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传播中的涵化效果与情感认同——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9807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传播中的涵化效果与情感认同——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传播中的涵化效果与情感认同——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传播中的涵化效果与情感认同——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2总亻Total No.512JOURNALOFJILINPROVINTEOFEDUCATION(总第5 1 2 期)第3 9 卷Vol.39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8,20232023年第8 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传播中的涵化效果与情感认同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分析韩静摘要:随着情感要素在课程文件中得以提炼并持续凸显,在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上更新情感认同的内容指向及其培养机制,是“新课标”背景下课程设计必须回应的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强化情感认同,既是“新课标”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目标要求,也是推进“新课标”实践转化的现实需要。基于情感认同价值与涵化效果反思跨学科

2、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既要科学设置课程目标,关注多元情境中的情感同一性辨识,着眼于情感要素的层次性,系统把握情感认同的生成逻辑;同时也应协调涵化变量,注重历史资源网络整合,并建立交互涵化机制,深化活动纵向延伸,从而反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元价值。关键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情感认同;涵化;跨学科主题学习doi:10.16083/ki.1671-1580.2023.08.026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 1 5 8 0(2 0 2 3)0 8 0 1 5 2 0 5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修订完

3、善,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审视初中历史课程设计,探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何以贯彻“思想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时代性”的原则导向,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情感要素在课程文件中得以提炼并持续凸显,以让“学生具备比了解一般历史知识更上位的东西”的价值视域,理解课堂传播中的“情感认同”问题,其内容指向及培养机制需要在“新课标”背景下继续研究。一、“新课标”背景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强化情感认同的意义(一)“新课标”围绕情感认同培养提出新的目标要求本而言,基于“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培养核心素收稿日期:2 0 2 3-0 1-0 6作者简介:韩静(1 9 7 1 一),吉化第九中

4、学,中学高级教师,本科。153养的课程目标,两者是贯穿始终且相互关照的。2 0 2 2 年版“新课标”前言首句即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学史以崇德,学史以增信,历史教学在培根铸魂中承担的任务因其学科特性而更显郑重。根据“新课标”,立德树人是一项多维一体的系统工程,涵盖认知、情感、社会化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作为知情意行之一的情感培养,是历史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从课程目标出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尤以“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人文性的内涵,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这里指涉的“情感”是社会性的,是文化的有机构成,通过对民族和国家的归

5、属感、责任感、使命感等政治情感表现出来。情感认同的培养过程明晰了主体身份定位,学生对家乡、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基础得以形塑;同时,在围绕“家国情怀”的持续情感活动中,人的社会性和主体性得以强化,实现从教师“培养什么人”向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能动性观念转化。(二)强化学生情感认同是推进“新课标”实践转化的现实需要情感认同作为一种观念的存在,寓于“新课标”教学实践中,并反作用于“新课标”落地进程。一方面,“新课标”关注对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评估与适配,以初中生情感发育特点为客观依据。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新课标”的科学要求,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正处于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就主观而

6、言,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生在情感互动上的心理需求渐趋丰富,诸如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等积极情感体验有助于形成健全人格。从客观而言,初中生面对外界刺激尚未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势,围绕情感唤醒、调控、表达等能力,为学生提供过程性、目标性的课堂情境,可以有效把握形塑认同的窗口期。因此,情感认同培养与初中生身心发展阶段具有高度契合性。另一方面,行为选择是情感认同的逻辑指向,正向情感认同可以作为一种持久的内驱力发挥作用。教育心理学肯定了情感认同对学习行为的驱动和对学习效果的强化增力,学生的兴趣程度、注意力资源等心理机能与情感认同具有高度相关性,且贯穿学科教学过程乃至更广义的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始终。区别

7、于刻板的单向“填鸭式”教学,情感价值作为内源性激励的合理契人,有利于建构正向情绪与高质量学习的良性循环系统,关涉“新课标”教学实践成效二、跨学科主题学习课堂传播的涵化培养机制(一)课堂传播的涵化效果如果将课堂教学活动看作一个存在于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信息传播系统,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媒介环境则是构成传播过程的系统要素。据此,关注情感认同的课堂传播效果优化,也可从这一系统解构中发掘潜能。将传播学的涵化培养引人课堂教学提升研究效果,不仅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也具有广泛的操作空间和应用价值。早期传播学范畴的“涵化”研究,始于电视媒介对受众价值观倾向性影响的探讨,“涵化”即“涵养化育”之意,指区别

