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CB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应用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6523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B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应用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CB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应用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CB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应用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6中国医疗器械信息|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临床应用研究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口腔种植是口腔医学领域重要的组成,随着近几十年口腔种植理论与技术不断发展及成熟,口腔种植外科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在患者健康状况与经济条件允许下,口腔种植成为牙列缺损、缺失修复等口腔问题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1。口腔种植主要是利用陶瓷或金属等制作出种植体,然后将其植入组织,并获得骨组织固位支持,有着和天然牙结构、功能及美观等相似的效果2-4。从近几年相关研究报道5-8看出,我国口腔疾病患者发生率不断增高,牙列缺损、附着龈缺失等口腔疾病若未能及

2、时治疗,可威胁牙周组织健康,导致口腔残留菌斑无法及时清除,诱发其他严重口腔疾病,进而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虽然口腔种植有不错的效果,但受口腔疾病、牙齿拔除等影响,牙槽骨形态改变,为了确保种植体适应,则要考虑牙槽骨骨量、质量等问题,就需要做好术前的相关检查9。CT检查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但传统CT检查效果有限,随着锥形束CT(Cone BeamCT,CB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推广及应用,可直接获取三维图像,了解更多的依据,为治疗提供参考。本次对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口腔种植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旨在探究CBCT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3、1.1临床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口腔种植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058岁,平均(39.523.24)岁;病程218个月,平均(5.151.32)个月。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256岁,平均(39.443.38)岁;病程217个月,平均(5.121.15)个月。基线资料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CB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应用探究郭宇峰 天津市河西医院口腔科 (天津 300000)收稿日期:2022-05-17文章编号:1006-6586(2023)16-0136-03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4、内容提要: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口腔种植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用常规CT技术进行口腔种植,观察组用CB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口腔种植,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口腔医学领域采取CBCT三维成像技术,可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手术成功率,同时减少

5、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促使患者更满意。关 键 词:口腔医学领域 口腔种植 锥形束CT 三维成像技术 常规CTApplication of CBCT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StomatologyGUO Yu-feng DepartmentofStomatology,TianjinHexiHospital(Tianjin300000)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valueofconebeamCT(CBCT)three-dimensionalimagingtechnologyinth

6、efieldofstomatology.Method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oralimplantologywhowere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January2020toJanuary2022wereselectedforresearch,andthetwo-colorballmethodwasdividedintotwogroups,60casesineach.ThecontrolgroupunderwentoralimplantationwithconventionalCTtechnology,andtheobservatio

7、ngroupunderwentoralimplantationwithCBCTthree-dimensionalimagingtechnology,andtheeffects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operationtim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hor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amountofoperativebloodloss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

8、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implantationsuccessrat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groupswassignificant(P0.05);Thetotaleffectiverat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groupswassignificant(P0.05);Thepatientsatisfaction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

9、,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groupswassignificant(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有发音不清、咀嚼功能降低,以及剩余牙槽嵴、颞下颌关节肌等退行性改变,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诊满足牙列缺损、附着龈缺失等标准10,符合口腔种植指征;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脏器病变,如心脏病、肾病、肝病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随访时间不足3个月;依从性差,或不愿意配合研究;恶性肿瘤;既往有正畸治疗或口腔颌面部急性/慢性炎症等患者。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CT检查,仪器为西门子DefinitionA

10、S40CT机,检查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保持下颌下缘垂直于水平面,将其固定后进行牙齿、上颌窦底平面1cm上颌骨、牙槽骨与下颌区剩余牙齿、鼻腔底、牙槽骨、下颌骨体部等处扫描。扫描参数包括层厚2mm、层距4mm、矩阵512512、显示野20cm、时间9s。扫描结束,明确重要解剖位置,定位术区,对种植区骨密度进行测定,拟定种植体大小、植入深度等情况。若骨量少,可予以骨量增殖,保障牙槽骨丰满。观察组予以CBCT检查,仪器为西诺德ORTHOPHOSCG 5全景数字牙科X光机,实施三维成像检查。利用KodakDental Image Software牙科临床软件,按照Dicom3.0格式完成交换与影像处理。

11、扫描位置选择与对照组相同,参数包括X射发生器的电流为316mA、电压为6090kV,输入电压则为240V,频率为50/60Hz,球管交点为0.5mm,扫描时间416s,重建时间2min。明确重要解剖位置后获取三维立体图像,确定术区,检测种植区骨密度,实施上颌骨与下颌骨结构重建,并完成矢状面、标准轴面、冠状面、曲面体层等扫查。最后,拟定种植体的大小与种植深度及其维持等情况,若骨量少实施骨量增殖,保障牙槽骨丰满。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比较两组疗效,评价标准11为:牙齿外观与功能正常,语言功能与饮食正常为基本治愈;牙齿外观与功能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12、,进食轻微受到影响为有效;牙齿外观与功能及口腔功能等无明显改善或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有效)/本组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随访3个月时调查患者满意度,采取院内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90100分为满意、7089分为尚可、70分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尚可)/本组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2.结果2.1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种植成功率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更高,两组

13、差异显著(P0.05),见表1。2.2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3.讨论牙齿是人体口腔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承担咀嚼功表1.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种植成功率比较组别n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种植成功率n(%)观察组6012.955.115.570.6358(96.67)对照组6031.626.5414.131.2548(80.00)t/26.3504.2546.927P0.050.050.05表2.临床效果对比n(%)组别n基本治愈有效无效总有

