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首发]江苏省阜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学情调研)历史试题(选修) (2).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324946 上传时间:2025-0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江苏省阜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学情调研)历史试题(选修)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首发]江苏省阜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学情调研)历史试题(选修)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首发]江苏省阜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学情调研)历史试题(选修)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首发]江苏省阜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学情调研)历史试题(选修)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首发]江苏省阜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学情调研)历史试题(选修)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年秋学期阜宁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选修)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 民本思想B. 仁政思想C. 礼法并重D. 法治为先2. 今本道德经有言:“夫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由此可以看出,道家认为A. 礼乐必须以“仁义”为其精神内核

2、B. 礼乐的兴起是对原初“道”的偏离C. 没有仁作为基础,礼乐就是空虚的 D. 仁义礼乐是道德堕落后的最好选择3“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建议之所以被汉武帝采纳,最主要是因为其有利于A加强中央集权 B遏制学术自由 C提高儒学地位 D统一思想文化4春秋繁露中有:“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董仲舒在文中强调的是A. 礼乐制度 B. 独尊儒术 C. 天人合一 D. 万物本源5. 汉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公元前29年1月5日),日有食之,其夜未央殿中地震。皇帝问杜钦,杜钦

3、说:“日以戊申食,时加未。戊未,土也,中宫之部。其夜殿中地震,此必適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能应之以德,刚咎异消;忽而不戒,则祸败至。”杜钦这一回复所依据的理论是A为政以德 B礼法并施 C天人感应 D民本思想6. “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李贽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夫之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材料意在说明心学A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B极大

4、地促进了思想启蒙C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权威 D蕴含了民主平等的理念8“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提出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黄宗羲9. 下列对朱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集为四书,并加以注解 B. 朱熹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C.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 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特别强调“知行合一”10.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他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材料

5、中的“他”是A. 黄宗羲 B. 顾炎武 C. 王夫之 D. 李贽11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主张实行仁政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12清初某思想家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D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13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指出:“顾炎武黄宗羲都没有自己的哲学体系,而王舟山却有之”。王夫之的哲学体系内容是

6、A对中国传统思想发出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B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C提出了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D深刻揭露了官僚士大夫的腐败,强烈要求改革弊政14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A. 火药 B. 指南针 C. 印刷术 D. 造纸术15在宋代常用“灾及梨枣”来讽刺刻印的书没有价值,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这表明当时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 毕昇发明的木活字被广泛使用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 雕版印刷风行A B C D16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图2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A逐渐形象化 B逐渐

7、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17下图所示中国古代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是A B C D18南宋诗人李清照乌江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反映了 A宋词豪放派特点 B宋朝社会动荡局面 C作者的爱国情怀 D两宋民族矛盾尖锐1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20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

8、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A B C D21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在开始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始舞蹈、戏剧、影视等教学模块。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有“徽汉合流”融合其他剧种形成 体现了古代戏曲的魅力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正式形成于十九世纪末A B C D22“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这段材料最早可能出自 A B C D23. “盖自三权鼎立之

9、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A. 林则徐 B. 陈独秀 C.孙中山 D. 康有为24梁启超指出:有为(康有为)最初所著书曰新学伪经考;第二部著述曰孔子改制考;其第三部著述曰大同书。若以新学伪经考比飓风,则此二书者,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梁启超做出如此评价,是因为康有为的著作A宣传了进化论的观点 B发展了洋务运动 C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D提出了君主立宪主张25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涮干净不可。”由此可

10、见,陈独秀认为“民主共和可以安稳”的前提条件是A推翻袁世凯统治 B反对尊孔复古 C进行思想文化革命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26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者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还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鲁迅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的典范是 A B C D27. 当代学者认为,中国人在文化意识上的不自信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文化的自卑导致 了一种根本性的思想转向。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这种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潮内容不断深化 B. “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魏源等人的文化自卑意识C. 严复等人维新思想已经体现了这种根本性的思想转向 D 这种意识对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

11、度也有影响28. 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表明陈独秀放弃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念B. 民主与科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旗帜C. 新文化运动更为关注民众教育和政治启蒙D. 有利于破除中国传统旧思想对人们的束缚29.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B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

12、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30. 1915年孙中山致信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苦痛也才能减轻。诸君劳工和我共同奋斗我吁请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这则史料的解读最合适的是A. 孙中山主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 B. 孙中山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C. 孙中山放弃了原有的三民主义思想 D. 孙中山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31.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主主义 D.