8、于传统说教的长期持续、潜移默化的共识培养过程。国内既有文献为“涵化”内涵及机制研究提供了学理支撑,伴随传播内涵和外延的扩展,“涵化”的价值和逻辑在更多场景和时代热点议题中得以挖掘,由此课堂涵化应运而生。154课堂涵化倡导历史教学回归真实情境和历史场景,冲破教材与现实的藩篱,弥合学科鸿沟,让教与学在丰富的文化熏陶中进行情感塑造,从文化遗产和历史基因中感受真善美,涵养家国情怀。课堂“涵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定位;二是自主探究与社会参与等创新性实践活动为“涵化”搭建场域;三是根据学生的情感期待营造文化浸润,通过学生心理结构中的先天情感潜能和环境刺激的后天习得实现。(二)作

9、为课堂传播新形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是“新课标”课程内容的一大突出变化。“跨学科”和“主题学习”的有机结合,内容上整合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操作上又以主题方式为抓手,是综合性和具体性的统一,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复合型概念,“跨学科主题学习”何以构成?第一,跨学科与主题学习实践在历史学科具有较充分的经验基础,其与历史学科特点的符合已有实证;第二,目标取向与“新课标”的整体理念高度契合,是其合理纳人历史教学的逻辑前提;第三,立足新时代的广阔创新空间,两者的建设性融合可以探索出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可行路径。根据“新课标”指导,“综合性、多样性、实践性、探究性、可操作性”五

10、方面原则正体现了这一创新形式的品质,并以参考示例提供历史教学话语叙事和情境搭建的“新剧本”(三)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情感认同涵化培养历史教学中的情感认同培养是一个涵化过程,作为课堂传播新形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涵化效果赋能增效。其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带来对传统课堂媒介意义的超越。课堂本身作为一种媒介,在容纳师生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物理意义上的时空场景。在课堂传播的系统结构中,要素与环境的发展为系统优化提供可能。传统有关课堂传播的认知,大多局限于师生单向传授模式,以书本为载体,使讲授型课堂传播范式囿于单一情境,系统环境易趋僵化封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引入,依托丰富的历史资源,为学生搭建多维平台,使

11、系统边界获得开放性和延伸性,从而赋予课堂传播以弹性和韧性。跨学科主题学习扩大了课堂媒介意义的时空范围,实现了课堂传播范式的超越。以“新课标”活动设计为例,注重史料研习与社会实践配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深度学习形式,使历史课堂的媒介情境不再僵化于狭义的物理层面。对于课堂内的师生而言,意义场景已不限于教室内,更延伸到网络历史资源的丰富外延中,包括文艺作品、影像资料、博物馆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和感官世界,为涵养化育营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情境。传统按章节、时序呈现的独立历史叙事,以英雄人物、水陆交通、文化交流、商品经济、生态环境等多元主题设置进入渠道重构情境。其二,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情感认同提供多重涵化路径

12、。历史课堂的开放与延展为情感涵化搭建了超越时空的高层次浸润情境,在群体对社会主流价值规范的模仿、习得与内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同一性态度与行为选择,也使个体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国际视野、远大理想与责任担当。从主体看,活动设计对课堂传授双方产生了涵化。情境内的参与者在主体实践中可同时作为传播者与接收者存在,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价值判断的直观经验,进而内化于心。实践中,学生对情感状态与唤醒水平进行自我调适,以活动设计中的民族自豪、文化自信、革命精神等情感成分的自发自觉为例,情感认同的确立由社会期望向自我要求发展。155从过程看,如何在历史文化的参与实践中再现历史真实情境,是客观辩证地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前

