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测试题一、选择题部分1、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 D、汉阳铁厂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派留学生出国3、你见过老照片吗?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承载着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右图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它拍摄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4、史料记载:1876年,中
2、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5、关于李鸿章与北洋舰队成败的关系,正确的看法是( )A、李鸿章筹建北洋舰队的动机不纯,只想扩充个人实力,不想加强国防力量( )B、因为国家贫弱,李鸿章筹建的北洋舰队也只是徒有虚名,战败是必然的 C、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与李鸿章避战自保有很大的关系,但清政府要负主要责任D、因为中国积贫积弱,所以北洋舰队官兵只能是有心报国,无力御侮6、“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
3、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7、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摆脱了民族危机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 8、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9、近代史上那位
4、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10、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年居住在非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开国大典11、2008年是戊戌变法发生的110周年。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A.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 B.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是李鸿章 D.变法因光绪帝的镇压而失败12、“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A
5、、毛泽东 B、康有为 C、邓小平 D、孙中山13、2007 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A、李鸿章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1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A、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在湖北武昌C、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15、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16、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
6、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7、小芳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国民党历史的资料,发现有用民国纪年记载的历史事件,此事件最有可能是(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武昌起义 D、台儿庄战役18、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与下列一位人
7、物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密切相关,他是( )A、陈独秀 B、鲁迅 C、胡适 D、蔡元培19、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0、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法制 C、民主与自由 D、博爱与人权21、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C、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22、如果你要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有关问题,主要应该参考( )A、万国公报 B、民
8、报 C、新青年 D、申报二、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部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谈到:“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固其所也。”材料二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科技),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青年第一卷第6号(1916年2月)材料
9、三 国务院公告(2008年5月18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请回答: (1) 结合明朝的有关历史,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把君主“视之如寇仇,名之日独夫”?废丞相,设六部,君权不断强化;设置锦衣卫.东厂等,对臣民监视加强;“八股取士”,思想文化控制加强。(2)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文中伦理的觉悟”的含义。“伦理的觉悟”在近代中国有什么代表性运动
10、?“伦理的觉悟”:反对礼教,强调追求平等.自由.独立的人格新文化运动(3)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综合国力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凝聚了民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表明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人权在中国得到尊重;新一届政府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2、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国防部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化。据此请回答:(1)1860年1898年间,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取哪些重大尝试? 以“自强”为口号,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
11、一批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2)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得了什么重大成果?辛亥革命中,中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追求“思想文化的先进化”方面掀起了什么重大运动?该运动有何重大意义? 新文化运动,它猛烈的扫荡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4)你对19世纪中期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评价?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