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章文化 word版中考真题 贺州市2013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卷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惬意(qi) 舐干(sh) 静谧(m) 自怨自艾(i)B、倏然(sh) 挟着(ji) 荒秽(hu) 咨诹善道(zu)C、揩油(ki) 承蜩(tio)渊薮(su) 强聒不舍(gu)D、秫秸(ji) 骨碌(lu) 迸溅(bng)叱咤风云(ch)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万斛 阴蔽 眼花缭乱 如火如荼B、详和 烦躁 优柔寡断 聊以自娱C、募集 纹络 静影沉壁 怒形于色D、宽宥 皱缬 可见一斑 锱铢必较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2、、贺州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考察投资。B、他在中考誓师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C、“神州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12年举世瞩目的大事。D、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到山东高密莫言老家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真是趋之若鹜。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空气质量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B、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认真讨论。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的光辉事迹。D、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认真讨论和听取习总书记的报告。5、对联是我国独有的
3、文学形式,它语言丰富,文学艺术性强。请根据上联,选出恰当的下联上联:竹深村路远 下联:_A、月照窗前竹 B、日出钓船稀 C、聊寄一直春 D、白鹭忽飞来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_。_。_。_。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A、 B、 C、 D、7、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一号人物,
4、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活泼、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的精神,深受读者喜爱。B、武松是水浒传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之一,他喝酒后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为报兄仇斗杀西门庆,勇救金氏父女醉打蒋门神。C、汤姆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作品片段“海盗生活”描写了他在杰克逊岛的快乐生活,表现了他摆脱了成人社会的禁锢生活后,在享受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D、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是在厦门期间写的。二、现代文阅读(一)让信念点亮生命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
5、膀。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这句话给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届总统。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林肯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有谁真正的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他七岁时,全家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长大后,创业多次失败,竞选参议员也多次被除名他一生经历
6、十五次重大挫败,但他从未被命运打败,跌到了再爬起来,这种不屈的信念让他有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贝多芬小时候家庭贫困没能上学,17岁后,伤寒、天花、肺病、关节炎等疾病接踵而至,26岁时失去听觉。再这样的苦难中,他“扼住生命的咽喉”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音乐家。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信念哺育心灵,绚丽人生,滋润着成功的花朵。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愿每个人都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乘着信念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8、下列最符合选文中心
7、论点的一项是( )A、让信念点亮生命。B、信念,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C、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D、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9、第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B、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C、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D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10、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详细地列举了艾森豪威尔、林肯、丁玲三位名人自己的坎坷经历,作为事实论据,有力的论述了信念的力量。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C、文章强调每个人都要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让信念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D、文章第段用比喻论证来阐述“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11、下列说法
8、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段“可有谁真正地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运用设问句引出论述林肯人生的重大挫败和他不屈的信念。B、选文第段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引出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C、选文第段中词语“多次、从未、再、最终”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D、选文第段构成并列关系,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的阐述了文章的论点。三、古诗词鉴赏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2、下列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
