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思考.pdf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27964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6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 年 第 1 期研学旅行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思考袁一帆(苏塞克斯大学 商学院,英国 布莱顿 BN1 9RH)摘要:随着国家提出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本文以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为契机,通过整理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势和内在逻辑,进而概述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难点,从重塑服务意识与理念、健全市场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构建健全的研学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关键词:博物馆;研学旅行;文旅融合研学旅行,又称研学旅游、游学,是一种以培养中小学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以团队形式组织探索性学习与

2、旅游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1。研学旅行主要是通过实地参观、观察,聆听研学导师现场指导分析,与其他伙伴一起进行阅读学习体验、知识分享交流,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文旅融合是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全新机遇,学界对博物馆研学旅行方面已经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多数个案研究缺失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整体分析。博物馆与研学旅行有交集、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有差异,在二者的鉴别、整合与融合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也是本文需要进一步作出理论回答和实践回应的。22.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政策支持国家层面的政策亦给予博物馆研学旅行多方面支持,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

3、14】4号)中明确提出充分广泛利用博物馆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5。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中提出积极推进博物馆进校园,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项目如研学旅行项目,开展社会教育功能6。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定期开展博物馆中小学生教育活动如研学旅行教育精品项目和示范活动,提高博物馆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功能7。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教基厅函【2017】50号)包括51家博物馆8。可见,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主要场地,承担研学相关课程研发,是学校重要的校外课堂之一,也是博物馆文旅融合服务有效的补充形式,推动博物馆

4、文旅融合深度发展。一、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势博物馆研学旅行是指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中小学生在博物馆开展集体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一种“游”与“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并具有文化、教育和旅游属性。1.博物馆和研学旅行具有天然联系博物馆具有明显的收藏、研究、教育等作用。根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规定,研学旅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3,强调了育人目标,与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不谋而合;意见还对研学旅行工作经费保障、安全保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与博物馆公益性、权威性和安全性相一致,其中公益性可以降低研学旅行费用开支

5、。同时,博物馆拥有海量的藏品资源、经验丰富与专业厚重的文博馆员,本着公平正义、普遍服务、人本思想等服务理念,与研学旅行的亲近自然、探索式学习、寓学于乐、自然休闲等宗旨一脉相承4。因此,博物馆和研学旅行二者具有一致的理念,有利于推动研学旅行快速发展。3.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博物馆馆藏丰富多样,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主要是挖掘现有博物馆周边环境、馆徽、藏品、遗迹等文化元素中知识点、知识单元,设计课程、组织材料,形成一系列主题鲜明、层次分明、立意新颖、逻辑性较强、内容引人入胜的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各级博物馆馆藏丰富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科普场所、农业景观、工业景观、公

6、共交通等资源,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应具备关联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博物馆自始至终参与其中9。同时,不同类型博物馆决定了研学类型内容,如历史文物博物馆,相应地开发出历史文化相关的研学课程。可见,根据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馆藏资源研发出侧重点各异的研学课程内容,能为后续博物馆研学旅行提供课程支持10。54研学旅行4.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人力资源博物馆拥有一支以文博馆员为主的专业知识精深、研究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有着长期为中小学生服务的实践经验。博物馆条例中明确规定应当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接受能力开展个性化服务11。研学旅行需要文博馆员熟悉中小学教育现状与学习需求、了解馆藏资

7、源、熟练掌握整个研学旅行流程,从研学旅行项目方案调研、设计、申请立项、项目实施、结项、评估等,参与项目的文博馆员能够为博物馆研学旅行提供智力支持。博物馆通过开展科研服务、讲座、培训、阅读推广等业务积累了大量优秀人力资源(文博馆员、志愿者、研学导师等),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人才支持。此外,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势还包括有独立的馆舍和相应的设施、设备(含安防、安保);博物馆文创中心(如文创商店等)在研学旅行项目策划方面具有旅行社和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2021 年 第 1 期文化地理空间。研学旅行加速了博物馆文旅融合特殊价值的实现,研学旅行也是在某个文化地理空间,包括学生聚集、博物馆特定藏品展示、旅

