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孙子兵法·九地篇》战略决战思想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3933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九地篇》战略决战思想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孙子兵法·九地篇》战略决战思想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孙子兵法·九地篇》战略决战思想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孙子兵法九地篇战略决战思想研究周 兴摘 要:研究孙子兵法 九地篇必须从战略决战方略及兵理综合运用来审视和理解。此篇论述的是战略大决战,是总体战,是以解决矛盾最极端手段之军事决战为主,辅以政治战、经济战、外交战、宣传战、情报战、心理战等多手段之综合运用。是孙子亲自参与指挥的吴楚之战略总决战的指导纲要及实战深刻总结。此篇通过论述战略决战全程,来展示用兵的各项原则及浑然一体的挥洒自如的综合运用,论述的战略决战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深入研究孙子战略决战思想极有启迪借鉴意义。关键词:孙子兵法 九地篇 战略决战 兵理综合运用 伐楚之战中图

2、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2095-9176(2023)04-0009-008收稿日期:2023-06-20作者简介:周兴(1963),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是“百代谈兵之祖”,古典军事理论巅峰之作,中华文化之精华,人类智慧之结晶;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千锤百炼而成。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历久弥新。深入研究和发掘孙子思想的重要价值,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传统兵学在新时代创新发展,有其重大意义。本文就孙子兵法九地篇主旨进行研究,以冀廓清争议。一、孙子兵法九地篇主旨是讲战略决战及兵理综合运用孙子兵法九地篇洋洋洒洒,鬼斧神工,莫测其涯

3、际。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以此篇为最长,文字最多,达 1000 多字,约占全书五分之一。二是争议最大。有的认为是讲军事地理学,有的认为是讲战略进攻,有的认为错简,等等,这些观点皆有可商榷之处。三是最难理解,认为孙子兵法九地篇“是内容最杂乱的一篇。其内容有很多都有疑问,甚至于可以断言是后人所伪造或窜改。所以,有些部分在文辞上很难讲得通,而尤其也与孙子的基本观念有所冲突。从战略研究的观点来看,这一篇并无太多的重要性,所以,只需对其作概略的检讨,而实无从事考证之必要”1 。实际上,要想破解上述难点,必须10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从战略决战

4、方略及兵理综合运用来审视和理解,则这些问题可以涣然冰释,豁然开朗。从本篇三个特点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孙子兵法字字珠玑,言简意赅,而此篇文字最长,只能说明其重要性;本篇涉及孙子兵法各篇论及的所有思想和用兵各项原则,说明是综合运用;孙子把战略地域类型分为九大类: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孙子是从天下格局来看九大地域类型的,孙子怀有此取天下之雄心,方能有此视天下之境界!强调深远突袭,越深入越有利于进行战略决战,“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是要一战定乾坤。在孙子兵法 九地篇中提到“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

5、,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其国可隳”“千里杀将”之语,可确定是战略决战。此外,孙子亲自参与指挥的吴楚之战略总决战,全程与此篇所论吻合,则是实战铁证。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九地篇实是战略总决战的指导纲要及实战的深刻总结。正如明代赵本学所说:“孙子是篇(指九地篇)首序地法于前,次究人情于后,且复覆说而再申之。详悉周密,毫发无漏,其秘旨隐诀,告人尽矣!用兵之道,至此为极!”(赵本学:孙子书校解引类九地第十一)“用兵之道,至此为极。”旨哉斯言!战略大决战是总体战,是以解决矛盾最极端手段之军事决战为主,辅以政治战、经济战、外交战、宣传战、情报战、心理战等多手段之

6、综合运用。本篇就是通过论述战略决战全程,来展示用兵的各项原则及浑然一体的挥洒自如的综合运用。笔者总结为“八战”:战地、战机、战备、战律、战将、战情、战策、战举。通篇看似重复庞杂,实则反复咏唱,一步紧似一步,一层深入一层,奇幻无比。孙子兵法九地篇没有论述战略决战的战后处理问题,但在下一篇 火攻篇 提到“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 费留”。战略大决战全程完整了。二、孙子兵法九地篇战略决战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孙子兵法九地篇战略决战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博大精深,择其要者论述如下:第一,战机问题,是战略总决战时机的把握及决战效果问题。通俗地说,要把握好最后“出手”的时机和效果。笔者把孙子的战略决战战机的思

7、想概括为“二利三速六不合”“二三六”原则。孙子兵法九地篇明确提出“六不合”,其所指是:不及,不恃,不救,不收,不集,不齐,即“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1)不及,前后不相及: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方部队与后方部队不能相互策11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应;(2)不恃,众寡不相恃:主力部队和辅助部队、嫡系部队和旁系部队、大部队和小部队之间无法相互依靠;(3)不救,贵贱不相救: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4)不收,上下不相收:部队之间的序列、建制,不能互相联络协调;(5)不集,卒离而不集:士兵溃散不能集

