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388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作者简介:刘跃进学术界本期封面人物文学博士现任河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文学卷副主编及先秦卷、秦汉卷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等 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兼任文学遗产文学评论中国文学年鉴主编等职 著有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秦汉文学编年史门阀士族与文学总集中古文学文献学金瓶梅中商人形象透视雄风振采汉代文学通览等 学术论文集有古典文学文献学丛稿秦汉文学论丛走向通融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回归中的超越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文选

2、学丛稿文学史的张力等 学术序跋随笔讲演集有潮平两岸阔跂予望之开窗放入大江来散文集有从师记等本文系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汉魏六朝集部文献集成”()的阶段性成果学术界(月刊)总第 期.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刘跃进(.河南大学 文学院 河南 开封.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摘 要要了解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首先要知道洛阳伽蓝记作者的仕历情况、该书的体例、内容以及北魏佛教文化的历史背景这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 洛阳伽蓝记的文学意蕴则是文本的重点 在这部分论述中涉及一些文学史实、文字描写以及文学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南北偏见 这些内容可与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等文献相关印证展示了洛阳伽蓝记的独特价值关

3、键词洛阳伽蓝记佛教寺庙文学描写北魏:./.一、洛阳伽蓝记的作者及其仕历洛阳伽蓝记 的作者广弘明集 卷六、新唐书艺文志、河南志作“阳衒之”史通补注郡斋读书志百川书志作“羊衒之”隋书经籍志、历代三宝记卷九、续高僧传卷一菩提流支传、法苑珠林卷一百传记篇杂集部作“杨衒之”羊氏为泰山著姓望非北平 据此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羊”字疑误 至于杨姓非北平望姓 不过现在通行的洛阳伽蓝记卷首下题署“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撰”范祥雍先生杨衒之传略力主杨姓周延年杨衒之事实考则认为杨姓不可靠当姓“阳”其文曰:“详考北史及魏书杨氏达者无北平籍而魏书阳固传:固字敬安北平无终人有三子长休之次诠三未详北史固传称有五子 长子休之传云:弟

4、琳之次俊之与衒之名字排行颇为相近 休之且长文学为史官有声当时则北平之阳氏以文章传家已可概见 衒之若果为阳姓其为休之弟或族昆弟必无疑矣”徐高阮重刊洛阳伽蓝记校勘记:“阳固以后魏正光四年卒时年五十七岁 衒之于永安二年已为奉朝请时去固卒九年 至武定五年已经大乱 衒之因行役重览洛阳乃作此记时去固卒二十余年则以年论之谓固与衒之为父子辈似亦可相当 固历仕太祖、世宗、肃宗朝以刚直雅正称曾著南北二都赋以讽贵戚奢靡之事 而特受知于清河王怿观衒之此记识既广博言多讽谕于诸王豪侈颇详书之唯于清河称其名行云有固风似不为过 若断父子尚恐未足”“冲觉寺”“融觉寺”皆清河王元怿所立“冲觉寺”条对元怿给予正面的评价:“怿亲王之

5、中最有名行世宗爱之特隆诸弟”“延昌四年世宗崩怿与高阳王雍、广平王怀并受遗诏辅翼孝明 时帝始年六岁太后代总万机以怿明德茂亲体道居正事无大小多咨询之”为便于行文这里姑且统一从俗作杨衒之杨衒之原籍北平(今河北定县 一说河北遵化)生卒年不详 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安中庄帝马射于华林园衒之时为奉朝请”据此而知杨衒之于北魏永安()年间为奉朝请参与魏孝庄帝在华林园举行的马射当时孝庄帝见到三国时魏明帝的“苗茨之碑”因问“苗茨”二字的解释杨衒之答称:“苗”乃“茅”之假借是“以蒿覆之”的意思得到众人称赞 奉朝请在元魏时为从第七品官阶甚低一般是起家官多在二十岁左右担任可上推杨衒之生年在公元 年左右 从自序载其“至武定

6、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等语以及书中所记史事可知书中记事最晚为魏孝静帝武定五年()严可均推测其“齐天保中卒于官”未详所据然亦距事实不远年过五十杨衒之仕宦经历可推测者有四:一是奉朝请 前文已指出是其二十岁左右 二是期城太守 历代三宝记卷九说“洛阳伽蓝记五卷期城郡太守杨衒之撰”续高僧传卷一、法苑珠林卷一百、大唐内典录卷四都说到他曾为“期城郡守”史载期城在元象元年()已为西魏攻克不再属于东魏 因此杨衒之为期城太守当在西魏攻克之前大约三十岁 三是抚军府司马 今各本洛阳伽蓝记则题“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据此知道杨著书时为抚军府司马可能是他晚年著书时所居官职 四是秘书监 广弘明集卷六叙历代王臣滞惑解记

