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4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268537 上传时间:2025-0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华章文化 word版中考真题 2014年钦州市中等学校招生暨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卷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应和 和面 和事老 随声附和B、强调 倔强 强心药 强词夺理C、宿营 荧光 萤火虫 晶莹剔透D、湍急 揣摩 端午节 气喘吁吁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嘹亮 门槛 菩提树 道听途说B、嶙峋 惘然 经伟线 登锋造极C、嫉妒 无辜 霓虹灯 鸦雀无声D、承诺 桑梓 闭门羹 抑扬顿挫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成语或谚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明非常喜欢电视上那些光怪陆离的动画节目。B、在“写汉字,读经典”比赛中,选手们呕心沥血的表现赢得了观

2、众的称赞。C、我国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载誉归来,家人和朋友为她接风洗尘。D、最近,越南无事不登三宝殿,三番五次到我国南海海域进行挑衅。4、结合语境,对画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今年是地级钦州市成立20周年,市委、市政府把自治区文明城市为总目标,提出“喜迎撤地建市20周年,共建文明新钦州”的主题活动,我们中学生和共青团员要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为增加城市品味、改变城市现状贡献自己。A、句修改为:市委、市政府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为总目标B、句修改为:开展喜迎撤地建市20周年,共建文明新钦州的主题活动C、修改为:我们中学生要积极参加这项活动D、句修改为:为改变城市现状、增加城市品位贡献自己5、下列

3、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捕蛇者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B、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他的作品醉翁亭记。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是指老人,“垂髫”指小孩D、法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塑造了夏洛克这个典型的文学形象。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为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因为忙于生计,_,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_,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_,错过了许多与他人放飞梦想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在流淌的时间里经营好自己的辛

4、福人生。A、虚度了年华 淡忘了友情 淡漠了亲情B、淡漠了亲情 淡忘了友情 虚度了年华C、淡漠了亲情 虚度了年华 淡忘了友情D、淡忘了友情 淡漠了亲情 虚度了年华二、现代文阅读(一)用阅读塑造我们的生命蒋建国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多途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阅读。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阅读为本。在信息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在“浅阅读”越来越盛行的时代,我们的阅读要有行。要在行走中阅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丰富人生经历,而人生阅历的丰富与否,又决定了阅读所得的深浅。深陷网络束缚中的人们,尤其是需要从“宅”生活中走出来,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既读有字之书,又读

5、无字之书。要把经典大书和社会大书对读,向实践学习,求取知识、增长见识,在实践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习总书记也曾经指出,不读书要不得,“书呆子”现象也要不得。读书学习需要经历一个吸收到消化的过程,边学习边行动,在学中用、用中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中发挥理论和知识的作用。要在行为中升华阅读。阅读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达,素质修养又有

6、赖于阅读所具有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养成功能。阅读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技能、能力逐步内化为个人素质的过程。只有从生活的细微之处,体会阅读带来的品格绽放,才能在品味至理、品味至情、品味至性、品味至趣、品味至美的过程中是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该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我们要通过阅读塑造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从容的向前。 (节选自2014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A、我们的阅读要有行 B、要在行走中丰富阅读C、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 D、要在行走中升华阅读8

7、、下列事例作为第段的事实论据,不适合的一项是( )A、西汉司马迁,考察古迹,了解民情,记录风俗,成就“史家之绝唱”。B、晋代车胤,无油点灯,囊萤苦读,勤奋好学,终成大器。C、唐代李白,饱读诗书,负志远行,吟游四方,终得“诗仙”雅号。D、明代徐霞客,登百山,走百川,足迹广,遂成徐霞客游记。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段中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阅读为本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B、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论点。C、文章第段告诉我们:阅读所具有的养成功能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素质修养都得到提高。D、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8、。三、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

9、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壶觞:酒器。饾饤(du dng):供陈设的食品。欹:斜。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两膝相比者 比至陈(陈涉世家)B、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三峡)C、居右者椎髫仰面 不可久居(小石潭记)D、篷桅橹舵咸具 各具情态(核舟记)11、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A、已后典藉皆为板本(活板)B、尝奏荐某人为某官(赵普)C、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D、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刻木巧匠)12、对【甲】【乙】