9、李白政治受挫后所作,全是感情充沛,波澜起伏,抒写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B、诗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词,形象的显示了诗人因内心苦闷而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感情激荡。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典故表达诗人的愿望,对前途和未来并未失去信心。D、从整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矛盾、失望与希望、自信与忧伤相互交织,可见当时诗人的思想是消极悲观的。13、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A、岑参的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出友人远去,诗人还在深情目送,凝视雪地上的蹄印,惜别之情极为动人,给人“言尽而意无穷”的美感。B、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
10、誉为“秋思之祖”,其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以哀景衬托乐景,抒发了作者归思的愉悦之情。C、陶渊明的饮酒诗中“山气日夕佳”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现诗人渴望仕途生活和对归隐田园的厌世情怀。D、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一首咏月怀古的抒情之作,全词深沉委婉,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事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的“遁世”念头,表现了作者内心苦闷和厌世的情怀。四、文言文阅读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11、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
12、说节选)1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殚其地之出 出:出去B、乡邻之生日蹙 日:日子C、汪然出涕 涕:鼻涕D、以尽吾齿 齿:年龄15、下列句子加点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寡人反取病焉 则久已病矣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言之,貌若甚戚者 更若役,复若赋D、积于今六十岁矣 苛政猛于虎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通过蒋氏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B、文中写蒋氏的自述,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C、选文末句说明了作者的写作动机,作者只寄希望于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革除弊端,这是他思想进步性的表现。
13、D、“苛政猛于虎也”一句是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根据,作用在于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第卷17、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译文:_(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_18、封建社会赋税繁重,民不聊生,社会主义中国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联系当今社会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五、诗文默写。19、按要求填空:(1)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2)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3)明月别枝惊鹊,_。(辛弃疾西江月)(4)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14、(5)杜甫登岳阳楼中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无比壮阔而又生动的诗句是:_,_。(6)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7)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名篇佳作,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有关节日的连续两句诗(词):_,_。六、综合性学习20、贺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近年来悄然发生变化。央视“幸福山歌,美丽中国”心连心慰问团到贺州演出,提升了贺州文化城市的品味;清洁城乡,美丽广西工程深入人心贺州处处呈现出和谐、幸福的无限生机与活力。(1)请你为清洁城乡,美丽广西工程拟写一则宣传语。(字数15字内)(2)为了迎接贺州演出的央
15、视心连心慰问团成员,在欢迎会上,请你写一则开场白。(3)贺州有许多风景名胜,令人心驰神往,假如你是导游,请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景点,简要写一则导游词。七、现代文阅读(二)母亲的宝物余显斌他准备把母亲送进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妻子说:“这太瘆人了。”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到客厅的。两人回到房中,妻子
16、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的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
17、煤气啊?”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吗。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妻子在旁边,忙说:“妈,您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您回来好吗?” 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着锁,母亲把它紧紧的抱着。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母亲很坚决的摇摇头:“不!”他说
18、:“就让妈带走吧。” 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她,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道:“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些东西。”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者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妻子见了,忙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
19、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铁盒中藏着的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选自读者2012年第19 期,有删改)21、请简析标题“母亲的宝物”的双层含义。表层含义:_深层含义:_22、结合选文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铁盒上上着锁,母亲把她紧紧地抱着。23、文中画波浪线句“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的眼泪直流”,说说“他的眼泪直流”的原因是什么?24、选文第段属于记叙文中的哪种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何作用?25、“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完本文后,你对母爱有何理解和感受?八、写作。2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一:国家有梦,国强民富;民族有梦,繁荣和谐;个人有梦,灿烂绚丽每个人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的精灵,你有什么梦?你又怎样的经历和追求请以“让梦与_飞翔”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请以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如:拼搏、汗水、奋斗、爱),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600字,严禁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贺州市2013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一、1、C【解析】