13、提。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广泛意义上整合复杂传播系统中的多元化网络资源,同样对课堂过程发生涵化,表现为活动主题与活动方式的属性匹配。例如,在中华英雄谱主题下,活动设计采用历史剧编演的文艺形式;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主题采用模拟新闻演播的形式;在身边发现历史主题和红色文化基因主题则采用参观走访调研的田野形式。三、提升情感认同涵化效果的设计反思与价值探究(一)立足“情感认同”目标,反思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一,科学设置课程目标,关注多元情境中的情感同一性辨识。初中历史的情感认同培养目标,应当针对性地观照初中学段的发展需求,使情感认同更好地作用于“新课标”落地。立足“情感认同”的内容,需要明确两点:一是在

14、丰富的社会情感谱系中,意图建立基于何种情感的认同;二是持久稳定的同一性观念是否得以形成,即避免主体对客体的情感混乱与认同错位。在观念存在里,情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资源,对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则更具短暂、易感和波动倾向。跨学科主题学习涉及语文、地理、道德与法律等多元内容,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适应性。活动设计应当明确课程主题下的积极靶向情感,避免目标模糊。同时注意相关情感的联动,促进情感正向加成。另外,要关注情感认同的持续跟进,避免缺乏强化造成的认同消减。其二,着眼于情感要素的层次性,系统把握情感认同的生成逻辑。情感要素并非割裂的存在,与认知、行为相伴而生,是社会历史性的。认同教育是包含国家认同、民族认

15、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等的集合,这些内涵丰盈着历史教学的目标。在活动设计中,要准确把握情感认同的生成规律,合理安排活动环节与进度,力求形成认同建构的系统效应。(二)强化“涵化效果”运用,反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元价值其一,协调涵化变量,注重网络历史资源整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涵化强调超越物理界限的多元场景整合,营造开放包容的环境。一方面,涵化过程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综合其中,保证涵化效果的持久稳定。另一方面,注重视、听、说、写等多种感官立体式参与,主客观连接,涵化效果重复强化。涵化效果对主体浸润环境提出要求,耦合跨学科学习中开放性与延展性的资源整合实践。其二,建立交互涵化机制,深化活动纵向延伸

16、。在“新课标”的设计文本中,将活动延伸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阐释,关注课程主题的纵向深化。深化探究是达成共识、巩固情感、强化认同的重要阶段,而反馈机制对于强化涵化效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依循涵化理论的演进逻辑,涵化效果不仅是单向过程,也发生于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形成双向互动的“涵化”与“反涵化”循环交互机制,推动课程涵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四、结语以课堂为传播系统,涵化效果揭示了媒介与主体的关系。课堂涵化理论与跨学科主题教育的耦合性探索,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情感认同培养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习近平总书记156【责任编辑:盛暑寒指出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17、尤其强调价值观塑造要聚焦青少年。探索初中历史课程在青少年培根铸魂方面的独特作用和切实路径,是“新课标”指导下义务教育与时俱进的行动彰显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的通知 EB/OL.(2 0 2 2-0 4-2 1)2 0 2 3-0 4-28.http:/ J.公关世界,2 0 2 2(2 2).3王晓红.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情感认同视角 J.文教资料,2 0 2 2(19).4蒲传新.情感认同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研究一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 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8、 2 3(0 1.5吴琴.谈学习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 0 0 1(0 2).Cultivation Effects and Emotional Identity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History Classroo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Design of Interdisciplinary Theme-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HAN JingAbstrac

19、t:As emotional elements are refined and continuously highlighted in curriculum documents,updat-ing the content direction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emotional identity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emotions,attitudes,and values is a problem that curriculum design must respond to under the background

20、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Strengthening emotional identifi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s not only a goal re-quiremen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history courses,but also a practical need topromote the prac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

21、dards.Reflecting on the design of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learn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value of emotional identity and cultivation effect,it is necessary to sci-entifically set curriculum goals,pay atten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otional identity in diverse contexts,focuson the hierarchy

22、 of emotional elements,and systematically grasp the generation logic of emotional identity.At thesame time,it is necessary to harmonize the cultivation variables,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re-source networks,and establish interactive cultural mechanisms to deepen the vertical extension of activities,there-by nurturing diverse values of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learning.Key words: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2022 Edition);emotional identity;cultivation;interdisciplinary theme-based learn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