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管治疗技术规范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最佳选择。根管治疗术通过彻底清除根管内的炎性牙髓和感染坏死物质 ,成形根管 ,严密充填根管 ,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 ,防止根尖周病变发生 ,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1.1治疗前准备根据根管治疗的适应证与非适应证纳入治疗病例。通过全面询问病史、 临床检查和拍摄 X线片 ,结合患者的主观症状、 身心状态 ,拟定治疗方案。充分进行医患交流并详细记录 ,根据情况可以签署根管治疗术知情同意书。采用 “根管治疗难度系数表” 评估操作难度和预测治疗效果。治疗方案选择:根尖周炎急性期 ,根管内渗出液多不能吸干 ,根尖周透射影过大、
2、且不做同期根尖外科手术的病例宜选择根管治疗多次法;其他病例可选择根管治疗一次法或多次法。1. 2 X线片X线片是了解患牙情况 ,辅助临床诊断 ,记录治疗过程 ,保护医患利益的最佳证据。要求拍摄术前片、 术中初尖片、 主尖片、 根充完成片共4张牙片。为保证每次照片的重复性 ,建议采用平行投照技术。1. 3 无痛技术和无菌技术治疗全过程均强调无痛技术和无菌技术 ,以消除患者牙科治疗恐惧 ,防止交叉感染。无痛技术包括麻醉法和失活法。无菌技术强调术者、 术区的消毒隔离;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建议使用橡皮防水障。1. 4 根管治疗步骤1. 4. 1 牙体准备 包括去净龋坏组织、 调改咬合、 隐裂牙做暂时冠
3、修复。1. 4. 2 开髓 确定开髓孔的位置、 大小和方向 ,建立合适的洞形路径。要求揭全髓室顶 ,使根管器械无阻力直线进入根管;在充分暴露根管口的同时 ,尽可能少破坏牙体硬组织。1. 4. 3 确定根管口位置 采用直视法和手感法寻找确定根管口位置和数目;有条件者建议借助手术显微镜完成。1. 4. 4 拔髓 感染坏死牙髓采用分段逐步深入拔除 ,避免推出根尖孔;非坏死牙髓一次拔除 ,切忌残留牙髓组织。1. 4. 5 确定工作长度 工作长度的确定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理想的根管预备止点是根尖基点。工作长度的测定方法有指感法、 X线片法和仪器定位法等。1. 4. 6 根管预备根管预备以清除根管内坏死
4、物质、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去除感染的牙本质碎屑 ,成形根管为目的。根管预备方法有常规法、 逐步后退法、 逐步深入法等。建议依据治疗难度系数评估治疗结果 ,选择最佳预备方法。应严格遵循各类方法的应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要求达到根管系统的彻底清理 ,形成沿原根管走向、 有一定锥度、 止于根尖基点的根管形态。1. 4. 7 冲洗 润滑和冲洗贯穿于根管预备的全过程。冲洗液:推荐使用 015 %5125 %的 NaClO 和17 %的 EDTA。也可选用 3 %双氧水、 1 %2 %氯亚明、 019 %生理盐水。要求无压力冲洗 ,使冲洗液形成回流 ,强调冲洗液的用量。建议配合超声冲洗。1. 4. 8
5、根管内用药 根管内用药推荐使用氢氧化钙 ,封药时间为 12 周。对难治性根尖周炎病例建议进行药敏试验。1. 4. 9 根管充填 根管充填的目的是充填消除感染并经预备的根管 ,隔绝根管和根尖周组织交通 ,防止再感染。符合根管充填指征的病例 ,可选择侧方加压充填法或垂直加压充填法完成根管充填。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进行。建议选用根尖封闭性好的根充糊剂。根管充填质量分为: 恰填:根管内充填严密 ,且根充物距 X 线片的根尖 015210 mm。 欠填:根管内透射影 ,或根充物距 X线片的根尖大于2 mm。 超填:根充物超出 X线片的根尖。1. 5 完成牙体修复X线片显示根管充填完好后 ,行暂时或
6、永久性牙体修复。视患牙状况建议进行全冠或桩冠修复。1. 6 术后回访为了充分评估治疗效果 ,建议建立根管治疗回访制度。回访周期可为 3 个月、 半年、 1 年、 两年或更长。2 根管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根管治疗的疗效评定有利于根管治疗技术的提高和完善。建议无根尖周病变病例观察时间为 12年;有根尖周病变病例观察时间为25年。通过患者感受、 临床检查以及 X线检查 3 个指标 ,分为成功和失败两个级别来评价。2. 1 根管治疗成功患者感受:无不适症状 ,咀嚼功能正常 ,对医疗过程和结果满意 ,对患牙功能及外形满意。临床检查:无叩痛 ,无窦道或窦道在治疗后 12 周内闭合。X线片:牙周膜间隙正常或轻度增厚;原有根尖病变缩小或消失;根尖未发育完全者术后36月逐渐形成;根管腔隙致密的三维充填 ,根充物距 X线片的根尖015210 mm。2. 2 根管治疗失败患者感受:有持续的不适症状 ,患牙不能承受咀嚼 ,对医疗过程和结果不满意 ,对患牙功能及外形不满意。临床表现:窦道或肿胀反复发作 ,有叩痛或触痛 ,有不可修复的牙折裂。X线片:牙周膜间隙增宽;原有根尖病变无缩小或增大;无新骨质形成 ,根尖未继续发育;根充后有明显的根管腔隙 ,不吸收充填材料的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