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县级环境监测站如何搞好计量认证刘 昌 文(贵州遵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遵义县 563100)摘要:阐释环境监测站要建立量质量体系文件,把管理评审、内部审核、期间核查、档案管理等贯穿于监测活动始终,才能搞好计量认证。关键词 环境监测站 搞好 计量认证LIU Changwen(Zun Yi countr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Gui Zhou province, Zun Yi 563100 )Abstract: Interpret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s to establish th
2、e amount of quality system documents, the management review, internal audit, during the verification, records management has always been throughout the monitoring activ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measurement certification.Key words: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s do a good job certif
3、ication前言县级环境监测站处于我国环境监测网络的第四层结,承担着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1】。县级监测站开展的必测项目包括水和废水监测项目16项、降水监测7项、空气和废气监测13项、土壤和固体废弃物2项、噪声监测2项,并应根据当地污染特点开展相应的监测项目【2】。目前,县级监测站普遍存在人员少、业务素质低、仪器设备和监测经费有限、监测数据多。然而,为了使得环境监测站的产品数据满足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市场化的需要,县级监测站必须搞好或通过计量认证。1.计量认证在县级环境监测站中的作用1.1.计
4、量认证的内涵计量认证是指国家凭借计量行政部门的计量技术手段对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实施计量监督,通过严格的技术考核,确认其是否真正具备检验工作相适应的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评价产品质量机构是否真正具有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条件和资格【3】。环境监测的计量认证就是环境监测站依据程序对环境监测的数据产品、监测过程或监测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1.2计量认证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现行对环境监测站进行认证的计量依据是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包含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为证明其按管理体系运行、具有技术能力并提供正确的技术结果所必
5、须满足的所有要求。同时,准则也包含了ISO9001中与实验室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检测和校准服务有关的所有要求。因此,符合准则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也是依据ISO9001运作的【4】。县级环境监测站通过认证证明其具备向用户、社会及政府通过了自身质量保证的能力,具有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条件和资格。从而,环境监测站的终端产品数据才具备法律效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对监测市场的逐步放开,依法治国逐步推进等因素,决定了环境监测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因此,县级监测站必须通过计量认证,确保数据的公信度,使监测数据获得社会、市场、法律的认可。2.建立计量认证体系准则包含有组织和管理、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人员
6、、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和校准、检验方法、检验样品的处置、记录、证书和报告、检验的分包、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以及抱怨等13个质量要素,具体到县级监测站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2.1建立质量体系文件质量体系文件包括按准则编写的监测站适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是监测站从事环境监测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依据,内容涉及监测站概况、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程序文件是对质量手册的实施,囊括了准则的13个质量要素。作业指导书是指导监测站如何开展监测活动技术支撑,具体涉及到准则13质量要素该怎么去做,是一些标准化的方法、步骤和表格。每个县级监测站在质
7、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运行中,要根据站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必要的修改,满足站的质量体系运行。2.2管理评审站长由每年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输入和管理输出评审,管理输入评审包括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内部、外部审核结果、预防和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顾客申诉(投诉)信息、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过程业绩以及比对和能力验证分析、对管理评审结论的纠正措施验证情况、变化的内或外部环境、改进建议、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评审;管理输出评审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决策措施、资源需求、管理评审记录。通过管理输入输出评审来确保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
8、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所进行的活动。2.3内部审核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内部质量审核计划,报站长批准后组织实施,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每年不少于1次,间隔不多于12个月,对薄弱环节要素、对质量有重大影响要素、对顾客申诉和投诉要素可适当增加次数。内审必须由有资格即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且与被审核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担任,以保证质量审核工作的公正性。当审核中发现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疑时,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分析原因,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内审结束后,由质量负责人编制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经会签后递交站长。内审中出现不合格项时,被审核对象应及时制订纠正措施,组织实施直到符合规定要求。质量负责人
9、组织纠正措施跟踪、验证和记录,确保纠正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审核记录保存,并作为管理评审的依据之一。2.4期间核查期间核查又称运行检查,是计量认证质量管理的一种方式。但是,针对具体的行业,往往缺乏明确和可操作性的方法【5】。监测站一般要从量值溯源,做好强检仪器、自检仪器定期检测校准工作,正确使用“红、黄、绿”三色标识;仪器设备比对是检验使用仪器设备之间的差异或人员使用之间的差异,看是否满足相应环境监测的需要;能力验证,是从人员比对、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标准物质的使用、不同方法的比对、保留样品重测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期间核查要有计划、有落实,要贯穿于环境监测活动的始终,并且要做好监督记录归档。2
10、.5标准查新标准查新是环境监测活动最基础性的工作,监测从室内到室外、从分析到化验等所有活动都是依据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标准进行。因此,标准查新和启用监测站要有制度,及时做到废改、立,保证监测活动现行有效。2.6档案管理档案是监测活动的痕迹资料,反应监测活动的全部过程。监测活动的档案包括人员、仪器设备、分析化验、野外采样、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报告等准则所涉及的13个质量要素。其中人员档案要有持证上岗资格,采样、分析、化验、报告要执行三级审核痕迹反应。3.结语计量认证工作贯穿于监测活动的始终,县级监测站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编制好质量体系文件,按站的质量体系运行,把准则要求贯穿于监测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搞
11、好计量认证。参考文献【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第(39)号.【2】 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中国测试技术,2005,31(5):2.【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与实验室评审管理司.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宣贯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58.【4】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5】 任一力.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5):34.刘昌文:男,贵州遵义县人,1975年10月生,研究生文化,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与管理,联系电话:13678526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