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叶螨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与评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3939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叶螨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与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叶螨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与评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叶螨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与评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叶螨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与评价张艳春,张洪波(徐州市贾汪区农业农村局,江苏 徐州 2 2 1 0 1 1)摘要:以供试5种生防药剂分别对草莓叶螨和蚜虫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草莓叶螨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是1.3%苦参碱A S浓度8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为6 6.6 0%,药后7 d防治效果为8 2.2 0%;其次是0.3%印楝素E C 4 0 0倍液和1.8%阿维菌素ME 1 6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在6 0%以上,药后7 d防治效果在7 5%左右,以上3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草莓叶螨优选药剂。2.5%鱼藤酮E C 6 0 0倍液和0.5%藜芦碱S L 3 0

2、0倍液,药后3、7 d防治效果较差,不推荐在防治草莓叶螨上使用。对草莓蚜虫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是1.8%阿维菌素ME 1 4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为6 8.6 0%,药后7 d防治效果为8 8.2 0%;其次是1.3%苦参碱A S 8 0 0倍液和1.8%阿维菌素ME 1 6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在6 0%以上,药后7 d防治效果在8 5%左右,以上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草莓蚜虫优选药剂。0.5%藜芦碱S L 3 0 0倍液、2.5%鱼藤酮E C 4 0 0倍液和6 0 0倍液,药后3、7 d防治效果均较差,不推荐在防治草莓蚜虫上使用。关键词:生防药剂;叶螨;蚜虫;虫口减退率;防

3、治效果草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蔷薇科,原产于美洲、欧洲和亚洲,是众所周知的“水果之王”。草莓具有鲜艳的色泽、丰富的营养、酸甜度适中的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截至目前,中国种植规模一直稳居世界前列,江苏草莓种植起步较早,源于徐州和句容,种植规模和产量位居前三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力度增加,农业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科研院所项目逐步落地乡村,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均稳步落地实施。基于草莓产业的兴起,各地均在打造草莓产业为主题的风情特色小镇,如铜山新区榆庄镇“台上草莓风情旅游观光小镇”、邳州市港上镇“小草莓打造大世界观光产业园”、徐州市贾汪区耿集镇“莓好田园草莓特色小镇”等,大力发展观光

4、旅游鲜食采摘项目,已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草莓生产中虫害主要有害螨和蚜虫,严重制约了草莓产业的绿色发展。温室草莓常见螨虫种类有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均隶属蜱螨目叶螨科,叶螨类均以成螨在草莓根际周围土壤缝隙或杂草上越冬。高温干旱时易发生,以成螨、若螨在草莓叶背上刺吸汁液,叶片受害初期,草莓叶片正面出现失绿的枯白小点,严重时整张叶片枯白并枯焦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在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螨虫打不死、打不掉、打不清等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螨虫个体小、隐蔽性强、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发生时间与动态认知不清等特点,导致螨虫出现抗药性与再猖獗趋势较为严重。蚜虫属昆虫纲半翅目蚜科,草莓上蚜虫主要有

5、棉蚜、桃蚜和萝卜蚜。蚜虫直接危害主要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幼嫩组织上刺吸汁液,草莓的花蕾、嫩叶、花序、果实及匍匐茎受害严重,受害组织会因失水而坏死,使得正常生长、开花或坐果等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叶片受害后卷曲,光合面积缩小,光合效率降低,严重阻滞营养物质积累。幼果受害后,影响果实的膨大和正常着色,易形成僵果。蚜虫次生危害之一是在危害部位分泌出蜜露,蜜露可堵塞叶片上的气孔,影响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污染了果实,使得草莓品质变劣,产量严重下降。蚜虫次生危害之二是蚜虫孤雌生殖,环境适应能力广,繁殖力强,具有迁飞性,传播病毒能力强,是病毒原传播的主要媒介,设施内稳定温度环境,可实现周年繁殖,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均可

6、长时间危害。鉴于此,结合当前徐州地区草莓生产的迫切需要,本研究提供5种生防药剂,筛选出优质高效、低残留的药剂,以期为徐州地区草莓健康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0.3%印楝素E C(山东化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0.5%藜芦碱S L(浙江利农化学有限公司);2.5%鱼藤酮E C(菏泽龙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3%苦参碱A S(江苏利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8%阿维菌素ME(江苏蓝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供试草莓品种为“章姬”,选购于徐州安耕农业科技服务公司,位于徐州市贾汪区“莓好田园”草莓种苗生产基地。供试害虫经徐州市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专家团队鉴定为朱砂