21、此题考查多音字、形近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A项中“自怨自艾”的“艾”应读“y”,“艾”是多音字,在姓中读“i”,B项中“挟着”的“挟”读“xi”,属于形声字;C项全部正确;D项中“叱咤风云”的“咤”读“zh”,属于易读错字。因此选C项。需要注意的是几个正确的读音:“骨碌”的“碌”读“l”,属于连续变声;“荒秽”的“秽”读“hu”。2、D【解析】此题考查对同音形近字字形的辨析。A项“阴蔽”是“遮蔽”的意思,可以判断正确的写法为“荫蔽”;B项“详和”的意思是“吉祥平和”,应为“祥和”;C项中“静影沉壁”的意思是“(月亮)平静的影子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碧玉”,跟玉有关,因此应为“静影沉璧”;
22、D项正确。3、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要特别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不可望文生义。A项“针锋相对”地意思是“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以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本句的意思是说许多外地客商有目的地到贺州来投资,“针锋相对”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B项“语无伦次”的意思是“说话颠三倒四,言语没有条理层次”,是个贬义词。用在这里意思和感情色彩都与上下文不符,可改为“妙语连珠”;C项中“举世瞩目”的意思是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用在这里符合语境;D项“趋之若鹜”的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与句中感情色彩不
23、符,可改为“络绎不绝”。正确选项为C。4、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中词语歧义、搭配不当、语序错误的语病的辨析。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语病类型做到心中有数,“知其然,有知其所以然”,就说不仅仅知道错了,还要知道哪儿错了,怎样改正。A项没有语病;B项句子中“几个学校的领导”属于歧义句,不知道到底是在说“几个学校”还是“几个领导”,可改为“学校的几个领导”;C项句子中“塑造事迹”属于搭配不当,可改为“塑造形象”;D项句子中“讨论和听取”这两个动词的顺序不对,不合逻辑,语序颠倒,可改为“听取和讨论”。正确项应该选A项。5、B【解析】此题考查对联的拟写。题中上联“竹深村路远”中的“竹”为名词,“深”为修饰
24、“竹”的状态的形容词,“远”为修饰“村路”的形容词。下联的第一个词应该是名词,选项中只有A、B两项符合,下联的最后一个词应该是形容词,A项最后一个字是“竹”,属于名词,不是形容词,B项最后一个字是“稀”,属于形容词,因此可以判断选B。6、D【解析】此题考查句子之间的衔接和排序。做题时:一是要注意句意之间的联系,如总分关系的句子,并列对应的句子;二是要注意关联词的搭配。本题中,题干是个疑问句,“现代人仍钟情于传统通信方式”的原因是什么?第句提到了传统信件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和敬意,紧承题干所问,因此第句应该排在首位;第句中提到“谦称”和“敬称”,可见第句紧跟着第句;第句中举了具体的例子对“敬称”和“
25、谦称”进行说明,可见第句应排在第句后面;第句的因此一词,是个总结性的词语,所以排在最后。从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选D。7、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水浒传汤姆索亚历险记朝花夕拾的掌握。要求考生对名著的作者,主要人物,情节都要烂熟于心。这里考查的都是名著的精彩情节和典型人物,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形象,以及鲁迅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B项中“勇救金氏父女”的好汉是鲁提辖。武松醉打蒋门神是为了帮施恩争夺快活林。其余三项都正确,因此选B项。二、8、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点的辨析。议论文的论点可根据以下四点判断:1、中心论点必须完整的表达作者
26、的观点和态度;2、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必须鲜明;3、观点必须全面;4、观点必须正确。本文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议论文,第段对文章做了总结,可以直接找到论点。辨识中心论点的方法是:一看能否统摄全篇,切不可把某个分论点误作中心论点;二看是否有明确的观点,句子是否完整,因为论点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A项是比喻的说法,不够鲜明。CD都是分论点,不够全面。而B项把-段的分论点都总结了,全面而精确,故选B。9、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首先要明白常用论证方法的分类和特点。通读段,文章中分别以艾森豪威尔、林肯、贝多芬等人的人生经历为例,引丁玲等人的名言为道理,可以看出文章中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
27、方法,正确选项为C。10、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项写到“文章详细的列举了艾森豪威尔、林肯、丁玲三位名人自己的坎坷经历”,但文中所举的名人只有艾森豪威尔、林肯、贝多芬,对丁玲只是引用了名言,没有列举实例。B、C、D分析正确,因此选A。11、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结构和语言的理解和掌握,A项说法错误,运用设问句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通过林肯的事例论证“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这一分论点;B项说法错误,第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两个并列的句子不构成排比;C项说法正确;D项说段是并列关系是错误的,段分说,是并列关系,第段是总结段。因此,正确选项应该选C项。三、12、D【解
28、析】此题考查对行路难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此诗感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虽有对现实的苦闷抑郁,但结尾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突出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现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不是消极悲观的思想。因此D项错误,应该选D项。13、A【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天净沙秋思饮酒水调歌头的整体感情理解。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应为“以美景衬哀情”,全诗反映出游子羁旅他乡的凄凉孤独之情;C项说法错误,饮酒表达的情感是“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生活的厌倦”,而不是“渴望仕途生活和对归隐田园的厌倦之情”。D项说法错误,水
