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的香炉隐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6255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的香炉隐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的香炉隐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72023/08 No.258从古到今,“香”常被用来描绘美好的事物、德行、情感。在传统形容女性的词汇中,总是离不开一个“香”字。如女子的面颊称为“香腮”,女子的头发称为“香云”,女子的面容称“香培玉琢”,女子的肌肤称“香娇玉嫩”,女子仿佛是香的代名词。明末清初的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中说:“名花美女,气味相同,有国色者,必有天香。天香结自胞胎,非自薰染。佳人身上实实有此一种,非饰美之词也。此种香气,亦有姿貌不甚娇艳,而能偶擅其奇者。”1可见美人与香是无法分开的,文人笔下的美人有着视觉美感的国色,也自带嗅觉审美的天香,视嗅结合构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美人。在传统表现女性的图像之中,美人身上自

2、带的香气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作为形而下的器物则可以表现无形的香气。一、无形的道德要求一、无形的道德要求明清时期的仕女画是盛唐之后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它与西方透视相结合,在明清审美风尚的影响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仕女图。雍正十二美人图传为宫廷画师所作,绘制的是雍正心中的汉人女子形象。在展现女子私人活动的十二幅图中,有三处出现了香炉。香炉形制各有不同,既符合传统生活用香的习惯,也与画中人物活动相适应。裘装对镜图(图1)中描绘的是一位衣着华丽的女子手持铜镜,对镜自观。此类女子观镜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屡见不鲜。顾恺之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篇所作、具有教化意义的女史箴图中第四段刻画的就是两个妇女对镜梳妆,并

3、附有文字“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女子观镜修饰自身,一直是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闺范”的要求。清代帝王推崇儒学,社会对女子的外貌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女性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容貌。裘装对镜图中的美人发髻整齐,却还要对镜自视,检查自己的妆容。封建礼教思想控制下的女子不仅要妆容齐整,内在的品德修养也不可忽视。观镜是对自我容貌的检视,手边的铜香炉则喻示其品德。诗经中的美人吐气若兰,曹植洛神赋中的美人气若幽兰,可见古人幻想中的美人是自带香气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具有独特的意义与象征性。这既是因为兰花有独特的香味,也是因为它喻示道德品格,有着嗅觉审美与品德意蕴的双重意义。在古人幻想中,美人周身是充盈着香

4、气的。在中国香文化中,“气味”与人物品行是相连的。尚书周书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香气是品德的代表。而“香气养性”也是中国香文化的核心理念与重要特色2。画中人物使用的铜手炉也称“袖炉”“手熏”等,形制精巧,是旧时宫廷乃至民间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掌中取暖工具,除了可取暖还可用作熏炉,达到熏香的目的,也可实现传统用香的养性功能。男性画家把对女性闺房活动的想象付诸现实,图像中的美人因为香炉的加持,既有国色也有天香,安排在手边的香炉同时满足了有暗香盈袖的嗅觉幻想。画面中的镜子可以修饰容貌,香炉里无形的香则可以颐养性情,从而实现中国传统礼教要求下的内外兼修。香炉与镜子的配合既展

5、现了女性的闺房活动,也反映出封建礼教对女性无形的道德要求。二、闺房中的无尽哀愁二、闺房中的无尽哀愁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许戾家。”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被宋人称为“四艺”或“四雅”,是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一部分。焚香进入闺房,与文人用香习惯相连,反映出女性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焚香的描写少不了一个“愁”字。李清照的几首小词都写了女性生活中的焚香:“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些词句都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无尽哀愁。明清时期

6、仕女图中的女性形象不同于盛唐美人的丰腴、雍容华贵,更多追求的是美人弱不禁风的病态之美,女性面部表情也多有愁容。这种人物表现风格反映了当时对美人形象的审美要求。明清时期仕女画家十分注重仕女画中的情景塑造。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的十二位美人周围生活景物也是各不相同,周围场景与人物活动相互配合,我们可从周围景物、装饰品来探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捻珠观猫图(图2)与观书沉吟图(图3)中,人物身侧出现了不同形制的香炉,在香炉衬托下,画中的女子也少不了一个“愁”字。捻珠观猫图中的美人手持手串,肘部靠在大理石桌面的木桌上,身旁是青铜鼎式香炉。跟随美人的目光,我们可以看见两只正在嬉戏的白猫,白猫为画面增加了一丝活力,