8、中;(6)不齐,兵合而不齐:合兵布阵也不整齐。“六不合”,六者叠加,说明混乱至极,毫无战力可言。有的学者总结出“六不”拆散法:不及是头尾的拆散;不恃是大小的拆散;不救是官兵的拆散;不收是建制的拆散;不集是士卒的拆散;不齐是阵形的拆散。2 上述总结有道理,但还应从战略层面去认识。孙武亲自指挥的吴楚之战,就是抓住了楚国上下离心离德、盟国诸侯纷纷离去、内外交困、国力虚弱之极的有利时机,发动远距离大纵深奔袭闪击战,进行战略决战,一战而胜,取得柏举决战胜利,此后连续追歼,兵不血刃,占领楚都郢城。“二利”:“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是讲战略决战时机的衡量标准为“利动”原则。需要指出的是,此处讲的“利

9、”,不是一般的小利,小打小闹,而是大吉大利,国家的根本利益。利动原则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对于产生根本性质变的关键节点的把握,即总决战的打与不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来打的问题。起决定作用的要看符合不符合国家利益,是否能带来全局性、根本性、彻底性、急骤性的改变,即战争的最后彻底胜利。萧天石总结道:所谓“利”者,非指据城夺地掠财掳物之利而言,而系指有利于战争之最后胜利之利而言。有利于战争之最后胜利者,虽危必攻,虽死必守,虽一日一时之短长必争。反之,无利于战争之最后胜利者,则虽安不取,虽虚不乘,虽广大肥沃之土地不据。盖战争胜败,为国家民族存亡生死之所系,故曰战胜不骄,以防其最后之一败;战败不馁,务求

10、其最后之一胜孙子全书所谓之利,无一非指此有利于战争最后胜利之利而言。3 孙武在吴楚决战前,曾多次阻止吴王阖闾对楚总决战,言:“民劳,未可恃也。”后来天下形势大变,春秋定公四年载:“四年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左传 定公四年载:“四年春三月,刘文公合诸侯于召陵,谋伐楚也。”天下诸侯共谋伐楚,楚势益孤,内外交困,虚弱之极,后唐、蔡两国求吴伐楚,孙武认为最后决战时机成熟,“得唐、蔡而可伐楚”“三国合谋伐楚”(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方始大功告成。笔者将其概括为“敌极乱,我极合”“敌极疲,我极

11、饱”。国际国内形势都于我极为有利,水到渠成,能一击毙命,时机最佳方可进行总决战。“三速”:“兵速三不”不及、12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不虞、不戒。孙子兵法九地篇明确提出:“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用兵之理贵在神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不及、不虞、不戒,这就是闪击战,是讲执行战略决战的战术要求,是尽快达成战略目标的有力保证。如何看待战机问题?我们说战机有两种:一种情况是等待战机,另一种是创造战机。后者最难。孙子提出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造战机的原则“先夺其所爱。”就是

12、要找到其爱之深处,即其痛之切处,要击其要害,扎其要穴,扼其咽喉,攻其靶心,就可获得主动权,就可使之听从摆布,就可使之瘫痪,分崩离析。就是要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最适当的时间、地点和敌人最不利、最不适应的时间、地点进行战略决战。第二,战力问题。“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养”与“斗”战力储备与战力发挥。孙子的这一思想,笔者认为有两层意思:一是讲“养”。战略总决战与一般战役战斗不同,这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搏。所以必须一次投入,拼尽所有力量,迸发最大能量。而此种最大能量的迸发有赖于处理好“养”与“斗”的辩证关系。没有决战前物质与精神的充分蓄养,就不可能最好地发挥战斗力量。“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

13、并气积力”(孙子兵法九地篇),“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跼,将噬者爪缩”(沈德潜:古诗源古谚古语),物资充足,保障有力,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就是大决战前能量的最后一次储存。而“运兵计谋,为不可测”(孙子兵法九地篇),则是把体力、气力与智力叠加,就会锦上添花,把战力发挥到极致。二是讲“斗”。要充分利用客观险恶环境,激发自觉性,使之内核动力源源不断迸发。为客之道,脱离后方,困难重重,没有退路,这是不利因素。但孙子高明之处在于能看到事物的反面,能转化,能利用。“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士卒深陷危险的境地,就不再心存恐惧。一旦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牢固。深入敌境,军队就不会离散。遇