8、游项目组织等,围绕着自身综合素养提升预设的特定目标而共同行动,通过博物馆与旅游赋予学生消费行为。2.学生消费行为博物馆研学旅行不能离开学生个体对于博物馆、交通、住宿、电商平台等体裁的能动性,离不开主体对于客观的能动创造。3.学生学生是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服务对象,通过文化资源与旅游项目深度融合,使得学生获取沉浸、凝视、思考等体验,学习、体验、娱乐实现完美结合,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得以持续发展。其中,学生体验可划分为沉浸体验、凝视体验和思索体验三种类型。(1)沉浸体验沉浸体验在博物馆研学旅行中普遍存在,学生在博物馆游览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感受到厚重的历史记忆冲击,进入到旅游沉浸体验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

9、,行动与意识相融合,使学生得以身心满足。(2)凝视体验凝视体验是指学生针对某一藏品专注长时间观看,自身知识结构、认知、藏品蕴含的文化元素、周边情景等影响因素碰撞、交融,本着身份意识和定势思维进行慎重观察13。(3)思考体验博物馆研学旅行本身具有文化属性,也是一种不断思考、探索新知识的过程。研学旅行中旅游不是以停留于走马观花式观光游览,追求新奇、舒适为目的,而是游中学、学中游,思考时刻伴随整个旅游全程。博物馆所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书本、课堂等以外的实物藏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内在逻辑在博物馆研学旅行中,博物馆是多由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场景集合而成的特定文化场域,是学生体验的对象和课题

10、,同时也是学生向往的旅游目标吸引物。博物馆研学旅行呈现出的文旅关系为文化从博物馆资源到学生消费行为的产品;从消费产品到学生体验与思考的融合关系,依次发生,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12。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内在逻辑如图1所示。侶 品展示,获取了大量事实性知识点、知识单元,同时根据特定的知识情境展开探索、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知识单元的理解与掌握,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傼傼傼三、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难点博物馆研学旅行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群体。博物馆提供参观学习、藏品陈列展览、研学参考咨询服务、科研支持服务、场地租赁服务、讲解服务、藏

11、品研学体验服务等服务资源和服务方式。图1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内在逻辑1.博物馆博物馆的核心内涵是由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活场景所承载的文化记忆。文旅融合时代背景赋予博物馆的特殊价值,使某种文化价值或符号维系着的特定联系与交流被扩大化,融入不同人与相关旅游产品,汇聚在某个1.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参观讲解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到专家讲座、藏品展览、非物质遗产体验,推动了博物馆服务领域的延552021 年 第 1 期伸与拓展,不断对文博馆员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的意识未能跟上博物馆文旅融合的整体发展,博物馆缺少主动出击,而是等待研学旅行相关部门主动联系,以被动、

12、消极的态度看待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势必导致博物馆研学旅行方面的各项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博物馆研学实践活动多以被动的形式为学校提供研学服务,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交流较少,区域内博物馆之间的协作也不多,博物馆长期缺少互动合作不利于已有资源的有效调配。研学旅行主要由博物馆里的讲解员和教师共同担任,导致研学旅行的质量不高。5.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经费压力较大、安全保障还存在短板自意见实施以来,国家文物局不断加大对博物馆研学旅行的监管力度,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博物馆研究旅游活动需要聘请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专家,如文化遗产、教育等,也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教具和维护。但是研学体验者数量庞大,材料和场地成本

13、高昂,目前获得的研学旅行专项经费远远不够。博物馆研学旅行是群体性活动,安全保障尤为重要。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究与学习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安全体系、硬件设施、应急预案、专业保障人员配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15。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对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推进仍有忌惮,主要原因就是安全问题如饮食卫生、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以及在个别旅行社等相关利益者的资质审核上不严谨16。2.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机制不健全博物馆与教育是公益性的,旅行是商业性的,这就呈现出博物馆研学旅行的矛盾性,商业性与公益性难以调和,利益分配无法平衡。从博物馆角度,博物馆受政府财政拨款,属于公益性。基于盈利性的社会机构等相关利益者

14、参与研学旅行运作,应该利用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剂。但是,我国博物馆研学旅行由政府统筹主导,未能完全推向市场运作,盲目地进行研学旅行普及,会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加,也会扼杀研学旅行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同时,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在责任划分、利益分配、风险控制等方面尚没有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博物馆由于自身公益性,受体制制约,担心开展研学旅行失去社会效益的声誉,而营利性组织由于缺乏足够的盈利性而失去对研学旅行产品的兴趣,进而博物馆与盈利性组织难以调和利益冲突,以至于造成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机制不完善,从而制约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发展。四、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1.重塑博物馆研学

