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
生化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06年8月
精品资料
目录
1.总 则 3
1.1 概述 3
1.2 评价等级 3
1.3 评价重点 3
1.4 保护目标 3
1.5 评价标准 4
2.建设项目概况 4
2.1 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和地理位置 4
2.2 建设概况 4
2.3 配套工程 5
3.工程分析 6
3.2 堆肥工艺设计 6
3.3 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方式 7
4.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 9
4.1自然环境状况 9
4.2 社会经济状况 9
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0
6.水环境影响评价 10
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0
6.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1
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2
7.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2
8. 噪声影响分析 15
9.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分析 16
10.总量控制分析 17
11公众参入与调查 18
11.1调查的目的 18
11.2 调查范围与方式 18
11.3 公众参与调查过程 18
11.4 简本发布 19
11.5 调查表发放 19
1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0
13.评价结论与建议 20
13.1 评价结论 20
13.2 建议 23
1.总 则
1.1 概述
青岛市小涧西垃圾综合处理场的设计中有生化处理厂,1997年通过专家评审的《青岛市小涧西垃圾综合处理场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包括了生化处理厂的评价内容。由于经费和市场等原因,生化处理厂一直没有上。现在建设生化处理厂的条件已经成熟,但环评时限已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需要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承担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收集和分析了有关资料、进行了现场踏勘后,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有关的环保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等级
该项目排放的废水量<5000t/d,废气的等效负荷Pi£2.5´108,但垃圾渗滤水中CODcr和NH3-N的浓度比较高、并带有明显的臭味,比较敏感,所以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均定为三级评价,对噪声进行影响分析。
1.3 评价重点
根据工程和区域特点,本次评价重点为大气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评价以生化处理厂产生的恶臭(H2S、 NH3和臭气度)为重点,水环境以CODcr、氨氮为重点。
1.4 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为小涧村、大涧村、前石龙屯、后石龙屯、毛家庄等村庄及桃源河。上述敏感目标距厂区的距离和方位见表1-1。
表1-1 项目周围敏感目标一览表
敏感目标
小涧
大涧
前石龙屯
后石龙屯
毛家庄
桃源河
方位
SSE
SW
NNW
NNW
N
S
距离(m)
1100
1200
1100
1800
2300
紧邻
1.5 评价标准
1.5.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H2S和NH3参照执行TJ36-79中规定的标准限值;
2)地表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
3)厂区附近地下水为盐—咸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不适用于盐——咸水,地下水质量不进行评价。
4)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中的2类标准。
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新扩改标准;
2)污水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的一级标准;
4)厂界噪声标准执行GB12348 — 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Ⅱ类标准。
2.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和地理位置
建设项目名称为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生化处理厂工程(以下简称生化处理厂),为超过环评时限重新报批项目,位于城阳区河套镇,小涧村以北1.1km。
2.2 建设概况
工程总投资为12075.91万元,占地面积93850m2,设计处理能力为300t/d(前分选),产成品堆肥70t/d。
生化处理厂位于垃圾场填埋区的东侧,厂内建有前分选车间、堆肥车间、粗肥堆放、后处理系统和精肥堆放车间,各车间通过道路连接起来;消防水池、生活水池和污水调节池建在厂区的南部。总建筑面积25186m2,绿地面积38710m2,绿地率为41.25%。
劳动定员124人,一年工作330d。
图2-2 场区平面布置图
2.3 配套工程
该项目以现有的小涧西垃圾场为依托,使用它的供水、供电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