7、收稿日期:2 0 2 3-0 1-3 0作者简介:张艳春(1 9 7 6-),女,江苏铜山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创新工作。6 现代化农业 2 0 2 3年第9期(总第5 3 0期)叶螨和二斑叶螨,均隶属蜱螨目叶螨科,以下统称为“叶螨”。桃蚜、棉蚜和萝卜蚜,以下统称为“蚜虫”。供试温室为二代日光温室大棚,温室东西长度1 0 0 m,南北走向宽度6 m,总面积4 2 0 0 m2,采用等距高畦栽培,畦面上采用聚酯乙烯薄膜全覆盖。1.2 试验方法试验于2 0 2 1年9月至2 0 2 2年5月在徐州市贾汪区“莓好田园”草莓示范生产基地(东经1 1 7.4 5,北纬3 4.3 7,年均温度

8、1 6)进行。2 0 2 1年9月1 5日定植,行距2 0 c m,株距1 5 c m。试验期内,不采取化学防控。试验共设计1 1个处理,处理1为0.3%印楝素E C 4 0 0倍液;处理2为0.3%印楝素E C 6 0 0倍液;处理3为0.5%藜芦碱S L 2 0 0倍液;处理4为0.5%藜芦碱S L 3 0 0倍液;处理5为2.5%鱼藤酮E C 4 0 0倍液;处理6为2.5%鱼藤酮E C 6 0 0倍液;处理7为1.3%苦参碱A S 8 0 0倍液;处理8为1.3%苦参碱A S 1 0 0 0倍液;处理9为1.8%阿维菌素ME 1 4 0 0倍液;处理1 0为1.8%阿维菌素ME 1 6

9、 0 0倍液;处理1 1为清水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共有3 1个小区,小区面积1 5 m2,定植2 0 0株,随机排列,小区间设安全隔离行。采用3WB D-2 0 L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静电喷雾施药,重点是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受药。在药前和药后1、3、5、7 d调查叶螨、蚜虫的虫口数量,每小区随机选取2 0株草莓,每株选取5张叶片,记录各处理的虫口数量,并计算虫口减退率与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 0 0;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 0 0。1.3 数据处理采用E x c e l 2 0 2

10、1和S p s s 2 2.0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药后1、3、5、7 d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治效果,并用S p s s 2 2.0软件计算各处理间防治效果的显著性。2 试验结果与分析2.1 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叶螨的防治效果由表1可知,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叶螨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1.3%苦参碱A S 8 0 0倍液对草莓叶螨防治效果最佳,药后1、3、5、7 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药后3 d防治效果为6 6.6 0%,药后7 d防治效果为8 2.2 0%。0.3%印楝素E C 4 0 0倍液和1.8%阿维菌素ME 1 6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在6 0%以上,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

11、为7 6.5 2%、7 4.6 0%,对草莓叶螨防治效果较好,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0.3%印楝素E C 6 0 0倍液和0.5%藜芦碱S L 2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在6 0%左右,药后7 d防治效果在7 0%以上,二者差异不显著。2.5%鱼藤酮E C 6 0 0倍液和0.5%藜芦碱S L 3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分别为4 0.5 6%和4 4.5 0%,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4 5.8 0%和5 2.6 0%,二者防治效果较差,且差异显著。表1 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叶螨的防治效果处理虫口基数头药后1 d存活螨数 头 校正防效%药后3 d存活螨数 头校正防效%药后5 d存活螨

12、数 头校正防效%药后7 d存活螨数 头 校正防效%15 4.3 22 5.6 85 3.6 8 b1 9.8 66 3.5 2 b1 8.3 26 8.2 4 b1 2.5 67 6.5 2 b25 6.3 32 6.6 55 1.2 0 c2 2.6 06 0.2 4 c1 8.7 26 5.6 0 c1 5.4 27 3.6 8 c35 6.5 82 6.6 65 1.8 2 c2 2.5 25 9.8 0 c1 8.2 86 5.6 0 c1 5.8 07 2.6 2 c45 4.4 23 2.9 04 0.2 8 f3 1.4 24 4.5 0 f2 8.9 04 7.2 0 f2 8