7、载“杨衒之北平人元魏末为秘书监”据魏书官氏志抚军将军属从第二品从第二品将军司马属第五品秘书监属第三品 外任秘书监则已是东魏亡国的前夕 北齐代东魏在公元 年与杨衒之行役洛阳仅相去三年如果署衔和广弘明集的记载均不误就可以推知此书大约成于公元 年之后二、洛阳伽蓝记的体例及其内容洛阳伽蓝记自序:“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记远近 凡为五篇”后来著录皆为五卷 这五卷是: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 每卷以著名的佛寺为纲兼及有关的宫殿、邸宅、园林、佛塔、塑像以及有关人物的轶事掌故甚至还有类似的志怪传说等刘知几史通补注:“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赅博而才阙伦叙 除烦则意有所吝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

8、列为子注 若萧大圆淮海乱杂志、羊衒之洛阳伽蓝记、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王邵齐志之类是也”洛阳伽蓝记卷五“凝玄寺”条:“凝玄寺阉官济州刺史贾璨所立也 在广莫门外一里御道东所谓永平里也 注:即汉太上王广处”(“广”字徐高阮和周祖谟都认为是“庙”字之误)这是全书唯一保留的一个“注”字似乎说明杨衒之著书时确实自为子注现存洛阳伽蓝记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如隐堂刻本四部丛刊据以影印 这个如隐堂本子注与本文混在一起并无区分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清代道光年间吴琯古今逸史本据刘知几史通所说遂试将区分正文和注文但不尽如人意 清人顾千里洛阳伽蓝记跋云:予尝读史通补注知此书原用大小字分别书之 今一概连写是混

9、注入正文也意欲如全谢山治水经注之例改定一本惜牵率乏暇汗青无日 爰标识于最后世之通才倘依此例求之于读是书思过半也矣根据顾千里的意见吴若准洛阳伽蓝记 集证参考了水经注的类型亦对正文子注试行分析正文仅仅略述纲目凡铺叙之文概列为注这样注文多出正文数倍 诚如陈寅恪所说“吴本正文太简子注过繁其所分析与杨书旧观相去甚远”唐晏洛阳伽蓝记钩沉在肯定吴本的同时对于正文多所增益以纠吴本之失不过唐晏的校订本并无版本依据多主观臆测不无舛误张宗祥洛阳伽蓝记合校则不主一本采取折中的方法 自序称:“此本既不敢据一本认为定本亦不敢据他书妄改本书今合校诸书择其长者傥有异义下注某刊作某存而不论但使学者不愿妄断故名之曰合校本”该书最

10、初由商务印书馆 年石印出版 书后附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本序跋录及吴若准洛阳伽蓝记集证和张宗祥的校补 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将此本与唐晏洛阳伽蓝记钩沉五卷合为一书影印出版陈寅恪先生力主六朝人“合本子注之书”的体例来自佛典即以洛阳伽蓝记为证 他在读洛阳伽蓝记书后中说:鄙意衒之习染佛法其书制裁乃摹拟魏晋南北朝僧徒合本子注之体刘子玄盖特指其书第五卷惠生、宋云、道荣等西行求法一节以立说举例后代章句儒生虽精世典而罕读佛书不知南北朝僧徒著作之中实有此体故于洛阳伽蓝记一书之制裁义例懵然未解固无足异中古时期涉及佛教的著作陈寅恪先生提出有“合本子注”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些著作正文与注文分开 如支敏度合维摩诘经序“以明

11、所出为本以兰所出为子”竺昙无兰大比丘二百六十戒三部合异序:“以二百六十戒为本二百五十者为子”这种“合本子注之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徐高阮洛阳伽蓝记补注体例辨认为“盖佛经译本往往重出遂有合数译为译本者以一译为母他译为子凡有异同之处以子注母夹行细书藉资参证是为合本子注 魏晋已降史家作注略同此意而于参证异同之外尤以增述事绪为重此则又与佛徒合本有其区别是以寅恪先生又谓之为广义之合本子注”这种注释体例类似于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等正文之下双行小注 中国古书注释还有一种排列形式正文顶格注则另起均低两格 当然也存在有的注释正文与注释分别行世如史记 三家注那样后人又合在一起韩非子内外储、扬雄太玄正文中皆含有

12、注文类似这样的情形当不是个案 韩非子的时代佛教尚未进入中土这种著述体例追源溯流是否皆源于佛教徒“合本子注之体”?显然还值得探讨 具体到洛阳伽蓝记是适合该书第五卷引述惠生、宋云、道荣的行记章节还是整体都是正文、子注分开仍未取得一致意见但是阅读洛阳伽蓝记确实有作者或者他者引申注释说明的现象 徐高阮、周祖谟、杨勇诸先生试图区别正文与注释作了很多努力多有创获当时各家标准不一自然存在着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徐高阮重刊洛阳伽蓝记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 年在台北出版中华书局 年据此本影印 该书分段亦依如隐堂本凡是认为自注者则双行小字附在本句之下 书前作者自序及陈寅恪序 书后附洛阳伽蓝记校勘记及人名、