14、到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会殊死奋战。“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将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就会宁死不退。士卒既能宁死不退,那么他们怎么会不殊死作战呢!什么样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动力源泉何在?这就是自觉的力量,内在的力量。提高了自觉性,就能做到“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军队不须整饬就能注意戒备,不用强求就能完成任务,无须约束就能亲密团结,不待申令就会遵守纪律。个个鼓舞争先,像专诸和曹刿那样英勇无畏,力量发挥到极致。孙子抓住了激发士气的根本所在,把极端险恶的外在压力,瞬间变成了充沛昂扬、视死如归、舍我其谁的内在动力。御军艺术之高13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

15、General No.46超,令人钦佩!第三,战律。战律讲的是组织协同效率问题。前面讲战力发挥,战力发挥还需讲战力协同,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群体力量的发挥,虽有赖于个体力量的发挥,但能否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还要看组织管理的艺术水平。组织协同与兵种和兵员数量,与时间空间成反比,兵种人数越少,越易协同,而兵种人数越多,协同越难。时空越大,越难协同,大至同盟国协同,则难度更大。面对如此复杂而紧迫要命的任务,如何应对?孙子提出了独特的组织控制与协同原则。首先,孙子反对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的浅层次控制,来达到协同一致的目的。他说:“方马埋轮,未足恃。”想用缚住马缰、深埋车轮这种显示死战

16、决心的办法来稳定部队,是靠不住的。此种方法通俗地说是“拴住了身,拴不住心”。孙子提出了解决控制与协同问题的关键之匙高度统一。要达到高度统一,笔者总结孙子其思想的深刻内涵有“三高”:利益的高度统一;思想政治的高度统一;组织效率的高度统一。利益的高度统一,由“同舟效应”而产生。“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吴国人和越国人是互相仇视的,但当他们同船渡河而遇上大风时,他们相互救援,就如同人的左右手一样。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上下携手团结如同一人,这是因为共同的利益及客观形势迫使部队必须团结。思想政治的高度统一。孙子说:“齐勇如一,政之道也。”要使部队能够齐心协力奋勇作战

17、如同一人,关键在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有方。所谓“政之道”,从根本上说,就是指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必须使全军在思想上政治上充分而深刻地认识战争胜败为国家人民存亡生死之所系;必须使全军在思想上政治上深信不疑地认识到战争最后胜利之目标是完全能够达到的。同时,必须排除万难,“禁祥去疑”,消除一切杂念,一切向着胜利。而另一方面,这也足以震撼敌人,达到使敌望风而逃、望风而降之效果。此之谓“道胜”。组织效率的高度统一。由“率然效应”而产生。孙子提出理想的境界犹如“常山之蛇”。“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部队自我策应如同

18、“率然”蛇一样。“率然”是常山地方的一种蛇。打它的头部,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腰,头尾都来救应。孙子所说“率然”,表达的就是一种军队的活力,表现形式为自觉性、统一性、协调性,就在于部队要有一种统一的意志和一脉相承的士气。平时必须充分训练,默契配合,养成优良组织协同理念,达到像“率然”一样,深入骨髓地成为本能反应。“携14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手若使一人”,得心应手,不折不扣地与系统、制度、纪律、军令的自觉共振,为达到一致性而同生死共患难,战力整体成倍地增加与迸发,形成无坚不摧的力量。这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协同配合的内在原因是生

19、死利益的一致或者说是根本利益的一致。要使各项工作达到最大限度的配合,就应当使各个方面的力量或因素处在同一根本利益上。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单位子系统的全力大于单位子系统单个之和(即 1+12),战争中的协同就是这种系统理论在作战中的具体运用。在 2500 多年前,孙武比较系统地提出协调(系统)理论,并以蛇和同舟共济比喻作战部署的协同配合,令人耳目一新,极富创造性。4 第四,将道。统帅之道及战略决战意图之保密(隐蔽)。前面我们提出孙子兵法九地篇是十三篇的浓缩,全书有多处论及“将道”。首篇计篇讲“五德将风”,论述为将之五大核心素养;谋攻篇讲将帅心谋全智全胜之道;九变篇讲将帅要“通九变之术”与克服“五危

20、”之道。而九地篇则讲将道之定力,深谋远虑,知止有定之道。“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静幽正治,此四字极有讲究。静,每临大事有静气,指挥若定,临危不乱,气定神闲,有不被瞬息万变所扰乱的大将风度。幽,深不可测,越过山重水复,百千回转,而目标早已明确,是统帅必具之修养。司马法仁本曰:“知终知始,是以明其智也。”要能穿透层层迷雾,不被浮云遮望眼,预见战争的开始和结局,此乃统帅大智慧。九地篇说:“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这是说要保持高度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这需要深邃的思想力、准确的判断力、坚定的意志力和顽强的忍耐力,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和基本趋势,克服短期困难

