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申报安徽淮南市市长质量奖
自 我 评 价 报 告
安徽三兴检测有限公司
2013年6月26日
目 录
1.组织描述---------------------------------------------------------2
2.组织面临的挑战---------------------------------------------------8
3.组织发展蓝图-----------------------------------------------------9
4.自我评价---------------------------------------------------------9
4.1 领导-----------------------------------------------------------9
4.1.1 高层领导的作用-----------------------------------------------9
4.1.2 组织的治理--------------------------------------------------13
4.1.3 社会责任----------------------------------------------------16
4.2 战略----------------------------------------------------------18
4.2.1 战略制定----------------------------------------------------18
4.2.2 战略部署----------------------------------------------------20
4.3 顾客与市场----------------------------------------------------21
4.3.1 顾客和市场的了解--------------------------------------------21
4.3.2 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22
4.4 资源----------------------------------------------------------24
4.4.1 人力资源----------------------------------------------------24
4.4.2 财务资源----------------------------------------------------27
4.4.3 信息和知识资源----------------------------------------------28
4.4.4 技术资源----------------------------------------------------28
4.4.5 基础设施----------------------------------------------------29
4.4.6 相关方关系--------------------------------------------------30
4.5 过程管理------------------------------------------------------30
4.5.1 过程的识别与设计--------------------------------------------30
4.5.2 支持过程----------------------------------------------------31
4.5.3 过程的实施与改进--------------------------------------------35
4.6 测量、分析与改进----------------------------------------------35
4.6.1 测量、分析和评价--------------------------------------------35
4.6.2 信息和知识的管理--------------------------------------------37
4.6.3 改进与创新--------------------------------------------------39
4.7 结果----------------------------------------------------------42
4.7.1 顾客与市场的结果--------------------------------------------42
4.7.2 财务结果----------------------------------------------------43
4.7.3 资源结果----------------------------------------------------43
4.7.4 过程有效性结果----------------------------------------------45
4.7.5 领导方面的结果----------------------------------------------45
1 组织描述
安徽三兴检测有限公司系国有企业安徽省三兴检测中心于2008年10月整体改制而来,为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二级法人单位,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金900万元。
检测公司现有员工185人,其中注册建造师5人、注册造价师1人、注册咨询师1人、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15人,工程师9人,其他各类专业技术员52人。9人取得25项无损检测高级资格证书,6人取得高级试验员资格证书。公司下设无损检测室、理化试验室及技术科、安全质量科、设备材料科、经营预算科、财务科、综合办公室等管理科室。公司基地占地面积6500m2。拥有射线检测设备、超声波探伤仪、TOFD探伤仪、现场光谱分析仪、铁素体分析仪、硬度仪和其他试验、检测设备三百余台套。业务工作开展上,检测公司现主要承担各类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材料试验等任务。
目前,在资质方面主要拥有:
国家质监总局批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无损检测A级)》(包括RT、UT、MT、PT、ET、TOFD六项探伤方法)、
国家建设部核定的《无损检测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证书》、
安徽省建设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含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见证取样检测)、
安徽省建设厅《安全生产许可证》、
安徽省环保局《辐射安全许可证》、
安徽省质监局颁发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合格单位》证书(CMA)、
方圆标志认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国家认可委CNAS实验室认证。
1.1 组织的环境
a)主要产品和服务及其交付方式
