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341732 上传时间:2025-02-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教案课题 5.黄河颂课型 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2.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1.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

2、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二、学会朗读。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

3、读。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聆听入课了解课文背景 积累文学常识 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三、内容研讨(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四)品尝“颂黄河”部分。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2.

4、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四、小结: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五、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六、作业联系朗诵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 6.最后一课课型 新授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

5、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认识人物特点,了解本文的叙事线索。2.体会文章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品味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他们将有怎样的表现呢?二、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

6、和作者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速读课文后,根据课件展示的图片复述课文,师给予评价。2.依据时间顺序,将本文划分为三

7、部分。3.围绕上面的复述和层次的划分,理顺本文聆听入课了解背景及作者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的叙事线索。4.生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5.生用“这是的最后一课”句式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三、研读重点,理解内容1.略读课文,填写下表。说说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出示)肃静取代了嘈杂,庄重取代了随意;对周围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更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重、悲愤的氛围,以及人们对它的无限珍惜。四、分析描写,探究人物1.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刻画韩麦尔先生?2.外貌描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作用?3.试举一例神态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4.文中动作描写最传神的是哪几句话

8、?它有何作用?5.“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属于什么描写?其含义是什么?6.生概述“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的人”。五、小结六、作业积累字词谈感受读课文完成表格自读课文勾画语句分析人物板书设计最后一课都德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主要情节课前上课下课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教学反思课题 6.最后一课课型 新授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

9、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认识人物特点,了解本文的叙事线索。2.体会文章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品味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教学方法默读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研读语言,洞察心理(一)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1.分析“上课前”。(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2.分析“上课中”。(1)今天的情形和平时不同,表现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理?(2)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请找出有关语句。“我觉得他从

10、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二) 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师点拨:“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的感情变化,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三、疑读课文,探究环境描写1.找出开始的两处环境描写: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读课文勾画心理描写句子分析作用全班交流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3.上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析“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一句的作用。5.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的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四、细读课文,研读语言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

11、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3.“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忘不了”?“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请你想象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中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五、拓展迁移日本法西斯在侵略中国时,在我国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

12、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被肆意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情感的文章都被删除,日本侵略者妄图以此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意志。语言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追求,它起着凝聚人心、团结民众的作用。结合本文韩麦尔先生对法语的赞美,谈谈你对自己的母语有哪些新的认识。六、作业:将以上看法写在周记本上细读课文,研读语言谈谈对母语的认识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7.土地的誓言课型 新授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调动学生的情感。2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本文出现的关键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3.理解

13、作者对沦丧的故园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重点品析文中关键意象的含义和关键语句的作用。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导入激趣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强行进攻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关东原野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播放视频战火中的故乡情)观看视频,感受东北沦陷后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以形象的画面、视频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二、作家作品1关于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1

14、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曹雪芹,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等。2写作背景。3东北作家群。4检查预习。三、内容探究1播放情境课文记忆中的故乡。2请学生诵读课文第一段,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点拨: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聆听入课了解作者及背景积累字词自读课文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烈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

15、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2)结合课文内容及你对东北地区的了解,交流东北印象(包括历史与物产)。(3)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然后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4研读课文第二段。播放情境课文故乡母亲,画出课文中令我魂牵梦绕的故乡生活。我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四、写法探究 1找出文中使用呼告手法的句子,分析和理解呼告的作用。2找出文中使用拟人、排比手法的句子,分析、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五、课堂小结热爱故土、热爱祖国是人类恒久而深沉的感情,我们都应该热爱故乡,建设最美好的家园。六、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勾画语

16、句回答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分组讨论,然后发表看法、意见。探究写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8.木兰诗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正确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2.背诵全诗,了解故事大意。3.初步认识木兰的英雄形象。重点1.背诵全诗,了解故事大意。2.初步认识木兰的英雄形象。难点通过情节的分析,初步认识木兰的英雄形象。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导入播放迪斯尼公司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说一下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你对她有哪些了解。学生谈完后,教师总结引导: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而现在,花木兰可以说是天下闻名,连美国人都非

17、常喜欢、佩服她,并制作了动画片。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又不是真实的花木兰,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原汁原味的中国花木兰是什么样的?好,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木兰诗,认识一下真实的花木兰。二、朗读诗歌2.辨析通假字。帖花黄明确“帖”同“贴”,粘贴。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4.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音韵美。然后齐读,指名读,教师纠错。三、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用工具书,自主翻译诗歌。2.画出疑难词语和语句,组内交流,班内集中释疑。3.班内交流翻译效果。4.重点语句(特殊句式)翻译展示。四、积累词汇观看动画

18、 聆听入课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用工具书,自主翻译诗歌积累词汇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积累如下重点词语。(课件出示)(二)教师梳理出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重点文言现象。五、初读感知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2.木兰诗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征程,十几年征战沙场的生活。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