10、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空间顺序,对船头和船尾的人、物依次进行了介绍,其中对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的描写不分主次,平分秋色。B、【甲】文刻画二舟子的神态栩栩如生: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C、【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乙】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D、【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第卷13、请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二)古诗鉴赏。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11、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4、山坡羊是这首曲的_,“踌躇”的意思是_。15、请写出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默写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将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 长征)(2)窈窕淑女,_。(关雎)(3)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4)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5)门前流水尚能西,_。(苏轼浣溪沙)(6)“马”字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_”,木兰诗中的“_,从此替爷征”,白居易在钱塘湖骑马踏春写下的“_,_。”五、综合性学习。17、名著阅读。马克吐温笔下

12、的汤姆和蓓姬在_里的历险过程,勾起了我们童年的记忆;_笔下的保尔柯察金,用他的顽强执着向我们阐释了生命的意义;老舍笔下的_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景,唤起了我们对旧社会劳动者的同情。18、继“蚁族”“啃老族”等之后社会上又出现了“低头族”,他们经常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低着头写微博、发短信、玩游戏等。为此,学校决定开展“抬头行动”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请你分析下面材料,写出探究结果。材料一 首都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

13、材料二 70岁老汉吴民对来拜年的外孙女一家说:“这个春节,不需要你们给我钱,也不用带啥营养品,只要交出你们的手机。”第二天,社居委就吴民“没收手机”一事对市民做问卷调查,其中60%的年轻人承认,给长辈拜年时,大多数时间都在玩手机。探究结果:_【任务二】观察下面图片,请你向同学们说出做“低头族”的不良后果。 不良后果:_;_;_。【任务三】敬远同学要参加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他想写一段话作为演讲稿的结尾,请你帮他补充完整。(要求:与画线句子句式一致,字数相同)抬起你的头,你就能看到天空是那么的蔚蓝;抬起你的头,你就能听到_;抬起你的头,你就能感受到_。六、现代文阅读(二)月亮船刘国芳一个住在河边的

14、女孩,总喜欢在门口站着,看河。一个晚上,弯弯的月亮映在水里,女孩觉得它像一只船,女孩很惊喜自己的发现,于是蹿屋里去,跟大人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水里的月亮像一只船。”女孩的爸妈走出来,一起往水里看,然后父亲说:“是像一只船。”女孩的母亲也说月亮像一只船,还说那是月亮船,说着,轻轻地唱起来:月亮船呀月亮船载着妈妈的歌谣女孩天真,在母亲唱着时颠颠地往河边去,大人见了,吓坏了,过去一把扯住女孩,还说:“你去哪?”女孩说:“我想坐在月亮船上,让它载着我。”女孩的母亲父亲听了,都笑。做母亲的,还点着女孩的额头说:“月亮船在很远的地方,你坐不到它。”女孩看着母亲,女孩说:“我怎样才能坐到月亮船呢?”母亲

15、没说,还是摇头。过后,女孩每天晚上都在门口看着水里的月亮船,还不住地缠着母亲让母亲告诉她怎样才能坐到月亮船。母亲没告诉女孩,只跟女孩说:“别烦了,我教你唱月亮船的歌吧。”说着母亲唱了起来:月亮船呀月亮船/载着童年的神秘/飘进了我的梦乡女孩觉得这歌很好听,学起来。一天,女孩和母亲正唱着,忽然河里传来“救命呀救命呀”的呼救声。女孩的父亲听了,飞快地从屋里蹿出来往河边跑,女孩的母亲跟着往河边跑,女孩在隔壁一个王叔叔,也往河跑,然后三个人一起“咚”地跳进水里。好一会儿,女孩看见三个人从水里爬上来,这三个人,一个是女孩的父亲,一个是女孩的母亲,还有一个,女孩不认识。而女孩隔壁那个王叔叔,去没上来。女孩的

16、母亲看见王叔叔没上来,便在河边喊:“小王小王”没有回音。那个王叔叔一直没上来,女孩看见父亲母亲和小王的母亲在河边找了几天,但没找到,女孩不知道那个王叔叔去哪里了,就问母亲,女孩说:“王叔叔呢,他怎么没上来?”母亲眼睛红红的,没做声。女孩又说:“妈妈,你说呀,王叔叔去哪里了?”女孩的母亲看着河,河里,一弯月亮又像一只船了,母亲见了,开口告诉女孩说:“王叔叔被月亮船载走了。”女孩说:“你不是说月亮船在很远的地方,坐不到吗?”母亲说:“王叔叔救人,月亮船才载着他。”女孩说:“妈妈你也救人,爸爸也救人,月亮船怎么不载你们去呢?”父亲在屋里听了,吼一声过来:“莫乱说,乱说打扁你。”母亲说:“莫吓着孩子。