公司主要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理化试验。
b)企业文化
公司承接上级公司的企业精神、使命、价值观等,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企业愿景。
企业精神:
开拓、拼搏、严细、求实。
企业运行模式:
战略统领、目标控制、效益领先、约束激励。
企业管理运营理念:
以经营为先导,效益为目标,项目为中心,技术为支撑,安全质量为根本,制度为保障,文化和思想建设为基础。
企业核心价值观:
务实诚信、振兴企业、造福职工、奉献社会
企业愿景:
发挥技术、管理、服务优势,培育团队精神,打造企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把企业建成国内行业领先、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检测机构。
c)员工的基本情况
公司职工总人数为185人,员工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员工基本情况表
1.职工人数
185
3.学历构成
人数
所占比例
其中:公司高管人员
7
研究生
0
0%
部门、厂级管理人员
0
本科生
22
11.89%
科级人员
10
专科生
41
22.16%
员工
168
中专及以下
122
65.95%
2.年龄构成
人数
所占比例
4.构成
人数
所占比例
55岁以上
10
5.41%
管理人员
59
31.89%
50-54岁
16
8.65%
工程技术人员
44
23.78%
40-49岁
64
34.59%
其中:高级
13
7.02%
30-39岁
54
29.19%
中级
15
8.11%
29岁以下
41
22.16%
特种作业人员
102
55.14%
生产员工
126
68.11%
员工年龄、学历结构见图1和图2。
图1 年龄构成饼分图 图2 学历构成饼分图
公司员工涉及射线作业,因此实行定期体检制度,对在射线环境下的作业员工给予特殊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对所有从事射线检测的员工进行持证上岗。
d)主要的技术和设备设施
公司拥有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着色检测、涡流检测、TOFD检测、光谱分析等技术。其中TOFD超声波检测仪、手持X射线光谱仪系国内领先技术。主要设备见表2。
表2 主要生产技术和设备
序号
主要生产技术
主要装备
装备水平
核心技术
1
射线检测
工业X射线探伤机
国内领先
X射线照相检测技术
Υ射线探伤机
国内领先
Υ源双源透照技术(部级工法)
自动洗片机
国内领先
管道爬行器
国内领先
管道中心透照技术
2
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探伤仪
国内领先
脉冲反射法检测技术
超声波测厚仪
国内领先
3
TOFD检测
TOFD检测仪
国内领先
端点衍射法检测技术
4
涡流检测
涡流检测仪
国内领先
涡流检测技术
5
磁粉检测
磁粉探伤机
国内领先
磁轭法检测技术
6
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剂
国内领先
液体渗透检测技术
7
涂层测厚
涂层测厚仪
国内领先
涂层测厚技术
8
光谱分析
手持式X射线光谱仪
国内领先
光谱分析技术
9
金相分析
金相显微镜
国内领先
金相分析技术
铁素体测定仪
国内领先
10
硬度测试
里氏硬度计
国内领先
硬度测试技术
11
机械性能试验
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国内领先
机械性能试验技术
压力试验机
国内领先
冲击试验机
国内领先
12
化学分析
碳硫分析仪
国内领先
化学分析技术
13
建筑材料试验
水泥试验设备
国内领先
建筑材料试验技术
水泥恒速压力试验机
国内领先
14
建筑工程试验
混凝土抗渗仪
国内领先
建筑工程试验技术
砂浆抗渗仪
国内领先
锚杆拉拔仪
国内领先
钢筋定位仪
国内领先
钢筋腐蚀测量仪
国内领先
15
道路工程
马歇尔稳定度测量仪
国内领先
道路工程检测
16
螺栓检测
螺栓扭力扭矩测量仪
国内领先
螺栓检测技术
e)组织运营的法规和政策环境
公司严格遵循国家法律、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财务及特种设备的相关要求,以及认证和注册登记等方面的要求,遵循合法经营,按章办事原则。组织运营的主要法规和政策环境见表3。
表3 组织运营的主要法规政策环境
序号
类 别
内 容
1
公司规范治理
《公司法》、《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合同法》
2
保障员工权益与社会责任
《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工会法》、《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
3
产品执
行标准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射线检测》JB/T4730.2-200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89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JB/T4730.3-2005
《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203-2007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JB/T4730.4-2005
《无损检测 焊缝磁粉检测》JG/T6061-2007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JB/T4730.5-2005
《无损检测 焊缝渗透检测》JB/T6062-20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JB/T4730.5-2005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T230.1-2009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T231.1-2009
《焊接接头 冲击试验方法》GB/T2650-2008
《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229-2007
《钢铁及合金光电发射光谱分析法通则》GB/T14203-1993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定方法》GB/T1954-200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5-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GB50204-2002
《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200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200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4