15、旅行服务意识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的目的在于发挥社会教育作用、文化传播功能,这就要求文博馆员也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转变思想观念,培养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旅行服务意识。要培养文博馆员的文旅融合发展意识,首先,要在政策上明确将研学旅行服务纳入到博物馆业务范围内。通过培训、学习和业务规范加强文博馆员对于文旅融合的认识,以及博物馆与研学旅行关系的认识,如许多省级、市级等综合类的博物馆收藏了代表着本区域历史变迁“物证”,以陈列、宣讲等方式向学生传播独特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感受文化差异带来的旅游体验17。其次,需要更多博物馆共同投入到文旅融合的潮流中,共同开拓研学旅行的创新发

16、展道路。冲破体制阻碍,寻求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机制,在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定制化过程中实现馆校合作、馆企合作的规范化。3.缺少博物馆研学旅行品牌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存在着规模小、同质化、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等诸多问题,缺少优质的品牌项目。原因在于博物馆对自身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不够,导致研学旅行的文化特色不突出,可参与体验的项目较少,整个业界缺少强有力的引领推动力量。4.专业人才不足若要深度发掘研学旅行的精神文化价值,打造研学旅游服务品牌,还需大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策划组织水平,提高文博馆员走出博物馆从事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能力。面对研学旅行的发展,博物馆所拥有的高端策划人才、

17、运营管理人才及设计体验课程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同时,博物馆的一些优质研学旅游服务创意、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计划因为缺少具备相应能力的文博馆员组织实施而被迫搁置14。文旅融合背景下,作为研学教育基地的很多博物馆没有专门的研学部门和专业研学接待管理人员,绝大多数研学旅行的导游2.建立健全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机制文旅融合背景下,定制化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是经过选择和取舍的,是主体市场,需要牢牢抓住;同时发挥市场决定性机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拓展市场,形成有效供给的相关资源配置。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定制化也是一种定制经济,利用“互联网+”实现精准的点对点资源配置,产生巨大的范围经济效应,满足个性需求

18、,实现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念整56研学旅行合与和谐共处18。博物馆研学旅行营销手段多种多样。(1)线上营销。博物馆网站设置研学旅行栏目,及时发布相关服务资讯,并附加相关利益者的链接;组建全国或区域博物馆联盟文旅融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直播空间、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营销研学活动项目。(2)线下营销。博物馆应注重线下营销策略应用,举办一些体验性活动,如故宫博物院每年组织适龄学生暑期参加知识学习课程。(3)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博物馆应重视线下用户体验实体店的开设与线上销售推广活动灵活优化组合,相辅相成,彼此促进,逐渐形成以博物馆内部中心向旅游景点、文化商圈等延伸的开发模式。毋容置疑,博物馆应

19、加强与教育机构、旅行社等相关利益者的合作,依托其资源禀赋和独特魅力,做文化资源的提供者,将社会效益作为最终目标,尽量避免研学旅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往来,降低博物馆负面影响。销售工作应全部交给社会合作方,博物馆不开展销售工作,仅负责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2021 年 第 1 期加强研学旅行人才队伍建设。(1)策划人员培养。博物馆针对不同研学旅游服务项目的主题配置不同学科的文博馆员,从而提升策划水平。这就需要引进高端文化旅游复合型人才,充实人才队伍。(2)研学旅行导师。博物馆需要引进高水平的专家担任导师,根据导师的专业特长和研学旅游服务的主题进行人员配置,通过导师的带动使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20、。(3)组织实施人员。博物馆要通过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组织实施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紧急状况的能力,并主动向旅行社学习这方面的经验,确保研学旅游服务安全、规范、有序开展。组织实施人员多由博物馆相关文博馆员、合作伙伴提供的工作人员组成,经过培训即可胜任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以上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相关激励措施支撑。因此,博物馆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研学旅行服务人才培养和认证体系,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博物馆研学旅行。3.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博物馆研学旅行品牌项目博物馆具有厚重的文化属性,可以通过品牌承载的文化,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设计应立足

21、博物馆特色元素,包括以博物馆特色物品(小推车、书架)或特有元素(建筑、徽标等)打造专属 IP;以主题展览,把文化传播的理念融入在研学旅行中;以特色馆藏与古籍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建设必须从文献资源优势入手,可以对馆藏文献中的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人物故事、诗词歌赋等资料开展深入研究,结合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突出自身的地域性、独特性,对研学旅游服务项目进行丰富、塑造与完善,真正实现“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可以将研学旅行与展览、讲座、公开课等阅读推广服务项目相结合,向观众传递更加立体更加丰富的知识信息。可以构建全国博物馆的合作体系,加强不同类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整合创