13、.2 05 2.6 0 f55 5.6 23 1.5 64 2.3 6 e2 8.2 04 6.2 6 e2 6.5 25 1.6 2 e2 6.3 25 4.5 6 e65 5.0 03 3.8 23 7.6 2 g3 2.5 64 0.5 6 g3 1.6 04 3.5 0 g3 1.6 04 5.8 0 g75 8.3 22 5.3 05 6.7 2 a2 0.1 26 6.6 0 a1 6.4 27 2.8 0 a1 1.6 28 2.2 0 a86 1.4 03 6.4 24 1.2 8 f3 3.3 24 6.2 0 e3 1.1 65 0.6 8 e2 9.0 05 5.3 5

14、e95 4.2 02 8.8 24 5.1 2 d2 6.8 05 0.5 0 d2 4.6 05 5.6 6 d2 2.6 06 2.2 4 d1 06 1.6 02 8.4 05 2.6 0 b2 3.3 66 1.2 0 b1 9.7 26 7.2 0 b1 6.3 07 4.6 0 b1 15 4.5 05 6.3 25 8.2 45 9.6 06 2.3 2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 5),下同7 现代化农业 2 0 2 3年第9期(总第5 3 0期)2.2 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蚜虫均有不同

15、程度的防治效果。1.8%阿维菌素ME 1 4 0 0倍液对草莓蚜虫防治效果最佳,药后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药后3 d防治效果为6 8.6 0%,药后7 d防治效果为8 8.2 0%。1.3%苦参碱A S 8 0 0倍液和1.8%阿维菌素ME 1 6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在6 0%以上,药后7 d防治效果在8 5%左右,对草莓蚜虫防治效果较好,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0.3%印楝素E C 6 0 0倍液和0.5%藜芦碱S L 2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在6 0%左右,药后7 d防治效果在7 5%以上,二者差异不显著。0.5%藜芦碱S L 3 0 0倍液、2.5%鱼藤酮E C 4

16、0 0倍液和2.5%鱼藤酮E C 6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仅为4 5%左右,药后7 d防治效果仅为6 0%左右,防治效果较差,且差异不显著。表2 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处理虫口基数头药后1 d存活蚜虫 头 校正防效%药后3 d存活蚜虫 头校正防效%药后5 d存活蚜虫 头校正防效%药后7 d存活蚜虫 头 校正防效%15 4.0 03 2.6 23 6.4 2 g3 1.3 64 0.2 6 g3 1.4 04 2.3 0 g3 0.2 05 4.5 0 g25 5.2 02 5.4 55 0.2 0 c2 1.4 06 0.2 0 c1 7.5 26 4.4 0 c1 4.2

17、07 6.4 2 c35 5.3 82 5.4 65 0.6 2 c2 1.3 26 1.6 0 c1 7.1 66 4.4 0 c1 4.6 07 5.5 0 c46 0.2 03 5.2 24 0.2 0 f3 2.1 24 6.1 0 e3 0.6 05 0.2 8 e2 8.2 06 2.1 2 e55 4.5 23 0.3 64 1.1 6 e2 7.3 04 5.1 6 e2 5.4 25 0.5 2 e2 5.1 26 0.6 5 e65 3.2 03 1.8 04 0.1 8 f3 0.2 04 3.4 0 f2 7.8 04 6.0 0 f2 7.2 05 9.5 0 e76

18、 1.4 02 7.2 05 1.4 0 b2 2.1 66 0.2 0 b1 8.6 26 6.0 0 b1 5.2 08 5.6 0 b85 3.0 02 7.6 24 4.8 2 d2 5.6 05 1.2 0 d2 4.6 05 5.6 8 d2 1.8 06 8.8 0 d95 6.3 22 4.6 05 8.3 2 a2 1.3 26 8.6 0 a1 5.4 27 6.6 0 a1 0.5 28 8.2 0 a1 05 3.1 22 4.2 85 2.3 8 b1 8.6 06 2.5 2 b1 6.2 06 8.8 0 b1 2.6 08 4.3 0 b1 15 5.5 05