21、,抵御各种诱惑,瞄准长期目标和主要矛盾,沉着冷静地按照既定目标行动。同时,也要通权达变,最终尽收全功。九地篇最后说“厉于廊庙之上”,就是庙算,就是战略大决战的决策。孙子兵法计篇讲的“道天地将法”,笔者将此五者概括为“大时空观”。要深知,天时(时间)有“大气候小气候”,地利(空间)有“大环境小环境”,时刻清楚大小之辩证关系。明于此,就可“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周易系辞传上第十一章)。“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

22、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讲的是战略决战意图之保密(隐蔽)及战略决战开战前之要则。第五,“道胜”是胜利之本。九地篇中说“正以治”,“齐勇若一,政之15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道”。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孙子兵法 计篇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左传哀公元年记载了楚国被打败的根本原因。原文如下: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子西曰:“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菑疠,亲巡

23、其孤寡而共其乏。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阖闾)谋欲入郢。孙武曰:“民劳,未可恃也。”能不能打,也要看百姓的民意。“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孙子兵法 计篇)“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孙子兵法行军篇)“上下同欲者胜。”(孙子兵法 谋攻篇)“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孙子兵法地形篇)还要看“法”,即制度优越与否。孙子兵法九地篇说:“齐勇若一,政之道。”孙子兵法形篇也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第六,战略决战是总体战。需政

24、治战、经济战、外交战、宣传战、情报战、心理战相辅相成,相互配合,里应外合,瓦解敌方等立体、全方位之综合运用。孙子兵法九地篇提出“重地则掠”“重地吾将继其食”,其实是对作战篇 中所论经济战的另一种说法。孙子兵法 作战篇 有言:“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是谓胜敌而益强。”孙子兵法 九地篇还提出“衢地则合交”“衢地,吾将固其结”“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讲的是外交战和间谍战。据 史记 吴太伯世家 载:“王阖庐元年,举伍子胥为行人而于谋国事。楚诛伯州犁,其孙伯嚭亡奔吴,吴以为大夫。”伍子胥、伯嚭皆为楚高人,奔吴后而为“行人”,做高级外交官,即超级间谍。孙子兵法用间篇说:“用间有五:有因间

25、,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孙子兵法九地篇又提出:“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一般认为这是对己方的特殊政策,联系下文“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盖亦有瓦解敌方、优待投诚之意。周武王伐商,牧野战略决战,关键时刻“前徒倒戈”,就是例证,这实是孙子兵法 作战篇所言:“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总而括之,上述是战略决战之时,政治战、经济战、外交战、宣传战、情报战、心理战里应外合、相辅配合等之综合运用。笔者以为正是孙子兵法 九地篇讲的这些综合运用,也许导致后来的兵学家不察,以为孙

26、子兵法九地篇是“内容最为杂乱的一篇,其内容有很多都有疑问,甚至于可以断言是后人所16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伪造或窜改”。孙子兵法九地篇战略决战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需要深入研究挖掘。三、结论孙子兵法九地篇主旨讲的是战略总决战各项方略及兵理的综合运用,是以解决矛盾最极端手段之军事决战为主,辅以政治战、经济战、外交战、宣传战、情报战、心理战等多手段之综合运用,是孙子亲自参与指挥的吴楚之战略总决战的指导纲要及实战深刻总结,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孙子兵法九地篇就是通过论述战略决战全程,来展示用兵的各项原则及浑然一体的挥洒自如的综合运用

27、。孙子曰:“以虞待不虞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孔子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进入新时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研究孙子战略决战思想,极有启迪借鉴意义。【注释】1 钮先钟:孙子三论:从古兵法到新战略,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95 页。2 施芝华:孙子现代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40 页。3 萧天石:孙子战争论:世界名将治兵语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年版,第 137 页。4 刘彦强编著:“孙子”通鉴,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年版,第 278 页。(责任编辑:周淑萍)A S t u d y o n t h e S t r a t e

28、 g i c D e c i s i v e B a t t l e T h o u g h t s i n t h e C h a p t e r o f T h e N i n e V a r i e t i e s o f G r o u n d i n T h e A r t o f Wa rZhou XingA b s t r a c t:The study of the chapter of The Nine Varieties of Ground in The Art of War requires an exami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stra

29、tegic decisive battle strategi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military principle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grand decisive battle,an overall warfare involving extreme military measures to resolve conflicts,supplement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political,economic,diplomatic,propagand

30、a,intelligence,and psychological warfare.It presents the guiding principles and profound insights into strategic decisive battles personally commanded by Sun Zi during the Wu-Chu war.Through analyzing the entire process of strategic decisive battles,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various principles of

31、 military tactics and their integrated application.The study of these strategic decisive battle thoughts in Sun Zis work holds significant enlightening and reference value.K e y w o r d s:The Art of War;The Nine Varieties of Ground;Strategic Decisive Battle;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Military Principles;War of Conquest against Chu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