7、但也反衬出画中人物的孤寂。在身旁香烟的烘托下,美人应该是通过这两只嬉戏的白猫回忆到与有情人的浪漫生活,不禁面上略显哀愁。观书沉吟图中出现了两首诗,一是仕女身后:“樱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风半懒时。一种心情费消遣,缃编欲展又凝思。”诗中的“樱桃小口柳腰肢,斜倚春风半懒时”是对美人形态的描写,画中的仕女也如诗中描绘的一样有着樱桃小口和软若杨柳的腰肢。诗文的后半句“一种心情费消遣,缃编欲展又凝思”则是对仕女表情和心理活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的香炉隐喻文_陈芸芸刘坛茹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内容提要:在中国传统焚香习俗中,生活用香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无论是传统的文人用香,还是女性闺房用香,香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着极

8、高的使用价值。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香炉器物出现三次,分别是在裘装对镜、捻珠观猫、观书沉吟场景中。在男性视角下,观镜、读书、雅坐与传统文人生活习惯相关。画中的香炉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道德要求,表达了闺房中的无尽哀愁,流露出封建社会男性对女性生活的审美幻想。关键词:美人图;香炉隐喻;审美幻想88的描写。画中仕女手中拿着书,目光却移向别处,做思索之状,让观者也不禁疑惑仕女看到什么让她开始凝思。仕女手中的诗集给出了答案,翻开的页面上写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劝诫人们要珍惜少年时光,及时摘取爱情的果实,仕女看到这首诗心中难免感叹自己正值青春年华却没

9、有等到爱情。仕女身后不远处是一尊形制古拙的香炉,为画中仕女增添了一分哀愁。三、男性的审美幻想三、男性的审美幻想焚香,在传统文人生活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焚香”作为“四艺”的一部分,除了给文人带来嗅觉享受之外,还能彰显文人的身份,满足他们精神需求。香,可养生,可养性,既可带来嗅觉享受也可激发审美联想。雍正十二美人图的赞助人和绘画者均为男性,图中闺房的女性活动以及生活场景反映了男性的审美幻想。女性低垂的眉梢、软若杨柳的腰肢皆代表了清代男性对女性外貌的审美要求。除了外貌的要求,男性文人也会赋予这些女性更深层次的精神幻想。与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相背离,明清时期,在江南青楼文化的影响下,文人更青睐能吟

10、诗作赋的女性,青楼也吸引了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挥毫泼墨,以青楼女子为描绘对象的仕女画开始大量出现,其中蕴含着文人的审美情趣。书本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女性的才气。在十二幅美人图中,捻珠观猫图持表对菊图观书沉吟图博古幽思图桐荫品茶图中都有书籍出现。无论是书架上还是手边的书籍,都反映了读书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无论是读书还是沉思,在表现男性生活场景的画作中大多有香炉,香炉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现了文人的修养。香炉出现在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雅的象征,在读书之时更是少不了一炉香。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诗中写道“焚香闲看玉溪诗”。文人读书焚香除了可养生、养性,也可激发想象力。香气营造的虚幻空间能激发读书人的

11、想象力,香气弥漫,眼前的景物变得虚虚实实,烟雾随风浮动,思绪也飘向远方,幻想与现实结合。观书沉吟图中的香炉形制比前面两幅图像中的香炉简单,更契合画中读书仕女的身份。总结总结雍正十二美人图展现了清代仕女画的审美新风尚。画中香炉的出现表明了清代用香的普及,展现了用香的多样性,背后蕴含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道德要求,表达了女性情思,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生活的幻想。参考文献1李渔.闲情偶寄M.郁娇,校注.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107.2傅京亮.中国香文化M.济南:齐鲁书社,2008:18.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图3雍正十二美人图观书沉吟图图2雍正十二美人图捻珠观猫图图1雍正十二美人图裘装对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