13、地名、佛典索引 陈寅恪重刊洛阳伽蓝记序重申了自己的见解:“裴氏三国志注 实一广义之合本子注也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经后人删略非复原本 幸日本.学术探索犹存残卷得藉以窥见刘注之旧知其书亦广义之合本子注也 郦善长之注水经其体制盖同裴、刘 而此书传世久无善本 虽清儒校勘至勤蔚成显学惜合本子注之义迄未阐发 然则徐君是本之出不独能恢复杨记之旧兼可推明古人治学之方法”书后附陈寅恪读洛阳伽蓝记 书后 及作者洛阳伽蓝记 补注体例辨比较集证本、钩沉本的异同阐明重刊本厘定原则周祖谟先生洛阳伽蓝记校释、范祥雍先生洛阳伽蓝记校注、杨勇洛阳伽蓝记校笺三部著名的注释并以如隐堂本为底本周著以永乐大典所引本及大正藏所收校本其特点

14、在文字训释简明扼要 其体例上认为是注释的文字则低二格大体参考了集证钩沉等成果 书后附有年表引用书目人名索引及作者漫谈校注洛阳伽蓝记的经过北魏的佛教与政治周祖谟自传等 科学出版社 年出版中华书局 年再版上海书店 年重版中华书局 年三版范著除解释文字外尤注重于北魏政治、宗教、社会史实的补充考订又附录有佚文、杨衒之传略、历代著录、序跋题识、绘图与图说及年表等内容颇为丰富同时也失之繁缛 古典文学出版社 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再版杨著晚出充分吸收上述著作之优长重点在区分正文与注语认为洛阳伽蓝记以地志为经举凡寺庙之由来、坊里所在及人物名胜建制等为正文以史事为纬举凡寺庙之考订、坊里人物的文献资料为注文涉及

15、人物言行、诡异幻梦的传说等亦附载于注文中 书后所附洛阳伽蓝记之旨趣与体例具体论述上述观点 亦附有年表及北魏洛阳伽蓝图宋云使西域行程图台北正文书局 年版中华书局 年修订再版除上述各本细心考订正文注文外洛阳伽蓝记在体例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用“衒之曰”引起发表一些议论类似于左传之“君子曰”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是叙述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迁都洛阳后到分裂为东西魏的永熙三年()的四十年间佛教的兴衰并以此为线索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北魏时期洛阳工商业的发达以及贵族的豪奢生活等举凡诸王及太后的内争、皇室王侯的奢侈、社会风化的迷乱、寺庙内部的淫秽、夷夏之辨的发挥以及文人学者的妄言或直接描绘或谶语隐喻 不仅如此该

16、书还记载了南海的风貌、西域的人情 如卷四“白马寺”记载佛教由西域进入中土专门记述了石榴、葡萄的种植和美味:浮屠前荼林蒲萄异于余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 荼林实重七斤蒲萄实伟于枣味并殊美冠于中京 帝至熟时常诣取之 或复赐宫人宫人得之转饷亲戚以为奇味 得者不敢辄食乃历数家 京师语曰:“白马甜榴一实直牛”荼林又作涂林译名 齐民要术卷四:“陆机曰: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 涂林安石榴也”“邺中记云: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大如盂椀其味不酸”魏晋时期的作品多有吟咏而卷五引用惠生、宋云、道荣的西方求法的行记更是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为学术界所关注洛阳城有大市、有小市 卷四记载洛阳大市:市东有通商、达货二里 里内之人尽

17、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 有刘宝者最为富室 州郡都会之处皆立一宅各养马十匹至于盐粟贵贱市价高下所在一例 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焉 是以海内之货咸萃其庭产匹铜山家藏金穴 宅宇逾制楼观出云车马服饰拟于王者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 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天下妙伎出焉 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崔延伯甚爱之 正光末高平失据虎吏充斥贼帅万俟丑奴寇暴泾岐之间朝廷为旰食诏延伯总步骑五万讨之 延伯出师于洛阳城西张方桥即汉之夕阳亭也 时公卿祖道车骑成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列延伯危冠长剑耀武于前僧超吹壮士笛曲于后闻之者懦夫成勇剑客思奋 延伯胆略不群威名早著为国展力二十余年攻无全城战无横陈是以朝廷倾

18、心送之 延伯每临阵常令僧超为壮士声甲胄之士莫不踊跃延伯单马入阵旁若无人勇冠三军威镇戎竖 二年之间献捷相继 丑奴募善射者射僧超亡延伯悲惜哀恸左右谓伯牙之失钟子期不能过也 后延伯为流矢所中卒于军中于是五万之师一时溃散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 里内之人多酝酒为业 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 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甖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味不动 饮之香美醉而经月不醒 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 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 永熙年中南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此复命“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輀车为事 有挽歌孙岩娶妻三年妻不脱衣而

19、卧 岩因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妻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成一狐追之不得 其后京邑被截发者一百三十余人 初变为妇人衣服靓妆行于道路人见而悦近之皆被截发 当时有妇人着彩衣者人皆指为狐魅 熙平二年四月有此至秋乃止我们读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虽不能确认是哪座城市但当时的商业分布都有一定的同类聚集的特点市东为有通商、达货二里显然是商业中心“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其中刘宝最为首富 卷二“景宁寺”条记载屠夫:“孝义里东市北殖货里 里有太常民刘胡兄弟四人以屠为业 永安年中胡杀猪猪忽唱乞命声及四邻邻人谓胡兄弟相殴斗而来观之乃猪也 胡即舍宅为归觉寺合家人