其他
国家质监总局批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无损检测A级)》(包括RT、UT、MT、PT、ET五项探伤方法)、
国家建设部核定的《无损检测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证书》、
安徽省建设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含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见证取样检测)、
安徽省建设厅《安全生产许可证》、
安徽省环保局《辐射安全许可证》、
安徽省质监局颁发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合格单位》证书(CMA)、
方圆标志认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国家认可委CNAS实验室认证
1.2 组织的关系
a)组织机构和治理系统
公司管理体系: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依法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机构图见图3。
b)关键的顾客群、市场区域
公司主要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材料试验,重点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关键的顾客群见表4。
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公司的无损检测主要市场随上级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工程项目。理化试验市场主要集中在淮南市。
理化试验室
非金属材料试验组
…
经理
副经理
总工程师
检测项目部
N
综合办公室
安全质量科
技 术 科
设备材料科
经营预算科
无损检测室
财 务 科
检测项目部
B
检测项目部
A
金属材料试验组
安徽三兴检测有限公司董事会
焊接试验室
监事会
图3 公司组织机构图
表4 关键的顾客群:
序号
项目
顾客群
任务比例
1
无损检测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
90%
2
理化试验
建筑工程
8%
市政工程
2%
c)供应商与服务商
公司材料供方及服务方有20家。大宗辅助材料和机物料,公司通过招标,与资质高、信誉好、保证能力强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供需关系。供应商所提供原辅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司产品的质量和产能,构成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供应链。服务方主要依托省市计量测试院。
d)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沟通机制
公司致力于与重要的供应商、顾客和相关方建立相互沟通、全面合作、实现“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设材部门定期走访战略供应商和顾客,进行双向交流。公司授权经营预算科,收集调查顾客要求与期望,负责进行合同评审。
公司密切关注顾客需求及反馈意见,及时为顾客解决疑难问题。公司按照IS09001标准建立了采购控制程序,设材部门负责对供方的供应资格进行评审,通过验证供方资质、供货质量以及现场考察等多种渠道确认符合要求的供方,使公司产品产量、质量、成本控制和交货期得到保证。
2 组织面临的挑战
2.1竞争环境
a)组织在行业中的地位、规模、发展情况和关键影响因素
目前全国有资质的无损检测机构有三百多家,无损检测机构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规模最大的A级无损检测单位仅20家,我单位是第一家取得A级资质的机构,公司生产规模为年检测量4000万元,在行业内处排头兵的地位。
b) 竞争优势
公司所处独特的地理环境,市场优势明显,在资源获取方面,有上级公司强力支持,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c)公司积极参加国内行业组织活动,通过国内杂志、网站与顾客走访沟通、标杆对手沟通、参加各种会议等信息获取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但标杆对手竞争性指标获取有限,主要是受竞争对手的保密限制。
2.2战略挑战
公司在关键业务、运营和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战略挑战主要有:
a) 关键业务方面:石油化工、电力、军工等行业内部保护,检测任务承揽受到很大限制。小型、私营检测单位的不正当竞争,对我们检测市场的开拓造成很大影响。
b) 人力资源方面:专业人才缺乏,员工素质、观念创新、人才队伍现状制约企业发展。随着企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同行业的竞争,员工对薪酬增长的期望、员工流动和教育培训成本的增加等,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2.3 应对挑战的绩效改进系统
公司建立了以卓越绩效模式为框架的系统改进模式,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的持续改进方法的绩效改进模式,通过定期分析与研判来实现绩效改进的推动,以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通过实施内审、管理评审等达到持续改进;以加强成本考核、质量考核、流程再造为提升手段,把产值、成本等与绩效考核统一在管理成本之中;以市场为导向,改进和提高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吸引人才和开发新技术。
3. 组织发展蓝图
公司以“立足主业、做精做强、规范管理、创立品牌”的发展定位,确立了“发挥技术、管理、服务优势,培育团队精神,打造企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把企业建成国内行业领先、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检测机构。”发展愿景,力争2015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
4. 自我评价
4.1 领导
4.1.1 高层领导的作用
4.1.1.1 高层领导的作用
a) 确定公司的价值观、发展方向和绩效目标
1)确定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发展定位
公司领导承接上级公司确立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发展定位”。
企业精神: “开拓、拼搏、严细、求实”
核心价值观:“务实诚信、发展企业、造福职工、奉献社会”
发展定位:“立足主业、做精做强、规范管理、创立品牌”