22、新,建立全国博物馆研学旅行资源库,分类分析、梳理可开发的文化资源,整体规划,协同组织,打造博物馆共同的研学旅行服务品牌。同时,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应与教育机构、旅行社等相关利益者通力合作,根据各自具备的优势特色,如教育机构重视研学产品的教育性,博物馆保障专业性,旅行社关注娱乐性,充分挖掘、整合自身资源,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积极研发出具有针对性、互动性、严密性、实用性的研学教材,精心设计课程,打造研学旅行产品品牌。5.构建健全的博物馆研学旅行监管体系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在经费支持方面,可以尽可能多地获得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维持博物馆研学旅行定制化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其公益的主体属性不变质。外部

23、协同监管方面,相关管理部门与博物馆、教育机构、旅行社合作,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识,制定研学产品标准体系、管理标准、明确监管主体、制定监管举措,确保研学旅行产品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安全保障等都纳入政府监管范畴。内部注重绩效考核,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会同博物馆等相关利益者针对研学旅行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包括考核指标、考核标准等,规范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参考文献:1 鄢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典型实践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9(1):111-114.2 周红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路径探析 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6):23-27+41.3 教育部等 11部门.关

24、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http:/ 韩晔,胡娟,阴宇轩.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与模式研究J.图书馆,2020(2):27-3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J.基础教育参考,2014(11):3-4+7.4.加强博物馆研学旅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博物馆需通过“培养+引进+激励”的综合机制,572021 年 第 1 期6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物局发布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通知 EB/OL.http:/ 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http:/ 教育部办公厅.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

25、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 EB/OL.http:/ 周子烨.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10 牛志华.新形势下馆校合作模式探究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为例 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4):96-9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博物馆条例EB/OL.(上接第50页)素养。研学旅行http:/ 张朝枝,朱敏敏.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J.旅游学刊,2020,35(3):62-71.13 傅才武.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3(2):89-100.14 张红光.有关博物

26、馆研学旅行问题分析及相关项目开发J.区域治理,2019(34):248-250.15 何东蕾.文旅融合背景下对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9(4):112-117.16 贺存定.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定制化理念、模式及实现路径J.博物馆管理,2019(1):43-49.17 王毅,肖烨烨.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品牌化建设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20(5):29-37+28.18 罗燕燕.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亟待攻克“五个关口”N.中国旅游报,2018-10-23(003).(责任编校:杨昕)的问题,不仅方便了师生参与中学地理在线教学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也为有效提高中学地理

27、在线教学建设提供新思路,满足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化发展要求。参考文献:1 王进.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 J.现代职业教育,2018(9):55.2 赵希宁.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7.3 刘俊艳.论现代教育技术对独立学院教育改革的战略意义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4):3348-3349.4 雷朝滋.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与思路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1):98-103+16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EB/OL.http:/ 冯仰

28、存,任友群.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扶智:消除三层鸿沟,阻断贫困传递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三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4):20-26.7 祝智庭,郭绍青,吴砥,等.“停课不停学”政策解读、关键问题与应对举措J.中国电化教育,2020(4):1-7.(责任编校:于雷)5.教学评价设计要有发展性中学地理在线教学,其教学评价设计要具有发展性的特点,发展性的评价是协调在线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纽带,也是教学活动的支持手段,便于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及时分析评价。为了加强评价的监控和激励功能,在线地理课程的教学发展性评价要紧紧围绕地理教学指导思想目标,贯穿于在线教学的始终,且需要主体明确

29、,坚持多元多面、一事一评、清晰可测,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效果。充分运用在线教学平台后台对教学大数据的收集、储存功能,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深入挖掘、分析和处理后台数据,全面掌握学生的在线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发生的变化。结合主观和客观层面,将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融入评价设计,科学设计评价量规,合理设计评价维度、评价等级、权重分配和梯度变化,对中学地理在线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四、结语从本研究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普遍,中学地理在线教学的开展不只是此次疫情期间的应急之举,更是撬动中学地理教育变革的一次契机。探究解决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切实可行的中学地理在线教学设计,创新在线教学模式,跨越异地教学师生无法见面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