生化处理厂用水56t/d,由垃圾场东区传达室附近的自来水总管引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通过管道排入污水调节池,然后排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地表水排入雨水沟,由雨水泵排到桃源河。
电由垃圾场东部10KV配电站引入,经厂内的变电室降压后,供生产和照明使用。
3.工程分析
3.2 堆肥工艺设计
3.2.1工艺原理
生化处理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人为的促进可降解的生活垃圾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生化处理的产品叫做堆肥。生化处理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按需氧程度区分,有好氧发酵生化处理和厌氧发酵生化处理,该工程选用好氧发酵处理工艺。垃圾好氧发酵反应式如下:
CsHtNuOv·aH2O+bO2→CwHxNyO2·cH2O+dH2O+eH2O+fCO2+gNH3
(发酵物料) (堆肥) (水份)(水蒸汽)(水份)
根据上述原理,好氧发酵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热升温、高温、降温和腐熟保肥阶段。
3.2.1 工艺流程
进入生化处理厂的生活垃圾经过破袋处理及人工手选后,通过滚筒筛筛分处理,将粒径小于80mm的垃圾进行风选、磁选,再运到发酵仓发酵。一般情况下垃圾在发酵仓中停留28天就充分腐熟,达到高温堆肥的卫生指标。
发酵腐熟垃圾通过圆盘筛分机、卷风分离器、弹跳筛筛分和分离,得到f<12mm成品肥。
3.2.2 主要生产设备
前分选车间主要机械设备为破袋机、滚筒筛、磁分选机;堆肥车间为翻堆机、翻堆机转移车、生物过滤池风机、鼓风机;堆肥后处理车间的主要设备为圆盘筛分机、碎石分离器、重物质分离器、卷风分离器、振动筛等。
3.3 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方式
3.3.1 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污染物达标情况
生化处理厂是小涧西垃圾综合处理场的一部分,垃圾场已经于2002年5月投入使用,目前日处理垃圾约2000t。
垃圾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经垂直和水平收集系统收集后,排入污水调节池,然后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200m3/d,采用MBR+NF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新扩改标准。
填埋气体通过导气石笼收集、排放。为了减少恶臭气体的影响,在污水调节池上加了覆盖膜,产生的恶臭气体从安装在排气孔上的花管排放。青岛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表明,颗粒物、氨、硫化氢和臭气浓度在厂界的浓度均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规定的标准值。
目前垃圾场存在的问题为:
(1)填埋面积大,清污分流措施不完善,渗滤液的产生量较大,超过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
(2)填埋场作业区没有做到及时覆盖,使填埋场的臭气度加大。
3.3.2 堆肥工程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方式
(1) 废水
项目产生两类废水,一是生活废水,二是生产废水。每天产生生活污水8.4t,生产废水112t,其中36t生产废水随垃圾车运到太原路垃圾转运站处理,其余废水全部排入污水调节池,然后排入垃圾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排放。
(2) 废气
在强制通风的条件下,垃圾堆肥过程主要进行好氧分解,产生的废气主要是CO2、少量的CH4、NH3和H2S。该项目每天产生CH4 55.8kg/d, NH3 6.7kg/d和H2S 2.1kg/d。
前分选车间安装了4台除臭吸附塔,产生的废气排入除臭吸附塔处理。进入吸附塔的恶臭气体先经过2%的NaOH喷淋,然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床吸附,NH3和H2S的去除率均为90%。
堆肥车间安装了4个生物滤池,每个生物滤池的排风量均为18000m3/h,生物滤池对NH3和H2S的去除率分别为67%和77%。
经过生物滤池和除臭吸附塔处理后,生化处理厂每天排放CH4 55.8kg/d, NH3 2.1kg/d和H2S 0.45kg/d。
(3) 固体废弃物
该项目每天产生堆肥筛上物115.4t/d,废旧金属和塑料等17t/d,生活垃圾99.2kg。废旧金属和塑料回收利用,堆肥筛上物和生活垃圾运到填埋场处理。另外,除臭吸附塔使用的活性炭大约半年更换一次,每次约300kg,全部由生产厂家回收。
(4) 噪声
主要的噪声设备是破袋机、滚筒筛、翻堆机、生物过滤池风机、鼓风机、圆盘筛分机、振动筛等,它们的单台噪声级在70~85dB(A)之间。
4.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
4.1自然环境状况
(1)地质、地貌及地质结构
厂区属大沽河下游冲—洪积—海积平原的一部分,区域地势平坦,高差起伏很小。其地层可分为基底和盖层两个单元。盖层主要是水平层以及海侵造成的越复构造,未见褶皱和断裂。基底为中生界白垩系下统青山组和上统王氏组,结构复杂,共发现两条NW~SE向断层。由于两个断层的作用,两断层之间的地层上升,形成明显的地垒构造,该地垒是由青山组地层组成。
(2)水文和气象
本地区为受海洋影响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2.5°C;全年以S和SSE风频率最大,年平均风速为3.6m/s;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68mm,
桃源河从厂区的南侧流过,它是大沽河的一条支流。“引黄济青”后,棘洪滩水库将桃源河分为两段,下游段从棘洪滩水库起始,在下疃西北部汇入大沽河。该河是季节河流,汛期有径流通过,汛期过后基本断流;厂区附近地下水为咸水—盐水。
4.2 社会经济状况