13、民生主义32. 中国共产党把孙中山先生大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称之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不包括A. 它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 孙中山先生对三民主义做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新解释D. 它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并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33“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为此毛泽东提出了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两类矛盾学说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34. 根据毛泽东同

14、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不正确的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主要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和民族资产阶级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必须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D.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性质上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5.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 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C.

15、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36.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考察,发表“北方谈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嘛!毛泽东思想也要发展嘛!所谓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这样的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我们的思想开始活跃,现在只能说是开始,还心有余悸。要开动脑筋,不开动脑筋,就没有实事求是。不开动脑筋,就不能分析自己的情况,就不能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凭上级指示,或中央发的文件,或省里下发的文件,能解决所有具体问题吗?”他针对的是A. 改革开放后复杂的经济政治形势 B. 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问题 C. 以思想僵化为特征的“左倾”错误

16、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行中受阻碍37.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的成功探索是A. 发展外向型经济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8. 老百姓曾朴素地概括邓小平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个梨儿四只鸡,五十加一百。”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那么所谓“三个梨儿”指的是A. 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 B. “三

17、个代表”重要思想C. 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9.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成就A. B. C. D. 40“985工程”和“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战略性建设工程。工程启动的目标在于A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贯彻“双百”方针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建构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第卷(非选择题,共

18、40分)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3小题,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4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材料一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为仁”。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是“天意”、“天志”的自然法规。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北宋东京(开封)内平面示意

19、图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梁录卷十八材料四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指出上述言论者是谁?其核心主张是什么?(3分)概括材料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什么?(3分)分析说明有何影响?(2分)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宋代儒学复兴的原因。(3分)材料四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3分)42(14分)20世纪初

20、的中国,改造国民性思想广泛流行。鲁迅以他犀利的文字,全面且深刻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性格弱点,成为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的集大成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最初的革命是排满,容易做到的,其次的改革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于是就不肯了。所以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 鲁迅两地书材料二 最内讼(内心自责)的人,是在幻想 求满足。倘使不幻想满足的事情,就常常保留住自卑的习气。慑服,曲媚于其苛虐之父执,师长或长兄,而成为一卑以自牧之奴儿。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材料三 在中国历史近现代转型的巨大变革时期,鲁迅那代知识分子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缠绕着非常

21、复杂的关系。那代文化精英选择决绝而激进的反传统文化姿态来寻求民族文化观念的彻底变革,从而推进民族整体的现代化变革。但鲁迅不主张全盘西化,他只是强调对于阻碍民族走向“民主”“科学”现代进程的封建礼教予以彻底的批判和否定,对于束缚社会民族发展的部分文化传统予以坚决地变革和扬弃。 高小弘论鲁迅思想中的传统文化血脉以鲁迅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为中心材料四 鲁迅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对我国民性的探索,其实质是探索众人的现代化问题,也就是重塑和培养具有现代人格素质的中国人的问题。在今天继续学习和研究鲁迅的“立人”思想及改造国民性思想,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王书声鲁迅后期对国民性的批判请回答:据材料一并结合

22、所学知识,指出“排满”革命的实质及改造国民性的目的。(3分)据材料二,概括国民“坏根性”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5分)据材料三,指出鲁迅那代知识分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鲁迅是如何改造国民性的?(4分)据材料三、四,指出鲁迅对国民性探索的现实意义。(2分)4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在国

23、事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请回答: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发生

24、了什么变化?这一思想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5分)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什么理论?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3分)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 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2016年秋学期阜宁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选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BACC610 BCCDD1115 CDBAB1620 CBCCD2125 AADCC2630 CBAAA3135 DBABB3640 CDAAC二、非选择题41. 孔子

25、 仁和礼(3分)“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2分)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出现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3分)关键:薄敛节俭。(1分)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分)42. 实质:反封建。(1分)目的:唤醒民众;维护共和。(2分)表现:爱幻想、自卑、奴性等。(2分)原因: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封建专制的压迫;儒家思想的束缚。(3分)态度:全盘否定;扬弃。(2分)说明:将文学革命和批判封建礼教相结合。(2分,举具体史实亦可)意义:提升国民素质;实现民族复兴(实现民族现代化变革)。(2分)43. 内容:民权主义。(1分) 巨变: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1分)作用: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分)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分)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分) 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1分)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