20、入道焉 普泰元年此寺金像生毛眉发悉皆具足 尚书左丞魏季景谓人曰:张天锡有此事其国遂灭此亦不祥之征至明年而广陵被废死”市南为调音、乐律二里顾名思义就是娱乐的场所 田僧超为吹笳名家能为壮士歌项羽吟 征西将军崔延伯带他去前线“延伯危冠长剑耀武于前僧超吹壮士笛曲于后闻之者懦夫成勇剑客思奋”可见其音乐的魅力和动力市西则为延酤、治觞二里多以贩酒为业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 盗窃者偷喝酒最不能起又称“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市北则为慈孝、奉终二里是出售棺椁的地方 相传有挽歌郎孙岩妻竟然是狐媚所变当然最富有的地方在城西那时皇宗居住的地方民间号为王子坊 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条记载昭仪尼寺在

21、东阳门内是晋侍中石崇家池池南有绿珠楼经过者想见绿珠之容 卷四“法云寺”条记载: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缥囊纪庆玉烛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 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 争修园宅互相夸竞 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 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 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 常与高阳争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五色缋为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 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 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外叛屡讨之不降 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篪而乞 诸羌闻之悉皆流涕 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 秦民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22、”琛在秦州多无政绩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 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骥 次有七百里.学术探索者十余匹皆有名字 以银为槽金为环锁诸王服其豪富 琛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造迎风馆于后园窗户之上列钱青琐玉凤衔铃金龙吐佩 素柰朱李枝条入檐伎女楼上坐而摘食 琛常会宗室陈诸宝器 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 自余酒器有水晶钵、玛瑙琉璃碗、赤玉卮、数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 又陈女乐及诸名马 复引诸王按行府库锦罽珠玑冰罗雾縠充积其内绣缬、紬绫、丝彩、越葛、钱绢等不可数计 琛忽谓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叹惋不觉生疾还家卧三

23、日不起 江阳王继来省疾谓曰:“卿之财产应得抗衡何为叹羡以至于此?”融曰:“常谓高阳一人宝货多于融谁知河间瞻之在前”继笑曰:“卿欲作袁术之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也?”融乃蹶起置酒作乐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校数 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 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像这样王公贵族的豪宅所在多有 如卷四写到元怿的住宅“第宅丰大逾于高阳 西北有楼出凌云台俯临朝市目极京师古诗所谓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者也 楼下有儒林馆、延宾堂形制并如清暑殿 土山钓池冠于当世斜峰入牖曲沼环堂树响飞嘤阶

24、丛花药 怿爱宾客重文藻海内才子莫不辐辏府僚臣佐并选隽民 至于清晨明景骋望南台珍羞具设琴笙并奏芳醴盈罍嘉宾满席 使梁王愧兔园之游陈思惭雀台之宴”卷四形容元彧的住宅:“彧性爱林泉又重宾客 至于春风扇扬花树如锦晨食南馆夜游后园僚寀成群俊民满席 丝桐发响羽觞流行诗赋并陈清言乍起莫不领其玄奥忘其褊吝焉 是以入彧室者谓登仙也 荆州秀才张斐常为五言有清拔之句云:异林花共色别树鸟同声彧以蛟龙锦赐之 亦有得绯绸紫绫者 唯河东裴子明为诗不工罚酒一石 子明饮八斗而醉眠时人譬之山涛”“河阴之乱”后皇室成员多为歼尽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这也是洛阳寺庙之多的原因之一杨衒之悲魏之乱亡而作此书于“河阴”以前洛阳盛况恐不无溢美盖自

25、宣武帝以来饥馑相臻民多饿死何能“不闻犬豕之食”“不见牛马之衣”然洛阳贵族崇尚佛教之豪奢当是事实 这也是杨衒之撰写洛阳伽蓝记的缘起三、洛阳伽蓝记中的北魏佛教文化洛阳伽蓝记序言说:“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 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 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 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 始知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就在同一年东魏荀济被杀他撰有论佛教表两个人的思想倾向基本一致都对当时佞佛的风气表示质疑 荀济原本生活在江南对于梁武帝佞佛颇有不满认为其“营费太甚”梁武帝怒欲杀之荀济逃到东魏结果还是被杀 当然荀济在东魏之死与其辟佛无关 当时他的广弘明

26、集七论佛教表有二不取五不经十等罪结论是“今释氏君不君乃至子不子纲纪紊乱矣”确实非常深刻 从内容看文章作于江南当时他的死以及他的著作杨衒之应当有所耳闻 洛阳伽蓝记卷二:“颍川荀济风流名士高鉴妙识独出当世”从基本倾向上说他应当赞同荀济的观点对于北魏以来逐渐佞佛之风颇有不满 广弘明集六上东魏主启所持观点与荀济相近认为佛教“虚诞有为徒费”:释教虚诞有为徒费无执戈以卫国有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饥寒于色养逃役之流仆隶之类避苦就乐非修道者又佛言有为虚妄皆是妄想道人深知佛理故违虚其罪 读佛经者尊同帝王写佛画师全无恭敬请沙门等同孔老拜俗班之国史行多浮险者乞立严勒知其真伪 然后佛法可遵师徒无滥则逃兵之徒