企业理念
经营理念:“以经营为先导,效益为目标,项目为中心,技术为支撑,安全质量为根本,制度为保障,文化和思想建设为基础”。
安全理念:“预防事故、安全至上、追求健康”。
环保理念:“节能降耗、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质量理念:“诚信、公正、准确、快捷”。
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走集中统一发展道路”。
2) 确定公司的发展愿景、战略目标和绩效目标
发展愿景:“发挥技术、管理、服务优势,培育团队精神,打造企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把企业建成国内行业领先、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检测机构。”
战略目标
关注未来,五年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企业品牌,勇当同行先进,创建一流企业。加强国内外战略合作,推动公司快速成长壮大。
绩效目标
根据公司的愿景和战略目标,高层领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客观分析内外部因素,均衡考虑相关方利益,提出了产值5000万元,保持国内一流企业为主的绩效目标。公司的绩效目标见表5。
表5 公司的绩效目标
时间
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服务质量
对标水平
环保
安全
用户满
意度(%)
员工薪酬
(万元/年)
2015年
5000
100%
零污染
零事故
98
6.08
在绩效目标体系中,坚持以保质量、树品牌、挖潜增效、提升竞争力为目的,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管理创新为手段,牢固树立环保意识、成本意识、竞争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抢抓机遇,加快技改,推进改革,细化管理,争创效益。组织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党、政、工联席会议解决重点问题,企业重大问题均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决策,确保企业决策切合实际,科学合理,实现共赢。
3)在实践中沟通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战略
双向沟通
高层领导通过在公司职代会、每星期一工作例会、客户座谈会等会议和广告宣传、网络宣传方式,向公司员工和相关方宣传公司的价值观、发展方向和目标。
为了确保双向沟通,公司高层领导通过参加员工座谈会、合理化建议等途径,听取员工对公司价值观、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利用走访客户等机会,向相关方征求意见和建议。
领导带头实践核心价值观
公司领导层每月一次安全、质量、环保生产例会,通过会议了解生产中安全形式、质量控制以及环境保护措施和有效性;传达公司相关制度和规划,重大问题则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民主决策。各职能部门通过内部网站上报工作信息如生产日报、质量日报、环境日报、财务日报等,做到随时能了解生产中相关信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高层领导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依靠严格的工艺指标控制,实施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在实践中落实有效标准化的操作来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经营业绩。
在双向沟通和全员实践中,公司制定了年度《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在多层次多渠道宣贯公司文化精髓的同时,通过开展活动、督查考核等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层层推进,逐步落实,形成了企业文化框架体系(见图4)。
(1)职代会、党政联席会等重大会议上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宣传;
(2)职工通过班前会、安全教育会等各种会议上宣传;
(3)在和机关在主要路口和办公室等处设立宣传标牌、悬挂横幅;
(4)《生产经营管理办法》人手一份,通过培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贯彻;
(5)通过评先评优等活动,结合实际宣传贯彻。
b)创造良好的环境
1)创建有利于授权的氛围
发展愿景:
发挥技术、管理、服务优势,培育团队精神,打造企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把企业建成国内行业领先、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检测机构。
核心价值观:
务实诚信、发展企业、造福职工、奉献社会
企业精神:
开拓、拼搏、严细、求实
注册商标
广告标识司牌及指示标牌
职工工作理念:
一勤天下无难事---天道酬勤,
心到力到功夫到---水到渠成。
职工职业道德规范:
热爱公司,关心集体;爱岗敬业,
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真诚奉献;
遵规守纪,顾全大局;提高技能,争创第一。
行为识别系统
理念识别
系统
形象识别系统
图4 企业文化框架图
高层领导倡导充分授权,并建立了清晰、简捷的授权机制。
建立分类授权体系
公司的管理授权以和机关部门管理人员职责为依据,实行层级管理。
优化授权制度
——推进授权的清晰化:公司《管理手册》将对外经营授权作了定性和定量的规定。依据《公司章程》和相关制度,公司对管理部门及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进行了界定,在管理制度中作了明确规定。
——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每年定期检查考核,兑现奖惩。
——简化财务审批手续。针对财务审批手续繁琐的问题,公司从去年起全面实行预算管理。
2)创建员工主动参与的氛围
高层领导倡导弘扬主人翁精神,全员参与企业管理。
完善制度
公司先后制定了《管理制度汇编》、《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管理手册》,坚持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标准化班组管理、员工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增强职工的归属感。
落实奖励
公司每年都对以上活动评比和表彰,调动了员工参与管理、改进工作的积极性。