垃圾场所在地行政上隶属城阳区河套街道办事处,共辖19个社区居委会,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4.2万。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1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00万元,出口创汇28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1元。
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主要的环境影响是施工粉尘和噪声类。该工程施工时在厂界建金属板围隔,施工粉尘的影响范围在50m左右,不会对周围敏感点造成明显影响。
施工机械的噪声在79~89dB(A),白天施工厂界噪声能够满足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晚上施工场界噪声将超标,但施工现场距离村庄均在1000m以上,对其噪声环境基本上没有影响。
6.水环境影响评价
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6.1.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青岛环境卫生监测中心于2005年8月31日和2005年11月30日在厂区附近的桃源河段设了2个站位进行了监测,监测项目为pH、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总大肠菌群。
监测结果表明,桃源河评价河段氨氮、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均超标,氨氮的最大超标倍数为0.89、化学需氧量最大超标倍数为10、生化需氧量的最大超标倍数为6.5,说明该河段污染比较严重。
6.1.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 废水排入垃圾场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
垃圾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200m3/d。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最大产生量为500m3/d,大大超过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没有容量接纳该项目产生的污水,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必须扩大。
(2) 废水排放对地表水的影响
生化处理厂投入运行后,整个垃圾场排放的废水量将增加18%。在断流季节,如果将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废水排入桃源河,河床上流淌的基本上都是废水,河水水质虽然略好于现状,但仍将严重超标。
6.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2.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青岛环境卫生监测中心于2005年8月31日和2005年11月30日对垃圾填埋场的1#本底井、2#扩散井和5#监测井进行了监测,监测项目为钙镁总量、氯化物、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六价铬、汞、铅、镉共计8项。
厂区周围地下水为咸水—盐水,不适用于农业和工业用水。将各测站的调查结果与1997年垃圾场建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地下水水质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地下水没有受到明显的污染。
6.2.2 地下水影响评价
车间内的地面、地沟和污水调节池均进行了硬化防渗处理, 项目产生的污水不会对厂区内的地下水造成明显的影响。
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7.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2005年10月27日青岛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在垃圾场的大门(1#站)、污水处理厂(2#站)、工作区的上风向(3#站)和工作区的下风向(4#站)各设了1个站位进行了大气监测。监测项目为NH3、H2S、TSP、甲烷和臭气度共计5项。
2006年7月24日海洋局一所在垃圾填埋场界外10m处和前石龙屯东南(距垃圾场1060m)各布设了一个站位(5#和6#站),监测项目为NH3、H2S和TSP。
在2005年10月27日(1#~4#站),TSP日均值范围为0.205~0.807mg/m3,NH3、H2S和CH4的一次浓度范围分别为未检出~0.06mg/m3、未检出~0.007mg/m3和3.73~30.6mg/m3,臭气度均小于10。
2006年7月24日(5#、6#站)监测结果表明,5#站氨的浓度在0.075~0.093mg/m3之间,硫化氢的浓度在0.031~0.042mg/m3之间;6#站氨的浓度在0.025~0.065mg/m3之间,硫化氢的浓度在0.010~0.024mg/m3之间。
4#和5#站氨、硫化氢、总悬浮颗粒和臭气度能满足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6#站(前石龙屯东南)NH3和TSP浓度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但H2S有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为1.4(发生在13:00)。
7.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7.2.1 TSP的影响分析
由于生活垃圾含水率高,又在太原路垃圾转运站挤压成型装入集装箱车,倾倒时产生的扬尘并不多。运输道路均为柏油路,道路扬尘也比较小。
项目与周边村庄的距离大于1000m,产生的扬尘对周围村庄没有明显的影响。
7.2.2 恶臭气体NH3和H2S的环境影响预测
废气排放高度都比较低,属于面源。本评价采用点源修正模式,即按点源扩散模式进行计算,并对扩散参数、进行修正。
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在下风向100m~2000m范围内,NH3的一次浓度范围在0.00~2.85´10-2mg/m3,H2S的一次浓度范围在0.00~6.20´10-3mg/m3,最大落地浓度均发生在稳定小风情况下,最大落地距离为57m,均位于厂内。