19、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类比,赞美木兰。六、指导背诵1.学生结合对每一段内容的概括,抓住每一段语句的规律,进行独立背诵。2.组内开展背诵比赛,互相交流背诵方法。3.班内展示背诵效果。七、课堂小结一千多年来,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诗歌,对其又有了进一步了解,希望同学们再读一读、品一品这首乐府诗歌,更深入地领会它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八、 作业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班内展示。再次顺读课文,在读顺的基础上,组内讨论,了解故事大意,明确层次划分背诵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8.木兰诗课型

20、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2.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3.学习花木兰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的性格,善良淳朴、顾全大局、不慕名利的品德。重点1.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2.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3.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难点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明白本诗为什么如此安排详略。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前情回顾1.按要求用原句填空。(1)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2)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诗句是:(3)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4)

21、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2.翻译下列句子。二、再读课文,探究人物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明确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三、精读课文,读透技法1.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1)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明确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十几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女英雄的高尚品格。(2)再读

22、第四段和第六段,思考作品详略安排的用意。(3)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4)学生在全班展示。明确任何文章在剪裁上详略的处理都是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填空独立找寻相关语句归纳形象特点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突出人物特征、充分表达主题为目的的。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仍以第三、六段为例,详写就是行文中大量运用铺陈、渲染、烘托等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加以详写的?(2)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共同示例归纳:复沓,排比,互文,以上修辞手法都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的效果。(4)请学生齐读以上句子,再感受一下它们的表达作用。(5)除

23、了上述修辞手法以外,诗歌还运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举例并赏析。顶真: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对偶: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明确以上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语言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充分体现了民歌通俗上口、易于传诵的特点。四、齐背课文,畅谈感悟1.齐背一遍。2.思考: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思考:学完本诗,我们应该从木兰身上学习什么?4.教师综合学生所谈,概括引导:木兰的勤劳勇敢、淳朴智慧、淡泊名利、爱家报国的优秀品质都是值得学习的,尤其是她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发扬光大。作为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享受着祖国发展带来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享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

24、呵护与关爱,因而更应多一份责任感、多一份担当的精神: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对自己负责;体谅父母,分担家务对家庭负责;关心集体,同学互助对学校负责;遵规守纪,热心公益对社会负责只有有了这样的责任感,你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将来也才能成为一名有益于国家的好公民。让我们努力!五、作业:完成练习册 精读课文,理解本文详略得当和多种修辞手法并用的手法背诵课文思考问题小组交流学生展示,畅谈感想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写作学会抒情课型新授课时3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特点。2.借助教材文本,分析两种抒情方式在适用范围、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3.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

25、美好情感。重点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难点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导入写作刘勰说:“为情而造文。”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需要有情,才能打动读者;要让笔尖流淌真情实感,需要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一、什么是抒情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二、抒情的好处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方法结合运用。三、抒情

26、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让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我口写我心”。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2.间接抒情除了直接抒情以外,作者的情感也往往渗透在叙述和描写中。例如土地的誓言: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聆听入课读文段了解什么是抒情、抒情的好处方式记笔记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这一段文字里,作者写了许多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斑斓多姿,我们读起来,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故乡的炽热爱恋。这是间接抒发情感的好例子

27、。四、 思路点拨我们怎么把自己胸中之情化为纸上文字呢?1.化虚为实显真情。真情源于真人真事,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具体画面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挚,最易写出动情点。2.细节描写动人心。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写作时应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以及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作具体的摹绘。运用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动人艺术效果。3.抒议结合点情理。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其他关键处加入议论、抒情句子点染,既能使记叙文更具真情实感,又能达到升华主题、点明主旨的作用。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

28、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屏显)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五、 范文欣赏六、 作业:试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融入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读文段体会抒情的好处及方法总结归纳记笔记欣赏范文练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课型 新授课时 3教学目标1.积累名人爱国的故事,感悟人物情感。2.背诵爱国古诗词,从诗词中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3.积累爱国名言,树立爱国之情。重点积累爱国故事并且做到自己能够生动的讲述,背诵爱国古诗词、名人名言。难点感悟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教学方法调查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29、资源补充一、导入新课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二、具体环节第一篇章:爱国人物故事会1.董存瑞的故事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

30、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2.张自忠的故事3.奥运健儿的故事许海峰、刘翔等人的故事聆听入课交流爱国人物故事畅谈感受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第二篇章:爱国诗词朗诵会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三篇章:爱国名言展示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鲁迅三、活动小结祝福你,祖国!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请拿起你的笔为祖国献上你美好的祝福四、布置写作任务学生根据这次活动及感受,写一篇作文,力求突出所受到的启迪和认识。 朗诵爱国诗歌积累爱国诗歌展示收集到的爱国名言活动小结写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