小管性酸中毒 1204 泌尿道感染 13 造血系统疾病 1301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1302 小儿贫血 1303 出血性疾病 1304 急性白血病 1305 组织细胞增多症X 14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1401 化脓性脑膜炎 1402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1403 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 1404 小儿癫痫 1405 脑性瘫痪 1406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1407 Reye 综合征 1408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409 小儿脑肿瘤 1410 线粒体脑肌病 15 内分泌疾病 1501 概述 1502 下丘脑-垂体疾病 1503 甲状腺疾病 1504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505儿童期糖尿病 眼科学 6# 主题词1/主题词2 01 绪论 0101 眼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0102 我国眼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02 眼的解剖、生理和胚胎发育 0201 眼球 0202 视路及瞳孔反射路 0203 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 0204 眼球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分布 0205 眼的胚胎发育 03 眼科检查法 0301 病史采集 0302 视功能检查 0303 眼部检查 04 眼睑病 0401 概述 0402 眼睑炎症 0403 眼睑肿瘤 0404 眼睑的位置与功能异常 0405 眼睑先天异常 05 泪器病 0501 概述 0502 泪溢 0503 泪囊炎 0504 泪腺病 06 结膜病 0601 结膜炎总论 0602 细菌性结膜炎 0603 衣原体性结膜炎 0604 病毒性结膜炎 0605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0606 泪、泪膜与干眼症 0607 其他常见结膜病 0608 结膜肿瘤 07 角膜病 0701 概述 0702 角膜炎症 0703 角膜变性与角膜营养不良 0704 角膜肿瘤 0705 角膜的先天异常 0706 接触引起的角膜并发症 0707 屈光性角膜手术并发症 08 巩膜病 0801 概述 0802 表层巩膜炎 0803 巩膜炎 0804 巩膜色调异常 09 晶状体病 0901 白内障 0902 晶状体异位 0903 晶体先天异常 10 玻璃体病 1001 概述 1002 玻璃体液化与后脱离 1003 玻璃体出血 1004 其他玻璃体病变 11 青光眼 1101 概述 1102 原发性青光眼 1103 继发性青光眼 1104 先天性青光眼 12 葡萄膜病 1201 葡萄膜炎 1202 几种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 1203 葡萄膜肿瘤 1204 葡萄膜先天异常 13 视网膜病 1301 概述 1302 视网膜血管病 1303黄斑疾病 1304 视网膜脱离 1305 视网膜变性 1306 视网膜肿瘤 14 视神经及视路疾病 1401 视神经疾病 1402 视路病变 15 眼的屈光和调节 1501 正常屈光状态和调节 1502 屈光不正 1503 老视 1504 屈光检查方法 1505 屈光性角膜手术 16 眼外肌病 1601 概述 1602 斜视 1603 弱视 1604 眼球震颤 17 眼眶病 1701 概述 1702 眼眶炎症 1703 眼眶血管性病变 1704 眼眶肿瘤 18 眼外伤 1801 概述 1802 眼球钝挫伤 1803 眼球穿通伤 1804 眼异物伤 1805 眼附属上伤 1806 酸碱化学伤 1807 其他类型的眼外伤 19 常见全身病的眼部表现 1901 内科病 1902 外科病 1903 儿科学 1904 妇产科病 1905 皮肤病与性病 1906 神经科病 1907 口腔科病 1908 耳鼻喉科病 1909 药物反应 20 防盲与治盲 2001 概述 2002 我国防盲的现状与展望 2003 几种主要致盲的眼病 2004 低视力的康复 组织胚胎学 7# 主题词1/主题词2 01 细胞 0101 细胞膜 0102 细胞质 0103 细胞核 0104 细胞周期 02 上皮组织 0201 被覆上皮 0202 腺上皮与腺 0203 上皮组织的更新与再生 0204 跨节 03 结缔组织 0301 固有结缔组织 0302 软骨 0303 骨 0304 血液与淋巴 0305 跨节 04 肌组织 0401 骨骼肌 0402 心肌 0403 平滑肌 0404 肌组织的再生 0405 跨节 05 神经组织 0501 神经元 0502 突触 0503 神经胶质细胞 0504 神经纤维 0505 神经末梢 0506 神经溃变与再生 0507 跨节 06 神经系统 0601 周围神经系统 0602 中枢神经系统 