在各种稳定状态和风速下,在厂界NH3和H2S的影响浓度叠加上背景值后均符合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的厂界标准,没有超标现象。
发生机械故障或停电均可能引起恶臭气体得不到处理直接排放,预测表明,事故状态下,在下风向100m~2000m范围内,NH3的一次浓度范围在0.0001~8.64´10-2mg/m3,H2S的一次浓度范围在0.00~2.71´10-2mg/m3,最大落地浓度均发生在稳定小风情况下,最大落地距离为57m。
精品资料
②对关心敏感点的一次浓度影响
在正常生产和事故状态下项目对周围村庄小涧、大涧、前石龙屯和后石龙屯的一次影响浓度见表7-1。
表7-1 对关心敏感点的1小时取样浓度影响
村 庄
小涧
大涧
前石龙屯
后石龙屯
风 向
NNW
NNE
SSE
SSE
距 离(m)
1100
1200
1100
1800
NH3浓度(mg/m3)
正常生产
0.0032
0.0028
0.0032
0.0016
事故状态
0.0096
0.0085
0.0096
0.0047
H2S浓度(mg/m3)
正常生产
0.0007
0.0006
0,0007
0.0003
事故状态
0.003
0.0027
0.003
0.0015
在监测大气现状的当天,海洋一所组织了一个5人小组,对小涧西垃圾场进行了现场考察并调访了周围村庄的居民。现场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垃圾场下风向500m范围内臭味较重,1000m范围内,臭味时有时无,在前石龙屯村南闻不到臭味。前石龙屯和后石龙屯被调访的村民反映,夏季吹东南风时有臭味,特别是夜间和清晨臭味大一些;小涧西村民反映,吹西北风时有时可以闻到臭味。
生化处理厂采用好养堆肥,产生的废气又经过生物滤池净化,排放的恶臭气体要比卫生填埋少,因此生化处理厂投入运行后,整个垃圾场排放的恶臭气体将有所减少,减轻了对周围的村庄的影响。
精品资料
7.2.3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所推荐的方法计算,生化处理厂的卫生防护距离为200m,垃圾场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生化处理厂是小涧西垃圾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确定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
8. 噪声影响分析
8.1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在拟建厂区四侧厂界和垃圾填埋场周围布设了7个测站,进行了昼、夜间噪声监测。
测量结果表明,由于交通噪声的影响,7#站昼、夜间噪声均超标,其它测站昼、夜间噪声均符合1类标准的要求,没有超标现象。
8.2 噪声影响分析
工程使用的主要设备单台噪声级在70dB(A)~85dB(A)之间。 生产车间均为钢结构,采用双层彩钢压型板墙,隔声在35dB(A)以上。最薄弱的环节是窗户,假设其隔音量是15dB(A),在车间外仅靠窗户的地方,噪声为70dB(A)左右。经距离衰减,四面厂界的噪声均能达标,对周围的村庄不会产生明显的噪声影响。
9.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分析
9.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该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一类第一项第 30条“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国家鼓励类发展项目。
堆肥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生产有机肥,变废为宝,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9.2清洁生产分析
(1) 设备的先进性
生化处理厂除了生物滤池和除臭吸附塔等辅助设备在国内配套外,主要设备全部由加拿大进口,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产品的先进性
生产的产品全部为精堆肥,发酵充分,肥效高,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 选用清洁能源及节能措施
A. 选用清洁能源
为进行污染源头控制,生产过程均采用电力作为能源,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治理污染所需投资,选用能源符合我国提倡的清洁生产原则。
B. 节能措施
遵照国家有关能源政策、法规、标准和文件的规定,在本项目建设中机电设备均选用国家公布的节能产品,使用低损耗电器元件、电力变压器、节能灯具、灯光管及电源。
(4) 延长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
生化处理厂投入运行后,每天少填埋300t生活垃圾,减少量相当于目前填埋量的15%,可将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延长4.5年。
9.3环保措施
为了尽量减少对大气、水环境和噪声环境的影响,工程采取了多项环保措施。该项目的总投资为12075.91万元,环保投资为55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4.6%
(1) 废气收集与处理
该项目采用好氧堆肥,减少了恶臭气体的产生,同时采用了生物滤池和除臭吸附塔除臭的工艺,减少了恶臭气体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2) 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水环境的措施
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污水调节池,然后通过管道进入垃圾场污水处理厂处理。小涧西垃圾场准备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扩大到500t/d,届时垃圾场包括生化处理厂产生的废水均能得到及时处理。
(3) 防止垃圾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建设填埋场专用道路,采用集装箱式垃圾运输车运输垃圾,垃圾运输车经常清洗,保证沿途环境不受污染。