3)创建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公司领导层每月一次安全、质量、环保生产例会,是高层领导与中级管理层直接沟通的模式,通过会议了解生产中安全形式、质量控制以及环境保护措施和有效性;传达公司相关制度和规划,重大问题则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民主决策。各职能部门通过内部网站上报工作信息如生产日报、质量日报、环境日报、财务日报等,做到随时能了解生产中相关信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也将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以简报形式向全体员工传达相关信息。依靠严格的工艺指标控制,实施科学的规范化管理,落实有效标准化的操作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经营业绩。
注重市场调研和双向沟通,对主要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给予明确承诺,依靠调查、走访、征集等渠道,传递信息,进行广泛沟通。如出现质量问题,立即派人赴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和处理协商解决。从而使主要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融入企业管理,担负起监督责任。在保持双向沟通过程中,公司积极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于质量方面反馈的信息,及时加以改进。依据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有效性评价、验证其效果,从而实现产品的质量提高,使质量体系更有效地运行。
本企业高层领导积极创造有利于全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诚信经营、创新管理的生产经营环境。一是合理授权。根据各部门的管理范围进行质量职能的分配,每个职能部门履行本部门所担负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的责任;二是明确各职能部门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内容。控制质量成本、安全事故率、环境零污染、节能降耗、提高回收率等。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形成了具有本公司质量管理特色的管理体系,为确保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企业中高层领导实行年薪制,领导层对企业经营结果负责,企业经营绩效与中高层领导薪酬挂钩,下属单位领导施行项目承包兑现奖挂钩考核。公司主要通过“员工薪酬绩效考核办法”来有效开展价值观、长短期方向及绩效期望。组织每年依据上一年考核情况,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修订绩效考核细则,并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4)优化学习的环境。
每年组织中层管理人员、员工参加专业学习和管理内容学习,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公司领导亲自参加各种重大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接受新的管理理念,丰富质量管理知识,注意吸收和掌握国内外质量信息,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建立和健全了职工技能和业绩的考核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职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积级性,逐步建立起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5)创建守法和诚信经营的环境
根据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法规政策,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适合实际并且易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倡导诚信经营的道德规范。如:依据《劳动法》明确组织的义务与劳动者权益,始终把人作为组织的主要资源,为员工提供合理薪资保障;依据《安全生产法》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据《产品质量法》制定《计量器具校检制度》和《顾客投诉处理流程》等。依靠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共同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
4.1.2 组织的治理
4.1.2.1 公司编制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汇编》、《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从制度上来约束员工行为,作为公司进行日常工作管理的依据。公司的高层领导承担相应的经营、道德和法律责任,自身的行为受到一定约束;治理以事实为基础,坚持科学性、民主性,经营责任和权限坚持明确性、透明性,道德责任坚持社会性、公益性,法律责任坚持严肃性、公正性。
a) 组织的管理责任
公司自创立之初就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分离和制衡。
公司高层领导接受董事会任命,聘任合同中明确经营责任,每年签订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量、质量、利税以及企业发展的责任状,由公司进行年度考核,企业经营绩效与中高层领导薪酬挂钩。董事会定期审议公司年度预算及执行情况。公司高层领导除接受董事会、监事会监督外,每年举行一次中层领导对公司高层领导的民主测评,分别对管理层的经营、创新、廉洁、协作等四个方面进行无记名表决。
b) 组织的财务责任
公司依据国家《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以及上级公司的相关要求,建立建全了资金管理规范、预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规范、税收管理规范、项目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有法可依。
在生产经营方面,公司领导层组织各职能部门进行年度预算编制,该预算得到审核批准后实施。每月各职能部门计划下月度资金安排,预算内资金可直接入账手续,但超预算或预算外资金须由责任部门提出原因分析后经党、政、工联席会议确定是否安排。在编制年度资金预算时,始终遵循压缩可控成本,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c)内、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公司接受上级公司开展经营管理审计、离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工程项目审计等内审工作,审计机构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措施,形成闭环管理。委托与公司没有关联利益的会计事务所提供会计报表审核、财务损益表、净资产验证、咨询等服务。
