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与反思如何在对联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梳理探究课:奇妙的对联学习了教学策略与反思部分有很大的收获,眼前豁然开朗。下面就我学习理念指导下设计的一节课与同仁们探讨。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古人喻之为“诗中之诗”。文字简洁,韵味优美,构思精巧,意境深远,独具一番魅力。但对联教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知识,兴趣很关键,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时代赋予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增长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责任,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
2、尤为重要。 那么,在一次对联教学中,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对联教学中我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的。 一、由故事导入,“一石击起千层浪”。 故事是这样的,以前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席,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天增日月妈增寿,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帐房先
3、生把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你看,老地主不懂对联闹出了笑话了,我们不懂一点对联知识也可能闹出一些笑话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点对联知识吧,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二、由浅入深,创设成功情境。成功感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喜悦和满足,从而增加信心,并获得更大的求知欲望。于是我由浅入深的设置问题。告诉他们其实,同学们头脑中已经存储着许多对联,只是你没在意而已,不信,我一提示,你张口就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学生都能答上,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表情也舒展了,此时,我会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对联的特点和写法。然后,顺势引出另一个问题。说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
4、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下联是什么呢?教师引导逐字相对),“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持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
5、,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预测:讲这个故事后个别调皮学生可能会产生戏弄老师的想法,所以要稍加正面引导,纪晓岚小时侯很聪明,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处理问题不太讲究分寸)。 学生们经过教师的引导基本都能对上下联,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精神处于兴奋状态,求知欲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水到渠成,对联欣赏和训练部分,学生是乐于接受的。这节课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神奇魅力。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是一种艺术,也
6、是一种创造。只要我们勤于钻研,精心设计,为每一节课选择好特定的“小石头”,适时投下去,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出现“万波涌动”、如沐春风的好局面。教学反思该教学设计在研究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情况之后,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由对联故事导入课堂,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联的基本知识起步,进行对对活动,欣赏精妙的对联,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对联。整个设计充分考虑:(1)将课本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主动挖掘创设,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2)探求
7、新课程“梳理探究”单元教学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应注意:(1)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教学,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学的过程中体验中华文化艺术瑰宝_对联的艺术性.让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2)要力求使学生转变对联是文字游戏,学对联是为了考试的观点,和老师一起体会对联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样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语言文化,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景观很好地体现了设计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经历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尤为难得的是学生所对的对联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创造力,给予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对教师也深有启发,体现了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