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人晚餐》中的玻璃意象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3883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人晚餐》中的玻璃意象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人晚餐》中的玻璃意象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人晚餐》中的玻璃意象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4 校园zawen yuekan灯下翻书六人晚餐中的玻璃意象分析梵高的画作 吃土豆的人 启发了鲁敏创作长篇小说 六人晚餐,油画描绘了社会底层农民原始与纯粹的生活。而小说同样借由吃,这一生存必须的活动形式,来反映大多数人重复单调的生存状况。鲁敏是这样在封面描写的:“他们在苦熬,如同吃土豆的人,围坐在一起,沉默地吞咽他们的艰难与饥饿,忍让着彼此的自暴自弃,会暗中互相取暖,并痴心向往光明的高尚的生活。”表现出一种“建立在微弱生命形态中,难以跨越的宿命背后隐隐作痛的温馨。”鲁敏用敏感而细腻的笔触,借由一个家庭的食色故事,向读者展开了一幅 20 世纪 90 年代国企改制社会背景之下,厂区生活群

2、体的全景画卷。由点及面地向 我 们 投 射 出 千 万个家庭的相似境遇,向普通甚至“失败的大多数”底层人致敬。小说的人物设置相对简单,情节也避免了强烈的冲突,叙事节奏平和。但作者采用了一种非常规的叙事结构:把整部作品的叙事切分为六部分,平均分配给一个家庭的主要人物,六部分形成重叠和互补。使得读者可以透过不同人物的叙事视角,审视同一事件,更为客观地掌握小说的全貌,情感共鸣的角度也更为多样。因此时间在这部小说中是非线性的,我们可以在一次次回溯中,加深和丰富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这种渐渐沉入式的叙事也带给笔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在小说众多的意象中,玻璃意象层层深入,统摄了小说中的人物、情感、环境,鲁敏借由玻

3、璃而表现出的意义复杂而深刻,该意象成为小说深层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一、结构主义批评下的层级符号学在六人晚餐中的应用:玻璃意象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罗兰 巴尔特创立了符号学批评,广泛应用于文学叙事作品的分析,认为“文学自身具有符号性它是我们用以加工世界、创造世界的一种 代码,即符号”。他在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提出了层级符号系统,认为“把能指与所指结成一体的行为结果就是 记号”,并指出“文学自身符号系统具有层次性”。第一层能指指向第一层所指,二者共同构成第二层能指,并指向第二层所指,同时经过作者的加工获得更大的意义,最终在文本中构成一个符号。借由层级符号系统的分析,笔者找到

4、了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图:通过层级符号分析图可知,第一层的能指玻璃,甚至是玻璃一类的物品,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生活日用品。而文本中丁成功用玻璃建造的商住两用房子:玻璃屋,作为第二层能指,其所指意义是被街马晓绚56-2023.4 校园zawen yuekan区的其他人认为是“多情而无用的浪漫主义笑料”。经过鲁敏的文学加工,玻璃被赋予更深层的意义,最终在文本中构成一个符号,象征着透明、坚韧又脆弱,具有二相性的矛盾体。作者借由玻璃这个意象,实现了对人物和人物关系,以及整本小说的主题把握。二、六人自身命运的写照这个重组家庭在创建的伊始就呈现了奇怪与别扭的底色:丧偶的女方属于厂区工人群体中的上层,拥有体面

5、的工作和和谐丰足的家庭生活;男方则是其中的底层,依靠卖苦力而生活的粗犷工人。这对丧偶男女从一开始,就因为阶层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对等关系,使得两个家庭之间看似普通的互补组合,也变得奇怪、别扭而暗流涌动。这道横亘在两个家庭之间的阶层鸿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撕扯着六个人,最终导致重组家庭走向分崩离析。苏琴和晓蓝这一对母女,非常相似,都是玻璃一样表面强势而内心脆弱的人。苏琴在丈夫死后选择迅速与粗鄙的工人丁伯刚重组家庭,又在这段关系开始动摇的时候果断决裂,这种果断同样施展在对子女的教育上,甚至是冷漠。当晓蓝遭遇性侵之后,苏琴的反应是沉默的:“妈妈沉默了,两只手垂下来。”。进入青春期的晓白想要有一张自己

6、的床,其实是想拥有独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苏琴的反应是:“什么?你说什么?妈妈用刺耳的声音反问,好像晓白触到了一块极其肮脏的禁地,她谴责地盯着他,你还小呢,哪来什么男男女女的。别闹了。”这样的教育,让苏琴和晓蓝的母女关系对立而又紧张,晓白则强烈缺乏安全感。他选择吃来缓解这种焦虑,也通过装病来破坏和报复母亲的周三秘密夜行;不惜撒谎来获取丁成功的好感和保护;努力维护临时家庭的完整,来填满对家庭和男性家庭成员强烈渴望的内心。苏琴选择丁伯刚的原因非常单纯且原始,是为了遏制“每夜必来拜访的焦渴”,肉体上对性的饥渴,加上情感上对丈夫的执念,促使苏琴选择了“跟原来的丈夫全然不同,哪怕他一无是处”的丁伯刚。苏琴

7、在白天、在子女面前、在与丁伯刚分手的时候,都是平静理智,甚至是强势,然而内心无比脆弱,她渴望爱情的关怀和性的滋润。这一点在晓蓝身上也得到体现,晓蓝在六人晚餐时是沉默的,“她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低头看她的书。”。在与丁成功的爱情上,晓蓝大大方方甚至有点洒脱地提出公开关系,也是表面强势,其实脆弱的体现。晓蓝与丁成功之间也存在苏琴和丁伯刚式的鸿沟,这种难以跨越的社会阶层,加上意图通过考学来逃离厂区的信念,让晓蓝看不到与丁成功的未来,因此晓蓝提出分手如同公开关系时一样,也是通过看似漫不经心的洒脱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脆弱无力。丁成功对玻璃的迷恋,从生活延伸到感情状态。待业两年后,丁成功选择的谋生手段就是吹玻