17、”以后无数个晚上,女孩和母亲都坐在门口,她们一边看着水里的月亮船,一边唱着月亮船的歌,直唱得水里月亮船悠悠地远去。一天,也是月亮船在水里飘荡的时候,河里又传来了救命的呼喊声。女孩的父亲听了,又飞快地从屋里蹿出来往河边跑。女孩的母亲,也跟着往河里跑,然后两人一起跳进河里去。但过了一会儿,女孩只看见父亲拽着一个人上来,而母亲却不见踪影。女孩的父亲又跳下水去,但许久,还是父亲一个人上来。过后,女孩一直没见到母亲,女孩想母亲,哭着跟父亲说:“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女孩的父亲泪流满面。女孩又说:“妈妈呢,她到哪里去了?”父亲开口了,父亲说:“你妈妈也被月亮船载走了。”女孩说:“妈妈救人,月亮船才载着她,

18、是吗?”父亲点头。女孩说:“我要妈妈,我不要妈妈让月亮船载走。”说着,女孩冲河里喊了起来:“妈妈,你回来。”水里,一只月亮船荡了荡,但女孩的妈妈,却没有回来。女孩呆了起来。呆了一阵,女孩开口唱起来:月亮船呀月亮船/载着妈妈的歌谣/飘进了我的摇篮/淡淡清辉莹莹照/好像妈妈望着我笑眼弯弯(选自名家微型小说选读)19、探究问题 小说的线索是_;小说的高潮是_,结局是_;最后用女孩唱起月亮船歌谣作为小说的结尾,其作用是_。20、分析人物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妈妈这个人物形象。21、品析句子 请品味文中画线句子,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女孩的父亲听了,飞快地从屋里蹿出来往河边跑,女孩的母亲跟着往河

19、边跑,隔壁的王叔叔,也往河边跑,然后三个人一起“咚”地跳进水里。22、穿越时空 2014年的一天,文中的父亲和女儿摇着小船,来到了河边的城镇。父女俩在街道上看到这一场景(见右图)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你就此展开想象写一段话。(80-100字,要求有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七、作文表达23、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在客车上你给别人让座;在校园里你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在运动场上你奋力为班级争光;在家里你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伸出援助之手你的表现给人温暖,让人赞赏,你也许是不经意的,但你在他人眼中已经成为一道风景。请你以“我也是一道风景”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题二:“路灯下的芭蕾

20、女孩”姚启凤,出生在成都市的一个低保家庭里,从小对舞蹈痴迷并颇有天赋。为了坚持舞蹈梦想,小启凤每晚都在黄昏的路灯下苦练芭蕾。她的寻梦经历,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终于,小启凤从露天广场“舞”到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圆了她登上真正舞台的梦想。请你结合实际和自己的感受,自选角度,提炼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2014年钦州市中等学校招生暨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一、(12分)1、C【解析】A项中,“和”是多音字,在“应和”“随声附和”中应读“h”,在“和面”中读“hu”,在“和事老”中读“h”

21、。B项中,“强”也是多音字。在“强调”“强心药”中读“qing”,在“倔强”中读“ju”,在“强词夺理”中读“qing”,。C项是同音形近字,读音完全相同,都读“yn g”。D项是异音形近字,湍读“tun”,揣读“chui”,端读“dun”,喘读“chun”。2、B【解析】B项有错别字。“伟”应为“纬”,“锋”应为“峰”。这里属于同音形似字误用。3、C【解析】A项中“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多形容事物离奇多变,不能与节目搭配,这里属用错对象。B项中“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不能用来形容“的表现”,这里不合语境。C项中

22、“接风洗尘”是指设宴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以示欢迎。与原句的李娜载誉归来为她庆祝语意相符。D项中“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有事不会登门拜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求。用在此处是使用对象不当,可改为“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无事生非”“寻衅滋事”等4、D【解析】句属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应在“自治区文明城市”前加“创建”;另外,“把作为”和“以为”句式杂糅,A项的修改意见正确。句属于词语搭配不当,即“提出”和“活动”不能搭配,应将“提出”改为“开展”,B项的修改意见也正确。句属于分类不当,“中学生”已包含“共青团员”,修改时可直接删去“和共青团员”,故C项的修改意见正确。句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应将“改变