d)相关方利益的保护
在职工权益方面,工会每年代表职工与总经理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将员工的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社会保险和福利、职业培训等内容具体化,通过现场管理和持续改进、绩效考核等措施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在供应商利益方面,物资采购遵循平等、公平、公正原则进行抽样和数据交换,始终坚持“长期合作,实现共赢”的理念。辅料及机物料采购自主采购,也同样严格实行招议标方式进行,招标评议由设材商务部门组织,在同等质量情况下比价格,实行货比三家,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性。
在顾客利益方面,公司始终以顾客满意为焦点,与战略客户建立了互信机制,对顾客在质量上的投诉公司启动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顾客利益不受损失。
公司把纳税、环保、公益支持等各项工作都进行了责任分解,取得良好效果。
4.1.2.2 组织绩效的评审
a)组织绩效评审的内容及方式
高层领导对公司绩效的评审集中在发展成就、标杆绩效、短期目标实现程度、管理有效性四个方面,如表6。
表6 组织绩效评审的内容及方式
序号
评价方面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评价周期
改进部门
1
发展成就
产量、质量等运行指标
生产日报、质量日报
每季度
各部门单位
成本控制、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考核情况
薪资考核专题会议
每月
财务、人力资源
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例会
每月
经营预算
成本控制
财务报表
每月
核算、财务
3
短期目标实现程度
产量、质量、安全、环保
生产调度会
每月
各部门单位
资金执行情况及预算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
每年
财务部
战略实施情况、战略调整情况
研讨会
每季
各部门
顾客满意度
调查表
每年
质量科
4
管理有效性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内部评审
每年
质量科
部门管理创新及绩效
部门总结报告
每年
各部门负责人
质量改进
QC成果会
每年
质量计量科
团队协作精神
标准化班组评审
每年
工会
组织通过对主要运行指标的趋势分析,评价工作业绩,将薪酬与绩效挂钩。对标杆绩效的评审,与标杆企业进行对比,查找组织差距,通过改进措施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对短期目标实现程度的评审,主要是对产量、安全、环保、质量等短期目标实现情况,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给生产经营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查找年度方针目标的差距,及时调整改进方案。对管理有效性的评审,是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QC成果发布、标准化班组的创建以及各部门的年中、年终总结来评价管理有效性。
通过评审来评价组织的成就、竞争绩效以及长短期目标的进展和评价组织的应变能力;评审质量目标及目标的实现结果;确定并落实改进的要求,并识别创新的机会;评价高层领导的管理业绩,改进高层领导及领导体系的有效性。
b)组织定期评审的关键绩效指标及近期绩效评审结果
公司高层领导把安全事故率、环境污染事故、顾客满意率、项目成本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对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与管理,力争安全事故为零、环境污染事件为零。顾客满意度是作为顾客对产品的忠实度的测量,只有在满足顾客期望的基础上,才能占有并拓展市场,企业才能发展壮大。高层将员工绩效薪酬作为提升企业发展动力的要因,通过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发挥技术、管理、服务优势,培育团队精神,打造企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把企业建成国内行业领先、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检测机构。”的企业愿景。2012年公司关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见表7。
表7 2012年公司关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时间
主营业收入(万元)
服务质量
对标水平
环保
(放射达标率)
安全
(千人负伤率)
用户满意度(%)
2012年水平
2386.61
100%
100
0
100%
2015年
标杆水平
5000
100%
100
0
100%
目标
5000
100%
100
0
100%
c)确定改进关键业务的次序,识别创新和发展机会
公司高层领导确定关键业务改进次序的主要依据,一是业务的重要度,二是业务的紧急程度。高层领导认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战略是判断业务重要度的主要依据。因此,高层领导确定业务改进次序为:安全事故率、环境污染事件、顾客满意率、项目成本、员工绩效薪资等业务。
高层领导认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管理,每年5月作为合理化建议月,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让员工献计献策,并挑选优秀建议进行改进落实。积极倡导QC小组改进活动,并将此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d)对高层领导绩效的评价
公司按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由上级公司职能部门按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产量、安全、环保、质量、营业额、利润等经营性指标进行考核,按年度承包合同规定对高层领导进行绩效评价,并依据绩效评价结果确定公司高层领导的薪酬。同时,每年的职工代表大会开展民主评议,对高层领导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评价。
4.1.3 社会责任
公司领导承诺致力于“务实诚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