27、还归本役国富兵多天下幸甚刘昼也持相近观点不过更为激进 广弘明集卷六将杨衒之和刘昼都列入历代王臣滞惑解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此处不赘杨衒之的思想较为复杂他信奉儒家思想对道家思想也有钟爱 洛阳伽蓝记就记载了佛教之外的很多历史学术 如卷一“永宁寺”条:“其寺东有太尉府西对永康里南界昭玄曹北邻御史台 阊阖门前御道东有左卫府 府南有司徒府 司徒府南有国子学堂内有孔丘像颜渊问仁、子路问政在侧 国子学南有宗正寺寺南有太庙庙南有护军府府南有衣冠里”在北方儒家思想依然是一种被尊敬的思想 卷一“景林寺”条记载卢裕撰写石铭事迹:白头一字景裕范阳人也 性爱恬静丘园放敖 学极六经说通百氏普泰初起家为国子博士

28、虽在朱门以注述为事注周易行之于世也卷五记载宋云出行之乌场国“国王见宋云云大魏使来膜拜受诏书 闻太后崇奉佛法即面东合掌遥心顶礼 遣解魏语人问宋云曰:卿是日出人也?宋云答曰:我国东界有大海水日出其中实如来旨王又问曰:彼国出圣人否?宋云具说周孔庄老之德次序蓬莱山上银阙金堂神仙圣人并在其上说管辂善卜华佗治病左慈方术如此之事分别说之 王曰:若如卿言即是佛国我当命终愿生彼国”显然在宋云的介绍中他是极力推崇老子、庄子的思想管辂的占卜、华佗的医术以及左慈的方术等叫乌场国王心向往之洛阳伽蓝记中作者引用了若干志怪故事似乎是想说明佛教之不污如卷一“崇真寺”条记载比丘慧嶷死经七日还活经阎罗王检阅以错召放免的故事说明“

29、自此以后京邑比丘皆事禅诵不复以讲经为意”又譬如“平等寺”条记载所谓“佛汗”: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湿时人号曰佛汗 京师士女空市里往而观之 有一比丘以净绵拭其泪须臾之间绵湿都尽 更换以它绵俄然复湿如此三日乃止 明年四月尔朱荣入洛阳诛戮百官死亡涂地 永安二年三月此像复汗京邑士庶复往观之 五月北海王入洛庄帝北巡 七月北海王大败所将江淮子弟五千尽被俘虏无一得还 永安三年七月此像悲泣如初 每经神验朝野惶惧禁人不听观之佛像“出汗”本来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作者却与政治变故挂钩显然带有神异色彩本意是辟佛这里又在宣扬佛教之不污洛阳伽蓝记卷三“菩提寺”记载崔涵死后复生自述柏木为棺可以长生“京师闻此

30、柏木踊贵”显然这是商人编造的故事推销柏木棺椁的把戏 作者也认为不可靠只是说“人疑卖棺者货涵发此之言也”但有的时候杨衒之对于一些玄虚的东西又表示一定程度的欣赏态度如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尼寺”记载的树神:池西南有愿会寺中书侍郎王翊舍宅所立也 佛堂前生桑树一株直上五尺枝条横绕柯叶傍布形如羽盖 复高五尺又然 凡为五重每重叶椹各异 京师道俗谓之神桑观者成市布施者甚众 帝闻而恶之以为惑众 命给事黄门侍郎元纪伐杀之 其日云雾晦冥下斧之处血流至地见者莫不悲泣东汉应劭风俗通中记载了很多类型的神说明中国古代是一个泛神论的国家有山神、水神还有树神没有一个统一供奉的神灵 孔子就不语怪力乱神 因此不能说杨衒之完全辟佛他

31、对于佛教有着又爱又恨的情绪 毕竟他生活在.学术探索一个佛教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他的思想不可能不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进入北魏乃至延续到东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魏书释老志:“魏先建国于玄朔风俗淳一无为以自守与西域殊绝莫能往来 故浮图之教未之得闻或闻而未信也”魏晋以后佛教进入中土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其影响范围终究有限 洛阳伽蓝记序言称:“至于晋室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 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 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 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讲殿共阿房等壮 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十六国时期佛教在北方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河西、三秦地区都

32、是佛教发展的重镇 法显出使西域鸠摩罗什、僧朗等人翻译佛经等都反映了这个时期佛教文化的兴盛公元 年正月鲜卑拓跋氏共立拓跋珪为国主拓跋珪即代王位在牛川(呼和浩特市东南)大会诸侯即代王位郊天改元登国元年四月改称魏王西向设祭告天成礼再次定都盛乐 在沿袭汉晋三省制基础上设立八部大夫和八部帅鼓励农耕胡汉杂居倡导儒学开设太学 北魏逐渐再度兴盛 北魏拓跋珪改元皇始元年七月()参军事上谷张恂劝珪进取中原从之 八月大举伐后燕获广宁、上谷 九月取并州初建台省置刺史、太守、尚书郎以下官悉用儒生为之 十一月拓跋珪包围燕中山河北诸郡皆纳款 自此至孝文帝迁都洛阳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近百年之中北魏统治者对于山东冀、定、相三州特别