8、璃。辞职后丁成功又建造了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的房子作为商铺,其中只售卖玻璃制品,甚至店铺的招牌也选择了与玻璃相同材质的镜子。他对晓蓝的爱恋也像玻璃似的,看似透明,触手可及,其实中间隔着坚实的一层。用丁成功的话:“被隔开了永远碰不到,可一切能看得清清楚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 境 界就 是 像 玻 璃 一样。”丁成功身上具有的这种玻璃般纯净无瑕的特质,也使得他对周围人和事保持了相对纯粹的态度。丁伯刚醉酒后殴打他,丁成功也只是沉默地挨着;离开吹玻 璃 车间 升 任到 工 会上班,实则是工会的人肉盾牌,受尽辱骂和捶打的丁成功得知真相时,脸上“仍然像是平原地带的沉默河水”;母亲去世后,他很快就认清现实,告别

9、神童的身份设定,以不悲不喜的态度过日子。三、重组家庭复杂的人物关系指代1、可望而不可即的乌托邦爱情丁成功对晓蓝的爱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纯粹爱情,这段爱情从始至终有着明确的距离感,不仅体现在两人相处时几乎没有肢体触碰,总是保持着物理距离,也体现在两人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没有预设结果和未灯下翻书57-2023.4 校园zawen yuekan灯下翻书来。这份爱情像玻璃一样,无瑕、纯粹、耀眼、五彩斑斓,他欣赏的是爱情和爱人光芒四射的样子,玻璃爱情同时也是那么地脆弱,斩断的时候也是“先让自己粉身碎骨”,丁成功和玻璃屋玉石俱焚,用玻璃屋的碎片结束了生命和爱情。笔者认为,甚至有因缺失母爱而在心中蒙下的尘。他固守

10、在自己的玻璃城堡中,安全又专注地目送晓蓝去过“最好的日子”,执着而坚韧地 守 护自 己 那脆 裂 的 玻璃爱情。2、看似融洽,实则畸形的家庭关系苏琴与丁伯刚临时组合的重组家庭,为何处处透露着奇怪与别扭呢?除了这对男女的社会阶层不对等,还能在周六的全家晚餐上窥见一斑。在一个充斥着锅碗瓢盆的丰盛宴席(丰盛程度从晓白的日记里得以体现)上,所有人都在埋头吃饭,桌面上犹如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般繁忙,房间里充斥着筷子触碰碗盘和咀嚼的声音,却无人交谈。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全家聚餐场景,普遍饱含着爱意的交流,可六人晚餐却是沉默地进行,折射出这个家庭的 成 员之 间 关 系 和 情 感的隔阂,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

11、需求,大家不约而同地遵守着沉默吃饭的潜规则。丁成功和晓蓝衍生出爱情又分手,又重新组合,在反复的拉扯中,亲情的外在形式已不再重要,成员之间早已形成深入彼此的关系。四、现实环境的投射1、多情而无用的浪漫主义笑料玻璃屋小说在玻璃屋这一部分,明确指出丁成功对玻璃的痴迷:吹玻璃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丁成功想要送给晓蓝的新婚礼物也是玻璃制品;辞职后丁成功建造了全透明的玻璃屋,成为“十字街上多情而无用的浪漫主义笑料。”“中看不中用的”;他奉玻璃为人生圭臬,处处践行着他的玻璃信条。在小说中,玻璃意象投射的现实具象就是玻璃小屋。丁成功在他的玻璃小屋里,不加掩饰地疯狂展示对玻璃的喜爱。他坚持用玻璃建造店铺,玻璃打造货

12、架,只售卖玻璃制品。坚持反复回味并咀嚼他的玻璃爱情,最后又用生命阻止了晓蓝对他的玻璃爱情破坏。正如书中所写:“他白天置身于下面的通体透明,晚上则爬到上面的黑暗洞穴。丁成功的新生活,就这么脚踏虚空地开始了。”玻璃屋的倒坍在此埋下了伏笔,也暗示了丁成功的玻璃爱情也建立在虚空之上。实体玻璃屋的粉身碎骨,意味着丁成 功 的 太 虚幻 境 化为 泡影,他和小屋就这样戏剧性地收场了。2、文 本 的 社 会 环境国企改制小说文本的社会环境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城镇国企改制,许多工人面临下岗再就业的困境。玻璃意象也折射出国企看似坚固,其实脆弱不堪的现实命运。文本中的十字街区,聚集了大量的工厂,工人们以厂为家

13、,在这里工作、生活。他们原以为自己的下一代也将重复自己的生活轨迹,没想到自己看似坚实平稳的生活将在一夜之间被打破。鲁敏借由一个家庭的生存境况,来反映当时整个社会大部分家庭的生存情况,破败和悲凉的物质环境,沧海桑田式的社会变迁,和独属于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对社会主题的审思深藏在文本之下,却像一只无形的手,牢牢地抓住每一个人物、情节、情绪,最终指向小说的现实意义:“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被艰难包裹的人生,对于这个人生回避是不行的,暗潮或者堕落也是不行的,学会生活学会爱,就是要承担这人生中艰难的一切,然后从中寻觅出美和友爱的存在,从一条狭窄的小径上寻找到通往整个世界的道路。”小说中的人物和工厂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来摆脱社会改制对自身的打击,努力在社会洪流中为自己觅得一片生存之地。结语通过对六人晚餐 中玻璃意象的分析,可以看到鲁敏对小说主题的把握是精准而深刻的。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段时期社会的境况,也展示了平凡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真实状态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