29、调歌头表达的情感应为“开朗、豁达的情怀”,而不是“内心苦闷和厌世的情怀”,因此选A项。四、14、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常见实词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境分析还要注意此类实词的活用现象,以及古今异义词,还有一词多义现象。A项解释错误,“殚其地之出”的“出”是动词活用做名词,指“出产的东西”;B项解释错误,“乡邻之生日蹙”的“日”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一天天”;C项解释错误,“汪然出涕”的“涕”是古今异义词,在文中是“眼泪”的意思;D项解释正确,“以尽吾齿”的“齿”是“年龄”的意思,这里是引申义。所以D项正确。15、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考查形
30、式主要是课内外对比,特别要注意根据语境分析。A项中,第一个“病”的意思是“辱”,第二个“病”的意思是“困苦不堪”,意思不相近;B项“俟”,两处都是“等待”,意思相同;C项中,第一个“若”是“好像”的意思,第二个“若”是人称代词“你”的意思,二者不相近;D项中,第一个“于”是“到”的意思,第二个“于”是“比”的意思,意思不相近。因此应选B。16、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理解。要求考生在读懂选文大意的基础上反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只是寄希望于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革除弊端,这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体现。因此,C项错误,应该选C,A、B、D的分析均正确。17、(1)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
31、不上回复我缴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2)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以直译为主,句意通顺的原则,重点字词的翻译必须准确。注意第(1)句中“斯役”是“这个差事”的意思;“复”是“恢复”的意思;“赋”是“缴赋税”的意思,此处名词活用作动词;第(2)句“孰”是“谁”的意思;“敛”是“搜刮”的意思;“毒”是“毒害”的意思。另外还需要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如第(1)句中的“未若之甚也”是“不像那么厉害”的意思,第(2)句中“孰知乎”是“谁知道呢”的意思。18、示例:(1)当代中国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学生有了国家的贫困寄宿生困难补助、阳光早餐
3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免除我们的学费。读书真幸福,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2)旧社会赋税繁重,当代中国今非昔比,政府早已免除了农业税,国家还给予了多项农业生产补贴,农民多劳多得,正迈向小康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家惠民政策的关注度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文章中赋敛之毒害的老百姓家破人亡,而当今社会的惠民政策,使得农民的生活负担减轻,人民安居乐业。对于学生的贫困生补助、阳光早餐、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可以看出当今中国的执政者真正造福于人民。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言之有理即可。五、19、(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2)甲光向日金鳞开;(3)
33、清风半夜鸣蝉;(4)足蒸暑土气;(5)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6)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7)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六、20、(1)示例:贺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环境卫生,人人有责【解析】此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答词题应注意:一是标语首先要紧扣“清洁城乡,美丽广西”这一主题,最好把关键字眼体现出来;二是注意标语读上去要朗朗上口,简洁明快;三是注意字数在规定范围内。(2)示例: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贺州,相信淳朴好客的贺州人民和神奇秀丽的山水定会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预祝这次慰问演
34、出圆满成功!谢谢!【解析】此题考查欢迎会开场白的拟写。本题中的欢迎会是为了欢迎贺州演出的央视“心连心”慰问团成员,回答时首先是对来宾的称呼和问号,接下来要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介绍贺州,并预祝活动圆满结束,最后致谢。(3)示例:各位朋友,欢迎来到美丽的姑婆山风景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非常高,是岭南特有的天然氧吧。其中的美景待会让大家慢慢欣赏,预祝大家玩的开心!【解析】此题考查导游词的拟写。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用语文知识歌颂家乡是中考考查的新方向。作为东道主,向游客介绍本地景点时,首先要对游客的到来表示欢迎,接下来介绍这里的自然风光、人物特色及特殊的旅游价值,最后预祝大家旅游愉
35、快。21、表层含义:指装着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的铁盒;深层含义:指装着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反复揣摩小说的主题。文中“母亲的宝物”一语双关。表面看,母亲宝贝的是哪个铁盒装着的一缕胎发和几个乳牙,实际上体现的是对儿子浓浓的爱。22、“紧紧”一词准确刻画出母亲抱着铁盒的情态,突出母亲对铁盒的珍视程度,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解析】此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结合上下文体会其含义,在儿子打算将送往养老院时,母亲只带着一个铁盒,铁盒上着锁,母亲紧紧抱着,可以看出母亲对铁盒的重视,而读完全文知道铁盒里装的是儿子的乳牙和胎发,可以看出母亲珍视的是
36、对儿子深深地爱。23、一方面为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而感动,另一方面为自己想把母亲送去养老院的做法而羞愧。【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眼泪直流”这一神态,一方面是因为看到母亲小铁盒中装着的是自己得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时,知道母亲对自己爱时的感动,另一方面是自己不知道母亲如此深爱自己,因为母亲老年痴呆给自己带来的麻烦而想将母亲送进养老院的羞愧与悔恨。24、插叙。补充交代了“他”不愿把母亲送往养老院的原因,为下文引出铁盒作铺垫。【解析】此题考查对记叙顺序及其作用的辨析。根据段回忆小时候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他的生活可以判断是插叙,然后从两个方面考虑作用,一是对上文中他不愿把母亲送去养老院原因的补充,二是对下文引出铁盒作铺垫。25、示例: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一种爱,只知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种无私的爱,并用实际行动的回报这伟大的母爱。【解析】此题开叉对文章主题母爱的理解和感受。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只需要谈出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言之有理即可,切记跑题。语言要简洁、流畅、富有文采。八、26、略。 (编辑部)027-87778916