(4) 噪声控制
噪声主要产生在机械设备、车辆作业过程中。为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购买低噪声设备,运输垃圾车辆进出厂区要减速,不准鸣喇叭,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
10.总量控制分析
拟建项目产生的废水全部排入污水调节池,再通过管道排入垃圾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恶臭气体经生物滤池或除臭吸附塔处理,大大减少了恶臭气体的排放,整个工程是一个正效益工程。
尽管如此,仍有一定数量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每年仍向水环境排放8.73t CODcr、1.61t NH3-N;向大气环境排放18.4t CH4、0.73t NH3和0.16t H2S,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1公众参入与调查
11.1调查的目的
公众参与的目的主要是加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及当地群众的沟通,提高群众参与的程度,更好地收集有关部门、周边群众对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意见。建设项目与当地公众沟通,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可以拟补在环境评价中可能存在的遗漏和疏忽,公众也能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环保措施。
11.2 调查范围与方式
为使公众充分了解并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按照《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将于2006年8月25日在青岛市环保局环保网上进行了公示,对象范围是全市公众,并采取调查表方式进行了公众调查,对象范围包括本项目周围村庄居民、政府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和有关的专家。
11.3 公众参与调查过程
建设单位于2006年8月25日在环保局环保网上发布公告,介绍了项目概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采取的治理措施要点阐述,包括:
(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3)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4)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5)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6)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7)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8)公众提出意见的的起止时间。
11.4 简本发布
2006年8月25日在环保局环保网上发布编制好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1.5 调查表发放
在调查表中对项目情况进行介绍,提出调查了解的问题,给出几个不同的答案,供被调查人选择。被调查人认为必要时,也可以把其它意见和建议填到相应的栏目中,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调查组根据调查表进行统计汇总。
(1) 调查内容
根据建设情况,共提出七个问题。这些问题可归纳为二大类,一类是被调查人认为建设项目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另一类是受影响的个人、单位对建设项目的态度、要求、具体意见等。
(2)调查样本
本次调查样本总数80人,其中各级政府公务员人群组10人,,周边群众60人,有关专家10人。
1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该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一类第一项第 30条“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国家鼓励类发展项目。
小涧西垃圾场的建设为青岛市创建卫生城市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生化处理厂是小涧西垃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投入生产后,减少了垃圾的填埋量,延长了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生化处理厂建在预留地上,不新征土地,符合青岛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垃圾场的水、电和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比较完善,该项目以垃圾场为依托,减少了基础建设投资;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送填埋场处置,运输距离短,不需建立专门的堆场,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项目排放的恶臭气体和垃圾渗滤水经过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与附近村庄的距离均大于1000m,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生产过程产生的恶臭气体不会对周围的村庄造成明显的影响。在切实落实了采取的环保措施,并采纳了报告书中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后,项目建设可行。
13.评价结论与建议
13.1 评价结论
13.1.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 地表水质量现状