14、效率观察组6040(66.67)19(31.67)1(1.67)59(98.33)对照组6028(46.67)22(36.67)10(16.67)50(83.33)26.025P0.05.138中国医疗器械信息|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临床应用研究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能,还对人的外貌美观性有重要影响12。近些年,人们对口腔健康与美观度问题越来越重视,而许多口腔疾病都可能导致牙列缺损、附着龈缺失等发生,从而危害口腔健康,影响美观度13。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水平提高,口腔种植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得到了推广,利用植入骨组织内的

15、下部结构作为基础,进而完成缺损牙的修复,促使牙齿结构与功能恢复,同时恢复美观。为了确保口腔种植技术发挥最佳作用,需获取清晰的影像资料,才能保障手术精准操作14。传统CT检查,可获取清晰的二维图像,但无法明确牙槽骨骨量与质量及残留牙等情况,从而影响手术的开展。CBCT三维成像技术则可弥补传统CT的不足,三维成像更准确、立体,可快速收集口腔清晰的影像资料,确保术前准备更完善,而术前模拟手术与排牙更清晰,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次对本院收治的120例口腔种植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用常规CT技术进行口腔种植,观察组用CB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口腔种植,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常规CT采取扇形X射线获取一维头投像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处理构建二维图像。而CBCT则是根据所产生的锥形束射线在球管与平板探测仪上,经二维数字投照在一定时间内获取不同的二维投照图,经计算机分析与重建,获取高分辨率的三维重建图,可从各个角度获取二维投照图像,然后三维重建后获取三维数据15。口腔种植前采取CBCT三维成像技术检查,可选择设计置入种植体的模拟置入,然后标记下颌神经管染色通路,实现下颌骨可用骨量的立体观测,自动完成重建,可避免神经管损伤。在充分了解骨质负荷情况下,设计最

17、合适的种植体,从而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16。传统CT检查应用于口腔种植中,难以准确分析颌骨骨质、下颌实际神经结构及颌骨质量等情况,无法充分掌握患者的信息,使得口腔种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CBCT三维成像技术则改进了传统CT分析的不足,其详尽的三维图像,可明确骨密度、骨量高度、下颌神经管位置等情况,从而为牙齿种植计划提供准确的信息17。CBCT扫描时间短,三维重建无伪影,减少了辐射损伤,一次投照相当于传统CT的1/301/40放射量,减轻了辐射风险。此外,CBCT三维成像技术扫描获取的图像格式为DICOM,经软件处理,可获得临床成像图像,利用数字化传输模式处理,使图像处理效果明显提升,保障了

18、图像的质量,加上高空间分辨率与高三维成像精度,在口腔医学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综上所述,在口腔医学领域采取CBCT三维成像技术,可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手术成功率,同时减少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促使患者更满意,值得应用。表3.患者满意度对比n(%)组别满意尚可不满意患者满意度观察组(60)39(65.00)20(33.33)1(1.67)59(98.33)对照组(60)26(43.33)23(38.33)11(18.33)49(81.67)26.227P0.05参考文献1 王嘉艺,王珊,王林.CBCT在口腔正畸学头影测量中的应用与发展J.口腔医学,2016,36(11):1047-1050.2 杨华

19、.CBCT在口腔外科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20,9(1):39-41.3 黄锦锋,陈晓朝,王宏.口腔锥形束CT关键参数检测方法的研究J.计量学报,2021,42(3):375-379.4 黄文博,杜申钊,曾静,等.四种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与螺旋CT口腔全冠图像中的伪影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2):1094-1098.5 廖丹,侯建.锥形束C在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9):42-44.6 朱涛,许艳华,朱云芳.CBCT在口腔正畸学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9,25(22):4488-4492

20、.7 李惠玲.CBCT检测口腔正畸中牙槽骨、牙根吸收状况的效果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1451-1453.8 齐建华,刘志辉,段常春,等.CBCT对口腔-上颌窦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35(8):486-488.9 张晗,李永辉,杨若仪,等.隐形矫治在口腔扫描图像上牙列中线的确定方法J.口腔医学研究,2020,36(8):761-765.10 田青香,娄云,王宏芳,等.口腔COPT与CBCT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对比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8,27(1):48-51.11 李晓敏,陈蕾,张治勇,等.3种不同口腔慢性炎症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的锥形束CT

21、比较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8,41(2):137-141.12 杨彤彤,王之瑜,李静.正畸关闭萎缩性牙槽骨间隙前后牙槽骨形态的口腔锥形束CT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7):962-964.13 朱科技,施雄.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螺旋CT口腔修复全冠图像伪影的对比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0,30(4):249-251.14 吴连俊,姚李韬,张彩霞,等.切牙管形态学特征的CBCT测量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20,36(7):693-697.15 林川,李宇,刘媛,等.基于CBCT矢状向切片图像的静息舌位研究初探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0,36(3):469-472.16 满毅,周楠,杨醒眉.动态实时导航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J.口腔疾病防治,2020,28(6):341-348.17 鲁琦澔,张卫兵.成人骨性类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复合体形态比较的CBCT分析J.口腔医学,2020,40(5):432-4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