33、重视皇始三年()正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克后燕邺城中原大片土地成为北魏疆域 六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议国号群臣以为当称代崔宏作国号议以为当称魏拓跋珪从之作定国号为魏诏 为便于管理和进一步进军中原七月迁都平城作即位告祭天地祝文建宗庙、社稷 并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吏民二千家于代都 十一月立官制协音律定律令十二月拓跋珪称皇帝改元天兴作即位告祭天地祝文 命朝野皆束发加帽乐用皇始之舞 但是主要还是以崔浩为师置五经博士增国子学生员三千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元年下诏曰:夫佛法之兴其来远矣 济益之功冥及存没神踪遗轨信可依凭 其敕有司于京城建饰容范修整宫舍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是岁始作五级佛图、耆阇崛山及须弥山殿加

34、以缋饰 别构讲堂、禅堂及沙门座莫不严具焉 太宗践位遵太祖之业亦好黄老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图像仍令沙门敷导民俗”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时期道教获得发展寇谦之得到重用:“虽归宗佛法敬重沙门而未存览经教深求缘报之意 及得寇谦之道帝以清净无为有仙化之证遂信行其术 时司徒崔浩博学多闻帝每访以大事 浩奉谦之道尤不信佛与帝言数加非毁常谓虚诞为世费害 帝以其辩博颇信之”此后佛教虽有恢复当时仍然受到很多限制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四年()下令罢沙门年五十以下者俾从征役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三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用崔浩言下灭佛法诏命诸州坑沙门毁诸佛系徙长安城工巧二千家于平城 崔浩力主灭佛之义及伐盖吴从官

35、自佛寺僧房中藏有兵刃遂下令禁佛 太子晃素好佛谏不听 寇谦之深察情势知太子晃辈甚不欲虽信道教亦不力主灭佛 故力劝崔浩弗为 甚至说:“卿今促年受戮灭门户矣!”拓跋焘被杀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初复佛法作修复佛法诏为僧师贤等五人剃度“今制诸州郡县于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任其财用不制会限 其好乐道法欲为沙门不问长幼出于良家性行素笃无诸嫌秽乡里所明者听其出家 率大州五十小州四十人其郡遥远台者十人 各当局分皆足以化恶就善播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扬道教也 天下承风朝不及夕往时所毁图寺仍还修矣 佛像经论皆复得显”由北凉入魏的昙曜所建大同云冈石窟即始于北魏文成帝初年 北魏建国后太武帝()、文成帝()和献文帝

36、()等三位皇帝至道坛受图箓说明他们对道教的重视 此后的孝文帝则没有这样的活动 但是在洛阳还是兴建了道观 就在献文帝至道坛受图箓的这一年冯太后又在北魏首都平城修建了永宁寺后来冯太后鸩杀献文帝临朝称制在平城永宁寺设大法供度良家男女为僧尼者百有余人孝文帝才十岁就施以僧服剃发修道并诏起建明等寺 魏书释老志载太和初年仅平城内的寺庙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 孝文帝太和末年到孝明帝正光年间全国寺庙三万余所增加五倍僧尼大众二百余万增加近三十倍 仅洛阳一地“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 天平元年迁都邺城洛阳余寺四百二十一所”这种变化的契机始于北魏孝文帝之子宣武帝元恪永平年间

37、永平二年()十一月宣武帝于式乾殿为诸僧、朝臣讲维摩诘经 尽管裴延俊作上宣武帝疏谏专心释典不事坟籍进行劝阻但是已经不能阻挡佛教的大盛这一年宣武帝修建了皇家寺庙永明寺五年以后孝明帝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又修建了最著名的永宁寺 其修建时间晚于平城永宁寺五十年其规模却远远超越平城的同名寺庙 洛阳伽蓝记卷一和释道宣续高僧传卷一菩提流支传有极为详尽的描写: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 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也 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斛 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 复有铁锁四道引刹向浮图四角锁上亦有金铎 铎大小如一石

38、瓮子 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铎 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 扉上各有五行金铃合有五千四百枚 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 绣柱金铺骇人心目 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浮图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极殿 中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绣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玉像二躯作工奇巧冠于当世 僧房楼观一千余间雕梁粉壁青璅绮疏难得而言 栝柏椿松扶疏檐霤 丛竹香草布护阶墀“衒之尝与河南尹胡孝世共登之下临云雨信哉不虚!”从这样的描写看作者对于洛阳永宁寺不无敬仰之意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二十年后的永熙三年()二月还是毁于大火大火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冥杂下霰

39、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 悲哀之声振动京邑 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 火经三月不灭 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对该寺进行过考古发掘在永宁寺遗址发现彩色泥塑等甚至还能看到当年焚烧后留下的焦土不仅如此三年之后的元象元年()东魏将领高昂、侯景焚毁了洛阳 曾风华无限的洛阳城化作落日黄昏 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自序中说他在武定五年()因行役重游洛阳见“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 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 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 始知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作者将这场大火与“京师迁邺”联系起来“始知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显然洛阳伽蓝记