桃源河评价河段氨氮、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均超标,氨氮的最大超标倍数为0.89、化学需氧量最大超标倍数为10、生化需氧量的最大超标倍数为6.5,说明该河段污染比较严重。
(2) 地下水质量现状
厂区周围地下水按矿化度分为咸水—盐水,不适用于农业和工业用水。
(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垃圾场北边界的4#和5#站氨、硫化氢和总悬浮颗粒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4#站臭气度小于0.5,能满足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前石龙屯东南方向的6#站NH3的标准指数为0.13~0.33,TSP为0.51,均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但H2S有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为1.4。
(4)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7#站昼、夜间噪声均超标,其它测站昼、夜间噪声均符合1类标准的要求,没有超标现象。7#站噪声超标是交通噪声造成的。
13.1.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5.1.2.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 废水排入垃圾场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
垃圾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为200m3/d。目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最大产生量为500m3/d,大大超过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没有容量接纳该项目产生的污水(83.9t/d),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必须扩大。
(2) 废水排放对地表水的影响
桃源河是季节性河流,汛期有径流通过,汛期过后基本断流。生化处理厂投入运行后,整个垃圾场排放的废水量将增加18%。在断流季节,如果将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废水排入桃源河,河床上流淌的基本上都是废水,河水水质虽然略好于现状,但仍将严重超标。
13.1.2.2 地下水影响评价结论
车间内的地面、地沟和污水调节池均进行了硬化防渗处理,项目产生的污水不会对厂区内的地下水造成明显的影响。
13.1.2.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扬尘的影响分析
由于生活垃圾含水率高,又在太原路垃圾转运站挤压成型装入集装箱车,倾倒时产生的扬尘并不多,运输道路均为柏油路,道路扬尘比较小,扬尘对周围村庄没有明显的影响。
(2)恶臭气体影响预测结论
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在下风向100m~2000m范围内,NH3的一次浓度范围在0.00~2.85´10-2mg/m3,H2S的一次浓度范围在0.00~6.20´10-3mg/m3,最大落地浓度均发生在稳定小风情况下,最大落地距离为57m。
在各种稳定状态和风速下,在场界NH3和H2S的影响浓度叠加上背景值后均符合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的厂界标准,没有超标现象。
事故状态下,在下风向100m~2000m范围内,NH3的一次浓度范围在0.0001~8.64´10-2mg/m3,H2S的一次浓度范围在0.00~2.71´10-2mg/m3,最大落地浓度均发生在稳定小风情况下,最大落地距离为57m。
生化处理厂投入运行后,垃圾填埋场每天少填埋300t生活垃圾。整个垃圾场(包括生化处理厂)排放的恶臭气体将有所减少,减轻了对周围的村庄的影响。
13.1.2.4噪声影响分析
生产车间均为钢结构,采用双层彩钢压型板墙,隔声在35dB(A)以上。经距离衰减,项目厂界的噪声均能达标。周围村庄距垃圾场的距离都在1000m以上,项目生产设备的运行噪声不会对上述敏感点产生明显的影响。
13.1.3总量控制分析结论
拟建生化处理厂采用好氧堆肥工艺,工程中又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大大的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整个工程是一个正效益工程。
尽管如此,垃圾场投入运行后,每年仍向水环境排放8.73t CODcr、1.61t NH3-N;向大气环境排放18.4t CH4、0.73t NH3和0.16t H2S,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3.1.4项目可行性评价结论
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发展项目,是一项正效益工程。建在垃圾场的预留地上,不新征土地,符合青岛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该项目以垃圾场为依托,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排放的恶臭气体和垃圾渗滤水经过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建设可行。
13.2 建议
(1)扩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使整个垃圾场的污水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2)修建排污管道,将污水处理达到二级标准后,在大涧闸以下排放。
(3)在污水调节池上加覆盖膜,产生的恶臭气体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
(4)前分选车间采用生物滤池除臭代替除臭吸附塔,减少废碱液的产生。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