19、7.3 05 8.5 06 2.6 06 4.2 03 结论与讨论以供试5种生防药剂分别对草莓叶螨和蚜虫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草莓叶螨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是1.3%苦参碱A S浓度8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为6 6.6 0%,药后7 d防治效果为8 2.2 0%;其次是0.3%印楝素E C 4 0 0倍液和1.8%阿维菌素ME 1 6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在6 0%以上,药后7 d防治效果在7 5%左右,二者差异不显著,以上3种药剂可以作为防治草莓叶螨优选药剂。2.5%鱼藤酮E C 6 0 0倍液和0.5%藜芦碱S L 3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分别为4 0.5

20、 6%和4 4.5 0%,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为4 5.8 0%和5 2.6 0%,二者防治效果较差,不推荐使用。对草莓蚜虫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是1.8%阿维菌素ME 1 4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为6 8.6 0%,药后7 d防治效果为8 8.2 0%;其次是1.3%苦参碱A S 8 0 0倍液和1.8%阿维菌素ME 1 6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在6 0%以上,药后7 d防治效果在8 5%左右,以上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草莓蚜虫优选药剂。0.5%藜芦碱S L 3 0 0倍液、2.5%鱼藤酮E C 4 0 0倍液和6 0 0倍液,药后3 d防治效果仅为4 5%左右,药后7 d防治

21、效果仅为6 0%左右,防治效果较差,不推荐在防治草莓蚜虫上使用。生防药剂对环境友好,无污染、无残留,能满足优质果品生产的需求;但生防药剂作用效果慢,强光下易分解,建议在优势虫害发生初期使用,尽可能在阴天条件下施用。虫口密度较高时,选择化学类药剂与生防药剂交替使用,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化学类药剂的筛选。4 参考文献1 赵亮.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初探J.现代农村科技,2 0 1 8(9):3 1-3 5.2 胡霞,许艳.草莓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 0 1 5(7):3 9-4 2.3 张志勇.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J.福建农业,2 0 2 0(1 0):1 0-1

22、5.4 兰璞.草莓红蜘蛛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防治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 0 1 8,2 0(3):8 7-9 0.5 曹丽艳,罗晓程.哈密设施草莓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园艺,2 0 1 6(4):6 0-6 4.6 李卓.新型生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防治草莓红蜘蛛防治效果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 0 1 5.8 现代化农业 2 0 2 3年第9期(总第5 3 0期)宜宾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分析徐向峰(宜宾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四川 宜宾 6 4 4 0 0 0)摘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针。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二三产业发

23、展不足,与第一产业结合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完善社会服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关键词:第六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该如何走,农村经济该如何发展,农民增收该如何实现,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 0 2 2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 0 2 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中提出: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

24、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1 概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第六产业”的概念于2 0世纪9 0年代,由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最早提出。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2,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按传统行业分类,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加工制造业是第二产业,销售、服务等为第三产业。“1+2+3”等于6,“123”也等于6,所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被称为“第六产业”,由农作物

25、生产向加工、销售、流通及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相关领域融合发展,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附加值增加和农民增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向,是通过科技等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以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配套,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的“大农业”3。在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在农村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融合,在三产融合的基础上建立新城镇,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途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宜宾市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 宜宾市农村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近些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业产业

26、化,将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建成多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机制逐渐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可喜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宜宾农村产业化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收稿日期:2 0 2 2-1 2-0 5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1 8 S B 0 8 2 1)作者简介:徐向峰(1 9 7 9-),男,河南新野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与政策分析。7 张涛.影响草莓生长的各种病虫害J.北京农业,2 0 1 8(3):1 8-2 3.8 孙传文,杨明.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长江蔬菜,2 0 1 8(1 1):5 7-5 9.9 刘政源.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生物源药剂初步筛选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0 1 8.1 0 吴声敢.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 0 1 8,5 9(9):1 5-2 0.1 1 汤秋玲.桃蚜田间种群抗药性和遗传变异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 0 1 5.1 2 郑冬梅.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 0 1 6.1 3 刘春来.九种生物农药对蔬菜蚜虫室内毒力测定J.黑龙江农业科学,2 0 1 8(1 0):8 4-8 7.(0 2 0)9 现代化农业 2 0 2 3年第9期(总第5 3 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