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购物买 文 具教学目标:一学生在买文具中认识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二、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三、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学情分析:认识人民币是生活中购物活动的基础,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都有过买文具的经历,但对如何付钱该找回多少钱缺少换算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应用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景,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人民币及换算人民币难点:1.理解1元=10角,1角=10分2.正确使用人民币购
2、买物品教学过程教科书呈现了小面额的各种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进行换算的十进制关系。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问题主要目的是在解决如何付钱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根据“1元=10角”这一关系,体会1元可以用不同的角币来组合,进而体会购物时付钱方法的多样化。用1元买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探究买尺子的活动研究如何找钱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同时,体会“1元=10角”也是找钱的根据,并体会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巩
3、固“1元=10角”,使学生体会1元的使用价值。上面这些活动都仅仅围绕“认识人民币”而展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一认,填一填 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可以利用附页1中的人民币模型或提供一些真实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请学生认一认,把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认真观察人民币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自己是 通过什么方法来辨别这些人民币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面额人民币。学生对小面额的人民币比较熟悉,说出币值并不难,但是对上面的一些字和图案可能不认识,如贰、国徽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
4、适当讲解。教师可以指出:“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小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5元、2元、和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5分、2分和1分为一类。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教师可以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兑换活动,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再利用真实的人民币进行兑换,教师拿出1元,学生拿出10张1角。也可以同桌的两个人开展
5、这样的兑换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看到1元=10角,1角=10分。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买东西找钱是日常购物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基本的思路是:付出的钱-物品的价钱=找回的钱。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问题独立思考,寻找结局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课堂练习:1、1元钱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1)可以买 块橡皮(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3)要买一个转笔刀,还差 (4)想买一块橡皮、两把尺子、一本练习本,钱够吗?2、填一填(1)伍元能换 张壹元 贰元能换 张壹角伍角能换 张贰角和 张壹角(2)1张壹元+1张贰元+一张伍元= 元3张贰元+|1张伍元|= 元2张贰元+3张壹角= 元 角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我们怎样爱护人民币板书设计:买文具(认识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