23、城市现状”“增加城市品位”调换位置,同时在句末加上“的一份力量”。D项修改意见不全面。5、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识与理解。D项属于张冠李戴,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夏洛克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主人公,因此,D项说法错误。6、B【解析】本文段属于议论性文段,我们可以从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的角度切入解题。很显然,本段先用设问引出论题,接着用“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一组排比句分析问题。解答时,找到语段中具有提示性的句子,可以从横线之后的句子找到答案,“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错失了许多

24、与他人放飞梦想的机会”,因此可得出,与横线处相照应的应是亲情、友情、年华。二、(6分)7、A【解析】议论文的论点可根据以下四点判定:中心论点必须完整的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必须鲜明;观点必须全面;观点必须正确。本文第段先论述阅读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我们的阅读要有行。而B、C、D三项分别是、段的分论点。所以,答案选A。8、B【解析】此题考查论点补充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判断论据是否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能否证明论点。选文第段的论述中心是要在行走中丰富阅读,A、C、D三项中的司马迁、李白、徐霞客均有“行万里路”的经历,可以论证论点,而B项中,只点出车

25、胤囊萤苦读,勤奋好学,却没有提到他所学到的在生活中实践、行为活动中的应用,与行走无关。因此选B。9、C【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文章内容的理解、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A项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第段中的这句话“立学以阅读为本”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B项中第段画线句子引用恩格斯的名言来论证分论点“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C项考查对文中段落中心内容的概括。原文表述在文中第段“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达养成功能”,C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说法太绝对,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的提高并不一定都是依靠阅读取得的。D项对文章论证思路的分析正确。三、(16分)10、D【解析】A项前“比”为“

26、靠近”的意思,后“比”为“等到”的意思。B项前属读“sh”,是“类似”的意思,后属读“zh”,是“连接”的意思。C项前“居”为“位于”的意思,后“居”是“停留”的意思。D项“具”都是“具有”的意思。11、A【解析】此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例句的“为”意思为“是”,表判断。A项句子解释为“以后的重要文献和典籍都是板印的本子”,其中“为”表判断,“是”的意思,与例句意思相同。B项中“为”是“做,担任”的意思。C项中“为”是“为了”的意思。D项中“为”是“成,成为”的意思。12、A【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甲文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所处船头位置时,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因

27、为核舟记的主题是“东坡泛赤壁”,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是主要人物,所以先写他,而后写鲁直和佛印。另外,佛印是僧人,他的洒脱神态对苏、黄二人起陪衬作用,所以作者对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描述是有主次之分的。A项“不分主次,平分秋色”有误。13、(1)(佛印的)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的数出来;(2)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丝毫不会侧翻。【解析】翻译时要注意重点实词的翻译,如“倚”为“靠着”的意思,“欹”则为“倾斜”的意思。理解了这两个实词的意思,句子的翻译就会容易很多。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误解,不漏译,不增译,不随意改变原句的结构特点,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语句翻译通顺、完

28、整。14、曲牌名 犹豫,这里指心里不平静。【解析】此题考查对词(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词语解释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掌握有关词(曲)牌名与词(曲)题目在本质上的区别:词(曲)牌名决定了词的形式,题目决定了词的内容。在位置上,词(曲)牌名在前,题目在后,当然,也可以没有题目,但词牌名是固定的。“踌躇”本义为“犹豫,拿不定主意”。在文中指看到潼关古迹想到历史的变幻,心中难以平静。15、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受苦难的同情。【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要把握诗歌的情感,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

29、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四、(10分)16、(1)红军不怕远征难;(2)君子好逑;(3)星汉灿烂;(4)受任于败军之际;(5)休将白发唱黄鸡;(6)而无车马喧 愿为市鞍马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五、(10分)17、岩洞;奥斯特洛夫斯基;祥子【解析】此题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作者和主要人物的识记。第空给出作者是马克吐温,主要人物是汤姆和蓓姬,可以定位到相应的作品是汤姆索亚历险记,涉及“历险”的地点就是岩洞;第空给出的保尔柯察金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