0603 跨节 07 循环系统 0701 血管 0702 心脏 0703 淋巴管 0704 跨节 08 免疫系统 0801 淋巴组织 0802 淋巴器官 0803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0804 跨节 09 皮肤 0901 皮肤的结构 0902 皮肤的附属器 0903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0904 皮肤的再生 0905 跨节 10 消化系统 1001 消化管的基本结构 1002 口腔 1003 咽 1004 食管 1005 胃 1006 小肠 1007 大肠 1008 消化管的分泌免疫系统 1009 消化管的内分泌功能 1010 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011 唾液腺 1012 胰腺 1013 肝 1014 胆囊与胆管 1015 跨节 11 呼吸系统 1101 鼻腔 1102 喉 1103 气管与支气管 1104 肺 1105 跨节 12 泌尿系统 1201 肾 1202 排尿管道 1203 跨节 13 内分泌系统 1301 甲状腺 1302 甲状旁腺 1303 肾上腺 1304 脑垂体 1305 松果体 1306 APUD系统 1307 跨节 14 感觉器官 1401 眼 1402 耳 1403 跨节 15 男性生殖系统 1501 睾丸 1502 生殖管道 1503 附属腺 1504 阴茎 1505 跨节 16 女性生殖系统 1601 卵巢 1602 输卵管 1603 子宫 1604 阴道 1605 乳腺 1606 跨节 17 生殖细胞 1701 生殖细胞的发生 1702 受精 1703 跨节 18 人胚早期发生 1801 卵裂与胚泡形成 1802 二胚层时期 1803 三胚层时期 1804 体节期 1805 胚胎完成期 1806 跨节 19 胎儿期外形的特征 1901 胎儿期 1902 胚胎龄测定和预产期计算 1903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某些基本现象 1904 跨节 20 胎膜与胎盘 2001 胎膜 2002 胎盘 2003 跨节 21 孪生、多胎和联体 2101 孪生 2102 多胎 2103 联体 2104 跨节 22 颜面、咽、口腔和鼻腔的发生 2201 颜面的发生 2202 咽和咽囊的发生与演变 2203 舌、腭和牙的发生 2204 鼻腔的发生 2205 先天性畸形 2206 跨节 23 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发生 2301 消化系统的发生 2302 呼吸系统的发生 2303 跨节 24 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的发生 2401 泌尿系统的发生 2402 生殖系统的发生 2403 跨节 25 体腔与系膜的发生 2501 体腔的发生 2502 系膜的发生 26 循环系统的发生 2601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2602 淋巴系统的发生 2603 跨节 27 神经系统的发生 2701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 2702 周围神经系统的发生 2703 脑垂体、松果体与肾上腺的发生 2704 先天性畸形 28 眼与耳的发生 2801 眼的发生 2802 耳的发生 29 骨骼、肌肉系统和四肢的发生 2901 骨骼系统的发生 2902 肌肉的发生 2903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先天畸形 2904 四肢的发生 2905 四肢的先天畸形 30 先天性畸形 3001 先天性畸形的原因 3002 先天性畸形的预防和产前诊断 31 绪论 310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3102 组织学发展简史 3103 组织学技术简介 32 跨章 3201 跨节 妇产科 8# 主题词1/主题词2 01 解剖 0101 骨盆 0102 外生殖器 0103 内生殖器 0104 邻近器官 0105 血管、淋巴及神经 0106 骨盆底 02 生理 0201 妇女一生各阶段特点 0202 月经临床表现 0203 卵巢功能及周期变化 0204 月经的内分泌调节 0205 月经的周期性变化 03 妊娠生理 0301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0302 妊娠期母变化 0303 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0304 总论 04 妊娠诊断 0401 早期妊娠诊断 0402 中、晚期妊娠诊断 0403 胎产氏、胎先露、胎方位 05 孕期保健 0501 孕期监护及管理 0502 胎儿及其成熟度的监护 0503 孕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 06 正常分娩 0601 分娩三因素 0602 分娩机转 0603 分娩经过及处理 0604 跨章 07 正常产褥 0701 产褥期母体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