40、的写作寄托着作者的历史兴衰之感反映着作者对于佛教文化的复杂心态洛阳城虽然富庶佛教昌盛然而留在北土的鲜卑族却备极困苦且目睹洛阳状况益以张.学术探索彝之死已见朝廷之无以愤而起兵 武泰元年()六镇军人尔朱荣乘灭杜洛周之势举兵南下进入洛阳立魏长乐王子攸为帝是为敬宗孝庄皇帝 尔朱荣又沉胡太后及幼帝于河大杀公卿史称“河阴之乱”永安三年()九月孝庄帝杀尔朱荣 十二月尔朱兆入洛阳囚杀孝庄帝于永宁寺 此后高欢击败尔朱氏北魏政权控制在高欢手中又与孝武帝元修争权元修被迫逃亡关中北魏分裂 这一年为永熙三年()七月其实北魏灭亡在这年的二月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征兆那就是永宁寺被大火所烧 可以说永宁寺已经成为北魏历史兴亡的见证

41、四、洛阳伽蓝记中的北方学术与文学意蕴洛阳伽蓝记记载佛寺事迹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情节固不用说 在洛阳伽蓝记中还有很多学术文化的记载可以和魏书及相关史料相互引证 太平御览引三国典略:“齐魏收尝在议曹与诸博士引据汉书论宗庙事博士笑之 收编忿取韦玄成传 抵之而起博士夜共披寻迟明乃来谢曰:不谓玄成如此学也”颜氏家训勉学:“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 吾初入邺与博陵崔文彦交游尝说王粲集中难郑玄尚书事 崔转为诸儒道之始将发口悬见排蹙云:文集只有诗赋铭诔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王粲也 崔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之 魏收之在议曹与诸博士议宗庙事引据汉书博士笑曰:未闻汉书得证经术 收便忿怒都不复言取韦玄成传掷

42、之而起 博士一夜共披寻之达明乃来谢曰:不谓玄成如此学也”李同轨亦不辨魏史如洛阳伽蓝记 卷一“景林寺”条记载:“永安中庄帝马射于华林园百官皆来读碑疑苗字误 国子博士李同轨曰:魏明英才世称三祖 公幹仲宣为其羽翼 但未知本意如何不得言误也衒之时为奉朝请因即释曰:以蒿覆之故言苗茨 何误之有?众咸称善以为得其旨归”按:魏明帝时王粲、刘祯早已亡故何来明帝羽翼?尤其是当时无行文人没有文德 洛阳伽蓝记多有记载如卷一“魏昌尼寺”条说当时文人构造碑文:“生时中庸之人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穷天地之大德尽生民之能事为君共尧舜连衡为臣与伊皋等迹 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 所谓生为盗跖死为夷齐妄言伤正华辞

43、损实”他以苻坚为例称“苻坚自是贤主”“虽好勇嗜酒亦仁而不杀 观其治典未为凶暴 及详其史天下之恶皆归焉 苻坚自是贤主贼君取位妄书君恶凡诸史官皆是类也 人皆贵远贱近以为信然当今之人亦生愚死智惑已甚矣!”从文学描写的角度看北方文学绝大多数还处在质朴的状态但也有一些文字如祖莹代北海王元颢致孝庄帝的信骈散相兼雅俗共赏:大道既隐天下匪公 祸福不追与能义绝 朕犹庶几五帝无取六军 正以糠秕万乘锱铢大宝非贪皇帝之尊岂图六合之富?直以尔朱荣往岁入洛顺而勤王终为魏贼逆刃加于君亲锋镝肆于卿宰 元氏少长殆欲无遗 已有陈恒盗齐之心非无六卿分晋之计 但以四海横流欲篡未可暂树君臣假相拜置 害卿兄弟独夫介立 遵养待时臣节讵久?

44、朕睹此心寒远投江表泣请梁朝誓在复耻 风行建业电赴三川正欲问罪于尔朱出卿于桎梏恤深怨于骨肉解苍生于倒悬 谓卿明眸击节躬来见我共叙哀辛同讨凶羯 不意驾入城皋便尔北渡 虽迫于凶手势不自由或贰生素怀弃剑猜我闻之永叹抚衿而失 何者?朕之于卿兄弟非远 连枝分叶兴灭相依 假有内阋外犹御侮况我与卿睦厚偏笃其于急难凡今莫如 弃亲即仇义将焉据也?且尔朱荣不臣之迹暴于旁午谋魏社稷愚智同见 卿乃明白疑于必然托命豺狼委身虎口弃亲助贼兄弟寻戈 假获民地本是荣物若克城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邑绝非卿有 徒危宗国以广寇仇 快贼莽之心假卞庄之利 有识之士咸为惭之 今家国隆替在卿与我 若天道助顺誓兹义举则皇魏宗社与运无穷