30、要人物,它的作者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第空给出作者老舍以及“拉车”的故事情节,我们就可以定位到相应的作品是骆驼祥子,其中拉车的人就是祥子。18、【任务一】探究结果: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手机,年轻人最为严重。【解析】此题考查对对材料的探究。材料一中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开机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人占77%,24小时开机的人占33%,65%的人不带手机会焦虑。由此可见,现在有很多人依赖手机;另外,材料一中的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及材料二中“60%的年轻人承认大多数时间在玩手机”可以看出,沉迷于手机的年轻人居多。任务二不良后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正常的人际交流;影响家庭和睦。【解析】此题考

31、查看图说话的能力。图一中行人和乘自行车的人在过马路时仍在看手机,开车等红灯的司机也在低着头看手机,存在安全隐患;图二的内容是在家人团聚时年轻人都在玩手机,不管老人,老人很生气,由此可见“低头族”还会影响到人际交流及家人沟通,更深一层说,还可能影响到社会和谐。任务三示例一:鸟鸣是那么的悦耳;亲情是那么的温暖。示例二:笛声是那么的清越;朋友是那么的真诚。示例三:琴声是那么的悠扬;生活是那么的精彩。【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结构上,三个分局统一的主体都是“你”,位于分别为“看、听、感受”,第一个宾语是看的内容,其后两句可以仿写听到和感受到的内容。内容上,“看”是

32、从视觉角度,后面的“听”和“感受”也应从听觉和感觉角度分析,并且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六、(16分)19、月亮船 女孩的爸爸妈妈又一次跳进河里救人 女孩的妈妈献出了生命 呼应前文,升华了主题。【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结构的掌握及具体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首先,因为全文围绕“月亮船”这个意象的反复吟咏,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并且,“月亮船”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重要的作用。所以,“月亮船”是本文的线索。其次,文中第一次写爸爸妈妈和王叔叔跳进河里救人是为了下文讴歌妈妈做铺垫,所以,本文的高潮部分应该是女孩的爸爸妈妈又一次跳进河里救人,结果月亮船载走了妈妈。最后,开头已写到母亲唱到“月亮船”歌谣,结尾写女

33、孩唱起妈妈教她的月亮船歌谣,这明显是首尾呼应的写法。再说,当妈妈被月亮船“载走”时,小女孩便独自发呆,并唱起了妈妈交给她的月亮船歌谣,以此怀念妈妈,赞美妈妈,从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20、示例一:妈妈很爱女孩。她和女孩一起看月亮,教女儿唱歌谣,“点着女孩的额头”说话,这些都体现了母亲对女孩的那份爱意。示例二:妈妈很勇敢。第一次有人落水,她不假思索的跟着丈夫跳进河里救人;王叔叔因救人被淹死,她明知救人有生命危险,当第二次有人落水,她仍义无反顾的往河里跳,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示例三:妈妈很有智慧。女孩问她“王叔叔去哪里了”,她不便直接说出王叔叔的死讯,便机智地说“被月亮船载走了”,留住了孩子心中那

34、份美丽。【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文章写住在河边的一家人的生活,平静美好,妈妈教女孩唱歌等情节体现出妈妈对女孩的爱;在看到有人落水后,妈妈和爸爸一次又一次的钱去救人,由此可见妈妈很勇敢很善良;王叔叔因为救人没有回来,在小女孩询问时,妈妈不忍心告诉她真相,就巧妙地回答小女孩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妈妈很有智慧。21、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蹿”“跑”“跳”这些动词写出了爸爸、妈妈、王叔叔急于救人的紧张心理,突出了他们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通过“蹿”“跑”“跳”三个动词表明了爸爸、妈妈、王叔叔急于救人的急迫心情,“三个人一起咚地跳进水里”一句可以看出他们舍己为人,毫不犹豫,突出了他们高贵的品质。22、示例:女孩和父亲快步上前想去搀扶老奶奶。这时,有人说:“不要扶,小心她的家人讹诈。”女孩的父亲大声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扶起的是做人的良心。”在人们惊愕的表情中,女孩和父亲扶起了老奶奶。【解析】此题考查看图说话的能力。这是和时下热点信息紧密结合的一道题,结合文章中父亲的所作所为不难得出父亲是一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人,所以他一定会前去扶起老人。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展开描述即可,内容可发人深省,也可积极向上,不能带有负能量。注意要有动作和语言描写,且字数在80-100字之间。七、(50分)23、略。 (编辑部)027-8777891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