45、 傥天不厌乱胡羯未殄鸱鸣狼噬荐食河北在荣为福于卿为祸 岂伊异人?尺书道意卿宜三复 义利是图富贵可保狥人非虑 终不食言自相鱼肉 善择元吉勿贻后悔又如卷一“景乐寺”条描写音乐杂技艺术:“至于大斋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寥亮谐妙入神”此外还有魔术杂技之类:“召诸音乐逞伎寺内 奇禽怪兽舞抃殿庭 飞空幻惑世所未睹 异端奇术总萃其中 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之 士女观者目乱精迷 自建义已后 京师频有大兵 此戏遂隐也”前引卷四“法云寺”条提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形容婢女朝云技艺之高 快马健儿又见旧唐书音乐志二:“篪吹孔有觜如酸枣 横笛小篪也 汉灵帝好胡笛五胡乱华石遵玩之不绝音 宋书云:有胡篪出

46、于胡吹则谓此 梁胡吹歌云:快马不须鞭反插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路傍儿此歌辞元出北国 之横笛皆去觜其加觜者谓之义觜笛”卷三“高阳王寺”条:“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歌闻者莫不动容 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宅近青阳门 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 徐常语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修容二名艳姿并蛾眉皓齿洁貌倾城 修容亦能为绿水歌艳姿善为火凤舞并爱倾后室宠冠诸姬士康闻此遂常令徐鼓绿水、火凤之曲焉”徐月华的箜篌可以使“行路听者俄而成市”这就有点像陌上桑的情调洛阳伽蓝记记载了近百所寺庙楼台诚如序言所说“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讲殿共阿房等壮”就其一般情形说各个寺庙

47、之间周围环境不同大小不同但是相同处更多如何表现这些寺庙的不同呢?这就需要各种语言的功夫譬如形容金刚华丽“鸠鸽不入鸟雀不栖”形容宫殿高墙“绮柱珠帘”“朱柱素壁”“雕墙峻宇”“雕梁粉壁”形容鸟声“春鸟秋蝉鸣声相续”形容林木“枝条横绕柯叶傍布形如羽盖”“楸槐荫途桐杨夹植”“竹松兰芷垂列阶墀含风团露流香吐馥”形容池水“水犹澄清洞底明静”“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等等当然也有词穷的时候 如“扶疏”一词就三四见 为解决这个问题作者会采用比较的方法 洛阳伽蓝记开篇就用了浓墨重彩描写了永宁寺的雄伟绚丽 这是寺庙的最高标准 卷三“景明寺”条“庄饰华丽侔于永宁 金盘宝铎焕烂霞表”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引用当时的

48、谚语或者文人的描述 如描绘鱼市“鱼味甚美京师语曰:洛鲤伊鲂贵于牛羊”如卷二“正始寺”条“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 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纡复直 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于是引出姜质的庭山赋皆如此 又如卷三“景明寺”条记载该寺为七层浮图一所去地百仞然后引用邢劭的碑文来形容:“俯闻激电旁属奔星”就首见于此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七星在北户”等就源于此 卷三引“龙华寺”条常景的汭颂也是这样的作用文学的描写也很夸张如卷三描绘永桥以南白象、狮子二坊其中有波斯所献雄狮作者这样描写:庄帝谓侍中李彧曰:“朕闻虎见狮子必伏可觅试之”于是诏近山郡县捕虎以送巩县、山阳并送二虎一豹 帝在华林园观

49、之于是虎豹见狮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视 园中素有一盲熊性甚驯帝令取试之 虞人牵盲熊至闻狮子气惊怖跳踉曳锁而走还有的时候通过历史的故事抨击世间人情之薄 如“秦太上君寺”条解释“怀砖”之意:太傅李延寔者庄帝舅也 永安年中除青州刺史临去奉辞 帝谓寔曰:“怀砖之.学术探索俗世号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寔答曰:“臣年迫桑榆气同朝露人间稍远日近松丘 臣已久乞闲退陛下渭阳兴念宠及老臣使夜行罪人裁锦万里谨奉明敕不敢失坠”时黄门侍郎杨宽在帝侧不晓怀砖之义私问舍人温子升 子升曰:“吾闻至尊兄彭城王作青州刺史问其宾客从至青州者云:齐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论高谈专在荣利太守初欲入境皆怀砖叩首以美其意 及其代下还家以砖击之 言其

50、向背速于反掌 是以京师谣语云:狱中无系囚舍内无青州假令家道恶腹中不怀愁 怀砖之义起在于此也”李延寔辞去青州刺史官位时说的一段话很有文学色彩:“臣年迫桑榆气同朝露人间稍远日近松丘 臣已久乞闲退陛下渭阳兴念宠及老臣使夜行罪人裁锦万里谨奉明敕不敢失坠”文字极其优美 下文有转引崔叔仁称齐士大夫曰:“齐人外矫仁义内怀鄙吝轻同羽毛利等锥刀 好驰虚誉阿附成名威势所在侧肩竞入求其荣利甜然浓泗 譬于四方慕势最甚”故时人皆号齐地士子为慕势诸郎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元年()六月魏军逼彭城梁武帝子萧综出降封高平郡公、丹阳王更名赞 然而南人到北方多有不得志处故创作了听钟鸣悲落叶等诗 梁书本传和洛阳伽蓝记都记载了这个文学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